小学语文教学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

2015-01-09 12:34:56梁丽芳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4年10期
关键词:导学自主学习

梁丽芳

【摘要】在学习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求、主动运用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这是我们课堂教育教学追求的。我主要从三个方面做起:1、激趣—自主学习的前提;2、导学-——开辟自主学习的空间;3、启思-—激发积极自主学习的思维。

【关键词】自主学习 导学 启思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 -0184-02

自主学习就是为学生获得终身学习能力和发展能力打好基础的。它把学生作为主动的求知者,在学习中培养他们主动学习,主动探求,主动运用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那么,怎样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习能力,本文就张老师的这节《小鹿的减法》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一、激趣——自主学习的前提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如果学生没有兴趣,就根本谈不上“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只有当学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才可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使语文课堂变得生动、轻松起来。因此教师就要着力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小鹿的减法》一课,精心设计好导语,如“小鹿为什么要做减法呢?”师质疑式激趣,又直奔重点。课始就吊起胃口。一席好的导语尤为关键,以及创设课文教学情境,都可以激发自主学习的热情。又如老师让学生看课文插图,课文插图不是视觉的点缀,而是理解赏析课文内容的衬托和补充,教学时,张老师带领学生在插图中游走,引导学生观察、想象、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画面的内容。如:“观察小鹿造桥坚定的神情,观察小鹿身上背的、跨的”,插图直观展现在学生面前,对比獐子不解的样子,能激发学生喜爱小鹿的感情。也就是活用课文插图,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始自终处于积极的自主学习状态。

教师激励性的评价,能给学生以帮助,给学生以鼓励,给学生以信心。评价中既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及变化发展,既关注水平,更要关注学生情绪态度。老师的评价如“很有自己的见解”、“你肯动脑筋”、“分析得很准确”、“读得真仔细”等。这些激励性评价创设了一种让学生心理安全的教学氛围,虽说是简单的评价语,听课老师觉得没什么,可是对于学生来说,这就十分受用了。

兴趣只是一种诱因,一种动力,要使自主学习的主动性持久保持下去,关键还在于掌握语文的规律和学习语文的方法。教师在“引导”上下工夫,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探求,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领悟发现,在自主学习基础上合作交流、分析讨论,在教师悉心的渗透和指导下掌握自主学习方法。

二、导学-——开辟自主学习的空间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愿望,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教学时导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自主,讲究教学方法。以《小鹿的减法》为例,张教师可以这样有步骤、分环节引导学习:(1)课文写小鹿造桥的是哪几个自然段?(2)小鹿是怎样造桥的?生默读课文,圈画、批注,然后小组合作,交流认识(学生自主学习有选择的空间,并有合作学习的时间)。一个大问题抛给学生,孩子能从文本的某一个自然段或某个句子当中有所体会,这都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收获,像这样的一个大问题统领全文,就有一种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的感觉。再如,小组汇报,学生有的读段落,有的说体会,有的谈句子理解,有的说读人物对话,还有的能抓住重点词语来理解,这都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果。(3)在学生学习完文后,设计了一个写的小练笔,让学生写下对獐子和小鹿想说的话,将阅读中学到的知识迁移到“写“中去(知识迁移,读写结合训练能力)。这样学生基本学习能力与积极自主学习能力也就提高了。也就是说,教师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去学习,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往往为学生学文铺设了绿色通道。

最后,品评语言需要慢焙细炒,教师要放慢脚步,抓住词句、段落甚至标点等细节,引导学生探幽发微,细细体会感悟。如此沉浸下去,在语言文字里走个来回,语言的芬芳才会充分散发出来。换句话说有时析一词而动全文。

三、启思-——激发积极自主学习的思维

思维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开发智力的襁褓。教学时应让思维的绚丽花束灿烂地开放在每位学生心中。教会学生学会思考,善于思考。善于带着预习中的问题思考,善于从同学的发言中启发自己思考,善于多角度思考,善于纵深思考。如《小鹿的减法〉〉一课,让学生对文中的重点段落和句子“区别大着呢!从今天开始,我要坚持做减法了,减去一天,就向成功靠近一步!生先读,师启发学生去思考,通俗理解小鹿的这句话。最后,老师借助小桥图形,直观地让学生理解,小鹿的乐观、坚定信心,坚持不懈最终走向成功。另外,人物对比,小鹿和獐子的对比,比如,小鹿累的汗淋淋,獐子来劝别干了。小鹿做得减法,獐子不理解,不明白,摇摇头走了。从小鹿的“一直忙 、汗淋淋、做减法”獐子“劝、不解、摇头走”这样的两个人物对比中(小鹿的坚定、獐子的不解)启发学生小鹿为什么成功?而獐子始终没有铺路的原因,这就是对比塑造人物形象。

启发朗读,激发思维。变换朗读形式,个人读、默读、分角色读、指名读、小组读、品读,教师在指导朗读中启发学生思考课文重点以及难以理解的句子。如第六自然段,小鹿坚定地回答。这一点是引导启发学生理解小鹿不怕困难、坚定决心、坚持不懈的精神,所以教师要学生读得坚定有力,从而突出小鹿造桥坚定不移的决心。而第九自然段,獐子铺路又发愁了,最后应该轻声笑读,这样在朗读声中小鹿和獐子两个人物形象在学生心中就更加鲜明和突出了。

总之,我们平时让学生课前搜集资料、充分预习,自主识字、拓展识字、积累课文中的新词、好词。思考课后题,圈画并做答、完成前置作业,这都是课前自主学习。课堂上同桌讨论、相互质疑、相互解答、相互补充、师生评价、当堂积累以及课后拓展阅读,小练笔等等,我们就是利用和变化不同的形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的策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既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必由之路,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更对教师的的素质提出了挑战。

参考文献:

[1]姬桂珍 《宁夏教育》2008年第五期?《课堂提问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

猜你喜欢
导学自主学习
三角函数考点导学
“概率”导学
基本初等函数导学
函数知识快乐导学
“阉割课堂”,本不是“学案导学”的错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21:29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38:59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03:04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