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很多学生都缺乏关心的能力,究其原因,是家庭和学校教育的认识误区、教育体制的异化以及社会冷漠氛围等在作祟。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程红艳认为,让学生学会接受关心,培养健全的自然关心和培养责任感可以完成对道德主体从自然关怀到伦理关怀的转变,从而培养道德主体的关心能力。关心既是一种美德,也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相互积极促进的关系性存在。首先要让学生学会接受关心:对于道德主体来说,学会接受关心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感受到关心者的善意,并做出积极的反应和回馈,这是道德主体必备的基本能力。其次是培养学生健全的自然关心:从关心生命开始,认识到生命的独特性;学会善待动植物的生命;从关心身边亲近的人开始,并需要榜样的示范。最后是促使道德主体从自然关怀发展到伦理关怀,培养其责任感。
(来源:《教育科学研究》2014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