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精神悲剧成因探析

2015-01-08 20:52孙珊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12期
关键词:米尔顿麦田里的守望者成因

孙珊

摘要:《麦田里的守望者》是20世界美国最为著名的小说之一,小说中主人公霍尔顿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对自身精神崩溃的全过程进行了讲述,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人物的精神面貌。基于此,主要从霍尔顿自身的因素、社会因素以及家庭因素等方面,探讨其精神悲剧产生的主要原因,以期帮助读者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

关键词:《麦田里的守望者》;米尔顿;精神悲剧;成因

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4)12-0120-02

杰罗姆·大卫·塞林格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作家之一,他的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一经问世便在美国引起了巨大反响,深受广大青少年的喜爱,同时也是成年人了解青少年内心世界的绝佳读本,这部作品在世界文坛也享有盛誉,影响深远,被公认为是20世纪美国文学的经典之作。小说的主人翁霍尔顿因为学习成绩太差,第四次被学校开除,在与同学打架之后离校,但他不敢贸然回家,便在纽约城游荡了一天两夜,在纽约的经历使得他看透了世间的各种虚假与欺骗,对他的精神世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他挣扎着想要逃离令他厌恶的环境,去做“麦田的守望者”,和孩子们在一起,不让他们掉入万恶的悬崖。但现实和理想之间的矛盾最终使得他的愿望变成了泡影,在一系列的打击之下霍尔顿的精神彻底崩溃了,最终住进了精神病院。《麦田里的守望者》对霍尔顿精神世界的各个方面都进行了揭示,写出了他受环境影响没落和颓废的一面,也写出了他淳朴和善良的一面,叙述了霍尔顿自身精神崩溃的全部过程,详细地展示了当时美国青少年一代的精神危机。本文结合对于小说的理解,从不同角度对造成霍尔顿精神悲剧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一、家庭因素对于霍尔顿精神悲剧的影响

霍尔顿所处的家庭是加重其心理负担的重要因素。霍尔顿是一个16岁的少年,正处在人生发展最为美好的青春期,这一阶段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需要来自家庭的温暖和关怀,这对于青少年的成长至关重要。家庭是心灵的港湾,亲人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遇到困惑最好的诉说对象,家庭环境关系着一个孩子自身人格的形成,家人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领路人。如果家人能够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那么孩子对待生活就会更加积极乐观,相反如果青少年在一个缺乏理解和爱的家庭中成长,他必将会感到迷茫、压抑和彷徨,有时候甚至会丧失努力的方向,走向迷途。

霍尔顿出生在美国一个中产家庭,但在《麦田里的守望者》中,读者始终没有发现霍尔顿的父母的描写,父母没有关心过他的感受,没有和他进行过真诚的交流,没人知道他内心的想法,与父母探讨自己的理想更是遥不可及的一种奢望。父亲是一名有名的律师,对他的期望就是“出人头地,以便将来买辆混账凯迪拉克”[1],却不知道霍尔顿自己的追求和理想,这种忽视使得霍尔顿丧失了最可信的情感倾诉对象。霍尔顿的母亲在弟弟艾里死后,一直抑郁寡欢,经常还会歇斯底里地发泄,这使得霍尔顿没能像正常家庭的小孩那样得到过母爱的温暖与细腻呵护,也没有在家庭中感受到积极乐观豁达的氛围,这使得他在绝望中找不到属于自己的方向,经常会感到迷惘和沮丧。面对巨大的精神压力和对于社会虚伪的困惑,霍尔顿需要的是来自家庭浓浓的关爱,但他却没有能够得到父母的理解和温情,他和父母之间有着很深的隔阂,在他的精神世界陷入绝境的时候,缺失温暖的家庭反而成了米尔顿精神悲剧的助推器。假设他生活在温暖的家庭环境中,他的人生轨迹可能会有新的发展,但冷漠的亲情恰恰是小说所要表达和营造的效果,他的内心处在无助和苦闷之中,得不到父母的温暖,这是造就霍尔顿精神悲剧的重要原因[2]。

二、社会因素对于霍尔顿精神悲剧的影响

霍尔顿生活的背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美国,在战争结束之后,美国的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社会财富快速增长,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这一时期对于金钱的崇拜成了大多数人们生活中的唯一目标,这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思维,对于财富的追求和狂热成为了那个时代共同的印记。霍尔顿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势力和市侩的社会风气充斥着社会的方方面面,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学习,人们对于金钱的狂热成为了生活的全部。“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霍尔顿不能找到可贵的精神寄托或崇高理想。”[3]霍尔顿对于周围的人与事情的深度观察,让他了解到了人性的贪婪和虚伪,感触到了成人世界的可怕,他的精神世界受到了痛苦的煎熬,陷入到了深深的沮丧中难以自拔,这都与当时的社会大环境息息相关。

三、自身性格因素对于霍尔顿精神悲剧的影响

除了家庭和社会的因素给霍尔顿带来的窒息感外,他自身的性格也使其最终精神崩溃难以避免。霍尔顿“集极度的敏感和深刻的洞察力于一身,但在气质上却显得过于纤柔,这种性格使得他很容易受到来自生活的伤害”[4]。而恰恰是这种容易受到丑陋和卑劣行径的负面影响的脆弱性格,给他的心灵造成了很大的创伤。霍尔顿在游荡一天两夜之后,开始为各种不完美而难过,他为妓女桑尼难过,为讨厌的阿克雷难过,事实上霍尔顿纤细的神经不管是遇到丑陋或者是美好的事物,都可能会产生震撼,一点点的不完美都会让伤怀。

在霍尔顿的意识世界中,世界被他鲜明地分为了虚伪和纯真两个对立面,似乎儿童世界的纯真是世界的所有的美好所在,而成人世界的堕落又是一切黑暗的源泉。在游荡的过程中,“敏感的霍尔顿觉察出了成人世界的卑劣,他所渴望的美好纯真却只能在这个世界里寻找。”[5]在《麦田里的守望者》中,儿童世界完美的代表是霍尔顿的妹妹菲比,正是她给了哥哥霍尔顿无限的安慰,黑暗中菲比将所有的零钱都给了霍尔顿。在霍尔顿决定要去西部的时候,又是菲比托了一个大皮箱坚持要和他一起去,这使得霍尔顿受到了感化[6]。正是这种来自儿童纯真特质的启发,使得霍尔顿想去做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就像他说的:“我会站在一道破悬崖边上。我要做的就是抓住每个跑向悬崖的孩子——我是说要是他们跑起来不看方向,我就得从那儿过来抓住他们。我整天就干这种事,就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得了。”[7]霍尔顿想保护孩子,想拯救这世间最为可爱的真善美,远离那些成人世界的虚伪和堕落,这是他唯一的愿望。但现实是残酷的,当他去学校找妹妹菲比的时候,看到连学校这样应该保留童真与美好的圣地都到处写满污言秽语时,霍尔顿的心理底线轰然崩塌[8]。他终于冰冷地意识到世界上并没有任何乌托邦,孩子似的纯真和善良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只能节节败退,最终被耗尽在尘埃里。

处于人生成长关键阶段——青春期的霍尔顿,性格与成人世界格格不入,他看透了世间各种伪善与丑陋,对城市世界的虚伪充满了厌恶。他不愿意和自己所生存的社会同流合污,为了找回内心的纯真与善良,尽管他进行了一定的反抗,但是因为缺少家庭的关爱和难以改变的社会现实,使霍尔顿陷入了抑郁彷徨的深渊。所以虽然霍尔梦想着可以成为“麦田的守望者”,和孩子们一起守望一片纯真,远离现实世界的腐朽和贪婪,但是他的性格又在一定程度上使他和梦想的距离越来越远,最终使得他所进行的反抗以失败告终,在多重因素的共同绞杀下,霍尔顿的精神悲剧终于不可避免。

参考文献:

[1]J.D.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M].孙仲旭,译.北京:译林出版社,2007.

[2]黄影秋.《麦田里的守望者》霍尔顿个性及其成因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1).

[3]刘瑶,李黎.霍尔顿·考尔菲德:矛盾的孤立者——解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复杂个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10).

[4]龙森祥,王小玲.寂寞的守望者——《麦田里的守望者》中主人公霍尔顿“爱”的追寻和缺失(英文)[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8,(2).

[5]卢艳玲.垮掉的英雄——浅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霍尔顿形象[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

[6]田迎春.他的痛苦向谁说?——《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霍尔顿的成长环境评析[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1).

[7]王征.解读《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精神悲剧[J].文教资料,2008,(33).

[8]甄珍.一个“堕落”少年的反抗与妥协——《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分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6).endprint

猜你喜欢
米尔顿麦田里的守望者成因
晕纹石成因解读(上)
从意识形态角度对《麦田里的守望者》两译本的研究
翻译实践问题及成因
准确预言
准确预言
爱模仿的小老鼠
“酒”类语符两个修辞场及其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