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伟
【摘要】教师专业发展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要素,积极心理学理论为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途径提供了崭新的设计思路:更加关注教师的积极体验、积极情绪等积极因素,培养或扩大自身潜在的积极心理能量,促进教师专业自主发展。
【关键词】教师 专业自主发展 积极心理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1 -0030-02
一、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内涵
教育改革和实践离不开高素质教师队伍的支撑,因此,教师专业发展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要素,决定了教育改革的成败。Bullough提出,教师发展的自主性是教师发展的本质,教师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不仅是教师发展和实现自我的过程,更是教师作为主体、自觉、主动、能动、可持续的建构过程。[1]教师是自身专业发展的主体,教师教育只有通过教师本人的吸收和建构,才能内化为自身的教育理念与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教师的主体性、自为性、能动性,使教师的专业自主发展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本质特征。
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是‘自我更新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是在传统的教师专业发展观点基础上,强调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教师的自主意识及主动性。教师能够自觉、主动地学习、研究、实践、反思、创新,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最终完善超越自我,体现教师发展的多元性及创造性,实现其作为教育工作者的生命意义及生存价值的过程。
二、积极心理学理论独特视角
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等积极品质的一门科学。[2]积极心理学概念的提出为心理学提供了崭新的研究视角,它是一种对人类社会积极、理智的解释。积极心理学致力于研究个体潜在的积极因素,主张以人类实际的、具有建设性的积极力量、美德为出发点,提倡用一种开放、积极的心态对人的心理现象做出全新的解读,从而激发出个体内在正面的、积极的力量及品质,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的潜能来发展并完善自我,最终获得良好、幸福的生活。
教师的专业发展要经历一个从不成熟到相对成熟的发展历程。教师从入职初期就要面临严格的资格审核制度,日常教学工作常伴随着一系列岗位评先、学期评教、年度考核、职称晋升等外在制度驱动。学校教学管理制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但也给教师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造成教师心理的疲惫。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体验不到快乐和幸福,进而引发职业倦怠、专业认同感降低等问题,极大程度削弱了教师从事教育活动的动力。如此,教师的专业发展更无从谈起。人的生命系统不是由问题构成的,它是一个开放的、自我决定的系统,它既有潜在的自我内心冲突,也有潜在的自我完善的内在能力,个体一般都能自己决定自己的最终发展状态。[3] 因此,积极心理学的核心理念为教师专业发展注入了自主、积极的新鲜血液。在教师专业发展历程中,更加关注教师的积极体验、积极情绪等积极因素,培养或扩大自身潜在的积极心理能量,驱散心理的疲惫,调整心理状态。使教师在应对各种工作压力时,将压力、负性生活事件的解读变消极为积极,伴随着压力与挫折的积极应对感受着自我实现的成就感、幸福感,体验到教学工作的乐趣,不断激发正面、积极的力量,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最终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真切感悟教师职业的幸福。
三、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 促进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探索
(一)增强教师的积极情感体验
增强教师积极情感体验是发展教师积极人格、积极力量和积极品质最有效的途径。当教师有了更多的积极体验之后,他就会对自己提出更高的专业发展要求,这种要求由于是来自个体自身内部,所以更容易激发内在的潜能,挖掘自身建设性的力量,实现教师专业的自主发展。
1、注重提升教师的幸福感
理解或帮助人们获得幸福和主观幸福感是积极心理学的核心目标。幸福和幸福感既包括积极的情绪,如愉悦或安详;也包括积极的状态,如沉浸或欣慰。积极心理主张追求幸福是人的一种心理和行为的本质性取向,是人的内驱型动机和行为。没有教师发自内心的热爱,就不会有真正的教育;没有教师在职业生涯中自我实现的成就感、满足感和幸福感,也不会有真正的教育。教育要给人以幸福,成为幸福的教育,就必须有教师的幸福。教育是师生共同创造教育幸福的活动。[4] 教师在职业发展过程中若能获得自尊与职业幸福感,就会更加积极、热情的投身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创造出更大的生命价值。
教师幸福感是教育的本真要求,教师的幸福感来源是多方面的,首先,自我超越的实现。教师在专业发展历程中要能够主动结合教学改革与自身发展需要确立自己切实可行的发展方向及目标。建立终身学习的自主学习观,自我学习、自我创造,努力提升教学素养和能力,实现学科知识能力专业化和理论素养专业化。逐步在学习、实践、反思中深化自我,完善自我,最终达到自我的发展目标,实现自我超越。教师在自我超越的实现中能够体验到愉悦、幸福,获得自我成就感和自尊感的满足,获得生命质量和价值的提升。其次,教学活动创造性的体现。教学活动不是一种仅仅按照教育管理部门和上级领导的要求,按部就班的重复的机械操作,而是一种富有挑战的创造性活动。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具有一定的自主权,能够勇于探索,主动创造。教师的创造性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在教学情境中,教师能够始终保持对新知识、新思路、新设想的热情与探究,使学生在教师的影响下进行学习、质疑、批判、思考,达到对知识的理解与深化。其二,教师积极参与教师教育研究,及时发现问题,开展行动研究,更好的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教师创造性的发挥使教学工作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毫无新意、循环反复的过程。正是一系列的创造活动,使教师的工作充满挑战、充满魅力、充满教师对自己创造性成果的欣赏,使教师在教学工作实践中实现自身社会价值与生命价值的和谐统一,真正体会到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幸福。
2、提升职业认同
教师职业认同与教师专业发展密切相关,教师职业认同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性、可行性与有效性。教师职业认同是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内部驱力和必要条件,其影响体现在个体发展意愿、行为水平两个层面:首先,教师的职业认同度高,就能够认识到教师职业的责任与价值,认识到教师职业的复杂性、挑战性、创造性。能够在教育活动中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有较高的成就期望值,产生自身专业发展的内在需求,力求实现自我价值。进而形成坚定的职业意志,产生主动发展的愿望。其次,教师职业认知是发展的基础,职业情意是发展的动力,职业行为是发展的关键。教师认可、热爱自己的职业,才能在职业发展过程中,勇于突破陈旧、习惯的藩篱,主动吸取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对教学活动保持敏锐的观察力与理性的思考,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在不断优化的工作模式中,体验创造的乐趣和成就感的满足。实践教学情境中,教师在教学与科研双重要求下,常会感到压力重重,心有余而力不足。职业认同感高的教师,对自身有明确的定位,有强烈的职业道德感与责任心。能够更有耐心与毅力积极应对工作中的困难与挑战,不怨叹,也不自暴自弃,不会有自我认知错误造成的负面情绪问题。主动创新,积极实践,提升教学、科研能力与水平,实现自身专业发展愿望。为自己创造各种条件挖掘自身的潜能克服困难,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不断提升自我,在教师职业中获得生命的充实与幸福。
3、增强教师间合作互动
教师间合作与互动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路径,教师合作能够达成教师专业情意、专业知能、专业实践等诸多方面的改善与提升。教师间搭建合作、互动的平台,能够拓宽教师的专业理论视野,提升理论素养,深化理论研究。尤其对于青年教师,能够在与有经验教师的互动学习中修正、提升对职业定位、专业知识等的理解与建构。教师之间彼此扮演形成性评价的角色,使教师的教学行为得到及时、有效的反馈与评价。通过教师间的讨论、交流与反思过程,锻炼提高教师的沟通能力、分析能力、教学科研能力。同时,教师间的资源共享既能极大节省个人资源,同时能够通过多途径获取信息使资源利用最大化,最大限度的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其次,通过合作、互动的形式,教师在群体中获得专业成长,群体会对个体产生积极的影响。彼此互助合作的群体,能够满足教师的安全感和归属感。有助于教师积极调整不良情绪,舒缓压力。积极情绪“拓展-建构”理论认为,积极情绪能有助于个体建立持久的个人发展资源,如智力、心理、身体以及社会资源等,从而提升人们主观幸福感。教师间的合作与互动能够使彼此增进了解,减少矛盾,相互关心,互助成长,不仅能够改善同事关系,而且能够使教师在愉悦、积极的氛围中保持身心的健康,为教师的专业成长营造一种安全、宽松的心理空间。
(二)发展性教师评价
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以促进教师发展为目的,引导、激励教师走上专业自主发展之路的科学评价体系。英国教育与科学部等部门联合发布“应该将教师评价理解为一种连续的、系统的过程,目的是有助于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帮助教师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使得教师的在职培训和岗位设置符合教师个人和学校的需求;同时,应该将教师评价看作一种积极的过程,通过更加符合现实状况的决策,让教师获得更多的工作满足。”[5] 由此可见,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积极心理学强调挖掘个体潜在的、积极的建设性力量,注重内在动机的激发与自我积极建构。而传统的以奖惩为目的教师评价,教师始终充当被动的角色,这种评价方式拉大了教师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间的差距,导致了教师内心的抵触与反感,明显无益于教师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发展性教师评价中,评价者与被评教师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不存在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相互信任的关系。因此,评价者能够更好地为被评价者所接受,评价信息能够无障碍的进行传递、交换。发展性教师评价注重教师的学科背景及个性特征的差异性,评价指标多元化。强调评价的个别化、人文化、教育性和发展性,更好的体现了对教师个性的尊重和高层次心理需求的满足,使评价的反馈与激励功能发挥的淋漓尽致。伴随着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师能够保持较高的工作积极性,充分挖掘自身内在潜能,自我反思、自我提高,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
(三)构建积极支持系统
在教师职业发展过程中,建构积极支持系统非常重要,它不仅是建构积极人格的支持力量,而且是教师不断产生积极体验的最初来源。学校是教师实施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学校对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导向和政策直接影响到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积极性。学校行政化的管理模式,缺乏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学术氛围不浓,专业资源匮乏等都会阻碍教师专业发展的自觉性与主动性。学校应为教师营造自主、宽松、愉悦的支持环境,丰富教师专业发展所需的资源(图书资料、电子资源),多途径创设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平台,如专业学习平台、教学交流平台、教学研究平台等。优化教师评价、培训模式,进行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用积极科学的目标体系引导教师的价值追求,教师能够自觉寻找自我专业发展的切入点,形成内在的自我更新激励机制,获取专业自主发展的强大动力。同时,学校能够将教师个人发展需要与学校发展需要相结合,给予教师发展必要的支持。教师在不断进取,完善、成就自我的过程中产生强烈的积极情感体验,增强职业认同感,将职业与生命融合于一体,在教师生涯中升华自己的生命意义与价值。
参考文献:
[1]Bullough,R.V.,Kauchak,D.F.,Crow,Stockes.D.K.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School.Catalysts for Teacher and School Change.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1997(2).153-169
[2]江雪华,申荷永.美国积极临床心理学的研究现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6,(4):463-465.
[3]任俊,叶浩生.积极: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价值核心[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4(7):106-111.
[4]冯建军.教育学的人学视野[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328.
[5]王斌华.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新任教师专业发展支持系统的建构研究——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项目编号:2014-qn-200)阶段成果,本研究获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