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本科专业(BTI)建设的国际化经验与启示

2015-01-08 22:46:53孙静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4年11期
关键词:专业建设课程设置

孙静

【摘要】相比于欧美国家及港台地区,大陆翻译本科专业(BTI)建立时间较晚。办学起点高,发展速度快,但不能掩盖专业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欧美及香港地区部分高校翻译专业建设情况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新兴的翻译本科专业在学科定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等问题上提供有益的借鉴,从而促成我国本科翻译专业的良性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翻译本科 专业建设 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1 -0214-02

The Overseas Lesson for BTI in China

【Abstract】The BTI (Bachelor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 was founded very late in Mainland, compared to that in the western countries, Hong Kong and Taiwan. In spite of the high starting point and growth figures, the problems of BTI in China should not be ignored. This paper aims to provide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subject orientation, training objectives, curriculum of BTI in China through the discuss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BTI overseas.

【Key Words】 BTI Specialty construction Curriculum

一、导言

西方国家翻译专业建设起步较早,加拿大渥太华大学早在1931年就建立了翻译学院。香港和台湾的高等院校也不甘落后,全港9所大专院校中有7所开设翻译专业,香港中文大学在1972年建立翻译系,台湾辅仁大学则在1987年底开设第一个翻译学研究所。由于翻译学的学科独立性得不到认可,大陆翻译专业建设相对滞后,2004年,上海外国语大学设立了独立的翻译学学位点,2006年,教育部批准复旦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和河北师范大学三所院校试办翻译本科专业学位,200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置翻译硕士学位。虽然起步较晚,近年来翻译本科专业的发展速度却是有目共睹,截止到2014年7月,全国共有152所高校获批开办本科翻译专业,206所高校被批准为翻译硕士培养院校。然而,数量的激增往往会导致质量上的不尽人意。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文通过对西悉尼大学、渥太华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的翻译专业建设情况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新兴的翻译专业在学科定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形式上提供有益的借鉴,从而促成我国本科翻译专业的良性健康的发展。

二、国外及香港部分院校翻译专业情况

西悉尼大学是澳大利亚最早开设本科翻译专业的院校,早在1984年就开设了翻译与口译学位课程,该课程也是全澳洲唯一一个被NAATI认证超过20年的学位课程。西悉尼大学翻译专业课程包块四个模块:(1)通识课程,内容涉及澳大利亚历史、社会、法律等方面;(2)与翻译相关的语言课程,如语言结构、文本分析等;(3)训练口笔译能力为主的核心课程,如笔译、口译等;(4)为满足学生多元化需求的拓展课程,如影视字幕翻译、媒体翻译、机器翻译等。在学生培养方式上,西悉尼大学鼓励学生的自主性,采取理论课+实践课的教学模式,致力于将国际翻译界一流学者和专家的经验转化为学生实际的技能。[1](45-48)

渥太华大学是加拿大第一所创办翻译专业的院校,其翻译学院久负盛名,早在 1936年就已开设了职业翻译课程。目前,该校翻译专业的课程包括6个部分,即开启学生心智的通识教育课程,如论文写作、推理与批判性思维等;夯实语言基础的双语知识与技能课程,如英语语法、比较文体学等;传授双语转换技能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课程,如翻译概论、术语学、翻译技术等;提供大量专业实践机会的专业实践课程;给学生提供更多选择的选修课程;规范翻译行为的翻译职业教育课程。[2](98-102)

香港中文大学于1972年设立了亚洲第一个翻译系。中文大学翻译系对于本科生采用的是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方案,该方案共分为3个模块:(1)传统的文学学士;(2)文学学士(翻译)-法律双学位,采用3+2的培养模式,即3年时间获得翻译学士学位,2年时间获得法学学士学位;(3)法律-文学学士(翻译)双学位,采用4+1的培养模式,即4年时间获得法学学士学位,1年时间获得翻译学学士学位。[3](2-8)

通过对渥太华大学、西悉尼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的课程设置、培养模式的分析探讨可以看出,在翻译专业的建设和学生培养的过程当中,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即翻译专业的学科定位及培养目标;翻译专业的培养方案及课程设置;学生翻译技能的训练;学生通识教育的开展;学生就业渠道的打通;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

三、对我国翻译专业建设发展的启示

1、翻译专业的合理定位和培养目标

在传统的课程设置中,翻译只是作为一门外语技能课开设,多数人认为,会外语就会翻译,外语人才就等于翻译人才,这种有失偏颇的想法导致了翻译学科地位在很长时间内得不到认可,一度阻碍了翻译专业的开设和发展,导致我国在近几十年中培养了数以万计的外语人才,却鲜有优秀的翻译人才出现的尴尬局面。事实证明,翻译教学必须从外语教学当中分离出来,翻译的学科地位也必须得到进一步加强。2011年3月,教育部高等学校翻译专业教学协作组在广州通过了《高等学校翻译专业本科教学要求》,这无疑是指导新兴的翻译本科专业发展的一个纲领性文件。尽管《教学要求》为各个院校指明了发展方向,但院校在筹建翻译专业之初也应考虑到本校专业的特色问题。所以,院校可以根借助自己的传统优势学科或方向与翻译学科融合,形成具有特色的翻译专业,如口译同传,典籍翻译、科技翻译、机器翻译以及经贸翻译等。

此外,翻译专业或方向的开设还应与社会需求相匹配,这就要求各个院校的管理者要具有前瞻性的眼光,例如,自2007年开始,西悉尼大学敏锐地发现大量的南美人口开始移民澳大利亚,随即增开了西-英的公共服务翻译和医疗口译课程,这样, 既满足了社会对于译员的需求,同时又丰富健全了自身的学科体系[1](46)。

2、翻译专业的课程设置应更加注重技能的培养

国家的需要以及市场的需求决定了翻译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必须是实用的口笔译人才,如果没有大量的实践操作课程,这个培养目标是很难达到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只设置训练学生听、说、读、写、译等能力的实践课程,而忽略对翻译理论的学习。翻译理论学习有助于学生对于翻译本质的认知,是翻译技巧在策略层面的归纳总结。“翻译者既能掌握翻译的技巧,并能够运用自如,又能有宽广的视野来看待翻译,逐渐具备学者的眼光与才识,这才是翻译专业人才培养的最理想的结果”。[4](65)

当前无论从事笔译还是口译,译员不可避免都会面临量大、时间紧的翻译任务,这就要求译者还应具备相当的计算机及翻译软件的使用能力。笔者曾对1153家企事业单位的招聘广告进行调研,有384家单位要求译者具有娴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占到总数的33.3%。另外,语料库是现代译者必须会运用的一种技能,一种高效的教学手段,一种研究翻译的新的途径,翻译专业应重视语料库的功用,将其纳入专业教学大纲和课程设置当中,以优化翻译教学,培养专业的翻译人才。所以,翻译专业的课程设置当中还应包括有关计算机操作,语料库及翻译软件使用的相关课程。

3、翻译专业的培养方案应具有灵活性

在培养方案制定上,我国高校翻译专业需走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的路子,即翻译+专业,与专业+翻译的复合型翻译人才培养模式,这是提升翻译专业学生专业能力的最佳方式,也是适应国家社会及用人单位需要的最好办法,香港中文大学已做出了很好的榜样。在我国,南京大学(英语+国际商务)、西安外国语大学(外语+旅游)、大连理工大学(专业+英语)的外语专业也已经致力于此,这为未来翻译专业的建立与发展做了良好的铺垫。

另外,有学者对翻译专业首届(2010届)毕业生的去向进行了调查,其中河北师范大学毕业生中41%选择考研,51%选择就业,8%选择出国;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毕业生中66%选择就业,17%选择考研,3%选择出国;复旦大学毕业生中71.4%选择就业,7.2%选择考研,21.4%选择出国。[5](57-67)由此可见,对于翻译专业毕业生来讲,考研和就业是两条最主要的出路,这就要求院校对于学生的不同选择进行相对应的训练和培养,而不能“一刀切”。在这一点上,河南师范大学分别采用“3+1”和“4+0”两种模式,“3+1”就是3年在校学习,1年到学校联系的实习基地实习;在这一年中,由专业翻译教师负责解答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4+0”就是学生四年全部在校学习,在最后一年为学生设置翻译专题与讲座,为MTI输送人才。[6](55)

4、翻译专业应注重通识教育课程的开设

翻译不是简单的两种语言之间的转化,更多的是两种文化之间的转化。“译者必须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人,他必须掌握两种语言,但不了解语言中的社会文化,谁也无法掌握真正的语言”只有译者对中西方文化的异同深谙于心,才能自如地进行文化上的转化。要提升学生的中西思想、文学、文化修养,就必然要开设丰富的文学、文化类课程,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通识教育课程。通识教育课程的设置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思考问题的能力及创造性的思维,使学生对于人文和自然科学知识都有广泛的涉猎,具有广博的基础科学知识和较强的综合适应能力。据调查,多数外语高年级学生认为他们的汉语是在“啃”高中阶段的老本,对教育部所列的《英语专业学生阅读参考书目》很少有人全部读过,多数表示所读不及一半。[7](53-54)所以,笔者认为,翻译专业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双语能力,尤其是中文能力。

四、结语

尽管我国的翻译专业发展速度很快,但还是存在各种问题,但发展中的问题需要在发展中解决。想要办好翻译专业,我们需要以市场为导向,制定合理的培养目标,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为中心,通过开设通识教育以及职业素养课程,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出一批职业化、专业化、能够“拳打脚踢”,满足社会需要的合格译员。

参考文献:

[1] 王非,陈向京,韩翀.翻译专业教学的国际化经验:来自澳大利亚的启示[J].上海翻译,2013,(3):45-48.

[2] 贺学耘,廖冬芳,周维. 渥太华大学翻译学院本科翻译专业课程设置[J].外国语文,2013,(3):98-102.

[3] 武光军. 复合型翻译人才:我国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改革方向[J].外语界,2011,(3):2-8.

[4] 何刚强. 本科翻译专业建设理念摭谈[J].当代外与研究,2012,(2):40-42.

[5] 王建国,方一玮,徐笑娇等. 首届翻译专业本科及其同届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的毕业生的毕业走向分析[J].译林,2012,(10):57-67.

[6] 郭英珍.翻译专业的翻译教学探索-以河南师范大学的本科翻译教学实践为例[J].上海翻译,2010,(3):53-55.

[7] 吴自选.通识教育与翻译人才培养的关联-以西南联大外文系的课程设置为例[J].上海翻译,2013,(3):48-51.

猜你喜欢
专业建设课程设置
浅谈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作用
人间(2016年27期)2016-11-11 16:42:08
创业创新导向下的高校动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戏剧之家(2016年20期)2016-11-09 23:43:53
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建设探索
关于提高军校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几点思考
科技视界(2016年18期)2016-11-03 20:28:57
高职院校新开设无人机专业的探讨
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 17:52:40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职业(2016年10期)2016-10-20 22:26:18
曲靖师范学院体育学院羽毛球课程设置的思考
关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高职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物流岗位职业证书的有效对接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1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