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桂莲 张海清 唐启源
【摘要】针对当前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根据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和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要求,结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和专业综合改革,在实践教学中构建了 “两平台六模块”的实践教学新体系,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与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 实践教学体系 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1 -0092-02
实践教学不仅是高校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而且是连接知识与实践、实践与创新, 并使理论知识向更高阶段发展的重要桥梁,对于启发学生科学思维、丰富创造力、提高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 我们在实践教学模式上进行积极探索, 构建了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新体系, 形成了高效率的管理模式, 激发了学生的实践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使学生在校期间较早地进入科学研究领域, 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 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背景
相对理论教学而言,实践教学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综合性和单一性、同一性和差异性、多效性和迟效性、开放性和不固定性等五个特点。然而,以往的实践教学环节中, 其实践教学设置往往是理论课的从属,实践教学体系方面存在着诸如实践教学质量水平有待提升,实践教学内容不够充实丰富,实践教学方式方法亟待改进,实践教学考核体系不完善、实践教学总体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这种实践教学体系已影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与发展,限制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能力提高。因此,实践教学改革成为教学改革中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国外发达国家十分重视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高校主要开展验证性学习、综合运用型实验、生产实习、科学研究四种典型的实践教学形式,目前比较典型的有以北美为主的CBE 模式和德国的“双元制”模式[1-2]。国内许多高等院校也积极探索以培养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线, 构建新的实践教学体系。章松柏等[3] 提出通过与科研院所、涉农公司等联合组建课程实习、专业实习和毕业见习等三个不同层次的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立“三段式”实践教学模式。董桂春等[4]提出构建“网络、实验室、田间现场”三位一体的开放式实践教学新模式。王林生等[5]提出建立“一年级农事操作、二年级生产实习、三年级毕业实习” 三年三段三改的实践教学新体系。蒋锋等[6]提出坚持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 探索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全面发展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创建“三结合、三平台”实践教学体系。高扬帆等[7]提出构建依托企业进行的顶岗实习、毕业实习和专业技能实训的农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提升了农科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成
湖南农业大学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结合本省和本地域特点,兼顾外向型种子企业的需要,以杂交作物和杂交种子为特色,进行杂交水稻、杂交油菜、杂交棉花和杂交玉米的品种选育、种子繁制、种子鉴定、种子加工贮藏的基础理论和实用技术研究,近年来为社会培养了一批种子科学的本科、硕士、博士多层次人才。目前,依托国家级植物学教学实验示范教学中心、国家油料改良分中心、作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作物种质资源创新国家实验室培育基地、水稻科学研究所、棉花科学研究所、苎麻科学研究所、旱粮作物研究所和烟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校内有湖南农业大学耘园实习基地、长安实习基地、浏阳实习基地,校外有湖南隆平种业有限公司、湖南金健种业有限公司和湖南绿丰种业有限公司3个实习基地,可满足教学、科研、生产一体化的要求。为此湖南农业大学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要求,根据社会、企业对人才知识和能力结构的需求,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为目标主线,遵循学生能力培养由低到高的教学规律,在实践教学中构建传授知识、运用提高、研究创新的“两平台六模块”的实践教学新体系。
第一平台为实验教学平台,分为基础实验模块和综合实验模块。基础实验模块包括公共基础实验模块和专业基础实验模块。公共基础实验模块是根据学生必修的种子专业基础课程来设置相应的实验课程,是共性的课程实验,主要开设植物学、遗传学、土壤学、气象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等课程实验,通过该模块实验教学,使学生通过验证的方式来理解和掌握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专业基础实验模块是根据种子专业能力培养的需要设置相应的专业基本技能实验项目,体现专业技能培养的特点,主要划分为种子生物学、作物育种学、作物栽培学、种子质量检验、种子加工、种子贮藏等实验。综合实验模块是多个基本实践的应用,旨在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手段,主要通过增开设计性、综合性、创新性实验,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例如种子实验技术综合大实验,30学时,集中在某一个时间段完成。第二平台为实习教学平台,分为认知实践、专业实践、科研实践和社会实践模块。认知实践模块,安排在校内外生产基地、加工基地、实验室进行种子生产、加工、贮存和质检等环节的现场参观、专业讲座,增加对专业感性认识,明确专业培养目标,提高专业兴趣,增强专业学习信心;专业实践模块,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企业生产实际,学生参加作物新品种选育、新品种性状鉴定和比较试验,作物亲本原种生产与繁殖试验,杂交制种试验,种子纯度与成苗率田间检测试验,种子加工操作,种子处理、贮藏保管操作等;科研实践模块,紧密结合校企合作的科研项目和企业生产实际问题,提供毕业论文选题,校企双导师指导,开展科研实践和技术创新,完成毕业论文;社会实践模块,学生结合毕业实习进入企业科研、生产、加工、检验、营销、推广、管理等环节综合实践,使学生得到就业前的锻炼。
三、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特色
(一)通过基地实习和参与科研,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通过在基地实习和参与科研,参加各项试验的观察记载考查,学习分析方法和科研思维方法,使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主动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自2007年来依托基地科研需求和条件,种子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有25个科研小组申请得到了学校和省教育厅设立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资助,2010 级有1个科研小组还获得了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资助,并在自然科学期刊发表了二十余篇研究论文,35位本科学生通过参与承担杂交水稻种子科研项目完成了毕业论文。
(二)通过校企科研合作推进了产学研结合,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
多年来,湖南农业大学与隆平种业合作申报和承担重大科研项目,老师和学生参与在基地进行的相关科研项目研究,基地与学校已形成产学研的良性互动。2009年校企合作获得湖南省教育厅下达的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建设项目 “绥宁杂交水稻制种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建设”,2010年、2013年通过校企合作分别获得了湖南省教育厅“校企合作成果产业化培育”项目,2013年校企联合申报和承担了“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规范化栽培技术示范与推广”、“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关键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 “亲本种子制备及遗传纯度保持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等项目。2007年校企共同制订的“两系法杂交水稻种子生产体系技术规范(湖南省地方标准)”获国家标准创新贡献二等奖,2011年“水稻浸种型种衣剂的研制与应用”获得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12年“水稻两用核不育系C815S 的选育及种子生产新技术” 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2014年“两系杂交水稻安全高产制种技术创新与应用”获得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通过科技成果的转化,促进了企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三)通过在基地实习,培养了种子行业专门人才,拓宽了学生就业渠道
校外实习基地如湖南隆平种业有限公司实习基地每年面向种子专业学生提供实习平台。由于实习基地建设与学生就业技能培训建设相结合,使学生在基地进行实习期间,获得了公司最先进和行业最需要的知识与操作技能,以及爱岗敬业的精神。学生进入企业后工作适应性强,深受用人单位的青睐。近年来仅被湖南隆平种业有限公司招聘的学生有30多人。
(四)加强了新体系平台建设,为新体系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实验教学平台建设方面,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已经建立了实验教学中心平台、开放实验室平台。近年来加强了实验教学中心的硬件建设,2007年,学校下拨50万元,中央与地方共建特色优势学科专业实验项目资助200万元用于仪器设备购置。2010年农学院下拨12万元用于种子加工仪器设备购买,另外实验教学中心建设了种子检验实验室,与农业部种子加工中心合作建立了种子加工实验室,实验教学平台的建立为学生提供了先进仪器设备、资源共享、开放服务的实验教学环境, 侧重学生早期科研能力开发和自主性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实习教学平台建设方面,依据“优势互补、共促共赢”的原则, 通过合同的形式, 建立了多个校内外实习基地,其中校内实验教学基地有耘园教学基地、长安教学基地和浏阳教学基地,校外产学研实习教学基地有3个,即湖南隆平种业有限公司、湖南金健种业有限公司和湖南绿丰种业有限公司教学实习基地,其中湖南隆平种业有限公司教学实习基地2010年被评为湖南省高等学校优秀教学实习基地,2013年被确定为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该基地包括隆平种业有限公司的绥宁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长沙春华科研、核心种子生产和新品种展示基地、鹿谷种子加工、检验、贮运基地等,这些实习基地具有齐全的、先进的科研生产设施供学生实践, 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科技人员为学生做指导, 使学生能贴近生产, 接受相关内容的实践学习与培训, 形成“校企互动”良性循环的发展态势。通过平台建设为新体系实施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和基础。
参考文献:
[1]洪林. 国外应用型大学实践教学体系与基地建设[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25(12):1586-1588.
[2]刘占发. 浅谈国外高校实践教学的启示[J]. 中国商界,2009,178:128.
[3]章松柏,郭灵芳, 张长青,等.农学类专业“三段式”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466:65-66.
[4]董桂春,张 彪,陈宗祥,等. “农学专业实践”开放式实践教学模式[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1):118-119,177.
[5]王林生,李友军. 改革传统实践教学体制, 建立新的实践教学体系[J]. 高等农业教育, 1999,12: 64-67.
[6]蒋锋,刘鹏飞,王晓明. 农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践[J].农技服务, 2010,27(10):1363,1372.
[7]高扬帆,孟景舟. 新形势下高校农科专业“校企结合”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 广东农业科学,2011, 23:193-195.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教改项目(“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方案和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 湖南农业大学教改项目(B2010046和A2013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