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群体使用微博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2015-01-08 03:40丁玲
学理论·下 2014年12期
关键词:微博调查大学生

摘 要:以景德镇陶瓷学院在读大学生为调查对象,调查当前大学生微博的使用状况。结果显示微博作为一种新兴媒体在大学生群体中广泛盛行,给他们的思想观念和日常行为带来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作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要针对大学生使用微博的特点,加强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学会充分发挥微博优势,创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引导大学生们树立正确的微博使用观。

关键词:大学生;微博;调查

中图分類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36-0285-02

传播学大师麦克卢汉说:“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也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标志,一种新媒介的产生与运用,宣告我们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微博作为新兴的网络传播工具,以传播快捷、操作方便、信息海量、交互性强等特点,受到越来越多用户的青睐。大学生群体站在时代的前沿,充满了朝气与活力,对于新生事物总有着极大的热情。据调查,现在大学生使用微博的人数比例逐步提升,但我们对微博的使用给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规范、学习风气等方面产生的影响以及对其传统教育模式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却并不清楚,而这正是当今在网络环境下我们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本文研究以景德镇陶瓷学院为例,利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针对大学生使用微博的基本情况和微博对大学生的影响等方面展开了调查。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本调查根据目前大学生使用微博所产生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设计了调查问卷,采用随机抽样的问卷调查方法,对景德镇陶瓷学院在读学生发放问卷200份,共回收有效问卷195份,回收率为97.5%,其中有效问卷192份。

二、大学生使用微博现状及结果分析

(一)大学生使用微博的基本情况

1.微博在大学生群体中的覆盖率

在回收的192份有效问卷中,微博使用者153人,占79.6%,从未使用过微博的有39人,占20.3%。由此可见,使用微博的大学生比例接近4/5,微博在大学生中的普及程度很高,已基本进入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这也有利于高校学生工作者借助微博这一平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使用微博的频率

据调查结果显示,近七成(68.2%)的微博用户每天至少关注一次,24.7%的用户两至三天关注一次,剩余少量的用户会间隔一周以上时间关注一次。由此可见,注册用户的使用微博频率还是很高的,大部分大学生已把关注微博内容当成了一种日常习惯。早上起床,晚上睡觉前或是随时随地的都会拿出手机登录微博查看新的动态,“微博控”便是如此情景。

3.登陆工具

使用手机登录微博的用户数比例居高不下(53.8%),其次是使用台式或笔记本电脑(35.5%),只有10.7%的微博用户会使用平板电脑作为登陆工具。可见随着3G、4G技术的逐渐普及和大学生群体中庞大的手机数量,使用的媒介由电脑逐步开始向手机过渡,真正实现了随时随地的登录和更新微博,这也使得微博的实时更新作用得到了极大发挥,满足了使用群体第一时间发布消息的诉求。

4.使用品牌

调查中新浪微博用户数所占比例为44.9%,其次是腾讯微博为31.6%,搜狐微博为16.2%,网易微博为5.7%,其他的1.6%。新浪微博的用户数占整个市场的近一半,其竞争优势明显,比如公众人物注册用户多,基本涵盖了文化名人、明星大腕、媒体人士等,拥有众多的优良资源,得到了大多数用户的肯定和青睐。

5.大学生使用微博的原因

在问卷中,有50.2%的使用者认为“微博能随时表达自己的观点”成为最能吸引人的原因。国内的微博通常允许发布140个汉字以内的内容,这比较符合大众的写作口味,适应于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当身边有突发事件时,用户无论身处何地,都能便捷的通过手机发微博表达。其次有45.7%的使用者习惯用微博来“记录自己的生活”,38.6%的学生用于“关注熟人或是名人的动态”,30.7%的同学能利用微博“了解到最新资讯”,13.1%的使用者是为了“打发闲暇时间”,9.7%的同学认为“周围人都用,我没用就落伍了”,4.6%的同学是为了“认识陌生人,扩大交友圈”。

可见,微博特性中的“便捷”、“自由”成为众多使用者的首要使用要求,其次是能“表达自我”。这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性吻合,这一代人更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与被认可。

(二)大学生使用微博关注的对象和内容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关注微博的人群中居多的是朋友和同学(44.2%),其次是名人明星(40.6%);在关注的主要内容中位列前三的分别是生活资讯(67.3%)、民生热点(56.1%)和娱乐八卦(53.8%)。大部分的使用者都有自己明确的关注对象和关注领域。熟人关系中的互相“加关注”被广泛运用,名人明星效应明显,他们的言行举止普遍受大学生们的热议或追捧,因此,从另一方面也表明大学生在微博使用中用于娱乐消遣的作用占较大比例。

(三)微博对大学生的影响

我们在问卷中设置了“您登录微博一般做些什么?”结果表明,超过六成(68.6%)的学生主要是利用微博来发表自己的观点或是发泄情绪,其次是浏览关注的人的动态情况和观点(42.3%),还有31.7%的学生在微博里习惯随便看看大家在讨论什么并参与一些话题的讨论。从排名前三项的数据来看,大学生使用微博以表达自我和关注他人为主。在这个言论自由的年代,大学生热情洋溢,朝气蓬勃,他们非常善于利用这样的平台去表达自己的诉求或是参与到一些时事、民生类的热点问题的讨论中去。

在“您对微博影响生活怎么看?”这个问题中的结果显示,56.7%的学生认为微博使自己有了抒发真实情感的平台,既了解了感兴趣的人,又让别人能够了解自己;49.6%的学生利用微博来作为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同时有48.7%的学生认为微博的内容量过多且烦琐,浏览它们容易浪费时间。因此,从调查数据分析可知大学生在对待微博对他们的生活影响时还是能比较客观公正的看待,既能表达积极的看法,同时也看到了存在的问题。

三、基于大学生微博使用状况调查的几点思考

基于以上对大学生的调查发现,微博在大学生中的日益盛行给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日常行为带来了很大的变化,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具有双重性,是一把“双刃剑”。

微博带给大学生的“积极”影响:微博大容量的信息成为大学生们获取消息的重要来源,有利于开拓大学生的视野。书本知识已远远不能满足大学生们对知识的追求和向往,网络资源中的海量信息能让他们随时随地的接受教育;微博的互动性和平等性有利于大学生们进行思想交流和释放压力。微博作为一个能快速获取外界信息的重要工具,大学生们可以利用它来了解所有感兴趣的人的近况。即便在现实生活中你是一个腼腆害羞的人也可以在微博上表露自己的心声而引起他人的关注,这些特性使大学生乐于享用。

微博带给大学生的“消极”影响:微博的低门槛准入导致信息的多样性,致使信息的判断辨别更为复杂,容易引发大学生的认知偏差;过度的使用微博会占用大学生的学习时间,更甚者会导致性格中的自我封闭。长期处在虚拟世界的交往中,他们会忽视甚至是忘却现实中的人际交往,性格变得孤僻和封闭;容易造成道德情感冷漠。微博世界里不分身价地位、家庭背景,人人平等。大学生的情感可以充分的得到释放。当他们在现实社会会遭遇问题或是感到心情沮丧时,就很有可能在微博中寻求安慰来逃避现实。长此以往,极易导致大学生们失去现实感和有效的道德判断力。

以上种种问题的出现引发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认真思考:

第一,相关立法部门要规范微博行为,净化微博环境。微博的零门槛进入使得任何人都可以注册登录微博自由的发布言论。虽然这一特点给人们提供了极大的自由空间,但也容易使别有用心的人通过微博散布谣言,发布假消息或是投放垃圾广告,这些都会影响大学生对信息的正确判断,弱化人们的主流价值观。以上这些问题要得以解决,落实实施微博实名制将能在很大程度上约束有不良企图的人肆意在网络中发言,另外有关部门要加大监管、监控力度,加快对微博传播的立法,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营造一个健康、有序、和谐的网络生态环境。

第二,针对大学生使用微博的特点,加强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和引导,帮助大学生能够正确的认识和使用微博。在微博上大学生既是行为者,又是监控和评论者,这些无疑对大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水准和文明程度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探索和加强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意识和能力,培养他们对微博上各种信息的选择能力,辨别和分析能力,从而使他们在微博上的行为符合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的要求。

第三,充分发挥微博优势,创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大学生对于新奇事物的出现总投有极大的热情,而高校的思政教育者在使用和认识微博方面往往却落后于学生。因此,教育者首先要加强对新生事物的学习并善于利用网络资源增进师生的交流互动,保持好一种“微博态度”,习惯使用微博语言,要真正使用网络聊天和虚拟交谈的沟通方式,把平时“面对面”的交流轉移到网络中,充分展示亲和力和感召力,消除思想政治工作给人的说教刻板印象,更能让学生在放松的氛围中接受教育。其次可以依托微博创建校园、班级或是特色的微博群,扮演好微博舆论传播的新角色。在群里发动一些主题轻松活泼、弘扬主旋律和传播正能量的议题,吸纳广大的大学生群体加入进来并参与议论,能够在自然生动的环境中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

参考文献:

[1]赵辰玮.当前大学生微博使用状况调查与对策[J].保定学院学报,2014(1).

[2]阚道远.微博兴起视野下的思想政治工作[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0(4).

[3]刘秀伦郝东超.基于微博载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教育评论,2012(3).

收稿日期:2014-10-20

基金项目:景德镇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基于微博平台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以景德镇陶瓷学院为例”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丁玲(1983-),女,江西景德镇人,助教,硕士,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责任编辑:李鹏飞)

猜你喜欢
微博调查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事实与流言的博弈
天台县城区有毒观赏植物资源调查初报
重大突发事件中微博之力不微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神回复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