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型大学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探究

2015-01-08 22:08郑晔罗静
学理论·下 2014年12期
关键词:研究型大学三位一体思想政治理论课

郑晔 罗静

摘 要:当下,高校青年中“马克思主义过时论”仍然存在,这给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使得探究科学而高效的教学模式变得迫切而重要。在对研究型大学研究生进行准确定位,努力把握该群体五大显著特点的基础上,创新教学方法,努力构建以“创设‘问题情境为主要方法,以情感激励教育为主线,以倡导教师追求教学理想从而引领研究生成长成才为动力”的“三位一体”教学模式,以提升教学的整体效果。

关键词:研究型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三位一体”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36-0200-03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正式提出开设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已有几十年历史。随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特别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科学社会主义新成果的提出,课程的教学体系在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在不断拓展、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理应不断丰富。

然而,在这一背景下,“马克思主义过时论”仍然存在。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政党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正是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才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才最终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价值观念开始侵入中国,特别是在西方国家“西化”与“分化”政策的影响,社会上一些人开始掀起“马克思主义过时论”。而高校的青年,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独立判断的能力较弱,极易受到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在此状况下,急需从理论层面研究如何更好地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以正确的价值观指引学生,培养大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使他们具有国际视野,具有正确而坚定的判断力。

一、对研究型大学研究生的准确定位

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是研究型大学教育教学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水平的研究生教育是高水平大学的基本特征,也是创建一流大学的关键。研究生教育作为教育结构中的最高层次,其人才素质培养状况如何,不仅关系到研究型大学是否名副其实的问题,更关系到能否为国家培养出专业过硬、政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的问题。

如何增强研究生公共政治理论课教育的时效性,并在提高教学质量、传输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人生进行思考并培养其远大的梦想,是教育的关键和核心。因此,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一切从实际出发,即一方面从研究生自身实际、学科特点出发;另一方面又从研究型大学的自身情况出发,在此基础上,又结合国内外新形势,将这些特点和时事融入课堂教学中,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不断提升课堂教学的理论性和适用性。

1.研究生是研究型大学教育的“四个主体”。随着研究生扩招的推进,研究生已成为研究型大学教育的主体。那么,研究生是研究型大学教育的什么主体?这需要准确定位。本文认为,研究生是研究型大学教育的四个主体。其一,研究生是学习的主体。研究生首先是学生,其主要和首要的任务就是学习。其二,研究生是研究的主体。研究生不仅仅是接受知识,更多的是思考问题,研究问题,在研究深度上是本科生所不能及的。其三,研究生是人才的主体。研究生相比于本科生而言,其主要的学习任务是研究,其研究的专业和领域应更深、更精,理应成为国家高层次人才。其四,研究生是创造的主体。何为研究生,即使从字面意思理解,也是专门从事研究的学生,而研究的动力则来源于源源不断的创造。当然,培养研究生的创造力也是研究生教育的首要任务和重要目标,因为“创造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和最终目的”。

2.研究型大学研究生群体的四大特点。研究型大学对于研究生的培养,必须要有针对性,要有的放矢。而要做到有的放矢,就必须真正把握研究型大学研究生这一特殊群体的整体性特征。通过研究,可以总结出,研究型大学研究生这一群体的显著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层面:其一,知识积累丰富,有一定的学术研究,因而能够理性分析事件;其二,学业上,在导师的指导下,能相对自主的从事研究;其三,整体素质较高,但不同学科间,不同研究方向间的个体差异较大;其四,仍然未完全进入社会,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有限。

综上,要增强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说服力和针对性,必须牢牢把握研究生是研究型大学教育的四个主体的基础上,紧密围绕教育的对象性,准确把握研究生群体特点,对症下药,研究和拓展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模式,才能真正在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做到以理化人。

二、“三位一体”教学模式探讨

为提高研究型大学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实践效果,本文提出以“创设‘问题情境为主要方法,以情感激励教育为主线,以倡导教师追求教学理想从而引领研究生成长成才为动力”的“三位一体”教学模式。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研究生的理论兴趣、拓宽研究生的理论视野、撞击研究生的理论思维、提升研究生的理论境界,以培养研究生的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一,“问题情境”的内涵:作为诸多教学情境中重要的“问题情境”,其内涵是一种能够引发学生进行自觉思考的课堂情景。创设“问题情境”的目的,首先是要让学生对即将讲授的内容产生一些疑问或不解,进而将其引入“讲授的新知识与已有知识储备之间的不协调——开始思考问题——引发讨论或查閱更多资料——求解问题”的过程。具体而言,教师在课堂讲授的设计中,就要设计出能够引导学生之间或观点针锋相对、发生争激烈争论,或学生现有观点与旧有观点发生矛盾,急切想解决问题,从而产生浓厚学习氛围的情景,而这一通过各种形式激发学生思考、拓展学生思维的教学情境就称之为“问题情境”。孔子在《论语》中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为学生提供支持性的、引发人思考的学习情境,即创设“问题情境”。

第二,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情境”的创设:在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就是要么引起学生间在某一问题上看法的矛盾,引发学生间的争论;要么造成新讲授知识与传统知识间的矛盾,引起学生自觉陷入思考,从而再引导学生从新视角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实现旧有知识与新传授知识间的协调,实现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并传授新知识的目的。

例如,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从宏观层面讲,设置“2013理论热点面對面”[1],一组一席谈等;从微观层面讲,例如在研究“基本国情”这一问题时,教师可以首先讲到“中国在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二位”,紧接着提问:那我国现在最大的国情是什么?我国现在是不是还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通过这一看似矛盾的观点将学生引入思考,并组织学生讨论发言。紧接着便可以通过对“我国目前所处的阶段性特征”的分析来表明我国目前的国情——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且表明:经济总量仅仅是衡量国家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且“世界第二”的排名只能表明我国是经济大国而非经济强国。但为更全面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并避免学生的悲观情绪,紧接着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第二轮的思考——“中国的发展难道就没有机遇可言了吗?中国在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下就没有阶段性发展了吗?”,由此可以引出当代中国所处的“战略机遇期”,并最终引导学生更全面、更深入、更立体地研究“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第三,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创设“问题情境”教学的作用与基础。创设“问题情境”不仅可以改变思想政治课“令人乏味”的现状,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刺激其创新思维。研究生的创造性思维起源于对问题的认识并围绕着解决问题而展开。在情境冲突中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促使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积极地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勇于求异探新的热情,并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与创新能力。

虽然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创设“问题情境”教学有着:一方面改变思想政治课乏“趣”现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培养研究生研究能力与激发创新思维的作用,但效果良好的“问题情境”教学也需要扎实的基础,其中最为重要的基础就是精心选择教学案例。优秀教学案例的选取一般遵循两方面原则:一方面,紧扣大纲,围绕教学目标、学习目的、学生的认知水平来选取;另一方面,对大纲的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使研究生的思维在广度和深度上有一个充分的、自由地发挥空间。具体而言,就是所选择的教学案例和素材能够体现思想政治课的时政性特点,同时具有典型性、深刻性、新颖性和趣味性等特性。这样就可以使研究生的学习实现由表及里、由易入难的过程,从而达到提升思维能力、拓展眼界、强化学校效果的教学目的。

2.运用“情感激励”教育法,增强课堂感染力、用信任赢得信任,用真情激发真情,从而有效提高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可译作结构主义。现代建构主义的最早提出者是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2],他认为学习是一种“自我建构”,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即达到对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联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即通过获取直接经验来学习),而不是仅仅聆听别人(例如教师)关于这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这也是“抛锚式教学”中的核心思想[3]。

“情感激励”教育法集合了情感教育法和激励教育法的优点,在教学方式上集中体现了建构主义者“学习是一种‘自我建构”的基本观点。它着重从受教育者的情感需求出发,通过教育者的激励,使受教育者努力将外在的教育内容和要求转化为自身的情感需要,将被动的服从和接受转化为个体的自觉行为。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具体运用,需要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实现受教育者的主体功能,体现出二者之间的平等地位,这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在运用中,我们把它分为师生互动和同学合作两大类。

第一,“师生互动”型“情感激励”教育法。“师生互动”型“情感激励”教育法很好地做到了建构主义者所认为的学生学习是一种“自我建构”的观点。因为这一教育法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作用。为了使研究生更好地理解思想政治理论体系,形成独立思考和价值判断的能力,我们每学期专门设置了6学时的讨论展示课,把研究生分成若干个学术讨论团队,根据从宏观方面设置的问题,各团队选择其中感兴趣的问题,课下分工协作,形成最终成果,然后团队代表在课堂通过PPT、视频、情景剧等形式诠释讨论主题。例如,一个团队讨论:从江南style为什么会火?看如何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教师引导其他同学针对此问题展开讨论,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科学的爱国观。在这种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的教学方法下,师生之间在思想上相互碰撞,在探讨中追求真理。

第二,“同学合作”型“情感激励”教育法。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潜移默化的持续性工作,不仅要注重师生间的良性互动,更要关注同学间的合力作用。因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广大学生交往最多的是自己身边的同学,因此引导学生相互鼓励,共同研究和讨论,以“合力”的方式共同解决理论与现实问题。例如,在教师指导下,引导学生组建学术讨论团队,使课下学习成为课堂教学形式必不可少的延伸。同时,鼓励团队合作和学生跨学院交流,这不仅可以增进感情,还可以增加分析问题与研究问题的视角,使不同专业的学生在交流中拓宽视野,丰富知识,并相互促进不断提升研究能力。例如,在基于宏观层面问题的探讨过程中,团队代表将课后讨论形成的观点进行主题发言,可以激发学生愉快的学习体验和情感上的共鸣,增强学生间团队合作意识,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同时,在此基础上选出优秀学术团队代表,参加研究生学术论坛,并将优秀论文编撰成论文集,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学生对问题的研究深度。

3.倡导教师追求教学理想,品味育人幸福,成为引领研究生成长成才的“领路人”。教学理想,应当是每一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心目中最理想的教学风格与状态。追求教学理想,意味着教师不应安于现状,体现着对教学最高境界的诉求。教学理想是多样化、个性化的,教师应当根据自身特点和课程性质,来设计、追求独特的教学理想。可以是引入新知、扩大眼界;或史论结合、启发思想;或深入浅出、化繁为简;或勾连串引,开阔视野;或激活情境、洋溢激情。总之,教学理想能否实现,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以下将通过两个层面的分析来具体感受教师如何通过追求教学理想,品味育人幸福,而成为引领研究生成长成才的“领路人”。

第一,教师科研提升教学水平。高校教师,特别是研究型大学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必须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以科研带动教学,才能使教学内容更为丰富、教学研究更为深入。通过教师科研提升教学水平,主要是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虑:其一是研究型大学的要求。研究型大学就要求教师加强理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以符合学校的定位;其二是教授对象层次的要求。教授的对象是以研究为首要任务的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科研水平,才能在课程讲授中做到既全面又深刻,才能在理论上让学生信服;其三是教授课程性质的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的性质决定了在讲授过程中难于避免“说教”,因而只有加强研究,才能使教学更有深度,更易于学生接受,也更容易与学生产生共鸣。

第二,教师经历引导学生成长。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教授的学生虽然是层次较高的硕士生和博士生,他们对自己的未来有些有一定的计划和思考,但更多的人特别是处于研一和博一阶段的学生对未来人生的思考较少,甚至对正在开始的硕士或博士生活都感到迷茫,不知如何调整自己的状况,也不知该如何开始自己的研究,以尽快融入学习与科研生活中。此时,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就不仅仅要教给学生知识、引导学生研究,更为迫切的是要引导学生开始思考并计划自己的研究生生涯。教师可以通过自身的经历或周围一些典型人物的经历,给出正反两方面案例,讲述他们在研究生阶段对学习、生活的计划与之后所取得的不同成效,以引导学生开始思想自己的研究生生涯和人生。例如,可以在第一节课设置这样的讨论或发言——“我的硕士或博士生活该如何过?”,通过这样的提问,引发学生思考,并最终通过案例解析方式,引导学生开始思考,并着手计划自己的学习生涯,甚至人生。

参考文献:

[1]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组织.理性看齐心办——理论热点面对面·2013[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3.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Constructivism Learning Theory)[EB/OL].智庫·百科,[2014-9-20].http://wiki.mbalib.com/wiki/Constr-

uctivism_Learning_Theory.

[3]刘昕.浅析建构主义教学策略及其对体育教学的影响[J].体育教学,2007(3).

收稿日期:2014-10-20

基金项目:四川省研究生教育改革创新项目“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模式改革研究”(201401)

作者简介:郑晔(1967-),女,四川南充人,教授,硕士,从事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罗静(1983-),女,四川德阳人,讲师,博士,从事农业经济学研究。

(责任编辑:李鹏飞)

猜你喜欢
研究型大学三位一体思想政治理论课
建设高水平大学数学教学团队
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科研能力提升策略
研究型大学中教师角色分析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艺术探究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
基于“三位一体”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途径研究
区域特色研究型大学创建研究型大学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论“有趣、有用、有效”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在商务礼仪课程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