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颜氏家训》作为中国教育史上的经典著作,折射出了中国传统教育文化,其教育思想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价值。著作中所体现的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也充分说明在家庭道德教育过程中教育方法的科学性十分必要,通过对著作中儿童德育方法及其理论构成进行分析,力求从中提炼宝贵的教育价值与启示。
关键词:颜之推;颜氏家训;儿童德育方法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36-0196-02
《颜氏家训》中提出“以德为本”的教育原则,“爱其子而不教,犹为不爱也;教而不以善,犹为不教也”。爱子女就要教育他,而且要教育得法、教育的好。著作中所体现的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也充分说明在家庭道德教育过程中教育方法的科学性十分必要,能够将其中的德育理念合理有效地转化为道德教育方法以真正借鉴和应用于现代家庭中的道德教育,这是我们对下一代儿童进行道德教育的最重要的承诺。
一、《颜氏家训》主要的儿童德育方法
(一)及早施教
颜之推在《家训》中明确提出“当及婴稚”,即婴儿时期就开始对儿童施以教育效果最佳,提倡对儿童进行早期教育。颜之推将及早进行教育作为十分重要的德育理论进行系统的论证,更以自己儿时早学得到好的效果为例说明早教的好处,认为对儿童的德育应越早越好,甚至从胎教开始。
(二)父母对儿童身教示范
颜之推重视理想人格在家庭道德教育中潜移默化的作用,提倡以身作则,正身率下。他说:“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矣。”[1]《颜氏家训》中注重“风化”,是一种通过家长道德行为的示范,让儿童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形成所要求的德行的教育过程。它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效仿行为,不需要父母的强制,也不是刻意营造的,“熏渍陶染”“潜移暗化”,其德育的效果也是潜移默化的。以父母的自身言行和良好形象去感染和影响儿童,使儿童从小行为端正、品行优良,这种潜移暗化、润物无声的德育方式如果利用得好,会取得惊人的效果。
(三)周围环境的熏染和影响
首先,门世家风始终是家训中极为受重视的。颜之推作为中国古代传统儒学代表,在《颜氏家训》中,提到“我家世以儒雅为业,门风素来整饬缜密”,以良好的家风来为儿童营造一个积极有利的家庭德育环境,以此来影响儿童良好品行的形成。
其次,在《颜氏家训·慕贤》中云:“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2]128儿童的身心发展还未定型,周围环境和他们所结交的朋友对其道德品行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父母應关心儿童与家庭成员以外的人交往,为儿童成长创造良好的交往环境。“与善人居”,“交益友”,以贤人益友为伴侣,接受良好德行的熏陶。可见,颜之推看到了伴侣道德品行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儿童道德品质的好坏,寻找品德优秀的伴侣,以之为学习的榜样,有利于儿童道德品质的健康发展。
(四)以严爱相济、宽严得当的方式管教儿童
首先,《颜氏家训》主张“严”与“爱”相结合的管教原则,反对对儿童的溺爱。颜之推在《家训》中列举两个相反例子来说明在对儿童进行教育时,只有做到要慈爱与严教的有机结合才会产生良好的后果:梁朝大司马王僧辩的母亲魏夫人教子严厉端正,儿子四十岁有了过失还要“捶挞”,督促他成就丰功伟业;梁朝一位学士受父亲偏爱而不被严教,日益凶暴傲慢,后因语出不逊触怒性情残暴的周逖,落得抽肠衅鼓的下场[3]。需要说明的是,颜之推在对儿童的管教方式上还明确指出父母在对待子女时,要一视同仁,反对偏宠偏爱,这是颜之推关于严爱结合原则的一个补充。
其次,在方法上的宽严侧重体罚。颜之推提倡严爱结合的管教原则,但对儿童的管教更侧重于“严”,在德育方法上表现为重严轻慈。他强调使用体罚的范围,即儿童在年幼时可塑性大,可以使用体罚,这一点在现在看来过于严厉,违背了当今家庭教育禁止体罚的原则。
二、《颜氏家训》儿童德育方法的理论构成
(一)以儒家伦理道德为儿童德育方法的基础
颜之推奉行的是儒家道德传统,德育方法中关于父母如何言传身教、家庭如何整饬门风、道德环境中子女如何习染等均遵循了儒家的道德传统。另外,在《勉学》中也出现了儿童通过研习经书,学习其中儒家的伦理道德知识,学习古人如何按照儒家的伦理道德规范进行为人处事的。“《诗》有讽刺之词,《礼》有嫌疑之诫,《书》有悖乱之事,《春秋》有邪僻之讥,《易》有备物之象:皆非父子之可通言,故不亲授耳。”[4]所以,《颜氏家训》对传统儒家道德规范的具体化,也是家训为受教儿童设身处地的考虑和以人为本德育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儒家道德规范的自然天成。
(二)“胎教—早教—晚学”的终身教育
胎教思想并不是颜之推首先提出的,在颜之推之前有贾谊、刘向、王充等人进行了阐述,但阐述角度有所不同。首先,颜之推的家庭教育理论对中国传统教育理论继承并发展,将儿童的教育以孕妇的身体养育、情绪管理、言谈举止作为胎教当中的重要内容。正如《家训》中所述“古者有胎教之法,怀子三月,出居别宫,目不斜视,耳不妄听,音声滋味,以礼节之。”[2]8其次,颜之推对幼儿进行早期教育进行了十分合理解释:以“体性未定”的生长阶段可塑性很大,抓住早教机会。由此可以看出,颜之推已经把对儿童进行家庭道德教育作为整个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主题,这也是家庭教育的直接功能所在。除此之外,对于那些错失了“早教”良好机会的成人颜之推认为不应放弃学习。他强调如错过“早教”之机,尚可“晚学”,并列举了曾子七十乃学、荀卿五十始学等先人之例。所以,颜之推的儿童德育思想中包含着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教育理论,这是值得我们继续学习和坚持的。颜之推儿童德育方法可能并非解释终身教育理论的最好载体,但颜氏德育思想确实中蕴含了终身教育的思想。
(三)“教而有爱”的爱的教育
颜之推在德育方法中的严慈惩罚原则中包含了许多育儿观念,如严爱相济、不溺爱、不偏爱。封建道德主张“长幼有序”,在古代传统家庭难免会有对儿童的偏爱或者溺爱,这就注定了不可能真正实现均爱,颜之推的德育思想是有其历史进步性的。
根据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研究,儿童时期已经具备了道德判断的能力,“儿童的道德判断具有‘道德实在论的特征,他们根据行为的后果而不是根據行为的意图来判断责任的大小。”[5]如果他们遭遇到不公正待遇,他们会对施教者产生一定的负面情绪,必将为以后的败德埋下伏笔。颜之推反对溺爱儿童,提倡应给予适度的爱,并以此影响儿童,希望儿童能够拥有爱心,具有爱人的能力。这种爱又不同于孔子所言的爱,是一种基于与儿童身心发展相适应的,能够为儿童所认知的爱。针对儿童的道德教育在教与被教之间总是有种相互映射的关系,儿童拥有爱并能表现出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自身感受到了别人对自己的爱。作为施教者的父母等长辈对待家人同样应该有爱,对朋友应该友爱,对待兄弟“不能不相爱”,把家庭内部人和人之间的相处建立在爱的基础上,激发儿童爱的潜能。“任何一种真正有价值的伦理道德教育里面,最重要的任务是激发人爱的能力。”[6]而颜氏的关于儿童道德教育要以爱为基础的观点正好吻合了以上的观点,他们都致力于将爱的教育作为道德教育的重要因素,通过施教者自施教者自身爱的付出,把爱的能力传递给儿童,而儿童通过对爱的理解,就会萌生善念,表现出一定的道德素养。
三、《颜氏家训》于今天的启示
《颜氏家训》距今已有一千多年,但就其德育思想来讲,却是十分重要的教育文化遗产,体现着合理的教育理念,不乏具有科学性,很多德育方法都在今天的家庭道德教育中得到了继承和体现。同时,我们必须结合当前家庭道德教育的实际现状,从中借鉴和提炼出合理的教育理念来较好地完善今天的家庭道德教育,从而实现儿童的道德品质的良好发展。
首先,真正重视起家庭中的道德教育。反思今天的家庭道德教育,我们是否应该承认,它的地位正在被侵蚀,道德教育的潜移默化似乎也正在失效。重视家庭道德教育,希望家庭道德教育能通过父母或更多的教育者真正将其摆在重要的位置上,使德育不仅仅被潜移默化地实施,而且要努力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系统在家庭教育中真正得到平衡与提升。
其次,对儿童进行道德启蒙教育。早期教育在今天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其教育倾向普遍反映为重智育轻德育,颜之推十分重视早期教育的道德启蒙,甚至以胎教作为教育的起点。这不仅启示我们对儿童的家庭德育要尽早进行,更重要的是,父母及其他教育者在对儿童的早期教育中应更加重视道德启蒙教育,以科学合理的方式教育儿童,从小塑造起儿童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品质,为儿童更加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最后,父母以身作则,对儿童施以正确的德育方法。在今天的家庭道德教育中,尤其是儿童成长早期,父母的举止谈吐、人格气质甚至思维方式都对儿童产生很大影响。颜之推德育思想中的局限性是不可避免的,我们需要借鉴其合理之处,结合自身对儿童的教育,将其更好地应用于家庭道德教育之中。每个家庭中的父母的文化素质有所差异,仍有许多父母对儿童的家庭德育不够重视,教育不当,我们应呼吁父母及其他教育者与儿童地位上平等民主、管教上严爱得当,关注儿童的内心世界,给予儿童爱的教育。
参考文献:
[1]邵明娟.《颜氏家训》中的家庭道德教育思想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8.
[2]王利器.颜氏家训集解(增补本)[M].北京:中华书局,1993.
[3]秦敏燕.颜之推家庭教育思想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9.
[4]王春辉.颜之推儿童家庭教育思想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7.
[5]让·皮亚杰.儿童的道德判断[M].傅统先,路有铨,译.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
[6]蔡德林,景海峰.全球化时代的儒家伦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收稿日期:2014-10-27
作者简介:齐亚男(1989-),女,河北沧州人,硕士研究生,从事比较教育学研究。
(责任编辑:李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