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丽梅 马俊红
摘要:应用型高校要努力着眼于提升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通过跨学科平台建设多维的学科专业群,较好地实现与区域产业集群的对接,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鉴于此,在厘清学科专业群的概念及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学科专业群建设的对策,以期切实增强学科专业群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效性。
关键词:地方经济;学科专业群;建设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4)12-0001-0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提出:高校要对学科专业实行动态调整,大力推动与产业需求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促进交叉学科发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随着现代产业的转型升级,要求高校能够有效提升专业性人才的综合素质和集成化能力培养,形成教育与社会集成发展战略的核心优势,增强产业集群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为此,地方高校必须走出学术导向的传统办学模式,努力着眼于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通过跨学科平台建设多维的学科专业群,构建符合地方区域产业结构、行业企业发展特点,专业基础相近,服务面向一致,专业相互依托支撑,学科专业资源共享,并能够与区域产业集群实现较好的对接的学科专业群。这种全新的学科体系为复合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对于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国家和区域经济建设,融入与地方经济社会的协同创新之中,实现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
一、学科专业群及其特征
学科专业群是指由若干专业基础相近专业组成,所有专业互相依托支撑;学科专业设定契合地方区域产业结构、行业企业发展特点,各专业或专业方向的服务面向基本一致;在课程内容上,有相当一部分共同的理论、技术和技能基础,各专业基本可以在同一实训体系中完成实训任务,能够实现学科专业资源共享的相关专业的集合。
构建学科专业群基本要满足以下条件:有3个以上专业基础相近、服务面向一致的应用型专业;专业之间相互支撑构成集群,能与区域产业群实现集群对接;有省级以上重点学科或有省级以上特色专业;有市厅级以上重点实验室,或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或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等;与5个以上企事业单位紧密结合,并签订有长期合作协议。
学科专业群的主要特征:第一,学科专业群以某一行业为基础进行设置,各专业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领域及工程,基本可以在同一个实践教学体系中完成试验实训任务。有大量共用的实验实训设施和设备,并且相当一部分实验实训项目是共同的。第二,专业群内的专业是学校长期办学过程中,依托某一学科基础较强的专业逐步发展形成的一类专业,各专业具有相同的学科基础[1]。专业理论基础课程和专业的师资队伍基本相同。第三,服务面向的专业岗位群基本一致,以基本相近的学科专业搭建成学科专业集群,学科专业群中的教学内容与课程内容体系与职业资格准入标准、人才培养规格与职业岗位群要求基本一致。
二、学科专业群建设对策
学科专业群设置应与区域经济结构匹配度较高,能够直接为地方和行业服务,既能体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理念,也能通过与当地的主导特色优势产业紧密结合,凸显应用型特色,提升学科专业建设的应用品质。建设若干具有一定办学优势和特色及良好发展前景,能够产生显著社会经济效益的学科专业群,促进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实现学科专业群与区域产业群、产业链以及岗位群的紧密对接,提升学科专业集群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和学科专业的竞争力。学科专业群建设要围绕着以下几个方面内容开展。
1.以地方经济发展状况及人才需求为依托
认真研究地方经济发展状况和本校学科专业的发展状况,在学科专业群设置前要深入调研,明确地方行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目标,以及未来一段时期内当地的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对当地的人才分布状况和人才需求进行调查和预测;对学校自身设置的专业设置情况进行评估,如原有的专业结构、优势学科、师资队伍、实践教学条件等,立足学校实际,从学校所处社会环境、地理环境、经济环境和自身办学条件出发,构建合理的专业体系,做到专业群内各专业协调发展,切实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实效性[2]。学科专业群的构建要紧紧围绕地方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成长性产业,寻找、确定一些行业,作为学科专业群建设和发展的背景与依托。同时,选择学科基础相同,有共同的行业基础或行业背景,有共同的课程平台,有共同的实验、实训设施基础,有共同的师资队伍的专业,充分利用和整合资源,进一步形成课程群、实验、实训群和教师团队群,以学科专业群方式,“抱团”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集群”参与地方经济发展建设。
2.调整学科专业结构
地方高校最主要的功能即为区域经济提供科技和人才的支持。因此,学科专业群的建立必须适应区域产业经济和社会发展,依据区域主导产业和新兴战略产业发展需求,明确学校学科专业应用型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调整“老专业”,强化应用型专业,调整专业布局、优化专业结构,使调整优化后的学科专业结构与地方主导产业和新兴战略产业结构更趋吻合,真正实现学科专业群与地方产业群的有效对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和产业结构的变化,在改造传统老专业的同时,积极增设应用型新专业,在保持一定程度的稳定性的同时,强调专业设置的灵活性。重点建设具有应用型特色、直接为地方和行业服务的学科专业,提升学科专业建设的应用性品质。
3.优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地方高校应围绕区域社会经济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积极推进工学结合、产学研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以地区经济发展的产业链和职业岗位群为基础,形成学科专业群,建设一批能够体现学校办学水平、办学优势和办学特色的特色课程、校本课程,编写面向地方行业产业的应用型教材。优化课程建体系,构建模块化+平台化的课程体系,完成学科专业群内基础理论课课程一体化模式的构建;强化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并逐步构建多学科专业支撑共享的综合实践教学平台,形成学科专业群内实践教学资源的交叉融合;建设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形成双师型+管理型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满足学科专业群建设,构建与应用型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定位相适应的课程体系。使学校培养与企业培养结合更加紧密,使专业培养方向与企业需求结合更加紧密、培养目标与企业用人标准结合更加紧密、能力训练与岗位要求结合更加紧密。重点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比较成熟、区域产业和岗位需求旺盛的学科专业群。
4.加强应用型课程体系改革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要求,推进课程改革,加强教材建设,建立健全教材质量监管制度。依托专业学科群建设,参照区域经济发展的产业群和专业链的行业标准和专业规范,通过人才需求调研制定专业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应由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支撑课程、职业能力课程、校本特色课程等构成。打通群内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构建专业基础课平台,形成学科专业群理论课模块化的教学模式;实践课形成多学科共享的实践教学平台,打造校内外的实践实训教学体系,逐步构建“模块+平台”的课程体系;完善应用型本科教材的制定,紧扣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建设特色校本教材,实现专业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术技能标准的有效对接。在每个学科专业群内形成相互关联、相互支撑、相互融合的一体化课程体系。
依据地方产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打破传统的学科、专业界限,实现跨学科、跨专业集群发展,以学科专业集群对接地方产业集群,进而提高学科专业群与地方产业群的匹配度。
5.形成以重点学科专业为核心的学科专业群
学科专业群建设应立足校情、地情,有的放矢,通过资源整合,重点建设那些办学理念先进、产学研结合密切、专业特色鲜明、就业率高的特色学科专业群。加大重点专业建设,通过核心学科专业的带动、引领和整合,围绕区域产业链加快推进应用型学科专业集群建设。以核心专业为骨干,以核心课程群、核心技能群、师资队伍群为基础,打造主干特色专业,渐进衍生开发周边专业来实现专业群的整体发展。以专业方向适应社会行业人才需求的变化为方式来设置专业群。
集中力量办好一批与地方经济结构匹配度较高的应用型重点学科和特色专业,建设若干有一定办学优势和特色的、具有良好发展前景和产生显著社会经济效益的学科专业群,促进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实现学科专业群与区域产业链的紧密对接,提升学科专业集群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和学科专业竞争力。
6.加强学科专业群体制机制建设
完善学科专业群建设发展规划,形成学科专业群建设管理制度以及与之相配套的激励机制、评估机制和建设标准;设立由学校主要领导、二级院系领导、院系教授、企事业单位专家共同组成的学科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设立学科专业群专项建设资金;组织实施重点学科专业群建设行动计划。多措并举,保障重点学科专业群的顺利建设。
三、结束语
学科专业群建设要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优化升级的需求,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深化专业群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做到专业群建设标准与行业标准、人才需求的无缝对接,切实增强服学科专业群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袁洪志.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7,(4).
[2]王泽华.区域经济视角下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