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职电梯实践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性

2015-01-07 13:51刘晋宏
卷宗 2015年12期
关键词:职业岗位模式电梯

刘晋宏

摘 要:在走访相关企业和调研官方公布相关数据的基础上,结合新时期电梯行业职业培训现状,对中国电梯维保行业维修技术人员的知识结构进行细致审慎的分析。深入研究电梯维修工的职业资格和职业岗位,直观地剖析现行检修岗位培养现状与模式,为高职院校电梯相关课程的实践教学资源开发的重要性奠定理论基础,从而为进一步根据自身条件与社会环境条件明确实践资源开发的内容和方向。

关键词:电梯;职业岗位;模式;现状

1 前言

随着我国地铁、车站、机场、码头等公共交通设施的迅速发展,电梯、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统称电梯)等特种设备大量用于公共交通领域,成为人民群众日常出行不可或缺的设备。城镇化、消费升级、老梯更换“三驾马车”的拉动,我国电梯生产量不断创新高,以2012年我国电梯保有量250 万估算,人均保有量约为18.7 台/万人,仅仅为日本的1/3,德国的1/4,存在巨大的差距。到2015年,我国电梯产量有望突破75万台/年,其增长速度保守预测在20%左右。

据统计,国内电梯制造、安装、改装、维修保养等企业的专业人才缺口每年逾3万人。以上海为例,上海现拥有电梯10万多台,电梯制造企业120多家,从事上海电梯安装维修从业人员仅1.8万,其中高技能人才(技师、高级技师)仅占1.3%,电梯与技能人才的比例与上海目标相距甚远。

在走访柳州周边相关电梯企业的基础上,参考了国家统计局、国家发改委、国家经济信息中心、中国产业研究报告网、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多种渠道公布和提供的资料和数据,客观、多角度地对中国电梯发展及人才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深入分析电梯维修工的国家职业标准,直观地比较检修岗位标准,有力论证了高职院校电梯课程实践教学资源开发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 电梯维修工国家职业标准简介

1、职业定义

从事电梯设备的制造、安装、改造、调试、维修、保养及外围设备保障的操作及维护人员。

2、职业等级

职业共设五个等级,分别为:电梯安装维修工(五级)(国家职业资格五级)、电梯安装维修工(四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电梯安装维修工(三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电梯安装维修工(二级)(国家职业资格二级)、电梯安装维修工(一级)(国家职业资格一级)。

3、职业能力与文化程度的要求

具有较强的机械操作能力,以及电气设备、测量、测绘、仪器仪表操作能力;现场应对故障和突发事件的能力;头脑灵活、手指、手臂灵活;无色盲、色弱、无肢体残疾、无不能胜任该工作的其它疾病。

基本技能要求:

1)熟悉高空作业、防火、电焊、气焊、现场触电急救等安全知识;掌握电工、钳工、起重工等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术。

2)熟悉电梯的机械构造、性能要求,以及电梯安装工艺的要求;懂得电气原理图,并能排除机械和电气两方面的常见故障。

3)经地市级质量技术监督局认定的考核部门考核合格,持有上岗资格证后,方能上岗。

3 电梯相关的职业岗位

据调查,在企业中适合中、高职电梯专业学生的岗位主要有研发设计、工程技术、营销、安装、维保和监督检测等多个层次的岗位。企业一般要求从业人员必须具备职业资格证书,重视学生的实操技能。电梯专业在社会上通用的职业资格证书有电梯安装资格证书和电梯维保资格证书。上述证书要求学生在入职上岗之前必须拿到,是电梯行业的从业上岗证。

面向电梯行业,从事电梯零部件设计制造和电梯安装调试、维护与维修、检验检测、工程管理等工作的一专多能的技能型人才。相应的岗位为:

电梯零部件开发(设计员、工艺员): 要求熟练掌握电梯构造原理和零部件生产、装配工艺,熟悉电梯标准。

电梯安装维修操作(安装与维修工):要求熟练掌握电梯构造原理、电梯安装工艺、电梯维护保养项目和电梯常见故障的诊断处理,具有较强的动手操作技能,具备电梯安装维修的职业资格。

电梯检验与质量控制(检验员):要求熟练掌握电梯标准、电梯检规、常用机电检测类仪器仪表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技能,熟悉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方法,熟悉电梯作为特种设备管理的工作流程。

電梯生产与安装维保施工现场管理(项目经理):要求熟练掌握生产车间管理和工程项目管理 的知识方法,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

4 现行电梯检修工培训模式

1、电梯安装与维修工程企业培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企业本身对员工进行培训,其培训过程就是在工作中进行。培训时间不固定,需视企业的实际情况及安装项目的工期而定。等到员工掌握一定的知识和经验后,由企业组织到相应的特种设备检验所取得资格证书。无形之中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

2、专门的培训机构。市场上出现很多的电梯从业培训机构。一般培养想从事电梯行业,而没有电梯工作单位的人员,或受电梯工程企业委托对其员工进行培训。这种机构有自己固定的培训场地,电梯理论课课时相对较多,学员也会被分派到相应的企业进行实习。然后再由培训机构组织到相应的特种设备检验所取得资格证书。这种机构由于受就业市场等形式的影响,培养的质量无法保证。

3、“师傅带徒弟”的原始模式。目前,市场上有20%的电梯安装人员都是经过该模式培养出来的。这种模式的培训费用较低,但却存在着很大的弊端,培训过程不科学,系统性差,培训出来的从业人员基本上没有什么理论可言。这些人一般很难获得相应的资格证书,而且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技术上很难有更高层次的提升。

4、职业院校及技工学校培养。由于电梯从业人员需求量越来越大,很多职业院校及技工学校也开始注意到了这个“巨大的蛋糕”,陆续设立与电梯相关的专业。均开设了与电梯相关的专业。一般职业院校都开设有与电梯相关的电子、电工、电气、机械等相关课程,因此,该模式下培养出来的人员,理论基础相对较强。另一方面,由于国家规定必须具有一定的从业经验,才能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因此学校都会将学生派往单位实习,锻炼动手能力。

5 中高职院校开设电梯专业的人才培养现状

(一)宣传力度不够,学生普遍缺乏对电梯行业的了解

电梯专业不是大多数高职院校的主打专业,学校对电梯专业招生的人数就少,造成招多少教多少,并且多数又是最低分调剂来的,学生家长对电梯专业不了解,学生本身对电梯专业并没有产生兴趣。针对电梯专业,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后基本上是从事安装和维保工作。电梯机械的部件较大,安装过程相对比较辛苦。电梯一旦出现故障,工作量将会更大。而且电梯安装基本是高空作业,存在很大的潜在风险,很多学生毕业后在安装行业做不到1个月,就辞职走人。

(二)实训设备资金投入不足,教学内容滞后

由于高职院校普遍缺少资金投入,学校的软件、硬件建设都跟不上,现有教师没有条件进行培训和深造,知识严重老化,很难跟上时代的脚步。电梯等特种设备的更新速度相对也比较快,现在电梯速度可以达到18 m/s。而我们的教材还停留在低速。现在很多学校的电梯实操设备还是使用继电器控制,好一点的是PLC控制,然而现代电梯早已开始使用微机控制。

职业教育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没有能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规划,有较大盲目性,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严重脱离实际。学校、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不充分,结合不紧密,使得职业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难以适应企业需要;同时由于缺乏资金和设备,造成职业学校培训能力弱、培训层次低,难以满足新工种、新技术、新工艺的培训需求。

6 电梯新技术与发展趋势

1、电梯群控的系统将智能化。 智能电梯群控系统基于较为强大的软硬件计算机资源。群控系统可以适应电梯的交通不确定性,控制目标多样化以及非线性表现一类的动态特性。伴随着智慧建筑发展进步,电梯智能群控的系统与大楼所有自动化的服务设备进行结合,发展成整体的智能系统。

2、超高速电梯速度越来越高。21 世纪将会发展多用途、全功能的塔式建筑,超高速电梯继续成为发展方向。曳引式超高速电梯的研究继续在采用超大容量电动机、高性能的微处理器、减振技术、新式滚轮导靴和安全钳、永磁同步电动机、轿厢气压缓解和噪声抑制系统等方面推进。采用直线电机驱动的电梯也有较大研究空间。未来超高速电梯舒适感会有明显提高。

3、绿色电梯将普及。要求电梯节能、减少油污染、电磁兼容性强、噪声低、长寿命、采用绿色装潢材料、与建筑物协调等。甚至有人设想在大楼顶部的机房利用太阳能作为电梯补充能源。

4、电梯产业将网络化、信息化。电梯控制系统将与网络技术相结合,用网络把各地的电梯监管起来进行维保;通过电梯网站进行网上交易,包括电梯配置、招投标等,也可以在网上申请电梯定期检验。

7 分析与结论

近期,电梯“吞人”、儿童被夹、女子被卡电梯等事故屡有发生,众人的内心恐惧常被电梯安全这个问题所触动。电梯已经是老百姓一天里必不可少的公共设施,出门下楼、坐地铁、进写字楼、逛商场,每一个过程都绕不开电梯。事故的发生、隐患的暴露,已经让大家开始重视电梯安全问题。设施部件的老化更换、监管到位、定期保养,都需要更多、更专业、更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投入进来承担这方面的工作。

在我国,电梯还是一个朝阳行业,拥有电梯作业资格的从业人员数量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缺口在百万以上。虽然我国现已成为电梯大国,但仍然是一个电梯弱国,我们的制造技术、安装技术都非常落后。未来的电梯安装、安全性能检验和维护保养工作将朝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方向迈进。

由此可见电梯课程的实践教学资源开发与建设对电梯人才培养重要性。一方面既要让学生能掌握相关的机电一体化理论基础知识,又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学生水平和市场需要的教学内容,突出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还要求专任教师积极投身电梯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及时把先进的科研成果融人课堂实践教学中,使学生能学以致用,具备参与市场竞争的优势。

参考文献

[1]荆凯.我国电梯行业的发展现状及人才培养对策[J].企业技术开发,2014( 5)

[2]全國电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电梯及相关标准汇编[ M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5

[3]戎世元.电梯产业发展与技能人才培养 [J]. 河南科技 ,2013,(8).

[4]陈晓燕.电梯控制与拖动技术及其发展趋势[J].机械研究与应用,2011( 3)

[5]张志才.电梯职业技能培训发展趋势[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5(1)

猜你喜欢
职业岗位模式电梯
被困电梯以后
以职业岗位为导向的高职网络专业人才培养研究与探讨
基于职业分析的系统化构建高职烹饪专业课程体系的探索
浅析基于岗位需求的高职学生商务沟通能力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永续债券探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基于职业岗位的数控实训教学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