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爱华
研究目的:准确把握新课标的变化,重视独自识字能力的培养,把写字挤进课堂,夯实识字写字教学;中高年级课文教学除了落实基础性教学内容,还需要新授一些其他的语文知识和阅读写作方法,进行必要的语文技能练习,将阅读指向言语表现、指向写作。
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 探索性研究法 对比法
研究结论:就教学的有效性而言,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知道自己想教什么,在教什么,并且知道自己为什么教这些内容,教学内容必须集中,明确。首先要依据课文合理确定本体性教学内容。教学一篇课文,除了必须落实的生字、新词、教学和课文朗读这些基本要求之外,其他在语文知识、方法和语文技能方面还应该教什么,必须有明确的选择,依据认知规律设计教学流程,即“认识——实践——迁移”,把语言文字训练真正落到实处。
关键词:识字写字;典型材料;以学定教;夯实基础
《詹天佑》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可以说是语文课本中的“老者”,我曾多次执教这篇课文,在新课标引领下我对自己的教学前后进行了对比,反思了自己的教学行为,有很大的收获。
1 交流预习情况,夯实基础知识
【之前】
1.课文同学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下面先检查一下同学们自学生词的情况
听写几个词语。(泥浆 轻蔑 勘测 嘲笑 攀山越岭 岔道口 讥笑)
2.对照大屏幕,自己批改一下,错的马上订正。(都批完了?全对的举手出错的改过来了吗?)
3.让我们齐读一遍,牢记这些字词
【现在】
1.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你关注到哪些生字容易读错、写错?结合自主预习卡,
请各小组今天的“识字小先生”来给大家提个醒。
2.各小组今天的识字小先生分别交流。
蔑
A. 根据识字小先生的提醒,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关键笔画(“蔑”下半部分的两点)。
B. 能给“蔑”字组个词吗?(轻蔑、蔑视)
C. “轻蔑” 在文中是什么意思?能从课文中再找到几个近义词吗?这些词语在意思上有哪些不同?(课件随机出示:轻蔑 藐视 嘲笑 讥笑)
D. 教师进行方法点拨(同学们,分类积累词语,这既是积累词语的好方法,又可以帮助我们区分词语意思上的细微差别。)
攀
A. 交流识记“攀”字的好方法:仔细观察,字形上有什么特点?(笔画较多,上下结构。)
B.教师指导点拨字形特点(中国的汉字很深奥又很形象,你看“攀”多像一只大手紧紧抓住两棵树向上攀登。)
C. 教师指导书写(“攀”的笔画较多,写的时候要紧凑些。)
D.教师范写,学生在课本上描红。
狂风怒号
A.“号”字在这里应该怎么读?
B.教师出示“号”的两种读音表示的不同意思,学生选择读音。
háo 大声呼喊
( 课件出示: 号{ )
hào 标志;记号
反思:
崔栾理事长在第九届全国阅读大赛上指出:“夯实识字写字教学,就是在低年级教学中落实课标提出的以识字写字为重点,中高年级也要把识字、写字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还要重视学词,加强词语的理解、辨析、积累、运用。识字教学要教给方法,培养识字能力,以及在生活中主动识字的习惯。要大力加强写字的指导与练习,中国人一定要写好中国字。识字、写字、学词是贯彻整个小学阶段最基本重要的任务,一定要夯实这一语文学习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教法二依据学情: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自主预习、积极阅读、主动收集和初步处理信息的能力,在自主预习中就能完成学习生字新词、收集处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信息的学习任务。可以布置自主预习,“小先生”指导,做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2 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表达顺序
【之前】
1. 快速浏览课文,你认为文中哪句话可以概括詹天佑是个怎样的人?(詹天佑是我国接触的爱国工程师。板书:杰出 爱国)
2. 请用一句话概括回答:作者是用一件什么事来表现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事。)
3. 浏览课文,概括回答课文围绕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这件事都写了哪些内容?(板书:勘测线路 开凿隧道 设计线路)
4. 在这些内容中,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部分?或者说是哪些自然段?下面,请同学们跨越时光隧道,来到100多年前詹天佑勘测线路的施工现场,通过语言文字和詹天佑进行心灵的对话。
【现在】
(一)题目入手,回顧写人类课文的基本表达方法。
1. 同学们,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从这篇课文的题目看,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写人的文章我们并不陌生,翻开本册课本看看我们学过的课文中那些是写人的?(《郑成功》、《钱学森》……)
2. 写人的文章都有相似之处,你们发现了哪些?
(A. 写人的文章一般都要通过一件或几件具体的事来写出人物的特点。
B. 写人的文章一般都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表现人物品质。
C.要通过一些细节描写,突出人物的特点。)
(二) 整体感知,初步认识“典型事件”及其作用。
1.《詹天佑》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表现了人物的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再次快速浏览课文,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说说。
学生交流。(板书:杰出爱国)
2. 课文哪一个自然段能概括回答这两个问题?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教师小结:这是全文的中心段。作者开门见山,概括地交代了文章的主要事件和人物的品质特点。
3. 结合预习再读这段文字:你认为京张铁路是一条怎样的铁路?
(学生抓住“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等词句,体会到其特殊的重大历史意义。)
4. 教师小结:的确如同学们所说,京张铁路是中国铁路发展史上的开篇之作,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像这样的重要事件我们可以称之为“典型事件”。作者就是选取了这个典型事件来表现詹天佑杰出、爱国的品质特点。(板书:典型事件)
(三)交流课文提纲,理清表达顺序。
1. 在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中,每天都有故事发生,围绕中心作者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呢?预习中同学们已经列出了小标题,下面请各小组今天的阅读小先生组织小组交流,并进一步完善。
2. 小组代表交流。
教师随机板书:
修路背景
勘测线路
开凿隧道
设计线路
提前竣工
3. 教师小结:我们用加小标题的方法理清了课文的层次,用列提纲的形式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列提纲,是阅读中把握文章表达顺序的好方法。
4. 学生将自己的小标题概括得不够准确的、提纲不够完善的进行修改。
反思:
吴忠豪教授在《语文课须围绕本体性教学内容组织教学》中指出:“无论低年级还是中高年级,务必将这些基础性教学内容的落实放在首要位置,作为一堂课教学的‘保底工程。中高年级课文教学除了落实这些基础性教学内容,还需要新授一些其他的语文知识和阅读写作方法,进行必要的语文技能练习,我们将这些新授内容称为‘发展性教学内容。” 著名语文教育家潘新和先生在《 阅读,指向言语表现、指向写作 》中说 “我始终认为,阅读指向言语表现、指向写作,这才是阅读的唯一目的。”而《詹天佑》这篇课文结构清晰,开门见山先总述,后分述;选材典型,作者选取了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这件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来表现中心,在具体的叙述中又重点选择了修筑铁路过程中“勘测线路”“开凿隧道”和“設计‘人字形线路”三个典型事例,充分表现了詹天佑“杰出”“爱国”的品质特点。作为写人叙事类文章,本文在表达上还有很多特色:如通过人物语言、心理、行动等具体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通过社会和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形象等等。教法二教学最大的突破在于充分考虑第三学段的阅读教学目标和学生关于“写人类”文章已有的相关知识、能力基础,将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定位在关注篇章的学习上:通过列提纲把握文章的表达顺序、通过对文中三个典型事例的探究,领悟文章“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特点”的表达方法及其表达效果,学习“围绕中心选择典型材料”。
通过之前与现在的对比我有了这样的收获:就教学的有效性而言,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知道自己想教什么,在教什么,并且知道自己为什么教这些内容,教学内容必须集中,明确。首先要依据课文合理确定本体性教学内容。教学一篇课文,除了必须落实的生字、新词、教学和课文朗读这些基本要求之外,其他在语文知识、方法和语文技能方面还应该教什么,必须有明确的选择,依据认知规律设计教学流程,即“认识——实践——迁移”,把语言文字训练真正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