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课堂细节 提高教学有效性

2015-01-07 01:37李倩
中学生物学 2014年5期
关键词:教师角色教学有效性自主学习

李倩

摘要 阐述教师要注重课堂细节,在引入、小组合作、探究性学习及处理课堂突发情况时,如何以恰当的角色身份,帮助学生实现有效的自主学习。

关键词 教学有效性 教师角色 自主学习 课堂细节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如何提高生物学上教学的有效性?这是一线生物教师一直思考的问题。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有效教学应着眼于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关注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建构知识体系、锻炼能力、进行情感体验。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的学习方法。当学生按自己的学习计划有序地、独立地开展学习,并及时评价和调整自己的学习进程时,自主学习就已发生。随着新课程的深化改革,生物学教育越来越关注如何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由传统的知识灌输者转变为了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其实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是多元化的,可以是引导者、领路者、组织者、启发者、合作者、释疑者、欣赏者等。在不同的教学情境中,教师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在实现有效教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使学生提高学习有效性,从而提高生物学教学的有效性。教学相长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下面主要讨论教师如何以学生有效学习为出发点,注重课堂教学的细节,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以课堂上“有效教”来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1.好的引入是开启学生自主学习的钥匙

学生开展好自主学习最关键的是学生要有主动学习的动机。如何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对于自然科学来说,学生的兴趣、学生对于未知强烈的探索欲可以引领着学生的自主学习。而此时,教师作为引导者和启发者,通过恰到好处的引人,可帮助学生打开自主探索的大门。

例如在学习完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之后,学生对生长素的作用非常感兴趣,而且很有欲望想要探索植物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情况。所以在下一节“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时,笔者设计了一个模拟情境进行引人。

师:我们知道,在正常情况下,植物的根总是扎向土壤、向下长,而茎总是向着阳光、向上长。如果有一棵植物幼苗,将其水平放置。一段时间后,它会如何生长?

生:根朝下生长,茎朝上生长。

师:大家能用我们上节课生长素的相关知识来解释这个现象吗?

生:在重力的最用下,生长素在下部积聚较多,所以下方的细胞生长较快,使得茎朝上生长。

说到这里,学生愣住了,他们自己产生了疑问:既然是下方的细胞生长较快,可为什么根还是朝下生长呢?见此情况,笔者顺势启发:“这样看来,同样的生长素浓度对于不同的植物器官来说,作用一样吗?”这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进一步对生长素作用的讨论和研究。

2.通过问题驱动,在小组合作中谋求学生思维的发展

优秀的思维品质包括五个特性: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和批判性。从思维品质的特征可以看出,好的思维品质需要独立分析并具有创造性,这与学生自主学习要求学生独立地、主动地去学习理念不谋而合。可以说自主思维的发展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要求。但是教师的思维过程不可能直接转化成学生的思维,思维的发展只有靠学生自己获得体验。此时提问就成了学生思维发展的引路灯。通过一系列有层次、有目的、有指向的问题驱动,会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同时,体会到思维的过程,在过程中总结经验,逐步地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引导自身思维的发展。在讨论问题的时候,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集体讨论,进行思维碰撞、共同思考。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既是组织者又是启发者,必要的时候还是释疑者。

例如在必修二第七章第二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中,在讨论资料分析“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时,笔者采用了以下一系列问题引领学生进行自主学习:①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形成原因是什么?群岛中各个岛屿的环境是否都一样?最初岛上的地雀从何而来?②设想南美洲大陆的一种地雀来到加拉帕戈斯群岛后,先在两个岛屿上形成两个数量不多的初始种群。它们的基因频率一样吗?③不同岛屿上的地雀种群,产生突变的情况一样吗?④对不同岛屿上的地雀种群来说,环境的作用有没有差别?这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会产生什么影响?⑤如果这片海域只有一个小岛,还会形成这么多种地雀吗?当学生在集体的讨论中回答完之这一系列层层深入的问题后,如同抽丝剥茧般,就会对种群的形成过程有了自己的独特且深刻理解,此时学习就是有效的。

3.通过教师示范,引导学生在探究中自主学习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是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最具体的描述。很多教师一直强调学生要自主学习,殊不知自主学习其本身就需要学习。也就是说学生如何参与、怎样探究以及如何自我管理、自我调控,都需要教师加以示范。教师作为领路者和合作者,在引导学生进行大量实践的同时,与学生一起在实践中体验自己主动学习的效率和快乐。

比如探究性学习的过程属于学生自主学习的一部分,学生自主进行的探究性学习怎样实现呢?“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中涉及到了大量的探究性实验,虽然已经经过前人的实践,但对于学生来说这些问题都是新鲜的。在利用这一系列的探究性实验来帮助学生学会探究性学习的时候,教师仅仅将探究性学习的一般步骤告知学生,然后让学生参照一般步骤就可以了吗?其实,学生此时仍然对探究性学习的过程很懵懂。因此教师可以选择以时间为线索,逐步展开对光合作用问题的讨论:先带领学生根据探究性学习的一般步骤先进行示范,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探究的过程;然后再逐步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探究。这样通过大量的实践过程,最终学生能熟练地进行自主探究。

4.关注课堂生成,让学生在创造中收获endprint

有效学习关注的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了什么?而学生获得的东西,并不一定是教师准备好的东西,因为学生的思维过程是个性化、创造性的,所以教师在课前做好充分的预设同时,更应该关注课堂上的生成。教师应作为引导者和欣赏者,遇到突发性的问题不要退缩,而应该以欣赏的态度抓住学生思想的火花,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朝着解决问题的方向发展。

在探究光照强弱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实验时,采用了数量相同的绿叶圆片放人加了蒸馏水的烧杯中,通过不同光照距离控制照射到绿叶圆片的光强。虽然此时学生已经学习过实验的一般原则,但是为了发展学生的思维、学以致用,笔者临时追加了一个问题:这样的一组实验设计完整吗?学生很快发现缺少空白对照。教师继续准问:如何设置空白对照?大多数学生不假思索地说:“再设计一组烧杯,其中不加绿叶圆片”。还有一些学生说:“再设计一组烧杯,加入同样多的绿叶圆片,但是不给光照”。同样设计空白对照,却出现了两种不一样的方法,学生一下子来了兴趣,开始争论哪种才是正确的做法。看到学生如此有探究的热情,笔者索性就带领着学生一起来分析这个实验设计。

笔者首先帮助学生理清该实验的思路:

实验假设:距离光源越近的烧杯中绿叶圆片浮出的数量越多。

实验原理:因为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使得绿叶圆片浮上水面,而距离光源越近,光合作用的强度越强。

空白对照的作用:排除光合作用之外的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温度、时间等。

然后带领学生一起思考,在设计空白组时,除了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其他条件都一样,同时还要保证实验设计的目的是不同光照强度下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再针对之前学生提出来的两个方案进行讨论,发现:第一个方案没有绿叶圆片,缺少了实验对象,不能使用;第二个方案没有光照,不能满足不同光照强度这个要求,也不能使用。此时,教师在提出:那么如何保证既要有实验对象——绿叶圆片,又要具有光照,但是又不进行光合作用这一条件呢?问题抛出后,学生陷入了思考。有学生想到了将绿叶圆片加热煮沸,这样就可以满足空白对照的所有条件了!得到这样的正确答案,学生都显得很兴奋。通过这个师生共同研究、探讨的过程,学生不仅获得了一个问题的正确答案,更重要的是学会了解决这类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在学生的整个课堂学习过程中,教师在不同情境下扮演不同角色,带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实现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当然,笔者对于教师有效教的思考只是对教师如何整体实施有效教进行的初步设想,对于实施有效教的很多具体方法还需要进一步在摸索中不断总结。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师角色教学有效性自主学习
教师角色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及角色转换
浅谈新课改下教师的角色与教学行为
新媒体环境下多模态商务英语课堂教师角色定位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讨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初中政治课的“激趣”研究
提高物理校本作业有效性的教学探索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