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娟娟,徐惠芳,黄显芬,章秋莲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产科,浙江 温州325000)
产前抑郁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的孕期心理疾病,由于生理、心理与社会环境等因素,导致孕妇在妊娠期产生各种负面情绪[1]。国外对妊娠期女性的调查研究[2]显示,10%~30%的孕妇有产前抑郁症状。大量研究[3-4]证实,抑郁症状会增加疼痛的程度,抑郁症患者对疼痛更加敏感,且疼痛又会加剧抑郁症状。患有抑郁症的产妇分娩时疼痛程度较高,导致产妇在宫缩时易发生躁动、消耗体力、影响产程进展,严重时导致胎儿宫内窘迫,发生难产、产后出血等严重并发症[5-6]。可见,产前抑郁症状不仅直接或间接损害产妇和胎儿的健康,而且出现产前抑郁的产妇更有可能患上产后抑郁。目前,对于产后抑郁的关注较普遍,但有关产前抑郁心理护理干预与妊娠结局关系的研究报道却不多见。我院对106例诊断为产前抑郁的初产妇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探讨其对产妇分娩疼痛及妊娠结局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1 研究对象 便利选取2012年11月至2014年4月在我院进行产前检查的初产妇,均为单胎头位,无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既往无精神系统疾病。所有初产妇均在我院产科门诊建卡并定期检查,建卡当天进行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dingburgh post-natal depression scale,EPDS)的调查。据国内外研究[7-8]报道,EPDS在孕晚期妇女产前抑郁的筛查中具有合适的临界值及较高的可靠性,亦可作为孕晚期妇女产前抑郁的简便而可靠的筛查工具。本研究中符合产前抑郁诊断标准的初产妇共21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干预组初产妇106例,年龄22~33岁,平均(25.49±4.62)岁,给予产前心理护理干预;抑郁组初产妇106例,年龄21~34岁,平均(26.10±5.12)岁,给予常规护理。选取同期无产前抑郁的正常初产妇236例为对照组,年龄21~35岁,平均(25.98±4.78)岁。3组初产妇的年龄、职业、孕周、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1.2 方法 为随机、平行对照的临床研究,所有研究对象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并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对照组和抑郁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包括正常的产前检查、入院待产等程序,进行简单的围产期培训及出院指导。干预组除接受常规护理外,还实施心理护理干预。(1)抑郁情况评估:评估孕妇产前身心健康、家庭状况、抑郁程度等,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采用自制量表对孕妇的个性特征、孕期合并症、家族精神病病史、婴儿性别取向及亲朋之间的人际关系等情况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孕妇实施部分或完全补偿护理与教育,重点关注并帮助其正确处理孕期的各种生活问题,加强自我调节能力。(2)亲属教育:对孕妇家属进行统一培训与沟通,告知家属孕妇存在产前抑郁的心理状况,应在心理上、生活上提供更多的关心与照顾,营造积极温馨的家庭氛围。对于具有重男轻女思想的家属,应进行疏导教育,纠正其错误思想。(3)行为干预:发放孕期指导手册,指导孕妇积极参加一般性活动及社交活动,建立并适应新的自我强化方式,进行放松或松弛训练。指导家属积极陪伴孕妇参与各项活动,如每日散步、做孕期瑜伽等有助于放松的活动。(4)人际心理干预:帮助孕妇思考产后母亲角色可能带来的改变,帮助其重塑价值观,用平衡的心态看待分娩前后角色变化引起的得失;帮助孕妇辨别产后可能的人际冲突来源,使其掌握解决人际冲突的策略以及与重要人物(丈夫、婆婆和自己的父母)维持良好关系的策略,提高产后社会支持的水平。(5)精神动力学心理干预:帮助孕妇自我控制症状和异常行为,积极地移情分析、良性忽视,从而改变自己的思维或行为方式,重塑人格特征。
1.3 观察指标
1.3.1 疼痛评估 根据产妇分娩时疼痛的表情、态度、行为及产后睡眠、饮食的改变,参照产妇的主观感受及其描述进行判断,观察包括疼痛的性质、部位、时间、次数及强度,连续72h观察记录。并按WHO的疼痛分级标准进行评定:0级(无痛),腰酸或稍感不适,安静合作;Ⅰ 级(轻度),轻度可忍受的痛,腰酸痛,微汗或不适,睡眠基本不受干扰,能合作;Ⅱ 级(中度),明显腰酸痛,伴出汗,呼吸急促,难忍受,睡眠受干扰,合作欠佳;Ⅲ 级(重度),剧烈腰酸痛不能忍受,呼叫辗转翻身,不能睡眠。
1.3.2 妊娠结局 记录总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及并发症(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9.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或P<0.01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分娩疼痛程度的比较 3组疼痛程度及Ⅱ、Ⅲ级疼痛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1);两两比较表明,干预组与对照组的疼痛程度及Ⅱ、Ⅲ级疼痛率均低于抑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1 分娩疼痛程度的比较(n)
2.2 妊娠结局的比较 从表2可见,3组间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率、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进一步两两比较表明,干预组与对照组产妇的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率均低于抑郁组,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大于抑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
3.1 产前抑郁的原因及其对生产结局的影响 妊娠分娩是育龄妇女的一种自然生理现象,但生理上的巨大变化和心理上的强烈应激,常常会使孕妇感到焦虑与抑郁[9]。尤其是初产妇,没有相关经验,若心理压力过大,难以顺利转换角色,就可能表现出躁狂、抑郁,甚至出现意识障碍和幻觉,以致发生母婴意外事件[10]。产前抑郁的发生不仅与激素水平波动影响神经系统有关,也与孕妇的生理、心理变化密不可分。女性从怀孕起,特别在怀孕早期的3个月里,出现呕吐等各种身体不适;同时,内心的期望和需求也会出现显著变化,若无法得到及时满足容易导致情绪低落。此外,来自社会的因素也不容忽略,尤其是职业女性都希望自己在工作上能有所进步,怀孕分娩以及随之而来的较长时间的哺乳期,不仅彻底打乱了原先的工作和生活节奏,还可能因生育而失去原本发挥较好的职位和工作。Barker等[11]报道,孕妇的产前抑郁症状若未引起重视,其危害性远大于产后抑郁症,严重者更会累及孕妇或胎儿的性命,诸如自残、自杀等。产前抑郁还会引发孕妇出现厌食症和酒精、药物滥用等,间接损害母亲和胎儿的健康。
表2 妊娠结局的比较
3.2 产前心理护理对产前抑郁初产妇的影响 (1)心理护理干预可以降低产前抑郁初产妇的分娩疼痛程度。首先,通过对初产妇的产前心理调查,了解产前抑郁初产妇希望得到的帮助及心理需求,从而针对性地运用认知、行为、精神动力等综合心理护理干预方法,使产妇放松身心,在家属的关怀中迎接新生命的到来,减轻心理应激、转移不良情绪;其次,通过自我放松或松弛法使产妇正确应对分娩疼痛,进而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2)心理护理干预能缩短产程时间,有利于产妇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文献[12]报道,对分娩的恐惧会削弱产妇坚持自然分娩的信心,且不良情绪会对宫缩产生负面效应,造成宫缩乏力,延长产程。本研究中,我们积极指导干预组初产妇在整个孕期保持适当的活动量,并鼓励家属进行陪伴;入院待产时,通过强化身心放松及松弛训练激发产妇的自身潜能,增强其自然分娩动力,减少疼痛引起的耗能耗氧,进而促发子宫更有效、更规律地收缩,加速产程进展。(3)心理护理干预能减少产后出血、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Reynolds等[13]指出,良好的心理状态能降低甚至消除母体的过度通气。因为良好的心理状态能有效缓解分娩疼痛,而疼痛的减轻不仅可避免继发性激素水平紊乱(如儿茶酚胺分泌失调),还能防止因疼痛时间过长导致换气过度而引发的呼吸性碱中毒及胎盘血液供应不足,降低了产后大出血及胎儿宫内缺氧的发生风险。
综上所述,临床医护人员应重视产前抑郁的诊断,并通过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使产前抑郁初产妇平稳度过孕期及分娩期,确保母婴安全。
[1]吴晓华.产前抑郁症对妊娠的影响与预防[J].中国社区医师,2014,30(22):126-127.
[2]Field T,Diego M,Hernandez-Reif M.Prenatal depression effects on the fetus and newborn:A review [J].Infant Behav Dev,2006,29(3):445-455.
[3]Corrube E,Guelfi J D.Pain complaints in depressed inpatients[J].Psychopathology,2000,33(6):307-309.
[4]Maletic V,Raison C L.Neurobiology of depression,fibromyalgia and neuropathic pain[J].Front Biosci,2009(14):5291-5338.
[5]朱雍雍,施慎逊.孕期心理干预对产前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3):308-309.
[6]周礼秀.心理护理对产前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状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2,33(10):2198-2199.
[7]郭秀静,王玉琼,刘樱,等.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在孕晚期妇女产前抑郁筛查中的临界值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9):808-810.
[8]Adouard F,Glangeaud-Freudenthal N M,Golse B.Validation of the Edinburgh postnatal depression scale(EPDS)in a sample of women with high-risk pregnancies in France[J].Arch Women Ment Health,2005,8(2):89-95.
[9]张少霞,王建英,曹建用.产前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0,5(24):177-178.
[10]邬芬娣.产后抑郁症相关因素的分析及预防[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8,8(1):57-58.
[11]Barker E D,Jaffee S R,Uher R,et al.The contribution of prenatal and postnatal matern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to child maladjustment[J].Depress Anxiety,2011,28(8):696-702.
[12]陈志芳,吴宏荷,曹晓萍,等.支持性护理在促进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22):32-33.
[13]Reynolds F,Shanna F K,Seed P T.Analgesia in labour and fetal acid-base balance:A meta-analysis comparing epidural with systemic opioid analgesia[J].BJOG,2003,109(12):1344-1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