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葡萄缘何成为助农增收大产业

2015-01-05 01:09:07万雪梅
时代金融 2014年35期
关键词:调查发展

【摘要】设施葡萄栽培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在葡萄栽培上的新发展,它是通过建造温室和大棚,形成一定的生态环境,使光照、湿度、水、气、土壤等方面更适于葡萄生长,同时可以防御外界不良环境的影响,根据葡萄生长发育规律,人为地控制它的温度、光照、湿度、营养,达到预期的生产目的,如把成熟期提早或延迟上市,满足不同季节消费需求。张掖依据优良的光质、洁净水土、昼夜温差大等优越自然条件,自2004年以来,从试验、发展到逐年扩大种植设施延后葡萄规模,已取得了较好的效益,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产业。

【关键词】设施葡萄 发展 调查

张掖位于河西走廊中部,南依祁连山、北靠合黎山、龙首山,黑河贯穿全境,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气候宜人,素有“塞上江南”、“金张掖”之美称。张掖是传统的农业市,农业基础相对薄弱,尤其是祁连山沿山的冷凉区域农业条件差,种植结构单一,农民增收难度大。但由于光照充足,土壤结构疏松,矿物质含量丰富,气候温差大,环境无污染,非常适宜于优质葡萄栽培,在葡萄产业的发展上有地理位置、气候条件、自然环境等得天独厚的优势。为此,张掖市经过多年来的积极引导发展设施葡萄产业,现已走出了一条以生态为背景持续快速发展设施葡萄的新路子,成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新兴产业。

一、产业发展现状

张掖设施葡萄栽培自2004年起步以来,在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强势推动和各县(区)的大力实施下,目前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全市六县(区)43个乡镇建成葡萄生产基地3.25万亩,产量达706万公斤,产值9884万元,亩均收入达3041元。为进一步扩大产业规模,张掖将设施葡萄产业规划为“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的特色主导产业,发展设施葡萄8万亩。生产的设施红地球葡萄品质优良,2009年获得绿色食品认证,2011年获得有机食品认证,“金张掖红提”荣获“甘肃十大名果”、“中华名果”称号,先后获得“全国晚熟、晚采优质葡萄金奖”和“第二届中国国际林业产业博览会金奖”等奖项。张掖市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评为“中国优质葡萄生产基地”、“中国设施延后葡萄第一市”。

二、产业发展的优势

张掖市具有优良光质、洁净水土、充足光照、温差大、设施葡萄生育期长等优越自然条件,所生产的设施延后葡萄,果实色泽艳丽、果肉硬脆、含糖量高、适口性好、风味独特、品质上乘,且产期、质量、效益占有明显的优势。

第一,气候冷凉,充分利用“冷资源”,有利于设施葡萄的延后生产。露地栽培的葡萄成熟期多数都集中在7、8、9三个月上市,但由于祁连山、大黄山沿山区年平均气温3~6℃,冬季无连续3天以上的降雪天气,具有得天独厚的冷凉气候,有利于控制棚内温度,可使葡萄提前到5月或延后到12月~1月成熟,延缓成熟,拉长产品货架期,是国内公认的设施葡萄延后栽培优质产区。

第二,光源充足,生长期延长,有利于葡萄着色。张掖川灌区气候干燥、日照充足,在葡萄生长期日照时数达3085小时,葡萄成熟期的水热系数K<0.6,蓝紫光含量高,光质优良,有利于葡萄脂肪和蛋白质的合成,适宜优良葡萄品种的种植。干燥的气候条件,降低了葡萄病害的发生几率,使用农药相对减少,所生产的产品色泽艳丽,品质优佳。

第三,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葡萄糖分积累,提高适口感。张掖白天气温高,夜间凉爽,昼夜温差15℃~20℃左右,有利于糖分积累,特别是适宜的气温,在海拔1800~2400米的地区可利用冷热空气置换方法等配套技术,使其果粒着生松紧适度,果肉硬脆,甘甜爽口、不酸、不涩,有适宜的口感。

第四,资源利用少,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缓解农业灌溉用水矛盾。设施葡萄是一项节水、节地、节劳力的高科技产业,可利用石砾、滩地、沙荒地和撂荒地发展,不占用耕地或占用耕地少;设施葡萄需水量为每亩150M3,是大田种植作物用水量600M3的1/4,生产管理用工仅是大棚蔬菜的一半。

第五,市场需求大、前景好,增收效益明显。我国春节前后,鲜食葡萄的需求量为20万吨,而国内的生产能力仅为6000吨,其余全靠进口满足需求。张掖种植的设施葡萄一般在10月份后至次年2月份前上市,因此,在“十二五”期间,张掖规划发展设施葡萄8万亩,产量可达到1.2亿公斤,按每公斤平均售价13元计算,产值达到16亿元,仅此一项,全市农民人均可增收1700余元。

三、产业发展的做法

第一,构建组织作保障。2008年,张掖把发展设施葡萄产业纳入全市 “十大工程”之一的现代农业示范工程,相关部门成立了设施葡萄产业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全力做好设施葡萄产业发展规划编制、项目争取、技术培训、产品质量提升、市场营销、宣传及种苗基地建设等工作,建立张掖设施葡萄网,定期提供技术指南、产业动态、市场供求等信息。

第二,惠农政策促发展。积极整合退耕还林后续产业资金,发放林业小额贴息贷款21469.6万元,财政贴息966万元,对每座标准大棚补助资金5000至10000元,用于大棚配套卷帘机,保温棉被,配套滴灌设施;对每座标准温室按3万元-10万元贷款补助3年贴息,促进了基地规模发展。同时各县(区)政府相继出台一系列扶持措施,使设施葡萄在全市范围内大面积推广,力促产业发展壮大,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第三,科技助推增效益。一是制订《张掖市设施红地球葡萄果实质量分级标准》、《绿色农产品张掖市设施红地球葡萄生产技术规程》、《有机农产品张掖市设施红地球葡萄生产技术规程》、《张掖市葡萄日光温室建造技术规程》、《张掖市葡萄苗木质量检测及包装储存技术规程》,形成完整的技术标准体系。二是围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实施“112”科技培训,推行“定人、定责、定棚、一定3年不变”责任制,集中为农户开展全方位技术服务,全力推进葡萄标准化生产。三是在设施葡萄栽培生产过程中,以设施延后栽培为主,积极进行科技创新,引进葡萄“双调、果粒增大技术”等2项专利技术,组装配套美国“奇宝”、中国“绿源贝”和德国生产的有机专利产品碧护等6项专利产品,提高苗木成活率和生长量。

第四,金融措施保服务。一是拓宽金融服务领域,全方位提供资金支持。充分利用支农资金,不断简化贷款审批手续等措施,全方位解决设施葡萄产业发展资金缺口。止2014年9月末,全市涉农贷款余额达到153亿元,较2008年增长2.16倍。二是充分利用现代化支付工具和手段,结合农信银系统、金融便民服务点、助农取款服务点等构建畅通的支付结算平台。近几年全市先后在农村地区架设ATM机295台、POS机具4071台、转账电话及其他支付工具4138台,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937个,设立金融便民服务点及助农取款服务点共294个,为葡萄产业发展提供了极速、便捷的结算通道。

第五,创新营销拓市场。一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产品知名度。通过在省会城市设立大型宣传广告牌,编印介绍金张掖红提葡萄的各类宣传册,在金张掖红提葡萄网站及时登载和发布信息,让国内外客商了解我市设施葡萄产业发展的最新情况。二是通过召开设施葡萄发展研讨会,邀请客商来张掖进行现场观摩及学术交流和产品推介会,扩大在国内外的影响,进一步提高金张掖红提的知名度。

四、存在的问题

第一,规模化生产尚未形成,产业化经营程度低。目前,设施葡萄栽培基本上以家庭为单位,规模不大,组织化程度低,先进的设施葡萄高产栽培技术得不到很好的推广应用,难以形成规模型市场效益和区域优势,产业化程度较低。

第二,基地建设的资金投入不足,资金短缺制约发展。设施葡萄是一项高投入、高技术、高产出的项目,以“十二五”规划的新建8万亩设施葡萄为例,据估算所需投入资金就达31.6亿元。而政府补贴资金有限,社会融资困难多,依靠群众自筹建设有一定的困难,虽然政府行为对设施葡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资金不足直接制约设施葡萄产业的发展壮大。

第三,农户的市场意识不强,专业技术力量薄弱,主体作用发挥不够。一是受根深蒂固的传统农业生产观念和生产模式的影响,农民习惯于小而全、多而杂和粗放管理的农业生产方式,对设施葡萄缺乏认识,顾虑较多,等、靠、要思想相对严重,政府推动与群众自愿差距大,出现了一头“热”一头“冷”的现象。二是由于设施葡萄栽植是一项技术密集型和精细管理的新产业,需要文化素质较高的新型农民,而我市农民大部分都是粮农转果农,接受并应用设施葡萄高产栽培技术能力低,真正懂设施葡萄栽培技术人员少,缺乏在政策、技术、信息等方面的宣传和引导。

第四,信贷支持力度不够,金融服务难以满足产业发展需求。一是虽然辖内涉农金融机构加大了信贷投放力度,积极支持设施农业发展,但由于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邮储银行支农功能弱化,仅靠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支持设施农业发展显得力不从心。二是对于设施葡萄种植和农业产业发展大户来说,传统的期限短、金额小的小额农贷已经难以解决生产经营中的资金需求,发展现代化的规模产业,需要三至五年甚至期限更长,金额少则几十万元、多则上百万元的资金支持,往往由于缺乏合格的抵押担保资产而难以得到相应的信贷支持。三是农村金融体系组织机构单调,服务功能不全,服务手段传统、单一,金融服务方式滞后,难以满足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市场化的发展需求。

第五,市场开拓能力弱,品牌效应不够。未充分利用“金张掖红提”品牌,统一质量标准,统一技术标准,统一包装,统一销售价格,带动整个产业发展,在国内外市场没有形成品牌影响,而是依靠农户分散经营、自我营销模式,难以扩大销售市场。

五、加快设施葡萄产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第一,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优化产业布局。根据市场需求,立足资源优势,进一步加快基地建设,扩大设施葡萄种植规模,调整优化产业布局。以农户为主体,按照布局区域化、基地专业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的发展思路,积极引导建设设施葡萄示范园,在技术推广、人员培训、经营管理、技术创新等方面的辐射带动作用,以点带面,不断壮大葡萄产业规模,优化产业发展。

第二,积极探索发展方式,走多元化发展新路子。设施葡萄前期投入大,农民投资能力有限,必须多层次、宽领域拓宽投资渠道,加大投入力度。一是抢抓政策机遇,积极争取支农资金,采取补助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等方式,优先配套完善灌溉、电力等基础设施,优先安排打井、农机具补贴等扶持措施,创造有利的生产条件,形成良好的投资环境,为产业注入活力,增强产业发展后进。二是进一步培植和发动专业大户,以其在资金、技术、土地、市场、社会影响等方面的优势,带动广大农户积极参与产业建设,共同致富。三是引入公司、企业建立基地。通过制定优惠扶持政策吸引公司、企业建立有规模的示范基地,扩大产业规模,帮助农户解决建设资金和销售问题,使葡萄生产无后顾之忧,增强发展后劲,起到龙头带动作用。

第三,创新金融服务理念,解决产业发展后顾之忧。一是主动争取政策,健全完善金融机构网点。在现有机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和完善金融便民服务点功能,加快村镇银行建设,做到乡镇、中心村、居民集聚区、特色园区全覆盖。二是创新金融服务产品。根据特色产业的新发展,推广金融服务新产品,不断满足产业发展的金融需求。三是继续推广授信贷款、联保贷款,根据农村产业延长贷款期限;着力完善生产设备、宅基地、农房等有形抵押贷款;积极探索发展“公司+农户”“公司+中介组织+农户”“公司+产业市场+农户”等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贷款等多种担保方式,有效破解贷款担保难问题。

第四,健全服务体系,强化技术支撑。一是坚持“服务农民,服务农村”的宗旨,开展分片分类包户培训,促进培训工作制度化、经常化和规范化。做到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结合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二是逐步建立县、乡、村、社科学技术推广体系,形成县有中心、乡镇有站、村有技术员,社有明白人的科技推广网络,为设施葡萄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社会化的科技服务。三是建立专业技术人员帮扶示范点制度,坚持标准化生产,切实解决好种植户的技术难题。

第五,狠抓市场开拓,推进产业化经营。一是充分发挥温室葡萄生产合作社作用,进一步培育设施葡萄经纪人和营销流通队伍,加强信息的沟通与合作,认真搞好市场调查,参与产品保鲜、销售,尽量减少流通环节,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提高抗风险能力。二是完善信息服务体系,及时收集整理、分析预测和发布信息,为葡萄产业提供产、供、销一条龙的营销网络,形成完整产业链条,保证种植户既丰产又丰收。同时在现有宣传的基础上,还要借助旅游产业的发展,扩大葡萄产品宣传,提高“金张掖红提”葡萄的宣传效应和知名度,开拓消费市场。

作者简介:万雪梅(1977-),汉族,甘肃靖远人,中国人民银行张掖市中心支行,研究方向:金融。

猜你喜欢
调查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中国核电(2021年3期)2021-08-13 08:56:36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华人时刊(2017年21期)2018-01-31 02:24:01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北方交通(2016年12期)2017-01-15 13:52:53
高职学生志愿填报取向及满意度调查研究
经营者(2016年12期)2016-10-21 09:49:14
小额贷款公司的简易尽职调查方案研究
大学生消费情况调查研究
天台县城区有毒观赏植物资源调查初报
现代园艺(2016年17期)2016-10-17 07:12:23
营口市典型区土壤现状调查与污染土壤的修复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汽车零部件(2014年9期)2014-09-18 09:1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