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三根
转变教学评价方式 促进学生英语学习
——初中英语教学中学分制评价方式的尝试
章三根
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新课程倡导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指标体系,打破唯成绩论,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依据和支持。受高中学分评价制的启发,笔者于2012年9月开始了英语学分制管理与评价研究,力图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和方法,对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和结果加以及时、有效地监控,以对教学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经过近一年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新课程;学分制;评价方式;实践研究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或精神鼓励或物质奖励,在课堂中运用竞赛激趣、小组合作、角色扮演、情景会话、专题采访、模拟辩论、故事接龙、猜谜、游戏、抢答等教学手段,但这些激励手段大多数都是即时的激励机制,难以形成一种长效的激励。笔者一直在思考,有没有一种评价方式(手段)既能激发学生持续性的学习兴趣,又能比较客观地记录和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并最终把学生的这种持续性学习兴趣转为学习的生产力,达到教学评价能起到的最高境界。
(一)学分制评价实施的背景
传统英语学业评价普遍运用终结性评价手段,以测试为评价的形式,以考试成绩来评定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高低。应试教育占据了学生课内外学习的大量时间,由此造成的后果是学生要么失去了学习的信心,厌学;要么硬着头皮在撑着,苦学;即使应试过关,但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欠缺,离课程目标和要求相差甚远。
传统的英语学业评价主要有以下几个弊端:第一,评价主体比较单一。英语的学业评价几乎只限于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很少有学生对学生、学生对教师、学生自我、教师自我的评价;第二,评价内容较为片面。教师对学生的学业评价通常只局限在知识的层面上,对英语学习中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目标却很少顾及;第三,评价方式比较单调。对学生的学业评价一般只局限于测验和考试的分数;第四,评价功能比较低下。长期以来都是通过分数给学生排队,通过学业评价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给学生的身心发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二)学分制评价方式实施的理论依据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英语课程评价体系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特别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健康人格的发展。评价体系应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强调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使评价在培养学生自信和保护学生自尊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终结性评价应着重检测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三)学分制操作的可行性
学分制是我国为推进高考改革而实行的学业管理制度,学分制是反映学生在学校课程方面发展履历的一种课程管理制度,也是衡量学生在课程方面的经历和发展水平的一种课程评价制度。模仿高中学分制,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初中英语学习中把学生必须达到的学习目标当作必修来抓,学生课外的阅读、听读、预习、复习、测试等作为学生的选修;学生根据自身的能力和爱好积累学分,作为平时学习行为、过程、结果的记录。它以量化的分值方式,通过学分来记录学生在相应的课程领域的成长经历,以及所达到的发展程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进行学分制评价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丰富英语课程评价方式。
新课程方案要求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给予学生更大的发展空间。学校应根据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综合运用观察、记录、交流、测验、作品展示、自评与互评等多种方式,为学生建立综合、动态的成长记录手册,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长历程。
(一)学分制评价基本原则
1.多元性原则
学分制的制定必须坚持以英语学习行为为核心,从听、说、读、写等方面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能力。因此,英语学习中的各个环节和内容在学分(卡)制中均有体现。学期学分是各项学分相加之和,分多为优,这使学生必须重视英语学习的每个过程。
2.主体性原则
即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义务教育阶段完成国家规定的英语学习任务。在以模块学分为基础的学分认定工作中,充分重视学生的评定(尤其是互相检查背诵,签名作证,获取学分),必须要有学生自我评定和学生互评。这样的规定有利于学生自主发展,形成个性特长。
3.激励性原则
面向全体学生,关注语言学习者的不同特点和个体差异,学分设置实行“上不封顶,下要保底”的策略,使评定面向全体学生,保证大部分学生能获得合格成绩,同时让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奖励学分的设置,鼓励了学生主动活泼地发展,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开发。
4.选择性原则
教师需要关注和尊重个体差异,在教学中努力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因为只有最大限度地满足个体需求,才有可能使教学获得最大化的整体效益,而这个整体效益的标准是以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的;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及意愿选择学分、获取内容,以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二)确定管理和评价方案,制定学分评价细则
1.多种类的学分卡设计方案
在实践中,笔者主要设计了1分卡、2分卡、5分卡、10分卡、20分卡等5类学分卡,在课堂教学和学生的课外学习中使用不同的学分卡来激励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获得学分卡,体验到英语学习的成功。例如1分卡与2分卡,统称小分卡,主要用于课前值日报告、课中积极发言、回答问题、小组合作的奖励;5分卡、10分卡统称为中分卡,主要用于学生课外阅读、周末听读和较高层次上的综合应用能力的激励;20分卡属于高分卡,主要用于奖励那些在英语综合性活动如口语演讲、课本剧表演、作文比赛、中学生英语能力比赛等大型活动中有突出表现或取得重大成绩的学生。学分卡设计时,笔者充分考虑了学分获取途径多元性,对奖励项目和分值实行留白,以便于教师在实际操作中灵活处理,同时在学分卡上印上不同的英语励志谚语,让学生们真正喜欢学分卡,以获得学分卡为荣,让小小的学分卡真正发挥其激发兴趣、激励上进的作用。(如图1)
图1:部分学分卡设计
2.多元化的学分卡颁发主体
由于英语学习可以存在多种形式,也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因此,学分卡颁发权有必要实行多元化。如学生在课堂的学习表现,可由教师通过观察评价或知识与技能的测评颁发给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是由组长或同学评价后经过教师认可颁发给学生;学生在课外及家庭自主学习中的表现可由同学或家长建议,并说明相应的理由,由教师确认颁发。
3.多渠道的学分获取途径
涵盖了学生听、说、读、写、练等各方面的学习活动。
(1)英语背诵积累分:学生背诵完成课本中的单词、对话或短文,均能获取相应的学分。学分标准详见背诵学分统计表。(不发学分卡,直接统计计分)以七年级上册部分学习内容的学分转换为例:三衢中学七年级(3)班英语背诵个人学分储蓄登记表。(如表1)
表1
(2)作业表现分:学生作业根据完成情况和作业的正确度,打A、B、C等级,每个A级奖励1分,累计获得10个A,可换取10分卡,以此类推。每个B级奖励0.5分,累计获得10个B,可换取5分卡,以此类推。C级不给分。
(3)课堂表现分:在课堂中积极举手、踊跃发言、思想活跃,奖励学分卡1~2分不等。
(4)考试表现分:根据考试成绩换取相应的学分(按比例,如平时考试评价记20%,期末考试记40%计入总分),考试有进步的同学奖励进步学分5分、10分。
(5)主动学习分:①预习复习分。预习:整个模块换取5分。要求:预习单词,要会读要知义;预习课文或对话,要划出生词、词组及新句型,标注出意思;课本中的配套练习用铅笔试做。复习:做模块复习试卷可根据难易度和题量换取学分5~10分。②课外练习分:课外自己主动做阅读理解或完形填空练习10篇,奖励10分。课外英语作文练笔1篇2学分。
(6)竞赛活动分:编写手抄报或参加其他英语竞赛活动,参加对象可获学分5分,如获奖,在5分基础上,校级一、二、三等奖分别奖励5分、4分、3分;县级获奖乘以3倍。
(7)周末学习分:周末在家听英语磁带30分钟或大声朗读英语30分钟及以上的同学,由家长证明(签字并写下联系电话),可到老师处领取5分。
(8)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等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学分,促进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的养成。如早读声音响亮、精神饱满;上课积极举手;作业清楚准确;助人为乐,在学习中经常帮助他人等。
4.多功能的学分卡评价的评价激励方式
把学分与英语学习星级学生评比挂钩,进一步发挥学分的激励导向作用。模拟银行储蓄功能,每个月末都要进行学分卡储蓄的统计,并与上个月进行比较,很容易就让学生发现自己的进步,而且这种学分卡记录的进步是全方位的,不仅仅是考试内容的进步,还包括学习态度、方法、能力等方面的进步。把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学生行为产生的结果(如背书、作业、测试、考试、竞赛等)进行量化,根据积分的多少来评定星级,积分满100分者为一星级,积分满200分者为二星级,以此类推,最高级为10星级,往上再设英语学习标兵等称号。每周统计一次分数,分数最高者为班级周冠军,每月作一次统计,本月分数最高的就是月冠军,以此类推,还有学期总冠军。每月积分前十名为班级“英语学习能手”,评到星级和周、月、学期冠军者张榜公布。月冠军、学期冠军者发给奖状和喜报并拍照留念,以及其他奖励。(如表2、表3)
通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尝试,笔者觉得学分制评价方式不但能起到即时的激趣效果,而且学分评价还有利于培养学生课后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突出对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学分制下,对于学生来说,学习过程不再是枯燥的背书、记单词、做作业,而是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学分(卡),学习不再是无痕的、无偿的行为,而是让学生看到和记录了他的学习过程。人们常说付出必有回报,但究竟付出了多少,与回报是否成比例,却常常心中无数;有了学分的存在,学习过程就变成了真实的存在,到学期末一统计,就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自己的学习过程。笔者觉得采用学分制评价有以下的优点:
(一)评价效果持久化
从唯成绩论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情感得到了提升,态度有了转变,学生学习更主动了,背课文、记单词、预习、复习成了一种自主的行为,教师不再担心学生周末是否会根据老师的要求去进行预习复习,相反学生还会去主动地增加学习时间和内容,然后周末回校到老师处换取相应的学分。课堂教学气氛活跃,课堂上人人争先恐后的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涨,对学习具有浓厚的兴趣,而且学习的动力持久。学分卡量化学习过程强调“宽容学生的失误,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学生不断进取,获得成功,多元化、多角度地让学生尝到成功的愉悦,从而满足学生健康的心理需求。”
表2:2012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3)班英语学分储蓄登记册
下列同学在“三比”(比学习态度、比学习过程、比学习效果)的“星级”评比活动中表现出色,获得英语学科“一星级”荣誉称号,特此表彰。(个人签名)
表3:2012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3)班学生星级光荣榜
(二)学业评价体系化
实施学分制管理后,从学生课堂表现、作业反馈、课外学习、竞赛参与、考试成绩等各个方面对学生的学习表现或结果进行量化,以一学期为基本统计单位,根据学生学习完成情况,对学生的学习做出综合评价,有利于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如图2)
图2:英语学业评价图
(三)评价激励显性化
实施学分制管理后,用学分确认学生学习的个别差异性,学分卡的操作过程重在关注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进步。对一些英语学习优秀、个性健康发展突出的学生激励性明显加强,有利于老师对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培养实效的加强。对于那些成绩稍差的学生,如果用试卷分数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水平,他们永远不可能排到班级的前几名。但是设立学分卡后,每次的进步都可以获得学分卡,进步越大获得学分卡也越多,这对于中等学生和后20%的学生更是一种很强的促进。
(四)学业负担减轻化
实施学分制管理后,学生的英语学习自主性得到加强,学习兴趣性、主动性、积极性得到较充分的体现,因为这些都能得到学分评价弹性制度的保证,使学生学习的心理负担得到明显的减轻;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增多,从而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减轻了学生不必要的过重的学业负担,身心健康得到更好的发展。
(五)学生发展个性化
实施学分制管理后,对学生个性特长都有特定的评价措施加以认定、发扬,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到各自的潜质,通过积极引导,使学生在自我调节、完善中,不断积极开发各自的潜质,初步确定自我发展方向,个性特长较充分的发展得到有力的保证。
(一)学分制的实施主体是学生,学生的主动参与性有待加强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评价的主体。评价标准的确定、评价内容和方式的选择以及评价的实施等均应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标。在各类评价活动中,学生都应该是积极的参与者和主动的合作者。笔者实施学分制的目的除了激励学生之外,还要充分挖掘学分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反馈、评价、推进作用。在目前实施学分卡的过程中,评价权、学分卡的发放权还过于集中在教师手中,学生处在被动的地位。在今后的实践中,应该注意放权,注意激发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将学分卡由教师主导逐步转变为学生的自主行为。这样,不仅可以减轻教师的负担,提高教师宏观调控能力,而且还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这才是我们实施学分卡的真正意图和目的所在。
(二)充分发挥学分卡的正能量,适度使用惩戒
教师要根据评价结果及时与学生开展不同形式的交流,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鼓励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提高,为了避免学生因赞美、激励而造成自我感觉太好,功利性太强的倾向,克服过度激励所造成学生经不起挫折的负面影响。目前主要还是只奖不罚,对于学习不主动的学生还是采用“推一推、走一步”的办法,今后可以适当采用扣回分数来惩罚学生的过失,帮助学生改正过失,从而鞭策学生不断进步;让学生明辨是非,找准努力的方向,具备更强的自律能力。
(三)家校合作,让家长参与学分的评定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主动争取与家长的交流与合作。目前,虽然实行了学分卡制,但主要还是教师在唱独角戏,家长并没有真正的参与。目前家长起到的只是签字证明,很少有家长向老师主动反馈学生在家学习情况。家长对学分的评定办法并不了解,对学分卡使用的具体作用也不十分明确,因此,还应该就学分卡使用的问题同家长进行深入的沟通,向家长宣传好学分卡的作用和意义,取得家长的支持。同时,设计一些项目,如学生在家里的学习表现等由家长负责发卡,让家长真正参与进来,使学分卡发挥更加广泛的作用。
英语学习学分制的评价方式,不以学生成绩的好差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而是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将学生学习过程中学习态度的进取性、作业的正确性、情感态度的发展性、能力的发展性等作为学分认定的重要指标,极大地激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个性特长的发挥,提高了学生学英语、用英语的兴趣和能力。
引用文献
(美)Ellen Weber.2003.有效的学生评价[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瞿葆奎.2006.中国教育研究新进展2004[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俞潇俐.2010.学分卡——一种促进学生语文学习的有效方式[J].当代教育科学,(4).
周为勇.2002.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张玉田.1998.学校教育评价[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作者信息:324200,浙江省衢州市常山育才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