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叶软胶囊中银杏黄酮醇苷和内酯含量测定

2015-01-05 02:48马敬仪董金香
医药导报 2015年10期
关键词:软胶囊槲皮素内酯

马敬仪,董金香

(长春中医药大学药学院,长春 130117)

银杏叶软胶囊中银杏黄酮醇苷和内酯含量测定

马敬仪,董金香

(长春中医药大学药学院,长春 130117)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银杏叶软胶囊中银杏黄酮醇苷和总萜类内酯含量。方法 采用Diamonsil C18色谱柱(4.6 mm×200 mm, 5 μm),甲醇-0.4%磷酸溶液(55:45)作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60 nm;柱温40 ℃;流速1 mL·min-1。结果 槲皮素、山柰素和异鼠李素分别在5.212~52.124,4.729~47.291,2.217~22.166 μg·mL-1范围内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其中白果内酯、银杏内酯A、B、C分别在1.307~6.535,1.008~5.040,0.935~4.675,0.629~3.145 μg范围内有较好的线性关系;总黄酮醇苷和总萜类内酯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87%和99.60%,RSD分别为2.94%和4.24%。结论 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银杏叶软胶囊中总黄酮醇苷和萜类内酯操作简单,且灵敏度和稳定性高,可作为银杏叶软胶囊质量控制的方法之一。

银杏叶软胶囊;黄酮醇苷;萜类内酯;色谱法;高效液相

银杏叶软胶囊是由银杏叶提取物制备的胶囊制剂,具有软化和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活化因子、抗氧化、调节血脂和降血压等功效[1-2],对急性脑梗死、高脂血症、高血压冠心病以及脑供血不足等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很好的疗效[3-4]。其主要有效成分是银杏黄酮醇苷和萜类内酯。但是银杏叶软胶囊中成分较为复杂,分析方法较为繁琐、复杂或不稳定[5]。本研究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法检测银杏叶软胶囊中银杏黄酮醇苷和萜类内酯,旨在为银杏叶软胶囊质量控制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1 仪器与试剂

1.1 仪器 高效液相色谱仪为美国Agilent 1100型系列,包括四元梯度泵、手动进样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和Agilent 100工作站。

1.2 试药 槲皮素对照品(批号:100081-200907)、山柰素对照品(批号:110861-200808)、异鼠李素对照品(批号:110860-200608)、白果内酯对照品(批号:110865-200605)、银杏内酯A对照品(批号:110862-200608)、银杏内酯B对照品(批号:110863-200508)、银杏内酯C对照品(批号:110864-200505)均购自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银杏叶软胶囊(石家庄市华新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批号:210437,210409,210587);甲醇等色谱试剂购自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水为二次纯化水。

2 方法与结果

2.1 色谱条件 色谱柱:Diamonsil C18色谱柱(4.6 mm×200 mm, 5 μm);流动相:甲醇-0.4%磷酸溶液(55:45)用醋酸调整pH=3.0;检测波长360 nm;柱温40 ℃;流速1 mL·min-1;进样量:20 μL(定量环)。

2.2 对照品溶液配制 分别取槲皮素、山柰素、异鼠李素各4.51,5.24和2.82 mg,精密称定,置于100 mL量瓶,甲醇溶液溶解并定容,配制成0.045 1,0.052 4,0.028 2 mg·mL-1的总黄酮醇苷混合对照品贮备液,备用。分别取白果内酯、银杏内酯A、B、C对照品各为10.70,8.05,8.16,4.32 mg,精密称定,置于100 mL量瓶,甲醇溶液溶解并定容,配制成浓度0.107 0,0.080 5,0.081 6,0.043 2 mg·mL-1的混合对照品贮备液,备用。

2.3 供试品溶液配制 取银杏叶软胶囊内容物1 g,精密称定,置于10 mL量瓶,采用甲醇-0.4%磷酸溶液(55:45)溶解并定容,然后将样品采用旋转蒸发仪回流处理30 min,迅速冷却,过滤后将滤液转移至50 mL量瓶中,并用甲醇-0.4%磷酸溶液(55:45)定容,样品作为供试品溶液。

2.4 阴性对照溶液配制 根据银杏叶软胶囊制作工艺制作缺少银杏叶提取物的胶囊样品,根据“2.3”项供试品溶液制作方法制备阴性对照溶液。

2.5 专属性分析 分别吸取总黄酮醇苷混合对照品溶液、总萜类内酯混合对照品溶液、供试品溶液和阴性对照溶液,按照“2.1”项色谱条件测定。结果见图1和图2。阴性对照溶液未见槲皮素、山柰素、异鼠李素等总黄酮醇苷和白果内酯、银杏内酯A、B、C等总萜类内酯。而在供试品溶液中,在各组分保留时间处可见色谱峰,且专属性良好。

2.6 总黄酮醇苷标准曲线的绘制 精密吸取总黄酮醇苷混合对照品贮备液0.5,1.0,2.0,3.0,4.0,5.0 mL置于10 mL量瓶中,加甲醇稀释至刻度,按照上述条件进行检测,以对照品浓度为横坐标,峰面积作为纵坐标做线性回归。测得总黄酮醇苷各组分的回归方程及相关系数,见表1。

A.阴性对照溶液;B.总黄酮醇苷混合对照品;C.供试品溶液;1.槲皮素; 2.山柰素; 3.异鼠李素

图1 3种溶液中黄酮醇苷各组分HPLC色谱图

A.阴性对照溶液;B.总萜类内酯混合对照品;C.供试品溶液;1.白果内酯; 2.银杏内酯A; 3.银杏内酯B; 4.银杏内酯C

图2 3种溶液总萜类内酯各组分HPLC色谱图

表1 3种总黄酮醇苷和4种总萜类内酯的回归方程、相关系数及线性范围

组分回归方程相关系数(r)线性范围/(μg·mL-1)槲皮素Y=42.73X-32.580.9995.212^52.124山奈素Y=41.13X-27.440.9994.729^47.291异鼠李素Y=32.84X-18.430.9992.217^22.166白果内酯Y=0.712X-4.0110.9991.307^6.535银杏内酯AY=0.652X-3.4260.9991.008^5.040银杏内酯BY=0.831X-4.6850.9990.935^4.675银杏内酯CY=0.617X-3.8340.9750.629^3.145

2.7 总萜类内酯标准曲线的制备 精密吸取总萜类内酯混合对照品溶液各3,6,9,12,15 μL,按照上述条件进行检测,以进样量的对数值为横坐标,峰面积积分值的对数值作为纵坐标做线性回归。测得萜类酯各组分的回归方程及相关系数,见表1。

2.8 精密度分析 取标准品溶液 20 μL,采用上述色谱条件,重复进样6次,结果测得槲皮素、山柰素、异鼠李素峰面积的RSD分别为0.37%,0.25%和0.15%,而白果内酯、银杏内酯A、B、C的峰面积RSD分别为0.98%,0.71%,1.21%和0.83%。

2.9 稳定性分析 分别在0, 2, 4, 8, 16,24 h不同时间点取同一批制备的供试溶液20 μL,按照“2.1”项色谱条件测定银杏叶软胶囊中总黄酮醇苷和总萜类内酯各组分的峰面积。结果供试品溶液在24 h内稳定性良好,槲皮素,山柰素,异鼠李素峰面积RSD分别为0.37%,0.25%和0.15%,而白果内酯、银杏内酯A、B、C的峰面积RSD分别为0.98%,0.71%,1.21%和0.83%。

2.10 重复性分析 取同一批号的银杏叶软胶囊,称取6份,按照“2.3”的样品处理方法,制备银杏叶软胶囊供试品溶液,然后按照“2.1”色谱条件测定总黄酮醇苷和总萜类内酯峰面积的一致性,结果表明槲皮素,山柰素,异鼠李素的峰面积RSD分别为0.43%,0.60%和0.91%。而白果内酯、银杏内酯A、B、C的峰面积RSD分别为1.04 %,0.92%,1.58%和0.99%。

2.11 加样回收率分析 分别精密称取已知总黄酮醇苷和总萜类内酯准确含量的银杏叶软胶囊(批号:210437)6份,每份约0.2 g,同时精准加入总黄酮醇苷和总萜类内酯质量浓度分别为2.591,0.211 mg·mL-1的混合对照品溶液1 mL,按“2.3”项下方法处理样品,并按照“2.1”色谱条件进行总黄酮醇苷和总萜类内酯测定,并计算回收率。结果见表2。

表2 银杏叶软胶囊中黄酮醇苷和总萜类内酯加样回收率实验结果 n=6

2.12 样品测定 分别将不同批次的银杏叶软胶囊按照“2.3”的操作方法配制成测试样品溶液,采用“2.1”色谱条件检测总黄酮醇苷和总萜类内酯的峰面积,计算每批次中总黄酮醇苷和总萜类内酯的含量以及RSD。结果见表3。

3 讨论

总黄酮醇苷和总萜类内酯是银杏叶软胶囊中2种

主要有效成分,可以用总黄酮醇苷和总萜类内酯的含量来分析不同批次药物的质量。本研究建立HPLC法测定银杏叶软胶囊中总黄酮醇苷和总萜类内酯HPLC。

表3 不同批次银杏叶软胶囊中总黄酮醇苷和总萜类内酯的含量分析 n=3

在色谱柱的选择方面, Diamonsil C18色谱柱对总黄酮醇苷和总萜类内酯具有较好分离效果。《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规定对总黄酮苷元的检测分析,流动相选择甲醇-0.4%的磷酸溶液,但是对于两种溶液的比例没有固定的数值。流动相对色谱峰的分离度影响很大,在实验前对流动相组成的比例进行预实验,结果发现当甲醇和0.4%磷酸溶液比例达到55:45时,各色谱峰分离度好,峰形尖锐且保留时间适中。

采用对总黄酮醇苷和总萜类内酯对照品溶液在波长200~400 nm扫描,发现槲皮素、山柰素、异鼠李素白果内酯、银杏内酯A、B、C等有效成分在360 nm有较高的吸收峰。因此本研究将色谱检测波长选择为360 nm。

本研究建立的HPLC法检测银杏叶软胶囊中总黄酮醇苷和总萜类内酯,标准曲线相关性良好,方法简单,且检测准确,稳定性良好,数据可靠。

[1] 刘双秀.银杏叶软胶囊治疗脑梗死60例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9,7(8):908-909.

[2] 朱凤堂,孙侠,李玉荣,等.银杏叶软胶囊的稳定性研究[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06,27(2): 117-119.

[3] 赵清, 李晓鹏.银杏叶软胶囊预防脑梗死复发的疗效观察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11, 28(2): 211-212.

[4] 李庭富,王彬.银杏叶软胶囊与银杏叶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比较[J].实用药物与临床, 2006,9(1): 29-30.

[5] 张亚中,周亚球,王娟,等.HPLC-ELSD法测定银杏叶软胶囊中萜类内酯的含量[J].中成药, 2005,27(1): 22-24.

2014-02-12

2014-05-05

马敬仪(1989-),女,吉林长春人,硕士,研究方向:中药药剂。电话:(0)13578725716,E-mail:qqqkkk10@163.com。

董金香(1963-),女,吉林长春人,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中药药剂。电话:(0)13578882375,E-mail:838329276@qq.com。

R286;R927.2

B

1004-0781(2015)10-1370-03

10.3870/j.issn.1004-0781.2015.10.029

猜你喜欢
软胶囊槲皮素内酯
槲皮素对阿尔茨海默病的作用机制研究新进展
槲皮素作为饲料添加剂在畜禽方面的应用
不同类型桃果实内酯芳香物质构成与重要性评价
肠溶性软胶囊的研究进展
芸苔素内酯与吡唑醚菌酯在小麦上的应用技术
含有槲皮素的食物摄入水平与肥胖的关系调查研究
对科研工作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天然维生素E真的“天然”吗?
纳米槲皮素对MCF-7和MCF/ADR细胞耐药性影响研究
聚乳酸-聚己内酯/茶多酚复合膜的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