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进
学校要选拔一名语文教师参加县级课堂教学比武,按照我校设计的课堂教学评价表进行打分,出现了两位教师不分胜负的并列高分。究竟派谁赴县参赛呢?一时难以定夺。学校只好重新打量课堂教学评价表,以期从中查出个端倪、分出个高下。
课堂教学评价表分为“定等评分”和“总评意见”两大部分,按照教学目标、教材处理、教学实施、教师素质、教学效果五个评价项目衍生的二十个小的评价要素来看,这两名教师都很好地达成了教学预期的效度;从教研组参加观课的全体教师对这两位执教者的“总评意见”审视,找不出谁有比较明显的课堂教学问题。细细分析课堂教学评价表,发现这些评价要素虽然非常细致地说明了课堂教学各个环节应该达到的课堂教学要求,并按评分权重分等级进行了细化,但在实际操作中却不尽如人意。
一、分值制课堂教学评价表在实际课堂教学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相对固定的评价结构忽视了课堂教学评价的针对性
一些学校为了省事,往往直接套用别人的课堂教学评价表,并固定下来,使其成为一所学校或者个人意志的替代品。同时又没有充分考虑不同课的目的,凡是进行课堂教学研究,无论是常规课、优质课,还是研讨课,都用相同的评价表,没有很强的针对性,导致课堂评价“如出一辙”,显现不出不同课的目的,也难以“针锋相对”、发现问题,课堂特色体现不充分。
2.评价要素的零敲碎打造成课堂教学评价的支离破碎
细化的评价要素排列在评价表上,评价者必须面面俱到。实际上评价者的主要精力应集中在课堂教学的整个场景当中,这样才能在实际课堂教学这一特定环境里咀嚼出课堂的魅力所在,发现个中不足。评价要素的繁琐细碎牵制了评价者的精力,他们往往在评价时瞻前顾后、顾此失彼,上交的评价表最后反映的仅是肢解课堂后累加起来的分数。
3.评分等级的模棱两可导致课堂教学评价难以权衡
很多评价表在“评分权重”下面分等级进行量化,试图拉开距离,粗看“层级森严”,其实很难明确其界限。如我校制订的课堂教学评价表每一权重后面分成四个级别,每个级别分数不同,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定等。但具体评价时,教师们老在心中盘算:分数等级之间的“分水岭”是什么?以“突出语言训练点”这一评价要素为例,是以语言训练点的多寡评分还是以语言训练点的有效性评分?以有效性为依据评分,是训练点多者分高还是训练点精者分高?模棱两可,很难界定。看似“尺子量课”,实则难以把握。
4.空洞无物的总评意见缺乏课堂教学现场的真凭实据
以我校采用的评价表为例,课堂教学“总评意见”部分,强调的是评价者对课堂教学总体印象的叙述,仅是大而化之的几句评语,只说现象,没有佐证。翻开细读,少有值得玩味、值得反思、旁征博引、还原现场的案例式评说,读不出课堂教学的原汁原味。
二、分值制课堂教学评价表在实际课堂教学评价中的价值思考
分值制课堂教学评价表本身没有错,而且在实际课堂教学评价中具有广泛的实用性。首先,评分条款对评价要求做出了非常详尽的文字说明,是进行课堂教学评分的依据。其次,“评分权重”设定了相应的评分标高,细化了相应等级,简洁明了,非常直观,为评价者进行实时课堂教学评价带来诸多便利,其作用不可否认。
但是课堂教学不是机械操作,不可能完全用数字说明,尤其是对于语文学科这样情感充沛的课堂来说,常常充满变数,要么荡漾出很多令人叹为观止的精彩生成,要么冲杀出一些难以调控的小意外,往往导致预设的三维目标不一定能在一堂课中圆满实现。但如果执教者在这堂课中和学生一道就生成的资源巧妙合理地演绎占据了大量课堂时间,挤占了其他目标的达成时间,这样的课堂一味呆板地按照评价表来评分,也许还不如“按部就班”上课教师的分高;或者执教者在这一节课中巧用机智化解与课时目标关系不大的“意外”,影响了课堂目标的完全实现,是否也得不到高分呢?因为很多评价表对“目标达成”“教学机智”等各个方面都是分项评分,这样的课堂评价处理就会造成评分中的“跷跷板”现象,局部的细节评判导致的是整体评分的滑落和丢失,综合来看就失衡了。
常言道:看不出问题的课堂恰恰说明有问题。一节课时间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但对多数教师而言,从整体上把一节课处理圆润都不难做到。为了迎合相对固定的课堂教学评价表所追求的课堂教学价值取向,教师们都学会了“趋利避害”,借助评价表,对各项评分条款精斟细酌,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尽力符合评价表。如此一来,很多不能生搬硬套的环节实行“拿来主义”,许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语文教学理念被牵强附会地显摆出来,课文内敛的韵味被放大外化,课堂越来越没有语文的独特之美。冰冷呆板的评价条款无形地“指挥”许多教师在上课展示中“依葫芦画瓢”。向着同一方向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促使课堂教学更加大众化、 模式化,失了个人风格,没了课堂本色,少了课堂灵魂。很多教师在这样的评价模式中丧失进取动力,找不到课堂教学的发展方向,课堂教学研究陷入低效循环。
与课堂教学相伴而生的评价表,应该具有鲜活的生命。只有让分值制课堂教学评价表紧贴一线教学实际,紧跟课堂研究的需要,不断改进和优化,才能赋予其长久的生命力。
三、在变化中寻找分值制课堂教学评价表不断前行的生长点
事物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课堂教学也时时处于动态变化之中,评价表理应做到随时为课堂教学服务。
1.契合需要,灵活设计
课堂教学评价表是课堂教学的“晴雨表”,直接反映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艺术、专业素养,同时它也是学校教育科研的“风向标”,关系到学校教育教学研究的未来走向。学校要摆脱套用、模仿之心,结合实际,根据教育科研和课堂教学的需要,勤于研究,设计出各种不同类型的评价表,便于突出不同课的研究目的。例如,常规课评价表要在评分条款的制订和评分权重上强化教师课堂教学的常规意识;竞赛课评价表要在评分条款的制订和评分权重上突“优”显“强”,如课堂教学的随机处理能力,个人鲜明的创新意识等;研讨课评价表要在评分条款的制订和评分权重上增强研讨的主题观念。根据需要,努力削减共性评价,凸显课堂主题,聚焦评价核心。只有用不同的“尺子”才具有评价的针对性,评价才会更灵活,效果才会更显著。
同时还要通过课堂教学评价活动,进行实践检验,征询教师意见,对评价表不断调整和改进。
2.简化项目,优化策略
分值制课堂教学评价表的主要缺陷是评价项目过于繁多,让人眼花缭乱,看似要素越细越具体,实则越细越难把握。其实,仔细研究,可以发现,评价表上的很多项目可以融合,如变“分散评价”为“集中评价”,化“静态评价”为“动态评价”。像文中所述我校评价表中的“教学目标”“教材处理”“教师素质”“教学效果”这几项只需放在“教学实施”这一个项目来考察,因为教学实施的整个动态推进过程就足以评判教学目标是否落实,教材处理是否恰当,教师素质是高是低,教学效果是优是劣。这种“一线串珠”推及其余的评价方式,会使评价表更加简约,使评价者更能聚精会神。
3.淡化等级,明确差异
我们都有这样的观课经验,每每欣赏到美妙的课堂教学,会打心眼儿里觉得好,但究竟为什么好,大多难以言表。同时,每一节课堂教学都不可能是尽善尽美的,即使某一点处理得不是非常完美,只要来得真实,无损好课堂之好。设定等级来打分,是为了拉开差距,辨别优劣,但难以奏效,明确差异才是最关键的。所以分值制课堂教学评价表在设计时可以变“评价等级”为“差异区分”,只设定权重上线,或者增设附加分值,着力“思想辐射”,做到评价时理念方向清晰,差别辨识明朗,调动评价者的主观能动性,破除评价者的揣测心理。
4.展示案例,有理有据
为了避免“总评意见”的漂浮不定,还原真实的课堂教学现场,应该侧重“案例式评议”,必要时可以把听课笔记附在其中。一方面,设计的评价表在所出示的分值后面可以设置相应的“原始环节栏”,以便“一针对一线”。另一方面,把“总评意见”部分变换成“微案例评说”,可以结合实录说“长”论“短”;或者设置成授课教师的“亮点观察”,发掘教师的教学个性,突出“与众不同”之处。这样,可以大大消弥评价者在课堂评价时的随心所欲,做到“心有所系”,重点关注,来路清楚。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再好的课堂教学评价表也不可能是没有缺憾的,唯有用变化的姿态不断求索,才能让评价表更趋成熟、不断完善,为教学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