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静
“启发-主动”教学模式的主要流程是引出课题、研讨释疑、探究发现、运用发展。笔者通过具体案例,谈谈模式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开课伊始,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或讲述与新课相关的故事、事例,或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相关的音频、视频,或让学生自学教材、整体感知……这样做的目的,一是唤起学生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的情绪和思维聚焦到新课上,二是巧妙地引出课题。
《四季的脚步》是鄂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的一首以自然常识为内容的诗歌。全诗采用拟人手法,生动地描写了四季的特点。内容贴近儿童生活,富有情趣。开课时,教师用充满童趣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学们,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个有趣的娃娃。她呀,有一种非常神奇的本领。你们看——(同步播放叙述中的景物,配上一段优美舒缓的音乐)她能让小草弟弟悄悄地探出脑袋,让各色鲜花竞相开放;她能让溪水、金蝉、落叶、北风高兴地歌唱;她还能让雪花欢快地舞蹈。你们想认识这个神奇的娃娃吗?”孩子们异口同声、兴致盎然地回答:“想!”教师继续激趣:“她的名字叫四季,这节课就让我们跟着四季娃娃的脚步一起去见识见识她神奇的本领吧!” 至此,课题自然引出。
人的情感是在一定的情境之中产生的。借助图像烘托、音乐渲染等手段促使学生进入教材描写的特定情境中,并借此引出课题,能使学生入境生情,产生继续学习的愿望。
二、巧妙启发,研讨质疑
教师引导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质疑,然后梳理形成课堂研究的核心问题并进行探究,能让学生更好地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渔歌子》是鄂教版五年级下册的内容。这首词只有27个字,语言朴素生动,意境优美。如何引导学生体悟出这首词的意境美?课中,教师运用多媒体营造出宁静空远的意境,让学生边听配音朗诵边想象:你眼前浮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学生的思维闸门被打开了,清秀的西塞山、飞翔的白鹭、鲜艳的桃花、轻轻的流水、肥美的鳜鱼、青青的箬笠、绿绿的蓑衣、悠悠的风、细细的雨,化成一幅幅美景,浮现在学生的脑海里,流淌在学生的语言中。期间,教师适时地渗透学生耳熟能详的古诗词,以词解词,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了词的意境美,他们对词的理解层层深入,对情感的体验步步加深。
这段教学,教师借助多媒体架起了一座表象与思维的桥梁,帮助学生进入情境之中,积极主动地去思索、去创造,课前的种种质疑迎刃而解。
三、探究发现,认知升华
探究发现是上一教学环节的延续与升华,目的是让学生的认识由现象上升到本质,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舟夜书所见》是鄂教版三年级上册的一首诗。教学第二句中的“满河星”时,教师先让学生欣赏动态的画面,说说看到了什么?并追问,为什么会有满河的星星呢?“因为风一吹,把乌云吹走了,所以星星露出来了。”很显然,这名学生没有读懂诗意。教师没有批评他,而是顺势追问:“是天上的星星映在河水里吗?”“不是天上的星星,因为这么漆黑的夜晚,天上不可能有星星;再说,‘微微说明风很小,这样的微风也不能吹散乌云。”孩子们热烈地为他鼓掌。教师继续追问:“为什么会出现‘满河星的景象呢?”经过讨论,孩子们认识到,微风吹起了细细的波浪,由于水波荡漾,映在水面上的灯光好像化成了许多闪耀的星星。
教学中,教师以学生的原始理解为基础,引导他们探究发现,最终较准确地理解了诗意,体悟了诗境。
四、以说促写,运用发展
说和写是语言的两种不同表现形式,两者相互促进。教学中,教师精心构建语言实践情境,以说促写,以写促说,能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特殊的葬礼》是鄂教版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课文最后一段写道:“在葬礼上,菲格雷特总统用饱含深情的语调,回忆了塞特凯达斯瀑布曾经给巴西和世界人民带来的欢乐和骄傲,号召人们立即行动起来,保护自然生态,爱护我们生存的地球,使大瀑布的悲剧不再重演。”菲格雷特总统演讲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课文中没有写。这是一个很好的空白点,教师可以据此构建一个说写结合的情境,要求学生现场写成演说稿,并进行演说。
这对学生是一个挑战。要想挑战成功,教师提前要引导学生做好三个方面的准备:一是让学生熟读课文,能灵活运用文中的重点语句;二是开展小组合作,让学生先独说,然后在小组中说,集组员之力,调整思路,完善语言;三是前三个环节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情感,做好情感铺垫。由于准备充分,演说中,学生激情澎湃,将对瀑布的热爱与同情,对环境的忧虑等,通过语言尽情地表达出来:“女士们,先生们!(鼓掌)今天,我用沉痛的心情来参加瀑布的葬礼。他曾是巴西人民的骄傲,多少人曾经站在他的脚下,仰望着那从悬崖上咆哮而下、一泻千里的雄姿,感受着他的年轻和活力。雄健的声音犹在耳畔,抚过的背脊依然温暖,然而如今他却静静地躺着,没有了生气,没有了活力。你看到了那顺着崖壁淌下的浊水吗?那是他的泪。(声音哽咽)是谁夺去了他年轻的生命?是人类,包括今天在场的各位。亲爱的同胞们,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保护环境,保护我们的家园,让我们不要再失去第二个、第三个大瀑布。我多么希望,这样的葬礼是最后一次,这样的演讲是最后一次!”(热烈地鼓掌)这饱含感情的泪花,这充满激情的话语,不正是学生生命成长的足迹吗?
这样的平台是充满智慧的。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是教材的解读者、教案的执行者、知识的传授者,而是能够唤醒学生的创造力,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激发者与促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