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潜在制约因素研究分析

2015-01-01 15:27张善博
市场周刊 2015年2期
关键词:国际航运航运船舶

张善博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潜在制约因素研究分析

张善博

通过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战略定位研究出发,首先明确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发展目标,并从发展目标着手,揭示影响这些发展目标实现的潜在制约因素并加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的预防措施及建议对策。

航运中心;制约因素

一、引言

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将建设成为“具有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航运中心。根据其总体战略定位的要求,其发展目标有:一、健全现代航运服务产业体系,尤其是航运金融、航运交易等现代高端航运服务体系。二、基本形成规模化、集约化、快捷高效、结构优化的现代化港口集疏运体系,以及国际航空枢纽港,实现多种运输方式一体化发展。三、营造便捷、高效、安全、法治的口岸环境和现代国际航运服务环境,增强国际航运资源整合能力,提高综合竞争力和服务能力。

二、潜在制约因素分析

近年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效。未来的“十三五”时期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最后的关键五年,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复杂多变,诸多潜在制约因素都有可能影响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战略目标的实现。具体体现在:

(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现代服务产业体系不健全的的潜在制约

全球政治博弈下的行业开放与保护对上海现代航运资源的集聚造成了极大的挑战。目前,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在全球航运领域的话语权与影响力有待加强;船舶登记、航运金融等高端航运服务产业的规模与水平尚待全面提升。鉴于现代航运业的重要地位与作用,世界各航运发达国家均对现代航运业的发展持积极扶持态度,一些航运发达国家更是采取强硬的国际海运保护政策。未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在大力发展以船舶登记、航运金融、航运交易等为代表的现代高端航运服务业方面,将面临由强大的外部竞争压力所造成的“能否实现预期目标?”的风险;与此同时,鉴于目前我国现代航运服务业基础薄弱,企业竞争力不强的状况,航运服务业的开放与自由势必也会带来民族航运业的发展与生存风险。

(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中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所引发的潜在制约

在政治环境方面,国家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回潮,逆全球化“趋势”显现;美国推行重返亚洲战略,我国面临的地缘政治更加复杂。在经济环境方面,发达国家经济复苏依然脆弱;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速明显放缓;国际资本流动逆转可能造成新兴市场出现局部金融危机。发达国家实行“再工业化”,全球产出呈现大规模分化整合;区域一体化加深,全球化的世界贸易格局将转向区域主导的贸易格局。在社会环境方面,经济运行中的结构性问题持续积累,接近临界点安全环保与低碳排放引领航运新技术进步;航运对环境的污染日趋严重,联合国的最新研究报告表明航运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几乎是以前估计的3倍,然而航运业一直是被遗忘的角落,至今没有引起足够注意,一直被排除在关于气候变化的讨论之外,目前联合国已提出将航运的碳排放问题写入下一项联国公约,生态航运的要求对航运发展的约束进一步增强。在大力发展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情况下,如何营造便捷、高效、安全、法治的口岸环境和现代国际航运服务环境,值得进一步思考。

(三)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提升空间的潜在制约

现有的制度架构、管理模式和人才资源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上海资源配置型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对如期实现既定目标造成了极大的挑战。综观全球各大知名的资源配置型航运中心,大都采取自由、便利的航运投资与市场准入模式,并注重打造“管理体制开放,管理模式高效、法律保障完善”的发展环境。与国际惯例相比,在支撑资源配置型航运中心建设的市场机制和行业规制的开放性、自由度和便利化等方面,上海目前尚存在诸多制度瓶颈,如:投资准入与行业监管等方面的制度创新尚未取得明显进展;支持政策的稳定性、持续性和可操作性有待完善;行政管理与服务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机构多元、功能交错、协调复杂”的弊端;航运税赋较重,地域竞争力不强;航运法律体系尚未与国际接轨;专业化、高素质、复合型的航运人才比较稀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些问题和形成问题的原因大都是深层次的,直接涉及到现有制度的突破与创新。为此,如何以制度创新、政策突破和人才集聚为抓手,持续提升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值得进一步思考。

三、预防措施及对策建议

(一)推进生态航运建设

政府应进一步出台政策法规推进绿色航运,目前船舶碳排放依然是最大的问题,一方面要加大船舶升级改造,尤其是内河船舶的升级改造各航运企业应保障内部资金链,保障购买新型低排放、防污染船舶和及时更换设备的能力。另一方面需要大力扶持和推进船舶靠泊码头后使用岸电的新措施。

合理调整上海的集装箱堆场布局。目前主要堆场集中在外高桥和宝山地区,而临港新城地区明显不足,特别是宝山地区的堆存箱需要运输至外高桥和洋山,增加了越江隧道和外环线的压力,也增加了从外高桥到洋山的水上巴士的压力。航运企业应调整自身运输网络中的各项基础设施、运输工具的布局,减少不必要的运输环。航运企业还应充分利用生态航运的信息化特色,用先进管理软件提升最优资源配置的能力,优化运输线路、降低经营中的环境负效应。

(二)推进航运人才集聚的持续化建设

加大创新创业类航运人才引进的扶持力度,鼓励和支持“千人计划”航运人选等高层次人才科研成果、项目、专利和发明等在自贸区、浦东新区、虹口等主要航运功能区落地及产业化,推动境内外高层次航运创新人才的引进集聚。

强化高层次航运人才集聚的政策支持。围绕航运重点领域、重点机构和重要岗位需求,拓宽重点航运项目人才引进门槛和宽进通道。同时借鉴新加坡PEP签证的做法和台湾的“免除工作许可政策”,探索实施高层次航运人才的居留政策。

完善高层次航运人才集聚的公共服务配套。实施高端航运专才“安居工程”建议选取虹口、浦东、宝山、长宁等航运产业的功能性集聚区域,探索启动航运人才公租房建设,重点为区域内引进的各类高层次航运人才提供住房保障和安居服务。同时,对经认定航运类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引进的航运类高层次人才,可参照“千人计划”人选政策,给予购房资助和租房补贴。

(三)建立健全具有特色的现代航运服务产业体系

以船舶登记为抓手,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船舶登记制度,进而带动船舶融资、航运保险、航运衍生品、航运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参照国际惯例,试行国际船舶登记制度,尽可能放宽船公司股权结构比例、船龄限制、船级社等准入条件,同时在税赋、费收等方面给予具有竞争力的优惠条件。实现包括保险、外汇、法律等在内的船舶登记相关政策一体化改革。

借鉴境外先进的登记制度,成立洋山国际船舶登记中心,简化登记流程,完善服务体系,为中资船舶登记提供“一站式”服务。借助自由贸易区在自由贸易账户体系、投融资汇兑便利、人民币跨境使用、利率市场化、外汇管理改革等方面的制度创新,为航运结算、航运融资、航运保险、航运衍生品等业务开展提供相关的金融支持。

[1]马硕.软实力是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关键[J].水运管理,2007,29(5).1-4.

[2]罗萍.国际航运中心的形成与发展及我国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J].中国经贸导刊,2003,(18):18-20.

[3]真虹.完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推进机制及资源整合研究[R].上海:内部报告,2008.

[4]王学锋课题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中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互动研究[R].内部报告.

张善博,男,山东日照人,上海海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方向:航运、物流方向。

F550

A

1008-4428(2015)02-40-02

猜你喜欢
国际航运航运船舶
中韩海上轮渡航运时间表
中韩海上轮渡航运时间表
中韩海上轮渡航运时间表
《船舶》2022 年度征订启事
中韩海上轮渡航运时间表
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对船舶救助的影响
BOG压缩机在小型LNG船舶上的应用
国际集装箱市场变化及带来的潜在挑战
船舶压载水管理系统
亚洲区域内集装箱运输贸易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