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小说、戏剧引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

2015-00-00 00:00张宇
文教资料 2015年31期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纲要史料

张宇

(华侨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将小说、戏剧引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

张宇

(华侨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厦门361021)

摘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向来缺少趣味性,教师若能将小说、戏剧等形象性的文学史料融于教学之中,则将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教学氛围的活跃,有利于课堂教学活动的展开。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方法形象史料

史料种类的划分有很多种,无论是从考古学的角度,还是从历史学的角度,或者是文献学的角度,都有各自划分。但是这种划分,无一例外都是以实物出土史料和存世纸质史料作为分类的两大基础,这种划分是以物体形态为依据,自有其道理。但是,若从教师教学的角度而言,更多的是以抽象和形象为划分史料的依据,这种划分是从现实实用的角度出发。就抽象的史料而言,它是以学生不容易理解的史料为主,如历代正史的文言文记载,这种古史记载只有具有一定的史学素养的同学才能较流畅地阅读和理解,对于一般学生而言,尤其是理工科学生来说,无异于有字天书。如果使用这样的史料,则对于教学效果,尤其是激发学生阅读积极性和讨论程度而言,存在许多不足。而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具有通俗易懂、引人入胜、容易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特点。如果将之引入历史课堂教学中,对于教学氛围和效果而言,比纯粹的理论说教更有效果,更容易被学生欢迎和接受。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为例,试予探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编综述部分在讲到中国封建社会由昌盛到衰落时,有这样一段叙述:

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地主、商人、高利贷者这三者常常是结合在一起的。封建政权还向农民征收各种苛捐杂税和摊派徭役。农民没有任何政治权利,生活极端贫困[1]。

在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编者的目的在于表现地主、商人、高利贷者三者对于农民的剥削,教师在讲到这一问题时,如果只是以简单的理论说教为主,一味地讲述地主、商人、高利贷者是如何剥削农民,可能教学效果并不会太好,过于乏味,不够形象生动,不会引起学生的兴趣。但是如果能引入一些小说、戏剧论证这三者的剥削,那么就会有利于课堂教学氛围的活跃。

一、地主剥削

关于地主的剥削,教师可以以《红楼梦》第53回中的“乌进孝送租”为例。在书中,曹雪芹列举了宁国府所属田庄总管乌进孝所送的大量实物地租,包括:“大鹿三十只,獐子五十只,狍子五十只,暹猪二十个,汤猪二十个,龙猪二十个,野猪二十个,家腊猪二十个,野羊二十个,青羊二十个,家汤羊二十个,家风羊二十个,鲟鳇鱼二百个,各色杂鱼二百斤,活鸡、鸭、鹅各二百只,风鸡、鸭鹅二百只,野鸡、野猫,熊掌二十对,鹿筋二十斤,海参五十斤,鹿舌五十条,牛舌五十条,蛏干二十斤,榛、松、桃、杏瓤各二口袋,大对虾五十对,干虾二百斤,银霜炭上等选用一千斤,中等两千斤,柴炭三万斤,御田胭脂米二担,碧糯五十斛,白糯五十斛,粉糠五十斛,杂色粱谷各五十斛,下用常米一千担,各色干菜一车,不外卖梁谷牲口各项折银二千五百两。外门下孝敬哥儿玩意儿:活鹿两对,白兔四对,黑兔四对,活锦鸡两对,西洋鸡两对。”[2]如此多的实物一一展现在学生面前,可以很直观地表现地主对农民的剥削是何等深重。紧接着,可以向学生展示宁国府不仅剥削沉重,而且将之视为理所当然的表现。小说中是这样表述的:“贾珍道:‘我说呢,怎么会今儿才来!我才看那单子上,今年你这老货又来打擂台来了。’乌进孝忙进前两步回道:‘回爷说:今年年成实在不好。从三月下雨,接连着直到八月,竟没有一连晴过五六日;九月一场碗大的雹子,方近二三百里地方,连人带房,并牲口粮食,打伤了上千上万的,所以才这样。小的并不敢说谎。’贾珍皱眉道:‘我算定你至少也有五千银子来,这够做什么的?如今你们一共只剩了八九个庄子,今年倒有两处报了旱涝,你们又打擂台,真真是叫别过年了!’乌进孝道:‘爷的这地方还算好呢!我兄弟离我那里只一百多地,竟又大差了。他现管着那府八处庄地,比爷这边多着几倍,今年也是这些东西,不过二三千两银子,也是有饥荒打呢!’贾珍道:‘正是呢。我这边倒可已,没什么外项大事,不过是一年的费用。我受用些就费些,我受些委曲就省些。再者年例送人请人,我把脸皮厚些,也就完了。比不得那府里。这几年添了许多花钱的事,一定不可免是要花的,却又不添些银子产业。这一二年里赔了许多,不和你们要,找谁去?’”[2]在这段对话中,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地主阶级不仅剥削沉重,而且蛮横无理。他们不仅不体恤农民的辛苦,反而嫌送来的地租晚,甚至厚颜无耻地说:“不和你们要,找谁去?”这就直接暴露了地主阶级贪婪无耻的本性。这种形象的描述,要远比教师纯粹的理论宣讲说教的效果好得多,更有利于课堂教学活动的展开。

二、商人盘剥

关于商人的盘剥,可以借用叶圣陶先生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所写的一篇现实主义小说《多收了三五斗》,在文中有这样一段经典对话:

“糙米五块,谷三块,”米行里的先生有气没力地回答他们。“什么!”旧毡帽朋友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美满的希望突然一沉,一会儿大家都呆了。“在六月里,你们不是卖十三块么?”“十五块也卖过,不要说十三块。”“哪里有跌得这样厉害的!”“现在是什么时候,你们不知道么?各处的米像潮水一般涌来,过几天还要跌呢!”……“还是不要粜的好,我们摇回去放在家里吧!”从简单的心里喷出了这样的愤激的话。“嗤,”先生冷笑着,“你们不粜,人家就饿死了么?各处地方多的是洋米,洋面,头几批还没吃完,外洋大轮船又有几批运来了。”……“我们摇到范墓去粜吧,”在范墓,或许有比较好的命运等候着他们,有人这么想。但是,先生又来了一个“嗤”,捻着稀微的短须说道:“不要说范墓,就是摇到城里去也一样。我们同行公议,这两天的价钱是糙米五块,谷三块。”“到范墓去粜没有好处,”同伴间也提出了驳议。“这里到范墓要过两个局子,知道他们捐我们多少钱!就说依他们捐,哪里来的现洋钱?”“先生,能不能抬高一点?”差不多是哀求的声气[3]。

在这段对话里,作者对于人物形象的刻画非常细腻,以现实的笔法揭露了商人阶层的贪得无厌,并借米行账房先生之口表现了这一时期商人阶层对于普通农民近似于敲诈的盘剥。这种盘剥在作者看来严重阻碍了农民通过自身努力实现上升的通道,充分体现了农民生活的艰辛和无助。这段形象生动的对话,在学生阅读完之后所得到的印象,自然要远胜于教师的直白讲述。

三、高利贷的压榨

关于高利贷者的压榨,教师可以取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比较盛行的歌剧《白毛女》为例,在该剧第一幕中有这样一段对话充分体现了高利贷者对农民的欺骗与冷酷无情的压榨:

黄:(趾高气扬)杨白劳,大年三十张罗得挺热闹,咱今儿个来聊一聊。(看到盘子里剩余的一点面粉)老杨哪,小日子过得还挺滋润嘛。面粉被你藏了,饺子也悄悄包了。杨白劳,今儿个是大年三十了,咱的帐可不能再拖了。

杨:少东家,大雪封山十几天,家里没米没柴,连锅盖都不能揭啊。

穆:我管你有米无米,有柴无柴,(拿出账本摆在杨白劳眼前)你瞧瞧,去年欠五斗,今年又是五斗钱,五加五乘以五再乘以五,五五得一百二十五斗。

黄:嗯?

穆:哦,算错了,是一千二百五十斗。

杨:(被喜儿搀扶着摔倒在地)啊?[4]

剧本中关于黄世仁所放高利贷利息计算的叙述,可谓是夸张表现了这一时期高利贷者的狡诈和无情,充分体现了农民阶级的无助与贫困的命运。这种叙述自然要比教师在讲台上的直接讲述要形象很多,也更能表现这种盘剥,而学生的阅读体验则要更深刻。

四、结语

在具体的教学中可以结合的地方还有很多,如描写外来商品冲击的小说有茅盾先生的《春蚕》,其中就有这样一段话:“他 (老通宝)自己也明明看到自从镇上有了洋纱、洋布、洋油……这一类洋货,而且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这段话中洋纱、洋布、洋油等词语就比较直观表现了这一时期外国资本主义的商品冲击及对于中国小农经济的影响等。要之,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小说、戏剧等引入历史教学之中,则不仅能够使得课堂氛围有所活跃,避免过于枯燥乏味的局面,而且在这一过程中能自然而然地给学生传递和引导正确的历史观,从而达到思政课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编写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8.

[2]曹雪芹.红楼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720.

[3]叶圣陶.叶圣陶集[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7:318.

[4]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集体创作.白毛女[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15.

猜你喜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纲要史料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史料二则
一图读懂这本《学习纲要》
例谈数据史料的辨伪与解读
史料教学,史从何来
《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解读
“三维”纲要促转型 竞进提质再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