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克勇
(大方县第三中学,贵州 大方 551600)
“单亲家庭”模式及其子女教育问题浅探
罗克勇
(大方县第三中学,贵州 大方551600)
摘要:“单亲家庭”是当今社会比较突出的一种家庭模式,如何对“单亲子女进行教育,是我们作为家长、作为老师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只有家庭、学校和社会有机地配合起来,才能真正完成这一任重而道远的教育任务,才能让学生顺利地走向生活的彼岸。
关键词:“单亲家庭”模式单亲子女教育问题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离婚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据资料表明,中国近五年的离婚数每年都在100万对以上,离婚率每年以1/1000的速度递增。而随着离婚问题的日益突出又衍生出另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离异型的“单亲家庭”。再加上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外出打工的人数剧增,留守儿童人数随之增加,无数的准“单亲家庭”就衍生出来。那这些“单亲家庭”的子女该怎样教育呢?要教育好这些孩子,我们先得了解“单亲家庭”的模式及其特点。
家长首先要明确一个观点,那就是:单亲家庭,是一种正常而普通的家庭模式,是和双亲家庭、三代同堂家庭、无父母家庭、叔姑姨舅杂居的家庭等各种家庭模式是一样的,没什么特殊。家长不要主观地给孩子灌输“他不幸”“她抬不起头来”“她可怜”等意识,只要给孩子一片明朗的天,孩子就能健康地成长。
由于单亲家庭背景不同,结构的不同,种类极其繁多,我们现就按照单亲父子、父女、母子、母女这四种模式进行简单分析。
(一)单亲父子家庭:男孩子长到初中以后,儿子逐渐自立,对父亲比较强硬的教育态度可能产生抗拒心理,缺少母亲调节和缓冲,父子关系可能僵持成势不两立的局面。做父亲的要注意克制和妥协,尽量把和孩子的关系处理为朋友的关系,并借助女性亲属的介入,使孩子有一个可以倾诉的对象如姑姑类的人物,对孩子的教育才能更妥当。
(二)单亲父女家庭:由于女孩生理发育的成熟,女儿与父亲的交流可能更疏远,有些女儿的小脾气可能得不到父亲的宠爱和娇惯,或者父亲过于娇惯,又不能触及生活细节,女儿都会对父亲产生隔膜,或者怀念母亲,而产生顾影自怜的林黛玉式的悲剧性格。这时,父亲应找到一个女儿可以倾诉和宣泄的女性长辈来调节,使女孩得到心理上的依赖,从而更好地达到教育效果。
(三)单亲母子家庭:这是比较容易出现教育问题的一种单亲家庭模式,因为母亲通常对儿子疼爱有加而管教不足。一般来说,男孩子到了青春期,通常很讨厌唠叨的妈妈。对妈妈的话根本接受不进去,这就可能因为过分娇惯而使孩子长成暴虐的叛逆性格,许多青少年犯罪的现象都出自单亲母子家庭。外围虽有舅舅的帮助,但舅舅对外甥的管教确实不如父亲更有效,而且常常出现的结果是,舅舅有时的严厉管教会导致母亲的不悦,于是舅舅逐渐远离或逐渐客气起来,孩子的教育就出现空当。孩子不能在无所畏惧的条件下成长,他们必须有畏惧的人,才能成长得更健康。这时母亲一定要把教育和关怀严格地划分清楚,对孩子的关爱可以无限,但对孩子的教育绝不能心软;母亲不要为孩子牺牲一切,反而要在事业上保持独立、在家务上分给孩子部分责任,在生活上不姑息不娇惯,这才会让你的儿子更敬重你,更接受你的教导。
(四)单亲母女家庭:这种模式的单亲家庭一般不存在严重的教育隐患,只是要提醒做母亲的,不要先自己变成怨妇,对孩子没有有益的影响。这时,母亲最好给孩子找一个男班主任的班级,让女孩通过学校教育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使孩子更理性、更社会性,使孩子不致成为一个即使成绩优良,也仍然目光短浅、性格狭隘的小女人。
将配制好的碱液、吸收液和适宜的滴定液分别置自动蒸馏仪相应的瓶中,按照仪器说明书的要求将消化管装入正确位置,关上安全门,连接水源,设定好加入试剂的量(碱液30 mL;吸收液30 mL;水50 mL)、时间、清洗条件及其他仪器参数等,即开始自动蒸馏和滴定。
在此,我们要请所有单亲家庭的父母,告诉你们的孩子:现在的社会上,只有30%的家庭是双亲家庭,其他的都是单亲家庭、空巢家庭、孤儿家庭、同堂家庭、杂居家庭、畸形家庭、寄宿家庭、继父继母家庭和虽然双亲健在但终日争吵的不和睦家庭,你们的家庭只是模式之一,而不是一个残缺的家庭。
那么单亲家庭的家长如何消除苦恼,使自己的孩子像其他孩子一样健康成长呢?我们建议从以下方面作出努力。
其一,家长要调整思想认识,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引导孩子对家庭环境有正确的认识。夫妻离异大多是因为无法化解的矛盾才发生的,离异虽然出现新的问题,但毕竟让双方从更大的痛苦纠缠中解脱了出来。面对新问题,要敢于正视,并逐步解决。对孩子不应长期隐瞒离异的事实,那样反而增添苦恼。瞒是瞒不住的,蒙在鼓里的孩子知道实情反而会更怨恨父母。
其二,帮助孩子处理好同学之间的关系。孩子的心理压力,很大程度上来自班级生活。家长要鼓励孩子在班上交几个要好的朋友,经常一起学习,一起度周末。孩子的群体生活一旦正常,许多问题就迎刃而解。如果有个别学生说了刺激性,我们不妨找那个学生聊一聊或者写一封信,或者找孩子的班主任反映一下情况,请班主任以适当的方式在班上讲清道理,造造舆论,让孩子们能正确对待这种情况。
其三,注意观察孩子的言行,及时解开孩子的思想疙瘩。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比较敏感,有些事情会使他们产生微妙的心理变化。家长要多注意孩子的言行,发现有异常的苗头,及时与孩子谈心,了解情况之后,能及时疏导的就及时疏导。有的问题一下子解决不了,要进行更多的调查分析,考虑妥善的解决措施。
其四,让孩子接触其他长辈,接受多方面的教育影响。如果是离异家庭,不管哪一方带孩子,都应该让孩子与另一方面有接触与交流的时间,感觉父母之爱。双方都要讲理智,切忌在孩子面前“争庞”。如果有可能,应该让孩子与父母同时团聚,这在现代社会不仅应该,而且可能。不是夫妻,也可以是朋友,何况还有共同的下一代。还要让孩子和其他亲友中的长辈接触,扩大孩子的交往面,这对孩子的成长有好处。
此外,单亲家庭的家长,要多给孩子当家做主的机会,让他们多为家长分忧解难,这样有利于他们尽快成熟起来。如果包办代替太多,唯恐苦了孩子,反而对孩子的成长不利。
心理学家分析,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因缺少父爱或母爱而导致心理失衡。他们常常感到孤独、忧虑、失望,往往情绪低沉,心情浮躁,性格孤僻。这种心态如果不及时矫正,久而久之,就会使孩子性格扭曲,心理变态,严重影响其情感、意志和品德的发展。因此,单亲家庭的家长,既要当妈又要当爸,在子女的教育问题上,尤其要讲究方式和方法,将爱和管教适当结合,使孩子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我们认为,单亲父母在教育子女时尤其要注意以下六个方面的问题。
(一)不要无原则地迁就、溺爱孩子。在丧偶或离异之后,为人父母者往往更怜悯孩子,啥事都依孩子,一切都任由孩子摆布,宁愿自己受苦受累,也不让孩子受一点“委屈”。其结果常常导致孩子处处以我为中心,变成自私、专横和任性的“小霸王”,缺乏同情心和责任感,不懂得尊重他人,往往瞧不起含辛茹苦养育他们的父母。
(二)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有许多单亲家长与孩子相依为命,把孩子当做唯一的希望,唯恐孩子不安全、出事故。对孩子的生活包办代替,使孩子从小就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还采取种种办法限制孩子的活动,这也不行,那也不准,生怕孩子出问题,孩子事事不能独立,没有机会亲自体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风险”,这样的孩子缺乏独立意识,一旦离开了家长,便不知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了。
(三)简单粗暴不可取。与特殊照顾和过度保护相反,有的家长对孩子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动不动就又打又骂,使孩子整日生活在惊恐不安之中,个性发展受到严重的压抑,形成胆小、孤僻、倔强、缺乏自信心等不良品质。因害怕惩罚而回避家长,不愿回家,便到外面寻找“温暖”,容易被坏人拉下水而走上犯罪的道路。因此,家长教育孩子切忌简单粗暴,要注意正确引导。
(四)孩子不是唯一的支柱。失去配偶之后,许多家长便把孩子作为自己唯一的精神支柱,往往把自己全部的希望、梦想都寄托在孩子身上,要求孩子处处出人头地,特别是在学业上。但如果期望值过高,则势必导致孩子心理负担过重。
(五)让孩子参与社会活动。单亲子女往往会受到来自社会的歧视、偏见,因而在性格上容易变得敏感、忧郁、自卑,甚至孤僻。家长要注意多和孩子进行交流和沟通,重视孩子情感方面的需要,多给孩子提供精神上的支持,教育孩子自尊、自强、自爱、自励,鼓励孩子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和社会活动,不要逃避社会,要主动与人交往,培养其健康、开朗、乐观的性格。
(六)注意性别角色教育。在孩子心理成长过程中,性别角色的学习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没有父亲的男孩和没有母亲的女孩,在性别角色的学习中尤其缺乏最直接的模仿榜样。所以,单亲家长应注意调动亲戚、朋友中的性别资源,给孩子适宜的影响,让孩子性别角色得到充分的表现和发展,培养他们健康高尚的人格,以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
与此同时,教师的作用亦是不可忽视的。以“离婚家庭子女教育问题”为课题做过专门研究的北师大儿童心理学研究所在研究中发现,单亲家庭中的小学生和中学生,在父母离异后逐步产生良好适应的重要原因,是学校教师的工作。为此,中小学教师应积极挑起保护和教育单亲子女的重担。如何妥善有效地完成这一重任呢?我们必须慎之又慎,制定可行的方案,找出有效的办法,有的放矢地保护和教育他们,给他们更多的爱,使他们充分感受到学校和班集体的温暖。我的建议如下。
(一)用友情弥补亲情:单亲家庭的学生最缺少的是父母之爱,教师要处处关心他们生活中的细微之处。教师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爱抚的动作,一次诚恳的表扬,一个会心的微笑,都会在他们的心里激起层层浪花。当这些孩子有病时,教师要特别重视,安排班干部轮流给他(她)补课,找机会带着全班同学看望他(她),给他(她)战胜疾病的勇气和力量,让他(她)感受到缺了一位父亲的爱,多了几十个男同学的帮助;少了一位母亲的爱,多了几位教师的呵护,多了几十个女同学的关心。教师的爱、同学的关心,虽然不能代替父母的爱,但可以弥补父母的爱。生活在一个充满友爱真情的班集体里,他们会感到生活充满生机,感到自己不幸之中又特别幸运。如果在这些孩子过生日的时候,教师能组织全班同学给他们以祝贺,哪怕只是每人一句真诚的祝福,一个小小的礼物,也有可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用鼓励驱除猥琐:单亲家庭的孩子思想负担重,怕教师知道家中真实情况,更怕同学知道,教师应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这一社会现象;父母的事由他们自己处理,孩子无法左右家庭;鼓励他们积极参加班里组织的各项活动。有一定组织能力的,教师可以把活动中最重要的任务交给他(她),让他们有自我展示的机会,在活动中发挥自身的潜力,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增进和同学之间的友谊。
(三)用交流剔除顽劣:单亲家庭的孩子在闲暇独处时常常感到无聊,也会更多地采用消极被动的方式打发时光。如长时间地看电视、打游戏机、看武侠小说,忘记教师留的作业,也忘记上学、回家的时间。教师可就近安排其要好的同学与他(她)同来同往,每天督促。教师还可以和他们共同交流打游戏机的危害,看武侠小说的弊病,使他们对这个问题有清醒的认识。若能做到一事一教育,转变就表扬,达不到要求就批评;常提醒,多鼓励,多启迪其作为学生、子女、祖国接班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那就更妙。
(四)用回避保护自尊:现在中小学课本上有关家庭生活的文章,大多是描写家庭成员和睦相处,父母对儿女无私的爱。遇到教师讲述这种浓浓的人间真情时,感情脆弱的学生会触景伤怀,泪流满面。面对老师的提问,有的学生明明知道问题的答案,却说不知道,不愿回答教师的问题。因此,教师在讲解这类文章时,要尽量从感情上给这些孩子以照顾,避免让他们回答对他们来说很敏感的话题,给学生留下一片感情的蓝天,保护他们受伤的心灵。
(五)用爱心抚慰创伤:对单亲孩子的教育,班主任、科任教师、家长应齐抓共管。班主任应经常和科任教师交换意见,并及时和家长联系。对教育子女确实有困难的家长,班主任还应给予方法上的指导,希望他们经常更换教育方式。我的班上有一位女生,父亲长期把她放在年迈的奶奶家里,她心中的烦恼无人诉说,就在日记中写道:“同学们的烦恼可以跟妈妈说。我的烦恼只能对蓝天说。”并且她很快就有了异性朋友。看到这篇日记后,我迅速和她的母亲取得了联系,把这件事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告诉了她,并给她母亲介绍了如何引导教育孩子度过这段感情危机的方式方法。
教师在新形势下必须肩负起保护、教育单亲孩子的重任,而做好这一工作的关键在于教师对这些孩子要更有爱心、耐心和诚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才能帮助并逐步引导他们克服不正常的心态,与其他孩子一样健康成长。
一句话,单亲子女的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唯有家长和教师不懈地努力,社会全力关注,方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参考文献:
[1]林崇德.发展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2]章志光,金盛华.社会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3]颜农秋.单亲家庭子女成长环境的辨证分析.上海教育科研,2007(08):75-76.
[4]鲁晓峰.关注来自单亲学生的身心健康.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