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舞”的多民族文化审美研究

2014-12-31 02:31宋媛
艺术研究 2014年4期
关键词:多元性差异性民族文化

宋媛

摘 要: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刀”文化是少数民族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刀舞”作为一种历史悠久、文化繁杂的舞蹈表现形式,主要在各少数民族中流传与发展。“刀舞”的多民族文化源流使“刀舞”呈现出鲜明的艺术特征,其民族文化的多元性与差异性在“刀舞”的传承与发展中,进行多重的审美研究。

关键词:刀舞 民族文化 多元性 差异性 审美研究

“刀舞”艺术具有鲜明、悠久的历史文化渊源。自远古时期,以狩猎、采集为生的少数民族便开始使用“刀”这种工具,并将此工具运用日常娱乐、祭祀仪式的表演之中。由此可见,刀舞具有即兴性、自卫性、娱乐性等多重性质,以豪放、粗野、勇敢的舞蹈风格展现男性的力量美和威武气质;以柔美、坚韧、灵巧的舞蹈形式展现女性舞者的动静结合、刚柔结合的特征。本文为了传承发展和弘扬多民族“刀舞”文化,主要以朝鲜族、瑶族、景颇族等舞蹈进行审美研究。

一、“刀舞”的多民族文化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刀舞作为一种祭祀性与表演性相结合的舞蹈形式,其学习、表演的民族之多、之广,从而使刀舞呈现出多民族、多文化有价值的艺术。刀舞的表演与习练遍及大多数民族,但将其作为主要舞蹈表演形式的民族则涉及朝鲜族、瑶族、景颇族等少数几个民族。同样是以“刀”作为舞蹈表演工具,但由于历史、宗教、文化背景以及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差异,从而在刀舞表演中所蕴含的民族文化有着多元化倾向。

1.“刀舞”的多民族文化呈现的原由

远古时期,大多数少数民族以狩猎为生,石刀、石斧等作为一种打猎、防御工具在少数民族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性。因此,“刀”作为一种勇猛、生存的象征,开始时运用于少数民族的宗教祭祀、自然斗争、娱乐活动中,此后以手持刀剑的舞蹈便日益兴起,其舞蹈的文化、形式、审美及表现特征都具有少数民族舞蹈的气氛和色彩。

随着历史发展和社会变迁,各少数民族迫于生存发展的需要,开始出现迁徙、种族壮大等民族发展路径,这种发展路径的不同对刀舞的演变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以瑶族的刀舞和朝鲜族刀舞为例。在古代社会,瑶族大多聚居在南方丘陵较多的山区,文化和技术较为原始,迫于生存需要,瑶族人民要通过不断的迁徙、狩猎来寻找适宜居住的环境。在迁徙过程中,瑶族男性逐渐养成习武、善战、不屈的民族性格,这种性格表现在他们的舞蹈之中,便赋有强壮的力量之美。同时,由于长期的迁徙以及与大自然、封建恶势力的抗衡,瑶族人民的生活异常劳顿、艰难,这便给瑶族刀舞的威武、勇敢之中增添了强烈的悲壮气息。与瑶族刀舞的形成相对,朝鲜族则是在领土的不断扩大、势力的增强中发展起来的。由于民族的强大、生活的安定,“刀”主要作为一种保家卫国的工具而需要操习。相应的,朝鲜族刀舞多是作为一种竞技性、娱乐性的活动,并通过刀舞的形式,传达朝鲜民族的英勇善战和生生不息的精神。与瑶族刀舞相比较而言,朝鲜刀舞多了一分霸气与豪情,少了一分不屈与悲壮。

各民族的历史和发展具有不同的路径,逐渐显示出其刀舞蹈艺术发展特定的民族文化,民族认同,民族精神和审美,等等。

2.“刀舞”的多民族文化的多元性与差异性

刀舞作为一种有着悠久文化积淀的舞蹈形式,其存在不仅仅是一种娱乐表演;一种舞蹈技巧;一种祭祀活动;更是探求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的重要纽带。在少数民族中不同民族的刀舞艺术蕴涵着各民族历史文化的传承,而这种传承又充分体现着刀舞艺术的地域习俗、民族精神、服饰与刀具等方面的多元性与差异性。

(1)地域习俗

在不同的少数民族文化中,具有地域特色的“刀舞”艺术发挥着显著的价值与作用。以景颇族刀舞为例。景颇族在我国云南省德宏景颇族自治州的崇山峻岭之中,地势险要,地形地貌复杂,地理位置闭塞,与外界交流较少,故历史的发展,刀的出现加强了景颇族的生产发展和人与自然斗争的能力,这就促使景颇族对刀具的崇尚与强烈的宗族意识。景颇族刀舞在祭祀仪式或节日庆典中,舞者勇敢、无畏、夸张、复杂、有力的表演,展现对神明的崇拜和祈求。

(2)民族精神

一个民族在历史的传承与发展中所凝练的民族文化、民族传统、民族素养等都象征着一个民族的精神。如:景颇族男性刀舞的尚武、威猛;瑶族刀舞的悲壮、不屈;朝鲜族女性刀舞的坚韧、典雅、勤劳等。以景颇族刀舞和朝鲜族刀舞为例。景颇族是一个具有独特生产生活方式的民族,经游牧、狩猎、采集、刀耕火种的文化变迁,从而形成坚强、勇敢的景颇族个性。另外景颇族的生活条件恶劣,再加上漫长的迁徙和战乱,造就了景颇族人民英勇、尚武的精神。这些正是景颇族人民喜爱刀舞的重要原因。景颇族以长刀舞表演为主,在欢快祥和的音乐节奏中,通过舞者有力、灵活、快速的舞蹈动作表现景颇族男性的犷悍与英勇精神。而朝鲜族刀舞主要以短刀舞为主,集中于黑龙江和吉林地区,其价值主要在于表演性和娱乐性,且表演者多为女性。因此,朝鲜族刀舞更注重表现舞者柔美与坚韧的融合,强调朝鲜族人民吃苦耐劳、热爱生活、艰苦奋斗的民族精神。

(3)服饰与刀具

刀舞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差异是一种内在的、本质性差异,而服饰与刀具的差异则是一种外显的、表面性的差异。

刀舞中服饰的多元性主要是由各民族服饰差异所决定的,都是本民族自身文化中独有特色的服饰,以展示其或优雅或豪放的民族性格。刀舞在服饰选择上,一般是以本民族服饰为主,没有特殊的演出服饰。如景颇族中年男子一般以单色布包头,头顶发髻,戴耳环、银项圈、手镯等,上衣以黑色为主,裤子短而宽;而青年男子则用带有绣花的布包头,上身穿白色衬衫、下身以黑色或蓝色的长裤为主。在朝鲜族的刀舞服饰中,女性舞者通常上穿短上衣,长罩衫,下穿长裙,与朝鲜族传统的韩服特征类似。因此,刀舞服饰与其即兴性特征相一致,表现出随意性、民族性的特色,在不同民族的发展中,呈现出鲜明的多元性特征。

同样以刀为舞,各民族在刀具大小数量的使用上却有着明显的不同。如吉林朝鲜族的短刀;黑龙江朝鲜族的短剑;景颇族的长刀;瑶族的旗刀和柳叶双刀等。不同刀具的选择意味着刀舞表演者的角色差异,短刀、短剑通常由女性舞者使用,表现其优雅之中所暗含的柔与刚的结合;而长刀、大刀的通常由男性舞者使用,表现舞者力量之大、速度之快、体态之壮,传达民族应用善战的本质属性。

二、“刀舞”在多民族文化背景下的审美研究

刀舞艺术在不同民族迥异的发展路径中,呈现出多民族、多文化的特征。不同民族浓郁而个性化的民族风情、凝练而意蕴深长的民族精神、独特而鲜明的民族服饰融会于刀舞之中,使刀舞在表现形式、姿态特征、内在意蕴方面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

1.表现形式的多样性

民族文化的多元性是刀舞艺术形式多样化的根本因素。在朝鲜族、瑶族、景颇族等少数民族中,刀舞主要以祭祀性舞蹈、武术性舞蹈或娱乐性舞蹈的形式出现,较少作为专门的舞台表演出现,这使得刀舞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和即兴性,而弱化了其舞台性和局限性特征。在“刀舞”艺术中,其形式有“单刀舞”、“双刀舞”、“多刀舞”等进行表演,另外随着音乐形式的多样化,使刀舞艺术更加丰富,其技术技巧更加复杂的同时并增大了舞蹈动作的难度系数。

刀舞在不同的民族历史发展中,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较为原始的刀舞更注重豪迈、无拘无束的表现风格,在动作上也更为粗野、奔放、无所顾忌。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刀舞艺术的审美研究要求的也越来越高,其刀舞在动作技巧、表演美感、服饰与刀具等在选择上都不断地进行革新。以瑶族刀舞为例,瑶族刀舞无论是“双刀舞”还是“剑皇舞”,都具有轻柔、灵活、沉稳等特征,舞者“绕身而动,贴身而舞”,表现舞者慢中有快、柔中有刚、细腻中有粗犷的内在含蕴。事实上,瑶族刀舞的动作特征与其民族气质是分不开的,瑶族人民的坚强、勤劳、质朴、不屈造就其刀舞的率真、刚柔、稳健的艺术特色。

2.姿态特征的复杂性

刀舞姿态表现在不同民族文化的影响下,具有男性与女性、速度与稳健、有力与轻柔、圆润与棱角的区别。以男性为主要表演者的景颇族刀舞,具有“一顺边”的姿态特征,舞者右手持刀,手腕随着音乐的节奏进行有力的转动,同时舞步沉稳、凝重,赋有力量感和厚重感。景颇族刀舞对舞步、动作与力量要求使得舞者应当具有强壮而矫健的形体,外显威猛而勇敢的舞者形象等。而以女性为主的朝鲜族刀舞中,则更具有优美、圆润、典雅、灵巧的艺术特色。朝鲜族舞蹈动作姿态中的动与静、内与外等多种情绪的抒发,强调内在含蓄与外在激情的相结合,用一呼一吸带动身体的审美情感,以至带动舞蹈的艺术美感。因此,朝鲜族刀舞要求舞者集柔美与坚韧于一体,既优雅静美又坚忍不拔。

3.内在意蕴的深刻性

随着时代的变迁,刀舞之中所蕴含的即兴性与自卫性逐渐减弱,娱乐性与表演性逐渐增强,但刀舞文化中所蕴含的多民族文化的不同舞蹈艺术风格却沿袭至今。如朝鲜族刀舞,其发展经历了“原始刀舞——宫廷剑舞与武术刀舞结合——奢靡剑舞——中国化刀舞——朝鲜族特色与中华文化相结合的刀舞形式”的演变历程,其在承袭传统刀舞文化精华的基础上,不断融于时代的元素,使其兼具民族性和现代性。在朝鲜族刀舞中,通过快速而有节奏的旋刀、轻盈而敏捷的步法、明快而利索的臂动,展现朝鲜族刀舞动静结合、刚柔结合、明暗结合、张弛结合的艺术风格,从而表达朝族人民勇敢、质朴的民族特质与对未来美好生活的祝福和祈愿。

三、结语

“刀舞”以其多样的表现形式、厚重的文化底蕴、复杂的表演技巧、凝聚的民族精神在多民族文化之中不断传承、发展。在明快、欢乐的节奏与跳跃、奔放的动作背后是深厚的民族文化积淀与民族精神传承。随着时代的发展,刀舞日益呈现出集民族性与时代性于一体的舞蹈韵味与特色,在不同的少数民族文化中展现出不同的地域习俗、民族精神、舞蹈表现等。总之,通过“刀舞”艺术的审美研究,赋予传统文化一种新的生命力和时代气息,使之更富于现代文化的发展与审美价值,让我们共同去实现民族文化就是世界文化这一个伟大的事业!

参考文献:

[1] 闫蒙蒙.景颇族长刀舞教材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07,3.

[2] 蒙妍.悲壮之艺术,不屈之精神-论瑶族刀舞的艺术特征及其蕴含的民族精神[J].作家杂志.2010(6).

[3] 刘欣.朝鲜族刀舞的文化积淀与外在表现[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6.

作者单位:沈阳音乐学院大连校区

猜你喜欢
多元性差异性民族文化
库淑兰剪纸艺术中的多元性探究
“瑞狮壶”的艺术构成与文化多元性分析
因材施教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初中英语差异教学可行性探究
英汉谚语差异性的研究与探索
俄汉成语中动物形象特点分析
浅析民族文化和传统图案在面料设计中的应用
梁漱溟思想中的多元性与混杂性
传统中国画重彩材料的多元性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