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伯特即兴曲的艺术特征

2014-12-31 00:14冉楠楠
艺术研究 2014年4期
关键词:即兴曲舒伯特

冉楠楠

摘 要:舒伯特是集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音乐特征于一身的著名作曲家。在他的钢琴音乐创作中即兴曲占有突出的地位。本文通过对主题特征、曲式结构以及和声运用等方面的研究,分析了其即兴曲创作的艺术特征,并以《降B大调即兴曲》为例,阐述了舒伯特所特有的创作手法,从而使演奏者在理解、认识、弹奏这首作品时能更为全面和准确。

关键词:舒伯特 即兴曲 《降B大调即兴曲》 演奏特征

弗朗茨 ·泽拉菲库斯 ·彼得·舒伯特(1797~1828年)是奥地利作曲家,他是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也是古典主义音乐的最后一位巨匠。在冗长而又缤纷的音乐世界中舒伯特仅仅穿梭了31年的时间,然而在他这短暂的年华中共写作了歌曲六百多首,在这些作品中被大家所熟知的有《魔王》、《野玫瑰》、《圣母颂》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女》、《冬日的旅行》等,数量堪称非凡。此外,还有交响曲十部,歌剧十八部,钢琴奏鸣曲二十二首,小提琴奏鸣曲四首等,为人类留下了不朽的名作。在如此卓越的成绩之后谁都不会想到,舒伯特出生在维也纳的一个贫困小学校长家庭,父亲和哥哥是他的音乐启蒙老师。才华出众的舒伯特在11岁时就被帝国小学教堂唱诗班录取,这使他在少年时期就接触到了莫扎特的序曲和交响曲,同时,他还可以很便利地获得各个时期、各种风格的曲谱。这些经历为其日后的音乐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此舒伯特开启了他辉煌而又短暂的音乐之路。

19世纪是浪漫主义音乐风起云涌的时代,舒伯特是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创始人,是音乐史上浪漫与古典交替时期承上启下的重要人物,其即兴曲的艺术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音乐主题具有歌唱性、幻想性等特征

舒伯特的即兴曲中流露出其自由奔放的性格和细腻敏锐的情感,是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杰出代表之一。这首先表现在旋律的歌唱性上。提到钢琴作品中的“歌唱性”,顾名思义是指用歌唱的感觉在钢琴上弹奏出来,运用合理的技术手段和艺术方法,可以实现人声所达不到的、复杂的、多样性的钢琴歌唱性演奏。这正是舒伯特即兴曲的重要特征。他的旋律有的安逸、宁静,有的悲壮、有力,有的热情而轻快,有的沉思般地引人入胜。但不管怎样他们都具有相同的风格,那就是舒伯特所特有的抒情歌唱性。他运用充满歌唱性的旋律亲切而纯粹地表达着个人情怀。此外,由于受到海顿、贝多芬等作曲家的影响和启发,他的作品中还包含了一些古典主义的元素,实现了古典与浪漫的完美结合,其音乐主题还具有幻想性的特征。说到钢琴音乐的“幻想性”,通常是指作曲家用夸张的和难以琢磨的形式,把人们内心世界的复杂、细腻的情感变化与音乐密切地交织在一起,使人们心中留下更为幻想的空间和深刻的情感体验。这使舒伯特的即兴曲蒙上了幻想的面纱。

二、 舒伯特即兴曲在曲式结构上也有了传统基础上的突破

以往的音乐创作大部分是以复三部为主的曲式结构,这种曲式结构因其段落规整、对比鲜明,多为作曲家们所采用。然而,舒伯特打破了这种固有的格局,对即兴曲在曲式结构上进行了创新。他在即兴曲的创作中大胆采用了变奏曲式的结构,即在保留主题基本特征的前提下,对其进行一系列自由并合乎逻辑的演绎来达成音乐的发展。这种创新和突破为钢琴音乐的创作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增加了新的动力,使舒伯特即兴曲从头到尾,由内而外的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气息,涌动着浪漫的血液。

三、和声在舒伯特的作品中也是重要的表现因素

和声是音乐作品中用来丰富和发展主旋律的重要因素,它可以丰富音乐的内涵,使音乐形象更加立体。舒伯特即兴曲在和声方面不仅继承了古典主义的精髓,广泛运用其常规的和声素材,如正、副三和弦,七和弦,以及持续音等因素来写作,而且还运用了多种织体写法以及多样的转调方式,极大地丰富了和声的色彩,这对更加生动地刻画人物形象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舒伯特即兴曲中最著名的就是《降B大调钢琴即兴曲》,舒伯特在1827年前后创作了八首钢琴即兴曲,共分为两组,《降B大调钢琴即兴曲》是第二组中的第三首作品(OP142.NO.3),这也是演奏率较高的作品之一。

《降B大调钢琴即兴曲》是由一个主题加上五个变奏部分组成的。其主题清新而又亲切,极富歌唱性,采用方整的复乐段结构。其中每四小节为一个乐句,共四句。每句开始的音调是基本相同的,但却分别以属和弦上的半终止和主和弦上的全终止为结尾。这首即兴曲是舒伯特晚期的作品,其中包含了许多舒伯特所特有的创作手法。

就触键而言,在《降B大调钢琴即兴曲》的弹奏中需要运用到很多不同的演奏方式和方法。本曲要求用指面多肉部分充分调动指力、手力和臂重,细致而有力的触键。对于主题的首次出现应当十分歌唱而亲切地弹奏出来,连跳时要注意句子的整体性。伴奏音型每两拍为一个单位,演奏时要强弱适度并富有弹性。

接下来《降B大调钢琴即兴曲》共有五个变奏,对待每个变奏区域的触键方式都需要有不一样的处理。

变奏一是由附点音符构成的旋律与伴奏组成。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右手要同时控制两个声部,分别是位于高声部的主旋律和中声部的分解和弦伴奏。演奏时要加强手指力度的控制,把旋律和伴奏声部的音色与力度都明显分开。四指和五指要非常歌唱,尤其是附点八分音符之后的十六分音符,切不可因为它的时值较短,就忽略其歌唱性。左手部分也是由两个声部组成,低声部的二分音符要相对强调一些,以突出其和声色彩。

在变奏二中,旋律被加上了许多修饰,要弹奏的均匀而又轻巧,并随着旋律的高低起伏做音乐力度变化。在中间和结束部分的跳音旋律要注意手臂和手腕都不要抬起,手指要主动并有弹性的触键。左手的切分音要强调长音符,“弱——强——弱”才是它的节奏特征。

变奏三旋律采用了八度技巧,要用大臂的力量将它们连贯起来,前附点与三连音的交替节奏要非常准确。伴奏部分的和弦多而密集,要控制好力度,不可喧宾夺主。

变奏四中旋律在双手间交替出现,每次出现时力度都有所不同,要注意层次。重音大多出现在旋律的第一拍后半拍与第二拍后半拍,要鲜明地强调出来。

变奏五的旋律由十六分音符的三连音组成,这对手指基本功的要求很高。演奏时要在手臂的带动下快速而连贯地弹奏这些音符。同时还要注意强弱起伏和切分音的重音问题。

《降B大调即兴曲》中踏板的标明并不是很多,但是如果可以巧妙的运用踏板技巧,对丰富音乐的表现力及音色的丰满圆润都有着很大的作用。踏板的使用必须同力度、和声、句子等因素相结合。一般来说,连贯的歌唱性乐句应当使用后踏板。在和声转换时要连续不断的更换右踏板,此时要注意踏板的衔接要恰到好处,既连贯又听不出前一个和声的残留。在触键力度较弱且旋律线条又很长时,右踏板应踩到三分之一的位置或采用抖动踏板,同时配合左脚的弱音踏板。总之,踏板的使用没有唯一正确的标准,多用耳朵听,用心去揣摩,总会发现更美的声音。

对于《降B大调钢琴即兴曲》来说,节奏的把握也是十分重要的。可以看出这首作品在速度上的变化甚少,除尾奏标明lento(慢板)外,其余部分都是根据作品开篇时所标明的Andante(行板)而定速度。这就要求演奏者在处理这些由不同音型组成的变奏时,要兼顾到全曲整体速度的统一。当然,这并不是刻板地把音乐禁锢起来,随着音乐的发展以及旋律的伸缩缓急,在节奏上做一些允许范围内的细微调节也是必不可少的。

此外,在弹奏《降B大调即兴曲》时还应注意,这里的五个变奏在曲式结构与创作音型上虽是各自独立,但演奏者必须在表现各段不同性格的同时,又能将它们自然地衔接起来,做到个性与整体完美的融合在一起。

伟大的舒伯特是19世纪欧洲音乐史上最具创新风格的作曲家之一,他开辟了浪漫主义钢琴音乐之先河。他的作品风格独特,情感真挚而丰富,突破传统形式的局限,革新和创造出了许多新的表现技法。正如钱仁康先生在《舒伯特述评》一文中所说:“他在音乐创作和表现手法上的革新和创造不仅在当时起了积极作用,在今天还很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钱亦平,钱仁康.音乐文选[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2]高晓光,吴琼.钢琴艺术博览[M].奥林匹克出版社,1999.

作者单位:沈阳音乐学院

摘 要:舒伯特是集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音乐特征于一身的著名作曲家。在他的钢琴音乐创作中即兴曲占有突出的地位。本文通过对主题特征、曲式结构以及和声运用等方面的研究,分析了其即兴曲创作的艺术特征,并以《降B大调即兴曲》为例,阐述了舒伯特所特有的创作手法,从而使演奏者在理解、认识、弹奏这首作品时能更为全面和准确。

关键词:舒伯特 即兴曲 《降B大调即兴曲》 演奏特征

弗朗茨 ·泽拉菲库斯 ·彼得·舒伯特(1797~1828年)是奥地利作曲家,他是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也是古典主义音乐的最后一位巨匠。在冗长而又缤纷的音乐世界中舒伯特仅仅穿梭了31年的时间,然而在他这短暂的年华中共写作了歌曲六百多首,在这些作品中被大家所熟知的有《魔王》、《野玫瑰》、《圣母颂》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女》、《冬日的旅行》等,数量堪称非凡。此外,还有交响曲十部,歌剧十八部,钢琴奏鸣曲二十二首,小提琴奏鸣曲四首等,为人类留下了不朽的名作。在如此卓越的成绩之后谁都不会想到,舒伯特出生在维也纳的一个贫困小学校长家庭,父亲和哥哥是他的音乐启蒙老师。才华出众的舒伯特在11岁时就被帝国小学教堂唱诗班录取,这使他在少年时期就接触到了莫扎特的序曲和交响曲,同时,他还可以很便利地获得各个时期、各种风格的曲谱。这些经历为其日后的音乐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此舒伯特开启了他辉煌而又短暂的音乐之路。

19世纪是浪漫主义音乐风起云涌的时代,舒伯特是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创始人,是音乐史上浪漫与古典交替时期承上启下的重要人物,其即兴曲的艺术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音乐主题具有歌唱性、幻想性等特征

舒伯特的即兴曲中流露出其自由奔放的性格和细腻敏锐的情感,是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杰出代表之一。这首先表现在旋律的歌唱性上。提到钢琴作品中的“歌唱性”,顾名思义是指用歌唱的感觉在钢琴上弹奏出来,运用合理的技术手段和艺术方法,可以实现人声所达不到的、复杂的、多样性的钢琴歌唱性演奏。这正是舒伯特即兴曲的重要特征。他的旋律有的安逸、宁静,有的悲壮、有力,有的热情而轻快,有的沉思般地引人入胜。但不管怎样他们都具有相同的风格,那就是舒伯特所特有的抒情歌唱性。他运用充满歌唱性的旋律亲切而纯粹地表达着个人情怀。此外,由于受到海顿、贝多芬等作曲家的影响和启发,他的作品中还包含了一些古典主义的元素,实现了古典与浪漫的完美结合,其音乐主题还具有幻想性的特征。说到钢琴音乐的“幻想性”,通常是指作曲家用夸张的和难以琢磨的形式,把人们内心世界的复杂、细腻的情感变化与音乐密切地交织在一起,使人们心中留下更为幻想的空间和深刻的情感体验。这使舒伯特的即兴曲蒙上了幻想的面纱。

二、 舒伯特即兴曲在曲式结构上也有了传统基础上的突破

以往的音乐创作大部分是以复三部为主的曲式结构,这种曲式结构因其段落规整、对比鲜明,多为作曲家们所采用。然而,舒伯特打破了这种固有的格局,对即兴曲在曲式结构上进行了创新。他在即兴曲的创作中大胆采用了变奏曲式的结构,即在保留主题基本特征的前提下,对其进行一系列自由并合乎逻辑的演绎来达成音乐的发展。这种创新和突破为钢琴音乐的创作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增加了新的动力,使舒伯特即兴曲从头到尾,由内而外的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气息,涌动着浪漫的血液。

三、和声在舒伯特的作品中也是重要的表现因素

和声是音乐作品中用来丰富和发展主旋律的重要因素,它可以丰富音乐的内涵,使音乐形象更加立体。舒伯特即兴曲在和声方面不仅继承了古典主义的精髓,广泛运用其常规的和声素材,如正、副三和弦,七和弦,以及持续音等因素来写作,而且还运用了多种织体写法以及多样的转调方式,极大地丰富了和声的色彩,这对更加生动地刻画人物形象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舒伯特即兴曲中最著名的就是《降B大调钢琴即兴曲》,舒伯特在1827年前后创作了八首钢琴即兴曲,共分为两组,《降B大调钢琴即兴曲》是第二组中的第三首作品(OP142.NO.3),这也是演奏率较高的作品之一。

《降B大调钢琴即兴曲》是由一个主题加上五个变奏部分组成的。其主题清新而又亲切,极富歌唱性,采用方整的复乐段结构。其中每四小节为一个乐句,共四句。每句开始的音调是基本相同的,但却分别以属和弦上的半终止和主和弦上的全终止为结尾。这首即兴曲是舒伯特晚期的作品,其中包含了许多舒伯特所特有的创作手法。

就触键而言,在《降B大调钢琴即兴曲》的弹奏中需要运用到很多不同的演奏方式和方法。本曲要求用指面多肉部分充分调动指力、手力和臂重,细致而有力的触键。对于主题的首次出现应当十分歌唱而亲切地弹奏出来,连跳时要注意句子的整体性。伴奏音型每两拍为一个单位,演奏时要强弱适度并富有弹性。

接下来《降B大调钢琴即兴曲》共有五个变奏,对待每个变奏区域的触键方式都需要有不一样的处理。

变奏一是由附点音符构成的旋律与伴奏组成。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右手要同时控制两个声部,分别是位于高声部的主旋律和中声部的分解和弦伴奏。演奏时要加强手指力度的控制,把旋律和伴奏声部的音色与力度都明显分开。四指和五指要非常歌唱,尤其是附点八分音符之后的十六分音符,切不可因为它的时值较短,就忽略其歌唱性。左手部分也是由两个声部组成,低声部的二分音符要相对强调一些,以突出其和声色彩。

在变奏二中,旋律被加上了许多修饰,要弹奏的均匀而又轻巧,并随着旋律的高低起伏做音乐力度变化。在中间和结束部分的跳音旋律要注意手臂和手腕都不要抬起,手指要主动并有弹性的触键。左手的切分音要强调长音符,“弱——强——弱”才是它的节奏特征。

变奏三旋律采用了八度技巧,要用大臂的力量将它们连贯起来,前附点与三连音的交替节奏要非常准确。伴奏部分的和弦多而密集,要控制好力度,不可喧宾夺主。

变奏四中旋律在双手间交替出现,每次出现时力度都有所不同,要注意层次。重音大多出现在旋律的第一拍后半拍与第二拍后半拍,要鲜明地强调出来。

变奏五的旋律由十六分音符的三连音组成,这对手指基本功的要求很高。演奏时要在手臂的带动下快速而连贯地弹奏这些音符。同时还要注意强弱起伏和切分音的重音问题。

《降B大调即兴曲》中踏板的标明并不是很多,但是如果可以巧妙的运用踏板技巧,对丰富音乐的表现力及音色的丰满圆润都有着很大的作用。踏板的使用必须同力度、和声、句子等因素相结合。一般来说,连贯的歌唱性乐句应当使用后踏板。在和声转换时要连续不断的更换右踏板,此时要注意踏板的衔接要恰到好处,既连贯又听不出前一个和声的残留。在触键力度较弱且旋律线条又很长时,右踏板应踩到三分之一的位置或采用抖动踏板,同时配合左脚的弱音踏板。总之,踏板的使用没有唯一正确的标准,多用耳朵听,用心去揣摩,总会发现更美的声音。

对于《降B大调钢琴即兴曲》来说,节奏的把握也是十分重要的。可以看出这首作品在速度上的变化甚少,除尾奏标明lento(慢板)外,其余部分都是根据作品开篇时所标明的Andante(行板)而定速度。这就要求演奏者在处理这些由不同音型组成的变奏时,要兼顾到全曲整体速度的统一。当然,这并不是刻板地把音乐禁锢起来,随着音乐的发展以及旋律的伸缩缓急,在节奏上做一些允许范围内的细微调节也是必不可少的。

此外,在弹奏《降B大调即兴曲》时还应注意,这里的五个变奏在曲式结构与创作音型上虽是各自独立,但演奏者必须在表现各段不同性格的同时,又能将它们自然地衔接起来,做到个性与整体完美的融合在一起。

伟大的舒伯特是19世纪欧洲音乐史上最具创新风格的作曲家之一,他开辟了浪漫主义钢琴音乐之先河。他的作品风格独特,情感真挚而丰富,突破传统形式的局限,革新和创造出了许多新的表现技法。正如钱仁康先生在《舒伯特述评》一文中所说:“他在音乐创作和表现手法上的革新和创造不仅在当时起了积极作用,在今天还很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钱亦平,钱仁康.音乐文选[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2]高晓光,吴琼.钢琴艺术博览[M].奥林匹克出版社,1999.

作者单位:沈阳音乐学院

摘 要:舒伯特是集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音乐特征于一身的著名作曲家。在他的钢琴音乐创作中即兴曲占有突出的地位。本文通过对主题特征、曲式结构以及和声运用等方面的研究,分析了其即兴曲创作的艺术特征,并以《降B大调即兴曲》为例,阐述了舒伯特所特有的创作手法,从而使演奏者在理解、认识、弹奏这首作品时能更为全面和准确。

关键词:舒伯特 即兴曲 《降B大调即兴曲》 演奏特征

弗朗茨 ·泽拉菲库斯 ·彼得·舒伯特(1797~1828年)是奥地利作曲家,他是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也是古典主义音乐的最后一位巨匠。在冗长而又缤纷的音乐世界中舒伯特仅仅穿梭了31年的时间,然而在他这短暂的年华中共写作了歌曲六百多首,在这些作品中被大家所熟知的有《魔王》、《野玫瑰》、《圣母颂》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女》、《冬日的旅行》等,数量堪称非凡。此外,还有交响曲十部,歌剧十八部,钢琴奏鸣曲二十二首,小提琴奏鸣曲四首等,为人类留下了不朽的名作。在如此卓越的成绩之后谁都不会想到,舒伯特出生在维也纳的一个贫困小学校长家庭,父亲和哥哥是他的音乐启蒙老师。才华出众的舒伯特在11岁时就被帝国小学教堂唱诗班录取,这使他在少年时期就接触到了莫扎特的序曲和交响曲,同时,他还可以很便利地获得各个时期、各种风格的曲谱。这些经历为其日后的音乐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此舒伯特开启了他辉煌而又短暂的音乐之路。

19世纪是浪漫主义音乐风起云涌的时代,舒伯特是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创始人,是音乐史上浪漫与古典交替时期承上启下的重要人物,其即兴曲的艺术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音乐主题具有歌唱性、幻想性等特征

舒伯特的即兴曲中流露出其自由奔放的性格和细腻敏锐的情感,是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杰出代表之一。这首先表现在旋律的歌唱性上。提到钢琴作品中的“歌唱性”,顾名思义是指用歌唱的感觉在钢琴上弹奏出来,运用合理的技术手段和艺术方法,可以实现人声所达不到的、复杂的、多样性的钢琴歌唱性演奏。这正是舒伯特即兴曲的重要特征。他的旋律有的安逸、宁静,有的悲壮、有力,有的热情而轻快,有的沉思般地引人入胜。但不管怎样他们都具有相同的风格,那就是舒伯特所特有的抒情歌唱性。他运用充满歌唱性的旋律亲切而纯粹地表达着个人情怀。此外,由于受到海顿、贝多芬等作曲家的影响和启发,他的作品中还包含了一些古典主义的元素,实现了古典与浪漫的完美结合,其音乐主题还具有幻想性的特征。说到钢琴音乐的“幻想性”,通常是指作曲家用夸张的和难以琢磨的形式,把人们内心世界的复杂、细腻的情感变化与音乐密切地交织在一起,使人们心中留下更为幻想的空间和深刻的情感体验。这使舒伯特的即兴曲蒙上了幻想的面纱。

二、 舒伯特即兴曲在曲式结构上也有了传统基础上的突破

以往的音乐创作大部分是以复三部为主的曲式结构,这种曲式结构因其段落规整、对比鲜明,多为作曲家们所采用。然而,舒伯特打破了这种固有的格局,对即兴曲在曲式结构上进行了创新。他在即兴曲的创作中大胆采用了变奏曲式的结构,即在保留主题基本特征的前提下,对其进行一系列自由并合乎逻辑的演绎来达成音乐的发展。这种创新和突破为钢琴音乐的创作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增加了新的动力,使舒伯特即兴曲从头到尾,由内而外的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气息,涌动着浪漫的血液。

三、和声在舒伯特的作品中也是重要的表现因素

和声是音乐作品中用来丰富和发展主旋律的重要因素,它可以丰富音乐的内涵,使音乐形象更加立体。舒伯特即兴曲在和声方面不仅继承了古典主义的精髓,广泛运用其常规的和声素材,如正、副三和弦,七和弦,以及持续音等因素来写作,而且还运用了多种织体写法以及多样的转调方式,极大地丰富了和声的色彩,这对更加生动地刻画人物形象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舒伯特即兴曲中最著名的就是《降B大调钢琴即兴曲》,舒伯特在1827年前后创作了八首钢琴即兴曲,共分为两组,《降B大调钢琴即兴曲》是第二组中的第三首作品(OP142.NO.3),这也是演奏率较高的作品之一。

《降B大调钢琴即兴曲》是由一个主题加上五个变奏部分组成的。其主题清新而又亲切,极富歌唱性,采用方整的复乐段结构。其中每四小节为一个乐句,共四句。每句开始的音调是基本相同的,但却分别以属和弦上的半终止和主和弦上的全终止为结尾。这首即兴曲是舒伯特晚期的作品,其中包含了许多舒伯特所特有的创作手法。

就触键而言,在《降B大调钢琴即兴曲》的弹奏中需要运用到很多不同的演奏方式和方法。本曲要求用指面多肉部分充分调动指力、手力和臂重,细致而有力的触键。对于主题的首次出现应当十分歌唱而亲切地弹奏出来,连跳时要注意句子的整体性。伴奏音型每两拍为一个单位,演奏时要强弱适度并富有弹性。

接下来《降B大调钢琴即兴曲》共有五个变奏,对待每个变奏区域的触键方式都需要有不一样的处理。

变奏一是由附点音符构成的旋律与伴奏组成。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右手要同时控制两个声部,分别是位于高声部的主旋律和中声部的分解和弦伴奏。演奏时要加强手指力度的控制,把旋律和伴奏声部的音色与力度都明显分开。四指和五指要非常歌唱,尤其是附点八分音符之后的十六分音符,切不可因为它的时值较短,就忽略其歌唱性。左手部分也是由两个声部组成,低声部的二分音符要相对强调一些,以突出其和声色彩。

在变奏二中,旋律被加上了许多修饰,要弹奏的均匀而又轻巧,并随着旋律的高低起伏做音乐力度变化。在中间和结束部分的跳音旋律要注意手臂和手腕都不要抬起,手指要主动并有弹性的触键。左手的切分音要强调长音符,“弱——强——弱”才是它的节奏特征。

变奏三旋律采用了八度技巧,要用大臂的力量将它们连贯起来,前附点与三连音的交替节奏要非常准确。伴奏部分的和弦多而密集,要控制好力度,不可喧宾夺主。

变奏四中旋律在双手间交替出现,每次出现时力度都有所不同,要注意层次。重音大多出现在旋律的第一拍后半拍与第二拍后半拍,要鲜明地强调出来。

变奏五的旋律由十六分音符的三连音组成,这对手指基本功的要求很高。演奏时要在手臂的带动下快速而连贯地弹奏这些音符。同时还要注意强弱起伏和切分音的重音问题。

《降B大调即兴曲》中踏板的标明并不是很多,但是如果可以巧妙的运用踏板技巧,对丰富音乐的表现力及音色的丰满圆润都有着很大的作用。踏板的使用必须同力度、和声、句子等因素相结合。一般来说,连贯的歌唱性乐句应当使用后踏板。在和声转换时要连续不断的更换右踏板,此时要注意踏板的衔接要恰到好处,既连贯又听不出前一个和声的残留。在触键力度较弱且旋律线条又很长时,右踏板应踩到三分之一的位置或采用抖动踏板,同时配合左脚的弱音踏板。总之,踏板的使用没有唯一正确的标准,多用耳朵听,用心去揣摩,总会发现更美的声音。

对于《降B大调钢琴即兴曲》来说,节奏的把握也是十分重要的。可以看出这首作品在速度上的变化甚少,除尾奏标明lento(慢板)外,其余部分都是根据作品开篇时所标明的Andante(行板)而定速度。这就要求演奏者在处理这些由不同音型组成的变奏时,要兼顾到全曲整体速度的统一。当然,这并不是刻板地把音乐禁锢起来,随着音乐的发展以及旋律的伸缩缓急,在节奏上做一些允许范围内的细微调节也是必不可少的。

此外,在弹奏《降B大调即兴曲》时还应注意,这里的五个变奏在曲式结构与创作音型上虽是各自独立,但演奏者必须在表现各段不同性格的同时,又能将它们自然地衔接起来,做到个性与整体完美的融合在一起。

伟大的舒伯特是19世纪欧洲音乐史上最具创新风格的作曲家之一,他开辟了浪漫主义钢琴音乐之先河。他的作品风格独特,情感真挚而丰富,突破传统形式的局限,革新和创造出了许多新的表现技法。正如钱仁康先生在《舒伯特述评》一文中所说:“他在音乐创作和表现手法上的革新和创造不仅在当时起了积极作用,在今天还很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钱亦平,钱仁康.音乐文选[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2]高晓光,吴琼.钢琴艺术博览[M].奥林匹克出版社,1999.

作者单位:沈阳音乐学院

猜你喜欢
即兴曲舒伯特
最富诗意的音乐家——舒伯特
舒伯特
侗族民族音乐元素在钢琴曲《侗乡鼓楼》中的体现
舒伯特即兴曲的演奏分析
关于舒伯特八首钢琴《即兴曲》的探讨
霍米·巴巴“第三空间”视阈下《孙行者:他的即兴曲》的文化身份构建
觉醒的舒伯特
舒伯特《即兴曲Op.90 No.4》的音乐分析及演奏技巧
BBC电台要连播9天舒伯特乐曲
舒伯特的小夜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