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

2014-12-31 12:26王苏欣张耀东
科教导刊 2014年31期
关键词:创新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媒体

王苏欣+张耀东

摘 要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文化强国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高校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阵地,担负着弘扬社会正能量,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历史责任。新媒体技术的出现,为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化了沟通的渠道,创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为受教育者搭建了新的媒介平台。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新媒体 创新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College Innovative Socialist Core Value Education

——Taking the Perspective of the New Media

WANG Suxin, ZHANG Yaodong

(Huaxin College, Shijiazhuang University o Economics, Shijiazhuang, Hebei 050700)

Abstract Cultivate and practice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is an important task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cultural powe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nurture and practice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of the main positions, charged with promoting social positive energy, spread the mainstream ideology of historical responsibility. The emergence of new media technologies for the New Era university practice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to optimize the channel of communication, a new model of innov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learners to build a new media platform.

Key words socialist core values; new media; innovation research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文化强国建设的首要任务是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12个词高度凝练地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高等教育担负着国家培养高级人才的重任,大学生是国家建设重要的人才储备,所以,高校大学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主要对象,同时也是推动这一过程的重要力量。在新媒体飞速发展的背景下,由此带来的海量信息及其无限传播的特点,给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带来冲击,对其观念形成、信念理想、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等意识和行为产生巨大影响。在新媒体视角下,探讨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新媒体时代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现状

身处二十一世纪的当代大学生,历经信息技术突飞猛进、日新月异的变迁,随之而来的新媒体时代,即以数字技术、互联网络技术、移动通讯技术等新技术代替传统媒体形式的新媒体时代,向我们开拓了更宽、更广的新视野。新媒体时代对于思想活跃又易于接受新生事物的高校大学生来说,他们成为接触和使用新媒体最早最直接的群体,新媒体形式凭借其独特的传播方式和丰富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和价值取向。当今,我国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在新媒体环境影响下,呈现出较为稳定的共性特征,诸如价值观念多元化、世俗化、主体化等特征逐渐显现。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以及我国更加开放的外部环境,在新媒体的快速传播过程中,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不可避免地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追求个性、标新立异、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的特征,以及市场经济对传统一元价值观念的挑战,都促使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变得更加多元化,这是时代发展必然的过程,需要积极有针对性地对我国社会主流价值观进行正确引导。尤其是市场经济趋利性对大学生价值观世俗化的错误导向,让一些消极思想、享乐主义、奢靡之风观念在部分大学生中盛行。同时,自我价值观念也一定程度上体现着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行为,他们不再盲从于权威,更加注重和服从自我意识的认知行为,对事物的判断有着以自我为中心的现实主义色彩,价值观念的主体更加以自我为中心。这些特征在我国当今社会环境中逐步呈放大趋势。具体体现在个人“三观”迷茫、人文精神缺失、不良信息抵制能力弱化、法纪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等问题。因此,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的积极作用,防范消极作用,弘扬和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2 新媒体背景下当今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瓶颈

新媒体犹如一把双刃剑,在积极推动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带来消极作用,成为高校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瓶颈。这些消极影响与新媒体的特性息息相关,主要表现在传播速度快而不易控制,传播虚拟化而不易驾驭,传播内容多样化而不易掌握等。我国高校都非常重视大学生价值观的引导,在这个过程中融入了对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但是在具体教育形式上主要以“两课”作为主要甚至是唯一的载体。教育形式偏重于知识型内容灌输和说教,学生主动学习意识不强,接受能力不足,转化为自觉践行核心价值观的行为能力较差。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主要制约因素表现在:一是传播过程各要素制约了传播者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导作用。新媒体的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对象、传播效果等因素使得新媒体产生泛化的特性。传播者不在局限于特定机构或人群,人人都可以在新媒体平台上传播内容,缺少了传统媒体对不良信息的过滤,弱化了传播者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导作用;二是新媒体时代考验高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创新性。区别于高校传统教育形式中固定的教师、课本和实践形式等,新媒体背景下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更需要高校不断增强创新精神。面对新媒体传播的海量信息和数据,高校教育者的意识转变和应对能力不强,不能主动放下权威接受质疑。鼓励学生善于思考、勇于表达的意识不够,教育者的新媒体应用能力还比较弱;三是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抵制新媒体强制传播的应对方法不多。由于国家对新媒体立法不足,导致新媒体在传播过程中管控的法制手段和技术手段滞后。海量信息不加过滤和筛选便强制在新媒体上广泛传播。新媒体作为一把双刃剑,考验着高校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的筛选过滤能力和判断掌控能力。endprint

3 新媒体时代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几点思考

3.1 凭借新媒体环境,优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沟通渠道

运用新媒体进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规避其消极影响,充分利用其积极作用。在新媒体上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高校要破除传统教育思维,积极搭建新媒体教育平台,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新媒体教育平台的手段和形式。不仅要拓展教育的渠道,还要更新教育的内容,融入学生喜闻乐见、符合时代精神和学生特点的教育表现形式。克服传统说教方式枯燥无味的形式,紧跟社会热点事件挖掘社会治理背后的正确价值观取向。广泛开展调研,通过问卷等多种形式的征集手段,以吸引学生关注度为切入点,达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入脑入心的目的。要积极引导学生运用新媒体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应用意识,丰富大学生对主流价值观理性认同的手段。高校应重视新媒体这个新型和新兴的教育载体,建立新媒体教育的研究机构,开展新媒体教育的学术研讨和应用研究。

3.2 摒弃传统守旧的教育模式,建立新媒体平台上价值观教育新模式

说教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代大学生认知需求。传统的思想教育模式逐步从课堂内转向课堂外,基于互联网形式的多种新媒体平台拓展了虚拟世界传播主流意识的空间。高校要抓住这一契机,采取先进理念,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的创新性、语言的活泼性、设计的独特性、功能的多样性。善于运用图文并茂、声像结合的多媒体技术,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形象化、立体化。开发大学生喜闻乐见、容易接受的教育方式和教育产品,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内涵。让大学生从被动接受教育转变为主动寻求精神洗礼,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推动力量。高校要重点关注新媒体传播载体上的学生舆情信息,及时介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学生提高对正确信息和主流意识形态的辨别能力,引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3.3 提升教育者媒介素养,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引导

(1)教育者的媒体素养。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不少教师已表现出新媒体应用能力不足,不能很好地跟上新媒体的发展节奏,从而导致与学生在共同话语、生活空间的背离,不知道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不能读懂学生的网络语言,更别说对学生在应用新媒体进行学习、交往过程中碰到的难题进行指导。因而提升教育者的媒体素养成为引导学生合理科学使用新媒体的前提。首先,要加强对教育者新媒体应用能力的培训,使其能熟练掌握各种新媒体应用技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立体化,创造新媒体上应用的包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教育应用产品,让新媒体能够结合传统教育模式对大学生形成网上网下的合力影响。其次,提升教育者新媒体素养应着眼于提高教育者作为传播者的信息制造和发布能力。教育者如果拥有强大的信息制造能力,就能从源头上保证学生接触到正面、积极的信息。如果同时拥有灵活运用新媒体发布渠道的能力,能够知道哪些渠道对大学生的影响最广、最深,哪个渠道的不良信息泛滥,就能保证其实施积极影响的最大化,抵制和消灭有害信息。

(2)受教育者的媒体素养。现在的大学生是与新媒体一起成长的一代,使用新媒体的时间也超过其他社会群体,但是他们的是非判断能力、信息选择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都较弱。新媒体的形式和内容远比传统媒体新颖、多样和复杂,对新媒体中良莠不齐的复杂内容,缺乏足够的认识和防范。因此,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首先要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倡导媒体素养,并在多学科领域渗透媒体素养,把学生的媒体素养教育提上日程,放在与思想道德素质、政治素质、身体素质同等重要的位置。其次,要尽可能的开设媒体素养课程,不仅可以使大学生认识各种媒介的性质、特点、运作过程,使他们掌握大学生各种媒体使用方法,更重要的是锻炼他们制造信息、传播信息的能力,从而形成较高的媒体素养,能够合理运用新媒体来为他们的学习、生活等服务。再次,要在各类新媒体应用中增加媒体素养教育内容,使得大学生在使用新媒体过程中就能直观地对照自己的媒体素质,是否达到了应有的水平,是否能恰当使用新媒体搜索所需信息,并通过一定的途径传播和分享相关信息。

本文系2014年度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创新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项目编号:SZ14115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石书臣.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的新要求[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26).endprint

猜你喜欢
创新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媒体
电视新闻采编工作创新研究
基于新形势的高校教育管理的现状及创新研究
新形势下交通运输行业干部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现阶段高职英语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