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 华(陕西省宝鸡市第二人民医院,陕西 宝鸡 721000)
鼻出血是耳鼻喉科常见的一种疾病,它既是一种症状也是一种疾病。多是由于鼻腔病变引起,也可是全身疾病所致,一般多为单侧,也可为双侧,可反复出血,也可持续性出血,出血量不等,轻者仅仅是鼻涕带血,数滴或数毫升,严重者出血可达数十毫升甚至数百毫升,最终导致失血性休克,多数情况下出血可自行停止,严重者出血不止,需即刻处理[1]。出血可发生在鼻腔任何部位,以鼻中隔前下区较为常见。对于鼻出血的治疗多数患者可通过拇指和示指紧捏两侧鼻翼根部,压住鼻中隔前下方,均可自行局部止血,经自行止血无效者,应到医院进行医治,可行填塞止血海绵进行止血[2-3]。本研究通过对90例鼻出血患者采用不同止血方法,其中微波治疗鼻出血临床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3月~2011年3月来我院就诊治疗鼻出血患者9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男48例,女42例,年龄10~75岁,平均42.5岁,病程在数小时至数天不等。单侧鼻腔出血51例,双侧鼻腔出血39例。出血部位:鼻中隔前下方克氏静脉丛出血34例,下鼻道外侧壁后方的吴氏静脉丛出血21例,中鼻道出血16例,下鼻道出血9例,鼻咽顶部出血6例,中鼻道后端出血4例,其中高血压病史者17例,糖尿病病史者14例,贫血8例。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填塞止血海绵,将明胶海绵上放置少量云南白药,放入一侧鼻腔内,将鼻翼压向鼻中隔3~5 min,即可止血,如无明胶海绵,可用1%麻黄素海绵放入患者鼻腔,压迫数分钟,可使血停止,使用海绵时应注意不要放置过长时间,以免继发感染出现再出血。治疗组采用微波治疗鼻出血,让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以1%麻黄素对鼻腔表面进行麻醉,根据出血部位选择适合的微波探头,在活动性出血控制后,局部皮肤干燥时,用微波探头直接接触出血点,进行热凝止血,如因微波刀头热凝时出现出血,可使用血管收缩剂进行压迫止血,在用探头瞄准出血点以点射的方式进行止血。对于找不到的出血点,必须在查明出血点后,按上述方式进行止血。
1.3 观察指标:经过止血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行分析比对。
1.4 疗效判定标准:显效:经过止血治疗未出现再出血,无并发症发生。有效:经治疗未发现再出血,偶有头痛头胀、鼻腔肿胀感,此外无其他不适。无效:经治疗后又出现再出血,且出现不同程度头痛头胀、鼻腔肿胀等不适症状。
1.5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 17.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治疗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78%),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例(%)]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治疗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8.88%;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2.22%,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例(%)]
鼻出血是病理条件下人体最多见的出血,有多种原因引起,如外伤、炎性反应、肿瘤、鼻腔异物等,对于鼻出血最常用的办法是压迫止血,因鼻腔出血部位好发于鼻中隔前下方,用手的拇指和食指将鼻翼向鼻中隔方法挤压,可使出血部位受压而止血,对于凝血功能正常者,止血时间3~4 min。但对于鼻腔后部或隐藏部位的出血采用压迫止血方法往往无效。通过本研究不难看出,微波治疗鼻出血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压迫止血,且治疗后并发生发生率较低,患者痛苦小,具有一定临床使用价值,值得临床及基层医疗单位广泛使用。
[1] 文景爱,张瑞迪,陈 宏,等.三种鼻腔填塞发用于控制鼻出血的对比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0,29(4):620.
[2] 崔树勋,赵德安.鼻出血的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社区医师,2010,12(1):4.
[3] 陈国辉.鼻内窥镜下微波治疗顽固性鼻出血[J].当代医学,2011,22(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