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毅,席琪琦,宋明辉(贵州省六盘水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贵州 六盘水 553001)
笔者分别采用微创穿刺术和小骨窗开颅术进行了高血压脑出血的相关临床研究,并比较了两种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8月~2012年8月来我院接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0例,年龄36~69岁,平均(57.7±5.9)岁。随机平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微创手术治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小骨窗开颅术进行治疗。观察组男26例,女14例,平均年龄(56.4±4.9)岁,血肿量(52.4±14.2)ml。对照组男25例,女15例,平均年龄(57.9±6.1)岁,血肿量(56.3±13.4)ml。两组性别、年龄、血肿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小骨窗开颅术进行治疗,即使用CT扫描仪确定患者的血肿部位,以血肿中心投影点作为中心,做6~8 cm的纵向切口,使用撑开器将切口处皮肤撑开,充分暴露患者的颅骨,常规钻孔,使用咬骨钳将骨窗扩大至3 cm×3 cm,将硬膜切开,充分暴露皮层,皮层开窗范围控制在2 cm×2 cm,进入患者的血肿腔后,使用吸引器将血肿完全吸出,良好止血,常规留置引流管,术后对患者的生命状态进行密切监测,常规抗感染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微创穿刺术进行手术治疗,即使用CT对患者病灶部位进行检查,准确确定CT影像结果中患者血肿最大层面至颅底层面的距离,取血肿最大长轴线与前额的交叉点作为穿刺点,取穿刺点至血肿中心距离作为置管深度,取血肿最大正中矢状线延长线与长轴线的夹角作为穿刺方向,开通骨洞,按照穿刺方向,置入引流管,使用尿激酶液化法进行引流,术后对患者的生命状态进行密切监测,常规抗感染治疗[1-2]。
1.3 观察指标:以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损伤作为观察指标。基本治愈:患者经治疗后,神经功能损伤评分减少>90%,患者残疾程度0级;显著进步:治疗后,患者神经功能评分减少46%~90%,患者残疾程度1~3级;进步:治疗后,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减少18~45%;无效:治疗后,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减少<18%,或较治疗前增加。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评分依据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制定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13.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缺损程度比较: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缺损程度评分发现,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缺损程度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神经缺损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缺损程度的比较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缺损程度比较(± s )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缺损程度比较(± s )
注:与治疗前比较,①P<0.01;与对照组比较,②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40 45.68±5.91 17.81±5.01①②对照组 40 43.77±6.57 31.43±5.35①
2.2 临床治疗结果比较: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的比较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微创穿刺治疗法可在局部麻醉条件下开展手术治疗,其手术伤口仅为4 mm左右,进一步说明了微创穿刺术在高血压脑出血临床治疗中的有效性和优越性。总之,微创穿刺术较之小骨窗开颅术具有更理想的手术治疗效果,对于改善患者的神经缺损功能和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1] 冯 凌,唐晓平,唐文国,等.小骨窗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9,6(4):71.
[2] 江晨光.小骨窗开颅与微创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对照[J].中国卫生产业,2012,11(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