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吡格雷联合依诺肝素治疗非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疗效分析

2014-12-31 09:15郑慧裙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4年3期
关键词:氯吡格雷肝素

郑慧裙

非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是指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基础上出现斑块破裂、出血,进而发生血小板的凝集与黏附,造成血栓形成或冠状动脉血管痉挛,最终堵塞血管导致心肌出现持续的缺血缺氧引发心肌坏死[1]。非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发生时患者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水平出现异常,以胸痛、心律失常以及心力衰竭等为临床体征,一旦处理不及时,会引发冠状动脉血管完全闭塞,给患者生命安全带来威胁[2]。本研究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联合依诺肝素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 年8 月—2013 年8 月我院收治的非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92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 例,其中观察组男27 例,女19 例;年龄41 ~84 岁,平均(59.7 ±4.6)岁;前壁梗死31 例,下壁梗死8 例,其他部位7 例。对照组男26 例,女20 例;年龄40 ~81 岁,平均(59.1 ±4.6)岁;前壁梗死30 例,下壁梗死10 例,其他部位6 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梗死部位间具有均衡性。

1.2 诊断标准 患者均符合下列标准:心电图ST-T 动态变化持续时间>24 h;缓和胸痛持续时间>30 min,监测血清学符合心肌梗死变化情况及血清肌钙蛋白T 或I 升高>参考范围2 倍[3]。

1.3 治疗方案 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口服硝酸酯类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物、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药物、β-受体阻滞药物以及降血脂等对症支持治疗,并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d,治疗1 个月。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氯吡格雷和依诺肝素进行治疗,氯吡格雷75 mg/次,1 次/d,连续服用1 个月;依诺肝素1 mg/kg,皮下注射,1 次/12 h,连用7 d。

1.4 观察指标 疗效评定标准:显效:心绞痛、胸闷等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2 周内未发作,心电图完全正常,T 波直立,心肌酶谱损伤标志物恢复正常;有效:心绞痛、胸闷发作次数减少>50%,持续时间较短,心电图有所改善,T 波双向或者变浅,心肌损伤标志物好转;无效:心绞痛、胸闷等症状无变化或者加重,心肌损伤标志物出现反复,ST 段尚未恢复,病情恶化[4]。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同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发作频率及最长持续发作时间。

1.5 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 22.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6% (44/46),对照组为80.4% (37/46),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595,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n (%)〕Table 1 Comparison of effect between two groups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发作频率与最长持续发作时间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发作频率及最长持续发作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发作频率及最长持续发作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值分别为5.3915、4.1542,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发作频率与最长持续发作时间比较(x ±s)Table 2 Comparison of seizure frequency and maximum sustained attack time between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3 讨论

非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发生斑块破裂及严重出血,造成血小板黏附、聚集,导致血栓形成,同时诱发冠状动脉血管痉挛,发生堵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呈持续状态,心电图表现为一过性心肌缺血发作的ST-T段改变,可在数小时内恢复[5]。非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发生的病理基础是斑块出现了破裂或者糜烂,伴发非闭塞性血栓形成;冠状动脉血流突然受阻,并且呈现机械性和进行性过程;患者的心肌耗氧量增加或供氧的能力减少。由于血栓的主要成分为血小板,因此血栓的形成过程激活血小板与凝血酶系统最为关键,因此临床上抗血小板与抗凝治疗是基础的治疗方案与原则。

本研究中,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氯吡格雷和依诺肝素进行治疗,氯吡格雷属于新型的抗血小板药物,是二磷酸腺苷受体的阻滞药物,能够抗血小板凝集,具有稳定、起效快的特点,通过选择性不可逆同血小板膜表面的受体P2Y12结合,阻断二磷酸腺苷与腺苷酸环化酶抑制效果,进而起到抑制血小板凝集的作用,同时可以和阿司匹林产生协同效果,降低了炎性因子浓度,改善患者血管内皮的功能让斑块趋于稳定[6-7]。依诺肝素主要是通过苯甲酯β 来消除化学键裂解制成的低分子肝素,活性的位点在1,6-脱水环状结构,具有区别于其他低分子肝素药理学特征,t1/2长,生物利用度较其他低分子肝素高,达到100%。临床研究发现,依诺肝素的抗凝效果稳定,且抗凝的效果呈明显的剂效关系,不用长期监测抗凝强度,且抗凝效果具有可预测性。此外,依诺肝素抗凝血酶Ⅲ的亲和力减弱,可以有效催化抗凝血酶Ⅲ对凝血因子灭活,且出血等不良反应较少[8-9]。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治疗后发作频率与最长持续发作时间均低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联合依诺肝素治疗非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疗效可靠,能减少发作频率和缩短持续发作时间,不良反应轻微,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1 朱秀龙,张灿,孙喜文,等. 氯吡格雷在非ST 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9,31 (14):1391-1393.

2 刘艳红. 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临床观察[J]. 中外医疗,2011,30 (23):33-34.

3 彭茂生. 依诺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56 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0,7 (8):107-108.

4 李芳芳,王玉. 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10 (5):188-189.

5 魏庆民,周彬,王晓纲,等. 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与GRACE 危险评分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2013,16 (1):144.

6 高英,王国团,范太根. 氯吡格雷临床应用进展[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 (1):92-94.

7 覃学美,曹保卫,覃自强.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和尿激酶治疗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 (3):808.

8 关文侠,杜金莲. 低分子肝素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 (13):2139.

9 关文侠,杜金莲.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 (11):1899-1900.

猜你喜欢
氯吡格雷肝素
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于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肝素在生物体内合成机制研究进展
我们生活在格雷河畔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肝素联合盐酸山莨菪碱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观察
《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心理解读
肝素结合蛋白在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意义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STA Compact血凝仪在肝素抗凝治疗中的临床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