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洁
摘要:谭恩美是华裔美国作家,她有着独特的人生经历。她是信仰基督教的父亲和相信鬼魂之说的中国母亲所生的具有宿命论思想和信仰的混血儿。由于她和母亲在美国属于少数族裔,社会地位低下,没有机会表达她们作为女性的声音和诉求。在这种情况下,谭恩美用小说来表达自己的心声,在小说中,她把自己和母亲的人生经历作为创作素材和背景,表达了她和母亲之间的文化差异,以此来释放心中的压力,减轻精神上的痛苦。
关键词:谭恩美;母女关系;文化冲突
谭恩美作为华裔美国作家,先后出版了《喜福会》《灶神之妻》《接骨师的女儿》《灵感女孩》等多部长篇小说,在美国文学界有较高的地位,其作品被列入美国“多元文化文学 ”,成为高校的教科书。作为第一代美国移民的女儿,从小谭恩美就生活在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中,使得她与母亲之间的感情纠葛在她的生命中产生了种种困惑。在文学创作中,母女感情纠葛,母亲世系这两大主题一直贯穿其中。在这里就简要地谈谈谭恩美小说中母女关系的文化内涵。
一、母女关系模式
在谭恩美的小说中母女关系有两种模式,一个是矛盾模式,一个是和解模式,其中矛盾模式主要表现在华裔家庭中母女两代人的感情冲突,是小说的主题;和解模式则是作者一直探讨的解决矛盾的方式。
1、矛盾模式
母女矛盾其实就是中国文化和美国文化的矛盾。生活在华裔家庭的母女,常常因为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不同,产生了一系列的生活摩擦。
在《喜福会》里,中国母亲是这样想的:“待到了美国,我要生个女儿,她会长的像我。但是,她不用看丈夫的眼色低眉顺眼的过日子,她一出生就在美国,我会让她讲一口漂亮的美式英语。不会遭人白眼被人看不起,她将事事顺心,应有尽有,她会体谅我一个做母亲的苦心,我要把她打磨成一只高贵的天鹅,比我期待中还要好上一百倍的高贵漂亮的天鹅。”在母亲眼里,对女儿的期望是女儿有美国式的独立,又要有中国式的孝顺,听妈妈的话,服从家长,有中国贤妻良母的品质。
但是,自小受到美国教育的女儿却不认同这种看法,她们独立,自由,奉行的人生哲学是“我是我自己的。”她们对于母亲把自己的理想强加给女儿这种做法非常反感。尤其在母亲对自己女儿的过分期盼上,矛盾越发显得尖锐。吴精美的妈妈希望女儿弹琴,薇弗莱的妈妈出于攀比心理,强迫女儿学会下棋。这种不尊重儿女愿望,母亲一手包办儿女的爱好,强迫儿女学一些艺术技能的做法在目前的中国仍然普遍。但对于从小接受西方教育的华裔家庭的子女来说,她们简直不能容忍。所以她们一个拒绝弹琴,一个拒绝下棋。
关于母女矛盾,小说中还有母亲干涉女儿婚姻和生活其他方面的描写。母亲总想把自己的理想和生活准则强加给女儿,这种想法在中国文化中是母爱的体现,但对于从小接受独立教育,认为自己是独立个体的女儿来说,简直是虐待,引起女儿的强烈反对。
《灶神之妻》中的珍珠不明白为什么自己要担起娘家的责任,她对这份责任感到厌倦。
母女矛盾的根源就在于作为移民的母亲,虽然生活在美国,但骨子里却是传统的中国文化,她们背负着中国母亲特有的忍让、无私,为子女可以不要自我的传统思想。而作为华裔二代的女儿们,这种传统早已经淡化。所以她们对于母亲这种思想产生的行为十分不解,因而矛盾激化。
2、和解模式
谭恩美的小说的和解是故事发展的结局,也是她在努力探索的正确解决母女矛盾的方式,和解模式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在情感上的认同。在《喜福会》里,女儿们虽然讨厌母亲的挑剔,过高的要求,但是在女儿们成年之后,看到母亲们的年老无助,也勾起了她们对童年的回忆,明白母亲虽然做得过分,但还是爱她们的。
其次是心理上的接纳。当母亲向女儿敞开心扉,叙述自己的过去,女儿终于懂得母亲的内心了。
最后是家族的记忆让女儿和母亲产生了共鸣,促使母女和解。
二、母女冲突的根源是文化冲突
在谭恩美的小说里,母女关系都是从开始的冲突到后来的和解。造成冲突的根源其实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差异,这些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对母爱的理解不同
在小说中,作为第一代移民的母亲们,她们在中国出生,成长,她们理解的母爱就是母亲为了孩子可以献出所有的爱,可以忽视自我,而作为儿女,在接受了所有的母爱之后,就要听从母亲的安排,长大后孝顺母亲。再像母亲一样把自己的一切献给自己的孩子。
而作为女儿,因为从小就生活在美国,讲究的是独立自我,她们不理解也不需要铺天盖地的母爱,更不允许母亲过多地干涉自己。“我是我自己的。”
2、教育方式不同
在小说中,引起母女冲突的另一个原因是教育方式不同。中国母亲的教育特点就是望女成凤,期望值过高,把自己没实行的愿望全部寄托在女儿身上。在教育过程中,习惯批评打击,缺少鼓励,使女儿在沮丧中对母亲产生失望。《喜福会》中的薇弗莱是唐人街的小棋圣,母亲把女儿当成自己梦的实现者,以女儿为骄傲而到处炫耀,激起女儿的反感。
在中国母亲眼里,女儿对母亲不应当有秘密。而女儿则认为这是对自己的不尊重,所以在婚姻遇到问题时,宁愿找心理医生倾诉,也不和妈妈交流。
3、思维方式和交流方式不同形成交流障碍
由于文化不同,在思维和表达方式上也不同,这样就形成了交流障碍。中国母亲用中国传统方式表达母爱:为了女儿愿意牺牲自己,为了女儿在人生路上少走弯路,把自己的人生经验挂在嘴上,时时提醒女儿。因为太在乎,她们常常责备女儿。而出生在美国的女儿却以独立、个性、平等、自我为中心,追求个性自由,认为自己有选择的权利,反对母亲事事干涉。
4、东西方伦理价值观不同
小说中的母亲们她们虽然来自不同的地方,但在生活中都有痛苦的人生经历和对生活安定的向往。她们秉承着中国儒家思想的伦理价值观,注重家庭,希望儿女一生平安,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她们愿意自己受苦。而女儿们的伦理价值观却是建立在基督教的基础上,关注个人成长,淡化了家庭。这样不同价值观也导致矛盾不断产生。
在谭恩美的小说中,母女关系都是具有冲突性,这种冲突性的根源归根结底还是东西方文化的不同造成的,她的小说之所以有盛名,就是抓住了華裔家庭中的这个主要特点。(作者单位:九江学院外国语学院)
本文为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江西高校外国语言教学研究专项课题”(2012)《美国华裔女作家谭恩美主要作品中的男性形象研究》系列研究论文之一,编号为:12WW332
参考文献
[1]杨华. 论谭恩美长篇小说中的母女关系书写[D]. 西南交通大学 2010
[2]周亚芬. 拯救的悖论[D]. 华中师范大学 2010
[3]龙锦辉. 论谭恩美的文化身份观及建构[D]. 首都师范大学 2009
[4]胡艳萍. 论谭恩美小说叙事中的凌驾模式[D]. 华中师范大学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