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红梅
众所周知,当今国际的竞争、社会竞争的核心,说到底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竞争型的科技和创造型的人才却要靠我们的教育来实现,这是国家、社会赋予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和责任。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语文教学更要为培养富有创造力的人才铺路搭桥,这就要求我们广大的语文教师与时俱进,积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做起:
一、由课堂的主导者转变为课堂的引导者,让学生彰显个性,解放创造力
我们獐沟中学积极推行的“五粮课”教学模式,很好地体现了教师由课堂的主导者向课堂的引导者这一角色的转变。所谓“五粮课”,指课堂上必须富含下列五种元素:三声、三率、三度、三量、三有。即课堂上努力做到追求三声:掌声、笑声、惊讶声;提高三率:抬头率、点头率、举手率;把握三度:难度、梯度、进度;注重三量:知识量、思维量、活动量;做到三有:目中有人、心中有数、手下有情。三声让课堂充满魅力,三率让课堂充满活力,三度让课堂教学得心应手,三量让课堂变成希望的沃土,三有让课堂闪耀着师德的光辉。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室”变为“学室”;“教材”变为“学材”。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对教师而言,是课堂的引导者,是与学生一起分享成功、喜悦,是专业成才和生命意义的实现;对学生而言,则是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彰显和创造力的解放。
二、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点评者,让学生自主求知,发挥创造力
我们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实际上是一场教学方式的变革,它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教师的角色,我们已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我们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旁观者、点评者,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自己探究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寻找答案;鼓励和帮助学生在探索中尝试不同的方法,摸索适合于自己的获取新知和能力的途径;鼓励学生敢于发表不同意见,不同见解,支持学生尝试探求“新解”;鼓励学生对课文发表自我解读、自我理解,敢于质疑解难。我们教师只作适时点评,点评时注意尊重学生的感受和独立见解,让学生自主、平等、合作、探究式地获取知识。
三、由课程的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开发者,让学生学中做、做中学,提高创造力
人们常说,事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知识不只存在于课本中,我们所开设的课程也不再只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在更大程度上是师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语文教师本身应成为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和学生一道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在教学中,我们教师不只是忠诚地实践课程方案,更要致力于富有地方特色课程的创生和开发,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利用本地区、学校、社区的各种课程资源,让学生从实践中、生活中时时处处都能学到知识。如,利用网络、电影、电视、报刊、广播等各种媒体,延展课文中学到的知识;利用先进事迹报告会、励志演讲会、时事辩论会、热点讨论会、法制讲座等活动形式,丰富课文中学到的知识;利用书画展览、文艺演出等活动展示书本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利用自然景观、民情风俗、烈士故居、纪念馆、博物馆等潜在的地方课程熏陶学生的情操;利用学生的家庭生活琐事、日常言行等形象性地让学生了解自身的优、缺点,从而不断成长、成熟。总之,我们语文教师要有一双慧眼,善于利用各种有利的教育资源,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在学习过程中,语文教师要做好“导游”工作,帮助学生明了:我想学习什么,我能学到什么,指导学生根据现有的学习资源,制定合理的“旅游线路”,身体力行,学到课本以外、实在又适用的活知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力、创造力。
四、由学业成绩的主考官转变为语文素养的引领者,让学生多元化发展,激发创造力
以往的语文评价推崇标准化的测试,所谓的考、考,教师的法宝,分、分,学生的命根。我们的教师就是主考官的角色,偏重于对学生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而忽略了对想象力、情感力、审美力、创造力的考查,从而将学生的思维和指向纳入一个预设好的缺乏个人意志、想象力、创造力的空间模式中,直接影响了语文教育作为人文学科的魅力和价值。在当今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时代,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转变我们主考官的角色,引领学生选择独特的学习方式、理解方式和知识的获得途径,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不能仅仅指向语文知识的掌握、理解的机械性考查,应当将想象力、情感力、审美力、创造力等的考查包括在内,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角度引领、评价,突出语文综合素养的激发。有一个教师课堂上问学生:雪融化了,变成什么?大多数学生说变成了水,有的说变成了气,却有一个学生说变成了春天。显然这个孩子的回答不符合常规,标准答案没这条,可是他的回答充满智慧又富有创意,你能说他的答案不正确吗?类似这样的智慧火花,我们教师一定要加以保护,不仅要肯定,还应有掌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随着科技的发展,知识的不断更新,未来社会需要会学习、有创造力的人才,我们语文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开发他们的智力资源,实现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才”的美好理想,就得真正“扮演”好我們应有的角色,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培养出大量的具有创造性的英才。
参考文献:
冀晶.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造力.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2014(02).
编辑 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