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论语》看孔子的教师素质观及其当代价值

2014-12-26 04:49:34车琨
科教导刊 2014年34期
关键词:教师素质论语孔子

车琨

摘 要 孔子作为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他的教育思想不仅对我国古代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对今天教育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其中教师观是孔子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论语》为突破口,探讨孔子教师素质观的主要内容,挖掘其当代价值。

关键词 孔子 论语 教师素质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Confucius' Teacher Quality and Its Contemporary

Value from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CHE Kun

(Hu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College, Wuhan, Hubei 430068)

Abstract Confucius as a great educator in ancient China and thinker, he thought not only to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in ancient China had a profound impact on education, and education for today's equally important. Where teachers concep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onfucius' Educational Thought. In this paper, "Analects of Confucius" as a breakthrough, discuss the main content of Confucius concept of teachers' quality, tap its contemporary value.

Key words Confucius; "Analects of Confucius"; teachers' quality

作为我国古代第一位教育大家,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广收贤士,将毕生精力投身于教育事业,是一位尽职尽责深受学生爱戴的好老师。他的言行充分体现、诠释了其对教师素质的要求和认识。那么,孔子的教师素质观究竟包含哪些内容?今天我们可以借由《论语》一书,从中感悟他的教师素质观。

孔子认为作为一个合格的教师应该具备以下四方面的素质:职业道德素质(有教无类等)、专业知识素质(六艺)、能力素质(因材施教等)、个性修养和心理品质(忠恕等)。下面我们对此逐一剖析。

1 职业道德素质

教师职业道德素质是教师素质的核心、灵魂。因此,教师作为育人的主体,应该在思想境界、道德情操上堪为师表,以良好的师德风范去影响学生。孔子从热爱学生、身体力行、恪尽职守三个方面诠释教师职业道德素质。

1.1  有教无类,爱生如子

首先,孔子主张教师要热爱和关心学生。他说:“爱之,能忽劳乎?忠焉,能勿诲乎?”(《论语·雍也》)弟子伯牛生病,孔子亲往探视。他握着伯牛的手说:“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论语·雍也》)弟子颜回病死,孔子痛声大哭:“无丧予!无丧予!”《论语·先进》)由于孔子身体力行,故孔门师生关系融洽和谐,开创了尊师爱生的先河,成为我国一大优良传统。

其次,孔子秉持“性相近,习相远”的道理,认为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不应受贫富、贵贱的限制,因此主张对学生“有效无类”,一视同仁。而纵观其弟子大多出身贫贱。如颜回贫穷,出身“陋巷”,子张更出身鄙家。对此,孔子并不嫌弃,均收为学生,予以教育。他以自身行动为历代教师树立榜样,演绎爱就是责任和奉献,只有爱才能蕴育爱。

1.2 身体力行,以身作则

孔子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不但重视“言教”,更重视“身教”。要求学生做到的道德规范,教师必须给学生做出榜样。《论语·先进》中记载,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从。”又说:“不能正身,如正人何?”作为师长,只有自己处处以道德规范约束自己,品格高尚,那么学生才会上行下效;反之,师长自己道德败坏,品格低贱,即使整天高唱“仁义道德”、“礼义廉耻”学生也会听而不闻,漠视道德。

难能可贵的是,孔子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处处以高尚的品行向学生示范,以真诚恻隐的人格熏染学生,深受弟子和后人的敬仰。颜渊曾由衷赞叹孔子的道德人格:“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则循循善诱人。”孔子倡导的教师“以身作则”受到我国历代教育家推崇并逐步演化成为学校道德教育的一项基本原则。

1.3 恪尽职守,诲人不倦

孔子认为教授学生,须做到诲人不倦。他说道:“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论语·子罕》)孔子在教学过程中总是循循善诱,倾其所学,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颜回评价孔子教学:“循循然善诱人,博我收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论语·子罕》)孔子自己也说道:“二三予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三二子者,是丘也。”(《论语·子罕》)即使教学环境艰苦,孔子依然坚持教导,乐此不疲。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在宋被困,仍“与弟子习礼大树下”;在陈绝粮,仍“讲诵弦歌不衰”。

2 专业知识素质

唐代大诗人韩愈在《师说》一文中以一句话简洁明了地定义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可见,教师作为传递千百年来人类优秀精神成果的中介者,他必须本身具备渊博的专业知识,广博精深的文化素养。那么,孔子认为教师又应该具备哪些专业知识呢?

首先,他认为教师应该精通“六艺”,以传授“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的内容为主,向学生讲授做人和从政的道理。

其次,孔子认为教师应秉持一种“学如不及,犹恐失之”(《论语·秦伯》)的态度,并提出了“学而不厌“这一流传至今的重要主张。他曾说道:“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论语·述而》)

第三,为了加宽加深教师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孔子十分重视教师的知识更新。他认为,教师既要时时温习原有学问,更要不断了解、学习新知识,即“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论语·述而》)正是由于孔子毕生勤奋好学,才以“博学而无所成名”,“何其多能”而见称于世,并成为后世楷模。

显然,孔子关于教师必须不断加强学习,提升专业知识水平的论断对于今天的教师而言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教师劳动是一个复杂的、创造性的劳动,要成功地完成教学任务,必须不断加强自身学习,提高理论研究水平,增强实践动手能力以及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一心一意地做学问,才能以“源头活水”教会学生。

3 能力素质

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孔子认为不但要具备渊博的知识,而且要掌握良好的教学技能,将所学知识以恰当的手段、合适的方法传授给学生。孔子对此主要陈述两点:

3.1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结合

孔子认为学习不仅要勤于思考,而且要刻苦学习。“学”是占有知识材料,“思”是思考分析问题。一个人如果不好好学习,只是整天苦思空想,那将限入瞎猜的境地,不能有所收获。他曾说:“吾尝终日不思,终日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卫灵公》)但是,只学习而不思考也会陷入茫然无所适从的地步。只有学思结合,才能真正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3.2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因材施教

第一,孔子能夠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智力高下不同而“因材施教”。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以”。这就是说,对于中等智力水平的人,可以跟他讲高深的学问;对于中等以下智力水平的人,则不可以跟他讲高深的内容。

第二,根据学生的思想抱负和生活作风等方面的差异进行不同的答问解疑。在(《论语·颜渊》)篇中记载,樊迟、司马牛、仲弓、和颜渊均曾向孔子问仁,孔子做出了四种不同的回答。

樊迟资质较鲁钝,孔子对他就只讲“仁”的最基本概念——“爱人”;司马牛因“多言而躁”,孔子就告诫他:做一个仁人要说话谨慎,不要急于表态;仲弓对人不够谦恭,不能体谅别人,孔子就教他忠恕之道,要能推己及人;颜渊是孔门第一大弟子,德行很高,所以孔子就用仁的最高标准来要求他——视、听、言、行,一举一动都要合乎礼的规范。总之,根据每个学生基础和造诣的不同,孔子对同一问题作出了四种深浅不同的回答,既切合学生思想实际,又都符合仁的基本概念。

第三,根据学生个性差异进行教育。《论语·先进》中记载,冉求做事好退缩,胆子小,孔子就教他凡事要抓紧,一听说就应马上去做。仲由胆大,敢作敢为。孔子怕他冒失而惹祸就教他凡事先退一步,等请示父兄后再去做。

第四,根据学生爱好而发展其特殊才能。《论语·先进》篇中记载:“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秋、子贡;故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可见,孔子是按照学生特长分科加以培养,使他们发挥自己的才能。

4 个性修养和心理素质

教师的职业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是一种用生命去感动生命,用心灵去浇灌心灵的职业。教师工作的这一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心理素质的重要性,教师要“予人健康”,首先要“自己健康”,要有乐观开朗的性格、坦荡宽广的胸怀、积极进取的精神、融洽的人际关系等,这些都是为人师者应具备的心理素质。

对此,孔子则以“忠恕”两字加以描述。子贡曾经问过孔子:“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有没有可以终身奉行的一句话?)孔子这样回答道:“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他认为教师应该根据自己内心的体验来体会学生的思想感受,学会理解、尊重学生。同时,子在《论语·雍也》篇中还说过:“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可见,“忠恕”成了孔子所认定的教师个性修养和心理品质的重要内容之一,并且对于当今教师素质观仍有实际的指导意义,要求教师逐步养成欣赏学生看问题的不同立场、方式、方法的习惯,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努力营造和谐、民主、平等的学习生活气氛。

孔子作为我国第一个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师素质观和执着于教育的崇高精神在中华大地上留下了无尽的财富,也给每一位立志从教的后来者指引了前进的方向。我们只要能把他的教师素质观与时俱化,就必定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为祖国培养造就大批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吴结评.孔子教育思想与当代高校教师形象塑造三要素.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8.

[2] 韦雨.教师素质浅析——与孔子教师观的对话.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2.7.

[3] 徐志刚译注.论语通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

[4] 黄济.万世师表——谈孔子的教师观.教育科学研究,2003.1.

猜你喜欢
教师素质论语孔子
天天背《论语》,你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吗?
孔子的一生
如何读懂《论语》?
孔子的一生
教学反思与教学的关系
中职学校如何加强教学研究分析工作
职业·下旬(2016年10期)2016-12-02 21:48:20
浅议高职英语教师语言基本功的提升
资治文摘(2016年7期)2016-11-23 02:10:00
浅谈小学教师素质现状及提升对策
人间(2016年28期)2016-11-10 00:17:33
《论语·为政第二》
孔子在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