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金鸿
摘 要 高校课堂质量是决定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成败的关键,而对课堂质量的提升归根结底就是一种质量管理。本文基于PDCA循环理论,以其循环流程为基础,构建了高校课堂质量持续改善模型,并对该模型的实施步骤进行相关研究,为高等教育质量的持续改善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 PDCA理论 高校课堂质量 持续改善模型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
College Classroom Quality Continuous Improvement
Model Based on PDCA Cycle Theory
LUO Jinhong
(Hu'nan Polytechnic of Environment and Biology, Hengyang, Hu'nan 421005)
Abstract Classroom quality personnel training colleges of higher education is the key to determine success or failure, and ultimat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classroom is a kind of quality management. Based on the PDCA cycle theory, with its cyclic process, based on the quality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build a classroom continuous improvement model, and the implementation steps related research model for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of higher education issues provides a new idea.
Key words PDCA theory; college classroom quality; continuous improvement model
0 引言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我国高等教育已经步入大众化教育阶段。怎样保证大众化教育下的高质量教育,成为当前高等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高校课堂作为高等教育主要培养平台,其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高等教育质量的成败。而对高校课堂质量的管理究其本质依然是一种质量管理活动,基于PDCA循环理论构建高校课堂质量持续改善模型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供了有效途径。
1 PDCA循环理论
图1 PDCA动态循环对质量的改进过程
PDCA循环又称戴明环,是被美国质量管理统计学家戴明在1950年挖掘出来,并广泛运用于质量持续改进的过程管理中。PDCA循环包括四个阶段:①P——Plan(计划)阶段,任务包括:分析质量管理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分析引起质量问题的原因及影响因素;应用质量管理分析方法,找出影响质量的主因;分析影响质量的主要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②D——Do(执行)阶段,任务包括:执行已经制定的计划;检验计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保证计划实施的稳定性。③C——Check(检查)阶段,任务包括:检查计划执行结果。④A——Action(处置)阶段,任务包括:根据检查的结果,总结成果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将未解决或新出现的问题转入下一个PDCA循环。该循环通过不断向前且向上的运作过程使得质量得以不断持续改进,且在整个PDCA循环运作过程中前期质量改善效果明显,后期随着质量本身到达一定高度使得PDCA循环对质量提高影响变缓。其运作过程见图1所示。
2 基于PDCA理论的高校课堂质量持续改善模型构建及实施
2.1 高校课堂质量持续改善模型
高校课堂是大学生获取基础知识的主要来源,是今后自我持续学习的基础。因此,高校课堂质量是决定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成败的关键。而对课堂质量的持续提升归根结底就是一种质量管理, PDCA这种质量管理的有效工作程序为构建高校课堂质量持续改善模型提供了理论基础。
基于上述PDCA循环流程分析,高校课堂质量持續改善模型该由选定课堂问题、分析选定理由、选定问题现状分析、目标设定、解析、对策实施、效果确认、标准化和反省与今后的课题九个部分构成。其中选定课堂问题、分析选定理由、选定问题现状分析、目标设定四个部分实现PDCA中的P环节;解析、对策实施两个部分实现PDCA中的D环节;效果确认实现PDCA中的C环节;标准化、反省与今后的课题两部分实现PDCA中的A环节,并且在PDCA环节中的C环节部分引入了效果不佳状态下的内循环系统。具体模型如图2所示。
2.2 高校课堂质量持续改善模型实施
该高校课堂质量持续改善模型在实施过程中,按照以下9个基本环节依次顺序进行。
(1)选定课堂问题。该环节主要完成在高校课堂里出现的诸多问题中选定一个研究问题。高校课堂问题是指课堂里表现出的一些不好现象,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突发性问题;一类是惯性问题。在模型实施中,针对诸多惯性问题通常采用ABC分类法实现课堂问题研究对象的选定。该环节是整个模型运作的出发点,也是整个模型实施意义的体现。
(2)分析选定理由。该环节说明为何选定此研究主题。由于任何问题的解决都将伴随着资源的消耗,使资源效益最大化是解决任何问题的基本原则。该环节是整个模型实施的价值体现,也决定整个模型运作的可行性。本环节实施内容主要包括:问题背景的阐明;问题规模大小的阐明;问题重要性、紧急性的阐明几个方面。
(3)问题现状分析。对选定的课堂问题进行现状把握,在模型实施中,该环节通常采用定量的分析方法,对实际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到一个量化的课堂质量原始水平。
(4)目标设定。根据环节三得到的课堂质量原始水平值,设定一个改善后欲达到的目标。对目标的设定应该坚持切合实际,可实现原则。同时,目标的设定应该包括目标设定理由、目标值、完成时间、完成程度三个方面。在模型实施过程中,通常采用甘特图完成该部分工作。目标设定的合适度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整个课堂质量持续改善模型运作的效果。
(5)解析。该环节把问题现状分析中捕捉到的情况,经过层层分析探求出真正的要因。具体步骤包括:①将现状分析得到的症状当成特性分析要因;②调查或试探重要要因和特性的关系,推测验证对哪一个要因用哪一个对策有什么样的结果;③对解析结果进行考察。在分析重要要因和特性之间关系时,应该保证最后要因要呈现出人员的行动,其结果可供我们能够产生对策为止。而在模型具体实施过程中,通常会采用鱼骨图分析法完成该环节工作。“解析”环节是整个高校课堂质量持续改善模型的核心环节,也是决定整个模型实施成败的关键环节,因此在模型实际运用中,应将大部分精力放在该环节的相关工作上。
(6)对策实施。该环节主要任务是研究排除要因的对策。具体实施过程包括:将环节5的剖析结果与欲实施的对策有机联系在一起,做出具体包括对策实施时间、工作内容等的计划安排。该部分工作直接决定着模型实施的成败,因此,应从效果、实现性、经济性、操作性、安全性等角度上评价实施对策。
(7)效果确认。该环节是对实施对策后的课堂质量水平进行统计分析,然后使用和步骤四中相同图表做改善前、后的效果比较。如果达到目标状态,该模型进入下一步运作环节;未完成目标该模型将转入第三、五、六环节进行内循环,直到达到设定目标为止。该部分的内部循环结构是整个课堂质量持续改善模型实施成效的有力保障。
(8)标准化。标准化环节主要是为了避免今后课堂重复出现同样的质量问题,而将整个模型在运作中得到的优秀的管理结构、技术、知识、经验进行整理形成相应的规范文件和操作规程,并在高校课堂进行运用和推广。由此可见,该部分工作是整个模型运作成果的巩固环节。
(9)反省与今后的课题。该环节是对课堂质量持续改善模型的单个运作周期进行总结和分析,同时,明确剩余的问题和新出现的问题。这个环节是课堂质量持续改善模型单个循环周期的最后环节,也是该模型进入更高课堂质量改善循环的衔接環节。
3 总结
本文基于PDCA循环理论构建的高校课堂质量持续改善模型在保留PDCA原本的循环流程基础上引入了针对效果确认环节的内部循环系统,为该模型的实施效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同时,本文对高校课堂质量持续改善模型的实施过程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为该模型在具体的实践应用中提供了理论指南。
参考文献
[1] 李波.PDCA循环理论在高校教学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科学,2010(3).
[2] 张金锁,韩江水,孙艳红.基于戴明循环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J].煤炭高等教育,2006 (7).
[3] 李洪伟,韩沚清,李长熙.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J].科技信息,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