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专业归属感研究

2014-12-26 22:59:55闫飞虹
科教导刊 2014年34期
关键词:硕士研究生归属感

闫飞虹

摘 要 专业归属感是学生未来工作和生活的基础,本文通过分析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专业归属感的影响因素,对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的建构作初步探究,从而提高该专业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关键词 归属感 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 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识码:A

On Belonging of Educational Economy and

Management Postgraduate Professional

YAN Feihong

(Shanxi University, Taiyuan, Shanxi 030006)

Abstract Professional belonging is the basis for students' future work and life, this paper analyzes factors of Educational Economy and Management postgraduate professional sense of belonging, education Construction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preliminary inquiry, thus improving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professional student community.

Key words belonging; Educational Economy and Management; postgraduate

专业归属感是一种稳定的情感,它是指学生所感受到的被所属专业所接受、尊重的心理体验,它使学生对自己所就读的专业在思想上、感情上和心理上产生认同,并且愿意承担作为该专业学生的各项责任和义务。良好的专业归属感是大学生取得成就的前提,也是增强专业凝聚力的基础。

教育经济与管理(Education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作为一门新兴专业,是1997年教育经济学和教育管理学两个并列的二级学科合并而成的。由于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的学科属性不明确,导致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的权益从制度上得不到保证,学术上得不到社会的认同,也使从事这门专业学习的硕士研究生无法获得一种安全感和成就感。

1 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专业归属感的影响因素

1.1 本专业的发展情况

本专业的发展情况主要是指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的硬件设施,包括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的专业地位、师资配备、 专业课程设置以及就业前景等方面。这些客观因素不仅会影响到学生的专业满意度,还会影响到学生的专业归属感。由于对专业课程设置、师资配备、教师教学、就业情形等情况的种种不满意,可能导致该专业学生采取消极的专业学习态度,研究生的生活成了地道的“混文凭”,从而导致学生专业归属感水平偏低。 同时,学生的主观惰性给自己不好好进行专业的学习和研究找到了借口,从根本上影响学生自己的专业归属感的形成和培养,采取消极应付的态度对待专业课的课程作业和任务,对导师安排的任务敷衍了事,从而导致该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注意力转移。可见,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的专业地位、课程设置、 师资配备、 教育教学、就业形势等客观因素,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对本专业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进而影响其专业归属感的形成和发展。

1.2 本专业的学习氛围

本专业的学习氛围,主要是影响硕士研究生投入本专业学习和研究的一种软实力,主要包括学校所在城市的氛围、 学校的学习氛围以及本专业和宿舍的学习氛围等。本专业的学习氛围,尤其是同门之间和同宿舍之间的学习氛围,对硕士研究生平时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状态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对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归属感有更是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浓厚的专业学习气氛对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归属感的养成起到了外在的作用。

1.3 学生自身的情况

如果说本专业的学习氛围是影响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专业归属感的外在因素,那么学生自身的情况就属于起决定作用的内因。毋庸置疑,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最初读研的原因及其选择该专业的原因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其专业归属感的形成。具体来看,那些盲目考研,在大学期间没有好好规划自己的专业生涯,为了逃避就业压力而选择读研的学生往往专业归属感的水平偏低。 他们对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的学习产生不了很大的兴趣,很难潜心科研,也不会利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分析实践中的教育问题,也就很难形成比较高的专业归属感。相反,那些对本科四年的学习生活状态不满足,想要繼续钻研,提高自身专业技能的学生,在读研初期就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能够迅速适应研究生的学习生活,即使在学校设施相对薄弱的条件下,也能充分利用校内外的资源,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充实自己的理论学习和实践能力,结合老师的讲解,把相关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这样的学生往往专业归属感的水平较高。

2 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专业归属感的建构策略

2.1 加强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建设步伐

加强学科建设是提高我国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的先决条件,也是提高该专业硕士研究生专业归属感的根本途径。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它的不成熟性表现在很多方面,如学科归属混乱、发展路径不明确、学科独立性不够等问题。目前,国内学者对教育经济与管理的学科归属问题见仁见智,有学者认为,教育经济与管理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它的归属不必制定一个明确的答案,各门学科可以按照自己的体系去发展,从而最终推动这门学科的繁荣。也有学者认为,教育经济与管理是一门偏重于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而忽视学科的自身建设,通过行政途径将教育经济学与教育管理学两门学科拼合组装在一起的专业。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由学科间的自由交汇自然地生长出来的学科。只有在发展中不断明确教育经济与管理究竟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或专业,才能从根本上增强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归属感。

2.2 优化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

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必须以其培养目标为依据,充分考虑学科特点,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为此应做到:首先,根据学术型和应用型硕士研究生不同的培养目标设置不同的课程体系。前者需要有能提高学术理论水平和实际研究能力的相关课程,而后者的课程要关注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综合培养。其次,走出教育学院(系)传统课程体系的套路,合理调整教育类课程和管理类课程的比例,增大教育经济学、教育管理学相关学科以及相关课程的比重,提高该专业的授课质量,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综合性人才。再次,增大选修课程的比重,鼓励学生到其它院(系),尤其是经济学院和管理学院选择课程,根据学生的兴趣自主选择。此外,还应该开展形式丰富的学术讲座,邀请专业领域的专家、学者介绍最新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使学生更好地把握专业学习的方向。

2.3 营造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的学习氛围

要形成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学生较高的专业归属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必不可少的。首先,应该加强与其他高校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的沟通与交流,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明确自己学习的优劣势,更好地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其次,提高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的师资水平,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教学和科研队伍,通过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提高学生专业能力,从而间接地培养了学生的专业归属感。再次,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专业学习和实践的机会,让学生更多地接触教育实践,做到理论和实践结合。

2.4 明确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

学者卜树春指出,“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在于使得学生能够運用经济学、管理学的研究方法,研究教育领域的经济现象、经济行为和管理行为的规律,为政府部门和非政府公共机构培养具有现代公共管理理论和公共政策素养,掌握先进分析方法及技术,熟悉教育经济与教育管理或教育政策的领导者、管理者、政策分析者以及相关公共服务的专家型通才”。从目前社会需求来看,今后一段时间应适度发展学术型研究生教育,大力培养应用型研究生,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我国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的研究生教育应当实行学术型和应用型分流的培养机制。一方面,对于即将从事高等教育管理工作的学生,应当在加强基础理论学习的同时,培养学生运用知识整体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对于那些对学术研究有着浓厚兴趣,具有科研潜力的学生,可以作为科研人员的储备人员来培养。通过夯实专业理论知识,培养创新意识和加强科研能力来实施教育。

参考文献

[1] 伯顿·R·克拉克.高等教育系统[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

[2] 高静.论规模化培养背景下研究生群体归属感培养[J].高教论坛,2011(2).

[3] 范先佐.要成为真正的独立的交叉学科——我国教育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8).

[4] 杨天平.关于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设置的几点不同看法[J].教育与经济,2002(3).

[5] 王梅等.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发展的困境与对策[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

[6] 郭欣,任增元.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困境与出路[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4).

[7] 黄海群,孙曙光.我国教育经济与管理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探讨[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

[8] 周仲高.教育经济与管理学学科设置的合理性辩护[J].教育与经济,2003(2).

[9] 董克用.关于经济学、管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5(3).

[10] 李红梅.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属性与发展[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7(12

[11] 卜树春.从就业看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J].职业时空,2008(12).

猜你喜欢
硕士研究生归属感
价值感与归属感
止勘集团工会:提升员工的归属感和幸福指数
上海工运(2020年8期)2020-12-14 03:11:54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少先队活动(2020年7期)2020-08-14 01:17:48
蒋佩琪 在大陆打拼更有归属感
海峡姐妹(2019年5期)2019-06-18 10:40:34
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篮球方向硕士研究生课程内容设置研究
高校硕士研究生对学校和导师水平能力的评价分析
基于MOOC的跨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习模式
我国心理学类硕士研究生培养教育的现状研究
大学教育(2016年8期)2016-09-30 23:42:35
高校硕士研究生消费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硕士研究生学术热情的影响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