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洪英
摘 要:随着中国教育家对教育改革的不断探索深入,高中数学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并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对于高中生来说,数学这门学科的学习本身就带有一定的难度。然而学习数学,不仅是为了增长知识与技巧,更重要的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数学逻辑思维。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老师不仅要授业解惑,还要重视在日常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思维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2-077-01
随着教育家对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改革落实,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诞生了许多新概念,其本质归根结底就是为了帮助学生全面发展。让学生掌握知识点是其次,重要的是通过数学思维能力的训练,不断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使学生能利用有效的学习方法指导自己的学习,并能应用到今后的学习生活过程中。因此本文主要针对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一、学生思维定势的问题分析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存在思维定势。思维定势有时能帮助学生找到解题思路,从而快速的解出某一问题,但多数情况下,会局限学生的思维,学生在思考时容易钻“牛角尖”,从而降低学习效率。所以老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注意开发学生的思维,消除思维定势。老师可以通过观察总结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容易犯错的地方,引导学生对易出错的这些疑难问题进行深入思考、研究。比如,老师可以引导同学们对问题进行一步步的推理证明,在证明的过程中进行充分的讨论,从而加深对疑难问题的理解,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二、有的放矢、由浅入深,激发学生的思考
概念的学习在数学中也是很重要的,只有正确理解了课本上的概念,才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运算。如果概念不清晰,就会造成概念混淆,学生如果顺着错误的方向理解,自然得不到理想的学习效果。高中数学课本上也有很多概念,老师在教授新概念时,如果只按照课本上的内容念,或者不重视对概念的讲解,学生就会觉得新知识点比较抽象晦涩,难以理解,因此消化吸收自然就会比较慢。所以,老师应该注意概念的前后衔接,以及对概念的深入剖析。通过对概念的总结,使概念不再孤立抽象,学生也能更好地接受和掌握新概念。老师还可以通过对新概念和之前的知识进行比较,前后联系,更能帮助学生扩展思维,解除原有思维的禁锢,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三、加强实践、联系生活,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本身就是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诞生的,所以学习数学不应该脱离实际生活,而是要密切联系实际,加强实践。老师在授课时,不能只为了教而教,而是要联系一些生活化的实践活动,列举一些身边的例子。这样学生在学习时,也不会被动的只为了学习而学习。另外,学生能做到学以致用也非常重要,只会纸上谈兵是远远不够的。学生解出一道题不是最终目的,而是要掌握解题的方法、手段,并通过解题的过程不断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然而,当今中国的教育,往往只重视理论,忽略实践,特别是高中生即将要面临着人生最重要的一次考试——高考。现在各中学校长往往只看中升学率,教学质量只片面的用升学率来衡量,一味追求高升学率,所以变着法的给老师施压,老师就反过来不断给学生施压。走进一间高中教室,放眼望去,每个学生的书桌上除了留出一点写字的地方,其余的几乎都被练习题集占满了,甚至还摆放在地上。学生每天都“徜徉”在无边无际的题海中,每天都有做不完的练习题,更不用说抽出时间来对当天的知识进行反思总结了。在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大多是“学习机器”,更甚者变成地地道道的“书呆子”,就谈不上什么数学思维了。不得不说,这又是中国教育的可悲之处。所以,老师要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举一反三能力。我的一位高中数学老师就特别注重对我们举一反三思维的培养,他不提倡所谓的“题海战术”,而是让我们要善于总结,宁愿少做一道题目,也要留出时间进行反思,做到前后联系,举一反三。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掌握了新知识的同时,又巩固了前面的知识。
四、善于发现学生的思维潜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学生在接受新知识的过程中,也是思维不断形成和扩展的过程。学生每次学习新知识,就是在原有知识体系上不断添枝加叶,并去掉枯树枝的过程;也是在不断摒弃对原有知识的片面理解或错误理解,而重新建立新的认知的过程。所以,老师在教学时,一定要注重引导作用,帮助学生建立新的数学思想、思维方法,从而实现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其次,老师应该注重对所有同学的启发引导。高中是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阶段,所以,老师应该关注每一位学生,全面了解学生的能力水平,并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培养办法。在课堂上,老师要善于引导那些性格内向、活跃度不高的同学,引导他们跟上老师的节奏,积极思考,从而增加他们的思维活跃度。对思维能力较弱的同学要有耐心,可以为他们制定特定的思维能力的训练,不断鼓励他们,增加他们的信心,而且不能急于求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要让他们在不断探索新题目的过程中,逐步增强数学思维能力。
总之,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不断探索新的合适的教学方法,善于因材施教,不能一概而论。紧紧围绕增强学生数学思维的目的,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在帮助学生打破思维定势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思维效率。老师不仅要精心准备问题的情境,争取为学生提供更大的思维空间和想象力,还要善于挖掘学生的思维潜力,做到循序渐进,不断开阔学生的视野,进而培养学生的良好数学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 姜正凯.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数学培养思维能力的实践研究[J].语数外学习(数学教育).2013.12.29.
[2] 任井兵.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实践研究[J].成才之路.2014.07.25.
[3] 刘孝林.浅析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实践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4.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