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

2014-12-26 21:54张海燕
新课程·中学 2014年9期
关键词:朗读教学

摘 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朗读不是“散乱的活跃”“虚伪的美丽”,而是语文教学中的一朵奇葩,是经过艺术加工的“说话”,也称作一种有声语言的艺术。朗读应该怎么教,避免哪些误区,对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进行反思与总结。

关键词:朗读教学;有声语言艺术;朗读实效

朗读是我国传统语文和当代阅读教学的重要方法,也是“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要求之一。朗读不仅仅是为了活跃课堂,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不仅仅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穿插,它是让学生充分地利用时间,得到充分语言训练和技能训练的教学手法。

一、教学设计对朗读的目的性应明确

教学设计中虽然穿插各种形式的朗读,但是看似热热闹闹,其实读前没有要求,读中没有指导,读后也没有及时评价反馈,学生只是被驱赶着为读而读,没有用心、用情去读,只是有口无心地机械地读。其实,理解与朗读相互依存。朗读教学设计目的不够明确,往往就会在阅读教学中,把朗读与理解割裂,使朗读成为一种形式,甚至学生还没理解,就要求学生读出感情来。朗读要以理解为基础,以一定的指导为基础。设计朗读环节前教师自己应该明确,朗读环节的设置是让学生用朗读感悟用词用语的精练还是用朗读文本对话或是借助朗读发展学生的思维。毕竟有的放矢才会事半功倍。

二、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充足的朗读时间

很多教师可能有这样的体会,朗读练习往往是来去匆匆。如预习性的朗读,要求学生通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但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连一遍课文都未读完,教师就示意学生停下,转入下一环节,朗读成了教学中的一个摆设而已,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朗读只求形式不求实效。注重朗读的实效,教师可根据年级、学情、教材特点安排每节课的朗读时间,并自我监控达成度。精心设计问题,让繁琐冗长的“讲讲、问问、答答”让位给朗读,让花哨的、没有实效的小组讨论让位给朗读。

朱自清先生的《春》这篇优美的散文,我没有逐字逐句的讲解,没有将美文肢解,而是处理成朗读课,借助朗读引领学生体会文章的优美,对于这篇课文的学习,主要采取分组合作的方式,学生在自读的基础上,相互之间讨论交流,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作品,仔细品味语言,使“教”与“学”均置身于作品所设置的意境之中。抓住重点语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体验朗读学习。整堂课我变换朗读形式,让朗读随文情而动,不单一不枯燥不形式主义,组织学生齐读、男女生赛读、配乐朗读、双声部朗读……

三、教学过程中应重视朗读指导

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读叫做“美读”,“设身处地的、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务期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然而真正能读出感情来并不容易,需在朗读技巧上作必要的适当的指导,如停顿、轻重、缓急,语气等等。指导应重声音形式,重内心体验,重语言的内蕴。而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哪个字(词)应读得重(或轻)些,哪些句子应读得快些(慢些),而忽略了朗读表情达意的要义。以下是我指导学生朗读学习《春》这篇文章的一个小片段:

A.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B.盼望,盼望,东风来,春天的脚步/近。

比较上面两个句子,很容易读出带“着”和“了”词尾的句子,读起来语气更缓和,给人柔和的感觉。

提问:春天来了没有?(通过“近”字可以看出春天还没有来)作者是以怎样的心情去迎接春天的?(“盼望着”)为什么叠用“盼望着”?(作者心情急切)

分析至此,学生就不难把握这一部分的朗读节奏与朗读感情了。(舒缓、渴盼、喜悦)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这一段是对春天总体景象的勾勒,应用轻快型节奏。“刚睡醒”“张开”“朗润”“涨”“红”为强调性重音。

提问:从哪儿可以看出是对春天总体景象的勾勒呢?(“一

切”)在这一小节里,作者分别选取了哪些有代表性的事物?用了哪些词语来描述他们?

作者抓住了“山、水、太阳的脸”来总写春回大地。分别用“朗润”“涨”“红”来描述。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朗润”“涨”“红”的特点。朗润是明朗润泽的意思,因为阳光照在上面,明亮起来了,山清水秀。冬天的水是枯的,冰雪消融之后,所以水“涨”起来了。“红”字不仅写出了太阳的颜色,也写出了太阳的温暖。

小结:作者在这一小节中抓住了主要景物的主要特点,写出了春天的总体景色,读这一段时要把春回大地的喜悦与变化表现出来,所以读时那些突出变化的词应重读,如“刚睡醒”“张开”“朗润”“涨”“红”,整段节奏应轻快,表达喜悦之情。

以上的指导我没有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把某一个字(词)读得重(或轻)些,把某几个句子读得快些(慢些),而是通过比较、引导、讲解等方法的结合,让学生自己去体会感悟,进而把握住这篇散文的情感。做到这些,学生必然就能达到由理解带动朗读,由朗读加深理解的效果。

四、让朗读之美深入每个学生的心灵

不管是检查性的朗读还是讲析、答问之余的所谓感情朗读,为了课堂进度,教师往往选择几个朗读好的学生,大部分学生都是规规矩矩坐着当听众,这种多数学生得不到朗读练习,怎能提高朗读教学的质量,又怎能让朗读之花香遍语文课堂的每个角落,朗读之美深入每个学生的心灵?久而久之很多学生就没有朗读的勇气,朗读能力得不到培养与提高,也会影响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要精心设计朗读训练过程,科学合理地选择好每一环节读的形式,让他们各尽所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朗读中,从朗读中发现语文之美,让朗读真正发挥作用。

朗读教学,既是传统的,又是时兴的;既是语感的,又是技能的;既是文学的,又是审美的。朗读,对学生进行语调、语速、节奏、情感等方面的技能训练和普通话训练,为我们的语文教学增色添彩。朗读这种语言艺术的技巧,集中表现在对语言节奏的掌握和运用上。不少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许多朗读教学的宝贵经验,能够正确处理讲解和朗读的关系,精讲多读,在分析课文思想及其写作手法的基础上重视范读,并懂得熟练地掌握和运用朗读的技巧,才能唤起学生思想感情的共鸣,增强教学效果。

对于语文的课堂教学来说,朗读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为教学的组织者,自己首先有较高的朗读水平和技能。在教学中具体用什么方法,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灵活运用,组织得法。这样,才能演绎出一堂旋律优美的语文课,才能让朗读这朵奇葩点亮我们的语文园地。

参考文献: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作者简介:张海燕,女,1982年11月出生,本科,就职于福建省厦门第六中学,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育。

猜你喜欢
朗读教学
关于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研究
略谈小学语文朗读训练
浅谈小学语文的朗读教学
朗读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探究中职语文朗读教学的重要性与训练方法
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朗读教学策略探析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朗读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实践探究
农村初中英语朗读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