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以此激发学生对历史课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授历史课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下获得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历史;主体性;教学方法
“以生为本”是新课标改革的基本理念,同样也是提高历史课程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途径。所以,教师在上课时,一定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给学生机会,让他们在课堂上能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意见。笔者通过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从教学方法以及课堂评价上提出了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方法,以期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有所帮助。
一、在教学方法上培养学生主体意识
教学方法各有不同,但是笔者觉得“先学后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是相对于传统的边学边教的模式提出来的,这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重要方法之一。所以,在初中历史教学课程之中,我们要真正的贯彻这一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例如,在学习商鞅变法时,教师便可以采用先学后教的模式。影视剧里已经有太多涉及到这个时期的事情的故事,所以学生对该时期的知识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了解,所以,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了解商鞅变法这堂课的教学目标,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找相关的资料,先进行自主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将自己遇到的不明白的地方勾画出来,然后找教师解决。教师同时也可以根据学生反映上来的问题,有选择性的将学生共同出现问题的地方在课堂之上讲解,这样不仅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而且还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二、在课堂评价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评价是对一堂课的教学效果最好的检验手段之一。传统的评价就是教师在上完课程后会写一个评价报告,这种单一的说教评价模式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因此,新课标改革背景下,我们的评价就要改变以往的模式,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明白他们自身的不足,促使学生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历史课程的学习之中。
总而言之,在历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采用合适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达到初中历史课程的优化。
参考文献
曹文君.浅谈初中历史教学如何发挥学生主体性活动[J].神州,2011(05).
作者简介:王可成,男,1984年12月出生,本科,研究方向:初中历史教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