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课中培养学生的学法

2014-12-26 07:25李世维
新课程·上旬 2014年10期
关键词:独立自主学法指导数学课

摘 要:新课标、新大纲对于学生的学法更为重视,更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体作用、课堂的教学效果。因此在现行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只有通过课堂操作,让学生感知学法,透过各类活动指导学生学法,在实践中强化学法,同时通过课堂延伸迁移学法,深化学法,进而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和独立学习能力,让课堂高效,教学质量得以提高。

关键词:数学课;独立自主;学法指导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新大纲的变化,新一轮教学标准的实现,课堂教学由以教师为主体,向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转变。学生要经历从不知道如何学习到会独立自主地学习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教学生学会掌握独立自主的学习方法。尤其是小学阶段,更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阶段。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使学生学会操作、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学习,让学生从“有指导的学习”逐步向“独立自主学习”转化,学会独立自主学习的学法。

一、渗透学法,感知学法

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从认知角度上看,首先,要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元认知知识。元认知知识是对认知的认知,所谓元认知,是指个体关于自己或他人的认知活动、过程、结果、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知识。学生的元认知是指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必要基础和条件,这些基础和条件是伴随着认知活动所产生的认知体验和情感体验而获得的。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渗透学法,让学生由感性认识通过自己的实践再到掌握。例如,一年级数学加减混合运算,教师要求学生计算:8+9-8,7-5+5,8+7-8,9+5-6+7-5+6-7+2-9,如果按照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从左到位右计算又慢又容易出错,但如果说用加数和减数“抵消”的方法,就能又对又快地计算,很快得出上面的得数。这样学生很快就能掌握学习的方法。

其次,让学生通过操作感知学法。操作是智力之源泉,思维的起点。数学操作活动主要通过学生感性材料的观察、比较、分析而获取知识,继而又将理论知识上升为具体的操作方式。操作是一种能对数学学习产生影响并具有促进、强化作用的一种学习方式。

最后,通过思维训练感知学法。数学本身就是思考的学问,看一个学生是否具有独立学习的能力,主要看他是否能独立思考问题。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渗透对学习材料进行比较、分析、归纳、综合等思考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让学生学会利用自己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经验来理解新知识。例如,在学习方程时,要求学生结合以前掌握的“求知数”等式的概念来理解“含有求知数的等式是方程”这个定义。

通过教学中学法的渗透,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由不随意注意转化为随意注意,不知不觉中就学会了学习方法。

二、指导学生学法

教师仅仅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学法是不够的,还应指导学生的学法。帮助学生找出他们自己探索的问题和他们已有知识之间的联系,指导他们如何比较事物,理清问题的思路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例如,数学概念、公式、原理之间的理解,学生是看课本、独立阅读。为了达到阅读的效果,阅读时,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本,找重点,抓关键,独立地投入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在自学中获取知识,去发现问题。教师可作如下指导:

2.勾画式阅读。在阅读时要求学生边看书边理解边动笔,把重点知识、关键词语、解题的方法或不懂的例题、难理解的,用圈点、标记的方法勾画出来,这种阅读方法能强化分析与理解、消化与吸收。

通过指导,学生对于课本知识的吸收,尤其是对概念知识的理解,更好地把握了知识的重点,提高了学生自学的效率,并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提供时空,迁移、深化学法

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学法迁移、深化的时间和广泛的认知空间。首先从学习内容上讲,教师为学生提供独立学习的教材、例子,选取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现实素材作为例证,问题要突出启发性、学生质疑,教师的启导超越课堂时空。其次,从教学形式上讲,学法的迁移和深化,力求做到“近、趣、实、活”,创设生动活泼的情景,制造引人入胜的悬念,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基础知识、情感态度等方面作好独立学习的准备。可为学生提供竞赛式、游戏式、操作式等不同的形式,有利于不同的个体在独立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亚莉.浅谈小学数学学法指导[J].中国校外教育,2011(07).

[2]钟祖荣.学习指导的理论与实践[J].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01.

作者简介:李世维,女,1971年8月出生,在重庆市璧山区丁家实验小学工作,研究教育教学管理。

摘 要:新课标、新大纲对于学生的学法更为重视,更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体作用、课堂的教学效果。因此在现行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只有通过课堂操作,让学生感知学法,透过各类活动指导学生学法,在实践中强化学法,同时通过课堂延伸迁移学法,深化学法,进而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和独立学习能力,让课堂高效,教学质量得以提高。

关键词:数学课;独立自主;学法指导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新大纲的变化,新一轮教学标准的实现,课堂教学由以教师为主体,向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转变。学生要经历从不知道如何学习到会独立自主地学习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教学生学会掌握独立自主的学习方法。尤其是小学阶段,更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阶段。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使学生学会操作、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学习,让学生从“有指导的学习”逐步向“独立自主学习”转化,学会独立自主学习的学法。

一、渗透学法,感知学法

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从认知角度上看,首先,要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元认知知识。元认知知识是对认知的认知,所谓元认知,是指个体关于自己或他人的认知活动、过程、结果、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知识。学生的元认知是指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必要基础和条件,这些基础和条件是伴随着认知活动所产生的认知体验和情感体验而获得的。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渗透学法,让学生由感性认识通过自己的实践再到掌握。例如,一年级数学加减混合运算,教师要求学生计算:8+9-8,7-5+5,8+7-8,9+5-6+7-5+6-7+2-9,如果按照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从左到位右计算又慢又容易出错,但如果说用加数和减数“抵消”的方法,就能又对又快地计算,很快得出上面的得数。这样学生很快就能掌握学习的方法。

其次,让学生通过操作感知学法。操作是智力之源泉,思维的起点。数学操作活动主要通过学生感性材料的观察、比较、分析而获取知识,继而又将理论知识上升为具体的操作方式。操作是一种能对数学学习产生影响并具有促进、强化作用的一种学习方式。

最后,通过思维训练感知学法。数学本身就是思考的学问,看一个学生是否具有独立学习的能力,主要看他是否能独立思考问题。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渗透对学习材料进行比较、分析、归纳、综合等思考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让学生学会利用自己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经验来理解新知识。例如,在学习方程时,要求学生结合以前掌握的“求知数”等式的概念来理解“含有求知数的等式是方程”这个定义。

通过教学中学法的渗透,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由不随意注意转化为随意注意,不知不觉中就学会了学习方法。

二、指导学生学法

教师仅仅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学法是不够的,还应指导学生的学法。帮助学生找出他们自己探索的问题和他们已有知识之间的联系,指导他们如何比较事物,理清问题的思路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例如,数学概念、公式、原理之间的理解,学生是看课本、独立阅读。为了达到阅读的效果,阅读时,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本,找重点,抓关键,独立地投入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在自学中获取知识,去发现问题。教师可作如下指导:

2.勾画式阅读。在阅读时要求学生边看书边理解边动笔,把重点知识、关键词语、解题的方法或不懂的例题、难理解的,用圈点、标记的方法勾画出来,这种阅读方法能强化分析与理解、消化与吸收。

通过指导,学生对于课本知识的吸收,尤其是对概念知识的理解,更好地把握了知识的重点,提高了学生自学的效率,并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提供时空,迁移、深化学法

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学法迁移、深化的时间和广泛的认知空间。首先从学习内容上讲,教师为学生提供独立学习的教材、例子,选取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现实素材作为例证,问题要突出启发性、学生质疑,教师的启导超越课堂时空。其次,从教学形式上讲,学法的迁移和深化,力求做到“近、趣、实、活”,创设生动活泼的情景,制造引人入胜的悬念,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基础知识、情感态度等方面作好独立学习的准备。可为学生提供竞赛式、游戏式、操作式等不同的形式,有利于不同的个体在独立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亚莉.浅谈小学数学学法指导[J].中国校外教育,2011(07).

[2]钟祖荣.学习指导的理论与实践[J].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01.

作者简介:李世维,女,1971年8月出生,在重庆市璧山区丁家实验小学工作,研究教育教学管理。

摘 要:新课标、新大纲对于学生的学法更为重视,更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体作用、课堂的教学效果。因此在现行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只有通过课堂操作,让学生感知学法,透过各类活动指导学生学法,在实践中强化学法,同时通过课堂延伸迁移学法,深化学法,进而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和独立学习能力,让课堂高效,教学质量得以提高。

关键词:数学课;独立自主;学法指导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新大纲的变化,新一轮教学标准的实现,课堂教学由以教师为主体,向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转变。学生要经历从不知道如何学习到会独立自主地学习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教学生学会掌握独立自主的学习方法。尤其是小学阶段,更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阶段。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使学生学会操作、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学习,让学生从“有指导的学习”逐步向“独立自主学习”转化,学会独立自主学习的学法。

一、渗透学法,感知学法

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从认知角度上看,首先,要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元认知知识。元认知知识是对认知的认知,所谓元认知,是指个体关于自己或他人的认知活动、过程、结果、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知识。学生的元认知是指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必要基础和条件,这些基础和条件是伴随着认知活动所产生的认知体验和情感体验而获得的。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渗透学法,让学生由感性认识通过自己的实践再到掌握。例如,一年级数学加减混合运算,教师要求学生计算:8+9-8,7-5+5,8+7-8,9+5-6+7-5+6-7+2-9,如果按照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从左到位右计算又慢又容易出错,但如果说用加数和减数“抵消”的方法,就能又对又快地计算,很快得出上面的得数。这样学生很快就能掌握学习的方法。

其次,让学生通过操作感知学法。操作是智力之源泉,思维的起点。数学操作活动主要通过学生感性材料的观察、比较、分析而获取知识,继而又将理论知识上升为具体的操作方式。操作是一种能对数学学习产生影响并具有促进、强化作用的一种学习方式。

最后,通过思维训练感知学法。数学本身就是思考的学问,看一个学生是否具有独立学习的能力,主要看他是否能独立思考问题。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渗透对学习材料进行比较、分析、归纳、综合等思考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让学生学会利用自己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经验来理解新知识。例如,在学习方程时,要求学生结合以前掌握的“求知数”等式的概念来理解“含有求知数的等式是方程”这个定义。

通过教学中学法的渗透,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由不随意注意转化为随意注意,不知不觉中就学会了学习方法。

二、指导学生学法

教师仅仅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学法是不够的,还应指导学生的学法。帮助学生找出他们自己探索的问题和他们已有知识之间的联系,指导他们如何比较事物,理清问题的思路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例如,数学概念、公式、原理之间的理解,学生是看课本、独立阅读。为了达到阅读的效果,阅读时,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本,找重点,抓关键,独立地投入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在自学中获取知识,去发现问题。教师可作如下指导:

2.勾画式阅读。在阅读时要求学生边看书边理解边动笔,把重点知识、关键词语、解题的方法或不懂的例题、难理解的,用圈点、标记的方法勾画出来,这种阅读方法能强化分析与理解、消化与吸收。

通过指导,学生对于课本知识的吸收,尤其是对概念知识的理解,更好地把握了知识的重点,提高了学生自学的效率,并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提供时空,迁移、深化学法

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学法迁移、深化的时间和广泛的认知空间。首先从学习内容上讲,教师为学生提供独立学习的教材、例子,选取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现实素材作为例证,问题要突出启发性、学生质疑,教师的启导超越课堂时空。其次,从教学形式上讲,学法的迁移和深化,力求做到“近、趣、实、活”,创设生动活泼的情景,制造引人入胜的悬念,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基础知识、情感态度等方面作好独立学习的准备。可为学生提供竞赛式、游戏式、操作式等不同的形式,有利于不同的个体在独立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亚莉.浅谈小学数学学法指导[J].中国校外教育,2011(07).

[2]钟祖荣.学习指导的理论与实践[J].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01.

作者简介:李世维,女,1971年8月出生,在重庆市璧山区丁家实验小学工作,研究教育教学管理。

猜你喜欢
独立自主学法指导数学课
有趣的数学课
红军长征与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初步确立
浅论农村体育教学的发展
让英语后进生也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
让学生爱上数学课
加强学法指导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倡导独立自主原则,提高初中英语学习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