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教学和生活同行

2014-12-26 19:41葛振光
新课程·上旬 2014年10期
关键词:生活元素综合性学习语文教学

葛振光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语文综合性学习,鼓励语文与生活接轨。生活是语文的源泉,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证。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元素,通过创设生活化情境,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活气息。

关键词:语文教学;综合性学习;生活元素

随着教改的不断推进,基础教育教学在着重体现教师主导性、学生主体性的同时,也在积极倡导语文综合性学习,鼓励语文与生活接轨。因此,只有将学生的生活引入到课堂情境中,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孩子在充满生活气息的课堂情境中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一、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元素

艺术来源于生活,我们的教材从不缺少生活元素,因此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元素,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学习,在学习中感受生活。

1.让教材丰满一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在学习语文时,我们不能把眼光局限于语文课本、课堂,而应该和其他学科结合起来,真正树立“大语文”的教学观。

比如:我在教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姥姥的剪纸》这篇课文时,课前,布置学生去了解一些我国的民间艺术,或搜集一些精美的剪纸。课中,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收获,再引领学生进入文本的学习,这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我国民间艺术的兴趣。课后,我顺水推舟,让学生尝试着创作一幅简单的剪纸作品。这样,不仅拓展了文本的外延,还让语文课堂更加丰满。

2.让教材灵动一点

著名美国教育家华特说过:“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从古至今,教学活动都是人类生活的一部分,而语文学科更是离不开生活。因此,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要尽量让教材更加灵动。

在教学《广玉兰》时,由于我校地处江南,广玉兰树随处可见。于是我充分利用了这一教学资源,将生活带入课堂。课上,我在大屏幕上播放广玉兰的图片,还带来了几朵广玉兰的花,让学生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这些花瓣,感受它淡淡的幽香和质感,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再联系文本中关于花和叶的描述,加深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在这样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把阅读教学和生活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学生对广玉兰有了更加立体的感受。

二、努力散发课堂中的生活气息

如果说对教材的挖掘、处理是“治大国”,那么,课堂教学就是“烹小鲜”。要想把语文课堂的“小鲜”烹好,教师就要考虑到学生的口味,要以学生为本,通过创设充满生活气息的情境来引领学生的学习活动。

1.描述生活

语言文字是抽象的符号,由于人生经验的限制,很多抽象的语言文字学生无法很好地理解,因此,教师要成为文本和学生之间联系的纽带,把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形象的语言,让学生间接地去感知语言、体验生活。

我在教学六年级上册《草原》这篇课文时是这样导入的:“一提到草原,浮现在大家脑海中的一定是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好客的草原人,还有那一望无尽的绿。闻,到处都弥漫着野花的香味;听,远处传来了悠扬的马头琴的声音。”我用自己惟妙惟肖的语言创设草原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想象,使学生仿佛就置身于呼伦贝尔大草原之上,一下子就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

2.再现生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和实践的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而有些时候,课文内容距离学生的生活很久远,这样就会给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应尽可能地带着学生去“穿越”,让学生走入文本,演一演文中的人物,这样就可以将古代生活活生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如在《负荆请罪》的教学中,我考虑到这篇课文是一部历史小话剧,于是,课前就让学生制作了一些简单的道具,把课堂变成蔺相如的府邸。在充分熟悉文本的基础上,我让几位学生分别扮演韩勃、蔺相如和廉颇,其他学生则扮演蔺相如家的客人。随着学生有板有眼的表演,韩勃的忠心护主、廉颇的知错就改和蔺相如的宽容大度就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大家眼前。通过这样充满生活气息的情境创设,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去思考、去感悟。

生活是语文教学的源泉,我们只有把语文教学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充满生活气息的情境,才能让语文教学充满生命力,让学生在“生”机勃勃的课堂中得到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李涛.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思考[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1).

编辑 王梦玉

猜你喜欢
生活元素综合性学习语文教学
融合生活元素,促进作文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