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乐红 周凡
(湖北省十堰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 十堰442000)
呼吸衰竭是临床上常见的呼吸疾病,主要是由多种因素造成患儿呼吸中枢或呼吸器官出现严重障碍,从而造成患儿机体低氧。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将会诱发其他疾病,严重患儿甚至威胁到生命,给患儿带来很大痛苦。目前,对于呼吸衰竭医学界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且患儿治疗后护理效果多不佳,使得患儿治疗效果不好[1]。为了探讨重症监护护理在呼吸衰竭患儿中的临床护理效果,本文对2011年l月~2013年10月我院门诊治疗的80例呼吸衰竭患儿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0月我院门诊治疗的80例呼吸衰竭患儿,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男性患儿47例,女性患儿33例;年龄 3~11岁,平均年龄(5.5±1.5)岁;重症肺炎38例,哮喘持续状态17例,肺出血13例,溺水12例。两组患儿年龄、发病时间等指标经过统计学分析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重症监护护理,具体方法如下:(1)呼吸机插管患儿:及时对患儿实施吸痰处理,完全消除分泌物。若分泌物黏稠度较高,必须湿化处理,反复冲洗气道。一般每天帮助患儿拍背吸痰4~5次,每次30 min左右,拍背前注射适量配制溶液到气道中,可稀释痰液,有利于痰液被及时有效地吸出。(2)气囊插管患儿:重症监护护理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给予患儿适当的雾化治疗,使患儿气道保持湿润,对祛痰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超声雾化治疗能温热湿化气道,如给予祛痰药还能稀释痰液[2]。(3)未插管患儿:一般给氧方式是口罩给氧、鼻导管给氧。除了气候干燥会造成不利影响外,氧气自高压气瓶中直接输出也常常较为干燥,直接应用会对呼吸道造成刺激,所以应进行湿化处理后再口罩给氧或鼻导管给氧。(4)保持患儿气道通畅:护理时尽量让患儿头后仰。对于长期卧床患儿要定期为患儿翻身,防止褥疮的发生。神志清醒的患儿鼓励其咳嗽自行排痰。由于痰液堵塞鼻腔及口腔,神志不清者需勤吸痰。患儿吸痰时负压不宜过大,压力调节在250~300 mmHg,吸痰动作轻柔,每次持续时间不能超过15 s。吸痰前五指并拢轻拍背部,指掌关节微屈,从肺底向上轻力拍打,以将痰液吸出。(5)心理护理:对患儿进行心理护理,在患儿出现焦虑和恐惧等不良心理状态的时候,让患儿感受到温暖,并且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积极配合护理,早日恢复健康。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82.5%(P<0.05);实验组对我院护理满意度为95.0%,高于对照组的85.0%(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较少,仅1例出现恶心呕吐症状,发生率为2.5%,低于对照组的12.5%(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呼吸衰竭症状控制效果比较 例(%)
呼吸衰竭在临床上发病率较高,尤其是幼儿自身免疫还不是很完善,容易造成呼吸道或者肺部感染,使得呼吸道内分泌物增多。患儿出现呼吸衰竭时临床症状较多,常见的有:痰液干燥结痂、气道导管堵塞、患儿面色青紫、肺部无呼吸音等,需注意是否发生堵管现象,并及时汇报,尽快重新插管,避免严重后果出现[3]。
重症监护护理是近年来使用较多的一种护理模式,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活动,教育对象为患儿及其家属,旨在加强其疾病认知水平,促进患儿健康。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儿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对我院护理满意度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说明重症监护护理在呼吸衰竭患儿中的临床护理效果较好。综上所述,呼吸衰竭在临床上发病率较高,采用重症监护护理效果较好,能够提高患儿疗效,值得推广使用。
[1]高岩,皮红英,李宁,等.不同吸痰方式对急性呼吸衰竭患儿呼吸系统顺应性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8):570-572
[2]张兰芳,朱秀华,张玲.适时吸痰对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05,20(6):12-13
[3]杨民招,杨秋容.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控制的护理[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2):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