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视角下的天津生态效率评价——基于脱钩理论的分析

2014-12-25 02:17
天津商业大学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天津市文明效率

(天津商业大学经济学院,天津300134)

人类文明的发展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目前正处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过渡的阶段。中共“十八大”把生态文明放在突出地位,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的位置,“五位一体”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因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我们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的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本文拟在生态文明视角下,基于脱钩理论对天津市的生态效率做一评价,以期对天津市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1 生态文明与生态效率

1.1 生态文明的内涵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之一,是一种积极、良性发展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不是不要发展,而是一种建立在可持续发展基础之上的文明。这种文明所包含的含义如下:

(1)资源和环境利用的持续。生态文明社会要求尊重自然规律,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着眼点,以环境可承载和可恢复、资源可接替为前提,推动经济绿色转型,提高人类适应自然、利用自然和修复自然的能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健康的发展。

(2)资源和环境效率的提高。生态文明社会要求不仅注重经济数量的扩展,更注重经济质量的提高,它要求提高资源和环境的产出率,用较少的资源和环境消耗获得较大的社会福利。

(3)生产和生活方式的转变。生态文明社会要求牢固树立起先进的生态伦理观念,自觉地转变发展方式。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推进可持续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本质要求。

1.2 生态效率

生态效率(eco-efficiency)指的是社会生产中利用自然资源减轻环境压力的效率,是评价经济发展的资源或环境功能的价值指标。

尽管对生态效率的具体内涵,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观点,但从广义上来看,都可看成是“产出/投入”比,即基于经济指标与资源或环境指标的投入产出比。

由此可见,生态效率的目标就是用更少的资源、更少的污染排放,创造更多的价值。它有两层含义:一是在经济增长条件下实现资源投入不增加甚至减少;二是在经济产出不变甚至增加的条件下,向环境排放的废弃物实现减少。

目前国外对生态效率的研究主要从市场经济的角度展开,集中在企业层面,而国内的重点多从区域角度进行研究,如杨斌[1]、陈傲[2]、邱寿丰[3]、李海东和王善勇[4]对中国区域生态效率的评价,王震等[5]、汪东和朱坦[6]对中国区域工业生态效率的测算等。

自2009年我国政府提出到2020年单位GDP的CO2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减排目标以来,在学术界的研究中将CO2排放纳入生态效率评价体系成为一个新的趋势,但总体而言,在生态效率测算中考虑CO2排放影响的成果还比较少。

1.3 生态文明与生态效率

综上所述,生态文明和生态效率是两个既有密切关联但又有所区别的概念。从可操作性的角度去理解生态文明,可以将其理解为:较高的生态文明水平就是用较少的自然消耗获得较大的社会福利。从这个意义上讲,生态文明也包含有效率的概念在内。但生态文明包括的内容要远比生态效率丰富得多,因为其中那些表示自然消耗和环境污染的指标对生态效率的反应比较敏感,而其他一些表示社会福利的指标,如人类发展指数、主观满意指数等对生态效率的反应就不是很敏感。此外,生态文明不仅仅包括效率的概念,还包括经济社会模式的根本变革。[7]

虽然生态效率只是生态文明水平的一种测度手段,但仍然不失为一种重要的手段。目前,全国各地都非常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也对生态文明水平作了各种评价。如北京林业大学生态文明研究中心ECCI课题组提出的中国省级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报告,对2005—2007年各省区的生态文明建设情况进行了综合评价;[8]北京大学中国区域经济研究中心“新区域协调发展与政策研究”课题组用生态效率定义生态文明水平,利用地区GDP与地区生态足迹的比值来表示生态效率,提出了“生态文明指数”(ECI)的概念,对2007—2009年我国各省区的生态文明水平进行了测算。[9]

2 基于脱钩理论的天津生态效率评价方法

2.1 脱钩理论及其研究综述

2.1.1 脱钩理论

“脱钩(Decoupling)”一词原意是指使两个或多个物理量之间的响应关系不再存在。脱钩模型是近年来逐渐流行起来的用于衡量经济增长与环境变化的常用分析模型。实现生态文明要有两个重要的脱钩:一是经济增长与自然消耗的脱钩,二是生活质量与经济增长的脱钩。

较早运用脱钩理论来评价经济发展与环境脱钩关系的当属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2002年,OECD使用“脱钩指标”来描述环境压力变量与经济驱动因素之间的关系。[10]Tapio将脱钩指标分为脱钩、负脱钩和连接三种状态,再依据不同弹性值将脱钩细分为弱脱钩、强脱钩和衰退性脱钩;将负脱钩分为扩张性负脱钩、强负脱钩、弱负脱钩;将连接分为扩张连接和衰退连接。[11]伴随着研究的深入,“脱钩”理论体系逐渐形成,“脱钩”理论透过简单的数量关系表征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消耗的内在联系,并可以进行面板数据的横向对比,可对区域发展与碳排放趋势进行预测,获得了广泛的运用,成为评价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2.1.2 脱钩理论的应用研究综述

国内外运用脱钩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节能和减排两个方面,就是集中在经济发展与资源能源节约和污染物排放减少的考察方面,近年来开始将CO2减排也纳入其中。OECD[10]对30个成员国的环境与经济脱钩状态状况进行了研究,Juknys[12]以立陶宛为例对其脱钩情形进行了研究,Gmbh等[13]对奥地利的运输业脱钩进行了研究,Tapio[11]对欧洲交通业与温室气体之间的脱钩情况进行了研究,Gray等[14]对苏格兰地区经济增长与CO2排放的脱钩情况进行了研究,Shimada K等[15]对日本滋贺县、Gomi等[16]对日本京都市的CO2排放的脱钩情况进行了研究。

国内学术界运用脱钩理论的研究虽然起步稍晚,但近年来渐趋火热,研究的领域也日益多样化。不仅对经济总体进行分析,还对各个产业、各个地区进行了深入分析;不仅对经济增长与能源、资源的脱钩关系进行研究,还对经济发展与污染物排放进行分析,特别是近年来将碳排放也纳入了分析视野。

邓华、段宁[17]较早介绍了西方“脱钩”理论的两种主流评价模式,并对在循环经济中的运用做了探讨;赵一平等[18]、王虹[19]、武红等[20]对中国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的相应关系进行了研究;彭佳雯等[21]对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碳排放的脱钩问题进行了研究;徐卫涛等[22]分析了我国化肥施用量与粮食生产之间的关系。

在区域研究方面,孙耀华、李忠民[23]对中国各省区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脱钩关系进行测度,王崇梅、毛荐其[24]将脱钩理论应用到烟台开发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中,刘建兴、许肃[25]分析了福建省的能源消耗和经济增长关系,王远、陈洁[26]以江苏省为例分析了能源消费总量、电力消费和地区生产总值之间的耦合关系,李忠民、庆东瑞[27]对山西省工业部门工业增加值与其能耗投入及二氧化碳排放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脱钩分析,冯艳芬、王芳[28]计算了广州市耕地消耗与经济增长总量的脱钩关系,杨璐嘉等[29]对四川省的建设占用耕地与经济发展分别进行了总量脱钩评价和消耗强度脱钩评价,岳立、李飞[30]以甘肃省为例,对西部经济增长与CO2脱钩关系进行了分析,陈浩、曾娟[31]对武汉市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的脱钩进行了分析,尹敬东等[32]对江苏省能源消耗、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进行了分析,吴开亚等[33]基于物质流分析对安徽省经济增长与环境压力的脱钩关系进行了研究,程会强、陈豹[34]则对安徽省经济增长与碳排放进行了动态分析,盖美等[35]对长江三角洲地区资源环境与经济增长脱钩进行了分析,牛芳兵[36]对山东省低碳经济进行了研究,徐莉、张斌[37]对湖北省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

在运用生态效率概念,基于脱钩理论的分析方面成果不多,王明霞[38]引入生态效率与脱钩指标对浙江循环经济发展情况做了研究,刘竹等[39]对沈阳市总体生态效率与资源利用效率进行了分析,王玉梅等[40]对山东省循环经济建设的生态效率进行了测度。

综上所述,我国学者运用脱钩理论进行研究的成果比较丰富,这些研究都是非常值得借鉴的宝贵资料,但将生态效率和脱钩理论结合起来的分析尚不多见,也缺乏有针对天津市的分析。

2.2 天津市生态效率评价方法

2.2.1 生态效率评价模型

生态效率的核算方法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

(1)经济/环境单一比值法。这种方法能够给出一个简单的比值,容易理解和操作,缺点是不能给出最优的比率集合。因此,这一方法适于分析独立的非连续的研究对象,特别是单个项目和技术。

(2)指标体系法。指标体系可以综合反映社会、经济、自然各子系统的发展水平和协调程度,适用于分析较为复杂的对象。其缺陷是需根据权重来表达资源、环境和经济之间的关系,而权重是主观给定的,难以剔除人为因素的影响。

(3)模型法。最常见的数据包络分析(DEA))是以相对效率概念为基础,进行相对有效性的一种分析方法。其优点是所需指标少,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可靠性,可以避免人为确定权重的主观影响等。但主要缺陷是缺乏废物或者排放物的市场价格,因而无法进行核算。

上述三种方法各有优劣,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适当的评价方法。国外在单一比值法和模型法方面有较大突破,我国则采用指标体系法的研究较多;国外研究的趋势已从简单评价转向生态效率驱动机制的探究,并开始将生态效率同全球生态问题,如全球变暖等结合起来,而我国生态效率研究则仍侧重于污染物分析。[41]

纵观学术界对我国生态效率的研究,在研究内容上多从区域角度进行,重点是对各省区的生态效率的比较评价,也有不少对个别省份的研究,但对天津的研究还比较少;在研究方法上多使用指标体系法和模型法,重点是构建指标体系或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模型,这样可以合成为一个指标,对各个地区进行综合比较,但这样也带来了在改善生态效率过程中操作性不强的缺陷。本文拟采用单一比值法来对天津市的生态效率进行评价,试图直观地反映天津市作为全国的“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和“低碳试点城市”,近十几年来各项生态效率的变动趋势,为明确今后生态效率提高的方向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提供可操作的依据。

本文对生态效率的理解是:某一区域的GDP与其相对应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的比值,反映了该区域的生态效率水平。生态效率模型可用下式表示:

其中,E为生态效率,S为社会服务量,I为生态负荷。

这里的生态负荷反映资源利用水平和污染物排放情况,可分解为资源负荷(经济活动造成的资源压力)和环境负荷(经济活动造成的环境压力),前者情况下的生态效率可称之为资源效率,后者则可称之为环境效率。

2.2.2 脱钩分析模型

本文的目的在于考察天津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耗即环境污染是否脱钩及其脱钩程度,采用Tapio脱钩分析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其中:

资源脱钩模型可以表示为:

环境脱钩模型则可以表示为:

式中,IR、IW分别表示资源和环境的脱钩指数,△R为资源消费总量在末期相对于基期的变化率,△W为废弃物排放总量在末期相对于基期的变化率;△GDP为GDP在末期相对于基期的变化率;Ri、R0分别为末期和基期的资源消费量;Gi、G0分别为末期和基期的国内生产总值;Wi、W0分别为末期和基期的废弃物排放量。

结合天津市经济增长并无小于0的实际情况,如果只考虑经济增长率大于0的情况,则对Tapio脱钩类型进行简化并做适当改进,可以将其归结为如表1所示的四种情况。

表1 本研究采用的脱钩类型及其特征

分析表1,我们可以知道,在经济增长的情况下:首先,负脱钩是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现象,因为在这种状态下,虽然经济在增长,但资源消耗或污染物排放也在增长,而且前者的增长幅度小于后者,这是一种以牺牲资源或污染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增长模式;其次,连接也不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现象,因为在这种状态下,经济与资源消耗或污染物排放同步增长,没有实现脱钩;再次,相对脱钩是一种在产业转型过程中可以接受的,但还不是理想的脱钩模式,因为在这种状态下,在经济增长的同时,资源消费或废弃物排放也在增长,只是其增长幅度小于经济增长幅度,资源或环境效率趋于缓慢增长;最后,绝对脱钩才是一种最理想的脱钩模式,因为只有在这种状态下,才可以说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了资源消费或废弃物排放下降。

2.2.3 指标的选取及其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的天津生态效率指标共13项,其中资源效率包括能源和水资源2项,环境效率包括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化学需氧量、工业废气、工业SO2、生活 SO2、工业烟尘、生活烟尘、工业粉尘、SO2和CO2排放量等11项。研究期间为1995—2010年的16年。上述指标的历年数据除了CO2排放和能源消费量以外,均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各年版。因统计资料的限制,其中生活污水、生活SO2、生活烟尘和化学需氧量排放缺少1995—1997年的数据,SO2排放缺少1996—1999年的数据,工业废气排放缺少2006年的数据,用水情况仅有2003—2010年的数据。

另外,本文将CO2排放也纳入到生态效率评价,但因缺乏公开发表的统计资料,遂利用《中国能源统计年鉴》各年版分部门、分种类的能源消费数据,结合各类能源的排放系数进行了推算。[42]

本研究选取GDP作为服务量指标,历年的天津市GDP数据取自《中国统计年鉴》各年版,并全部换算为2005年价格。

3 天津市生态效率评价结果

3.1 天津市生态效率及其变化

表2A、表2B表示的是天津市的生态效率及其变化。从表中可以看出:

首先,对于大多数指标而言,天津市的生态效率是逐年提高的,但发展很不均衡。其中提高最快的是工业粉尘,2010年是1995年的31倍,而工业废气则只有不到2倍,两者相差达15倍以上。总体上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研究对象期内环境效率提高较大的有工业粉尘、工业烟尘和工业SO2,期末为期初的10倍以上;其次为SO2、工业废水、生活SO2、生活烟尘和化学需氧量,为6~9倍不等;而工业废气、CO2和生活污水的效率提高不到3倍。

其次,就某一指标而言,天津市生态效率的提高不太稳定,期间有大起(如2005年以后的工业粉尘),也有大落(如2009年的生活SO2),还有一些小的起伏。

从资源效率来看,首先,能源效率在缓慢提高,2010年为1995年的2.66倍,但期间经历过两次较大的反复,第一次是1999—2002年(如以1995年为1,1999年达到1.55,而此后的2000年则仅为1.25,2001 年为 1.28,2002 年为 1.31),第二次是2003—2007 年(逐年依次为 1.89、1.72、1.62、1.75和1.88);其次,水资源利用效率在稳步上升,2010年为2003年的2.55倍。

表2A 天津市生态效率及其变化(相对值)

3.2 天津市生态效率的脱钩评价

根据上述脱钩分析模型对天津市生态效率进行了脱钩评价,由于篇幅的限制及叙述的方便,这里将研究期间分为三个阶段,分别对应我国的“九五”、“十五”和“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时期,具体结果如表3所示。

表2B 天津市生态效率及其变化(相对值)

从表3可以看出,整个对象期内天津市生态效率总体上处于脱钩(绝对和相对)状态,但不同时期也有所不同。从发展趋势上来看是逐渐好转的,“九五”期间处于绝对脱钩状态的只有工业废水、工业SO2和SO2三项指标,还有生活SO2和生活烟尘两项指标处于负脱钩状态;而“十五”期间绝对脱钩指标上升为7项,负脱钩指标下降为1项(工业废气);到了“十一五”期间,在全部13项指标中,绝对脱钩指标进一步上升为9项,负脱钩指标已经消失,其余4项为相对脱钩。

表3 天津市生态效率的脱钩评价

从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来看,只有工业SO2和SO2在三个阶段都是绝对脱钩的,而工业废水、化学需氧量、生活SO2、工业烟尘、生活烟尘和工业粉尘只有两个阶段是绝对脱钩;与此相对,生活污水、能源、CO2在整个期间都还停留在相对脱钩状态,特别是工业废气曾有一段时间返回到负脱钩状态;水资源消耗虽然在“十五”期间还是相对脱钩状态,而“十一五”期间已经转变为绝对脱钩状态。

4 结 论

本文基于生态文明视角,对天津市的生态效率进行了评价,得到如下结论。

(1)天津生态效率逐步提高,但还很不均衡、很不稳定

首先,天津市的生态效率是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步提高的,本研究虽然没有和全国各省市进行比较,但据前述“新区域协调发展与政策研究”课题组的研究结果,天津市被排在高水平组。这说明天津市滨海新区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不仅经济发展速度在全国名列前茅,而且生态建设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次,天津市各个指标的生态效率提高还很不均衡,提高较快的是工业粉尘、工业烟尘和工业SO2,而在提高较慢的CO2、工业废气和生活污水等方面需要加大减排力度。再次,就单个指标而言,天津市生态效率的提高不太稳定,期间不仅有小起伏,也有大起大落,特别是能源效率的提高还有待加强。

(2)天津生态效率总体处于脱钩状态,且逐渐由相对脱钩转换为绝对脱钩,但多数指标尚不稳定

首先,天津市生态效率总体上处于脱钩状态,初步摆脱了单纯依靠资源环境投入来支撑经济发展的恶性循环。其次,从不同时期的发展趋势上来看脱钩状态是逐渐好转的,从“九五”到“十一五”期间,绝对脱钩的指标越来越多。再次,稳定地处于绝对脱钩状态的有工业SO2和SO2两项指标,而工业废水、化学需氧量、生活SO2、工业烟尘、生活烟尘、工业粉尘和水资源等尚不稳定,CO2、能源、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气仍处于相对脱钩阶段,应作为今后提高生态效率的重点来抓。

[1]杨斌.2000—2006年中国区域生态效率研究——基于DEA方法的实证分析[J].经济地理,2009,29(7):1197-2202.

[2]陈傲.中国区域生态效率评价及影响因素实证分析——以2000—2006 年省际数据为例[J].中国管理科学,2008,16(增刊):566-570.

[3] 邱寿丰.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生态效率研究[J].能源与经济,2008(4):8-10.

[4]李海东,王善勇.“两型”社会建设中生态效率评价及影响因素实证分析——以2006—2009年省级面板数据为例[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6):72-77.

[5] 王震,石磊,刘晶茹,孙念.区域工业生态效率的测算方法及应用[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18(6):121-126.

[6] 汪东,朱坦.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理论的中国区域工业生态效率研究[J].生态经济,2011(4):24-28.

[7]诸大建.中国发展3.0:生态文明下的绿色发展——深化中国生态文明研究的十个思考[J].当代经济,2011(6):4-8.

[8] 北京林业大学生态文明研究中心ECCI课题组.中国省级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报告[J].中国行政管理,2009(11):13-18.

[9]杨开忠.哪个省的生态更文明——中国各省区市生态文明水平大排名[J].中国经济周刊,2011(12):34-38.

[10]OECD.Indicators to Measure Decoupling of Environmental Pressure from Economic Growth[R].Paris,2002.

[11]Tapio P.Towards a Theory of Decoupling:Degrees of Decoupling in the EU and the Case of Road Traffic in Finland Between 1970 and 2001[J].Journal of Transport Policy,2005(12):137-151.

[12]Juknys K.Transition Period in Lithuania-Do We Move to Sustainability[J].Environmental Research,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2003,4(26):4-9.

[13]Gmbh H C,Herry M,Sedlacek N.Decoupling Economic Growth and Transport Demand:Case Study of Austria[R].OECD,2003.

[14] Gray D,Anable J,Illingworth L,et al.Decoupling the Link Between Economic Growth,Transport Growth and Carbon Emission in Scotland[R].OECD,2006.

[15]Shimada K,Tanaka Y,Gomi K,et al.Developing a Long-term Local Society Design Methodology Towards a Low-carbon Economy:An Application to Shiga Prefecture in Japan[J].Energy Policy,2007,35(9):4688-4703.

[16]Gomi K,Shimada K,Matsuoka Y.A Low-carbon Scenario Creation Method for a Local-scale Econom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Kyoto City[J].Energy Policy,2009,38(9):4783-4796.

[17]邓华,段宁.“脱钩”评价模式及其对循环经济的影响[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4,14(6):44-47.

[18]赵一平,孙启宏,段宁.中国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响应关系研究——基于相对“脱钩”与“复钩”理论的实证研究[J].科研管理,2006(3):128-134.

[19]王虹.利用“脱钩”理论对我国经济增长与能耗关系的测度[J].软科学,2010,24(9):23-27.

[20]武红,谷树忠,周洪.河北省能源消费、废物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J].资源科学,2011,33(1):2-9.

[21]彭佳雯,黄贤金,钟太洋,等.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碳排放的脱钩研究[J].资源科学,2011,33(4):626-633.

[22]徐卫涛,张俊飚,李树明.我国循环农业中的化肥施用与粮食生产脱钩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0(3):200-203.

[23]孙耀华,李忠民.中国各省区经济发展与碳排放脱钩关系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21(5):87-92.

[24]王崇梅,毛荐其.“脱钩”理论在烟台开发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中的应用[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7(2):45-48.

[25]刘建兴,许肃.福建省1990—2008年能源足迹强度及生态压力分析[J].中国矿业,2010(9):21-24.

[26]王远,陈洁.江苏省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耦合关系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1):979-984.

[27]李忠民,庆东瑞.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脱钩实证研究——以山西省为例[J].福建论坛,2010(2):67-72.

[28]冯艳芬,王芳.基于脱钩理论的广州市耕地消耗与经济增长总量评估[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0(9):36-37.

[29]杨璐嘉,李建强,梅卫威.四川省建设占用耕地与经济发展的脱钩分析[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1(4):29-31.

[30]岳立,李飞.西部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脱钩关系的实证分析——以甘肃省为例[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19-23.

[31]陈浩,曾娟.武汉市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的脱钩分析[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90-95.

[32]尹敬东,穆明娟,周兵.能源消耗、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来自江苏的证据[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12(1):6-12.

[33]吴开亚,刘晓薇,朱勤,张浩.安徽省经济增长与环境压力的脱钩关系研究——基于物质流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2,31(4):29-33.

[34]程会强,陈豹.基于脱钩理论的安徽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动态分析[J].西部论坛,2013,23(4):91-97.

[35]盖美,胡杭爱,柯丽娜.长江三角洲地区资源环境与经济增长脱钩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13,28(2):185-198.

[36]牛芳兵.基于脱钩模型的山东省低碳经济发展研究[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9(1):17-21.

[37]徐莉,张斌.湖北省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EKC 和Tapio脱钩模型[J].科技和产业,2014,14(3):73-77.

[38]王明霞.脱钩理论在浙江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中的运用[J].林业经济,2006(12):40-43.

[39]刘竹,耿涌,薛冰,等.基于“脱钩”模式的低碳城市评价[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21(4):19-24.

[40]王玉梅,丁俊新,魏兴华.山东省循环经济建设的生态效率测度[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3,29(4):460-465.

[41]尹科,王如松,周传斌,等.国内外生态效率核算方法及其应用研究述评[J].生态学报,2012,32(11):3595-3605.

[42]科学技術庁科学技術政策研究所.アジアのエネルギー利用と地球環境[M].東京:大蔵省印刷局,1992.

猜你喜欢
天津市文明效率
请文明演绎
有趣的云
提升朗读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
如果画笔会说话?
漫说文明
天津市津农果树研究所
天津市第三届“未来之星”初中数学邀请赛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
跟踪导练(一)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