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理解发展的基本框架:基于发展观的转变

2014-12-25 02:17
天津商业大学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福利理论研究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北京100193)

长期以来,发展研究备受社会各界关注,但同时也存在很多误区。要系统、科学地把握发展研究的特点与内容体系,就必须清楚地了解发展的基本框架。这种框架是建立在对发展观解析的基础之上的。

1 发展研究的兴起与发展理论的演变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许多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纷纷走向独立,开始以主权国家的身份重新融入到全球系统之中。这些新兴国家的统治精英面对残破的国家现状,迫切需要建设一个统一的民主国家,实现国民经济的迅速增长,并兑现当初赢取大众支持所做的允诺——使人民享受更好的福利、过上更好的生活,于是,“发展”便成为他们的首要目标,发展研究逐渐成为国际学术界一个引人注目的领域。随后,“发展经济学”、“发展社会学”等以发展研究为己任的众多新学科竞相问世。发展研究冲破纯理论学术的樊篱,融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为一体,因此同时获得学界、政界和企业界的重视。例如,联合国及其下属机构、国际发展学会、罗马俱乐部等都是发展研究的重要推进者。在许多国家,各种官方和非官方的发展研究机构也大量涌现。发展理论也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而不断更新拓展。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影响较大的发展理论包括现代化理论、结构主义发展理论、依附理论、“全球性发展”思想、新自由主义理论等,它们都给发展理论研究以及国际发展的实践留下了宝贵的思想财富。

妹岛和氏设计的卢浮宫朗斯分馆中央为68mx58m近似长方形的公共空间,对角分别连接狭长的永久展厅和临时展厅,这一组织方式结合大量玻璃的使用,实现了公共空间对周边环境在视觉上完全打开的效果,使得大厅空间与公园融为一体,透露出融于社区生活的强烈意愿(图8a)。由让·努维尔设计的卢浮宫阿布扎比博物馆则通过巨大的滤光屋顶营造了被“光之雨”空间(图8b),该空间既是展厅空间的“负空间”,同时又是一个绝佳的城市漫步场所,根植于地域环境却又摒弃了基于宏大叙事的约定俗成的转译,为城市提供了一个海岸花园,一个凉爽天堂。

值得一提的是,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等一系列事件的发生,全球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欧盟、日本等相互依存的多极全球工业资本主义体系开始逐渐形成。面对全球形势的新变化,发展研究人员开始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反思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实践。人们逐渐意识到,在发达国家产生的发展理论不一定能够为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指明目标和道路,过去提供专门的发展援助、从宏观上构建发展模型以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西方式的现代化的做法过于简单和盲目,于是在考虑特定国家国情及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采用以过程为中心、注重多方参与的策略,试图以平等沟通的形式和更加理性的方式来合理地解释现代社会的复杂变迁。于是,发展领域开始逐渐告别过去简单的以“政府干预理论”或“自由市场理论”为中心的时代。[1]

在此背景下,很多发展研究人员在反思过去诸多发展理论的基础上,开始重新构建新的发展理论。新的发展理论在构建的过程中逐渐舍弃了过去正统的宏观结构主义分析方式,开始从微观层面关注发展过程中“人”的反应,“人”也逐渐成为发展理论研究和关注的重点。于是,可持续发展、“自由发展”等理论相继出现并对国际发展实践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各位代表,刚才三个小组的代表都已经把每个组的论文汇报得非常详细而且精到,我这个学术总结其实是多余的,因为原来会议的议程上有这么一项,所以我尽量说得简单一些。这次会议提交的论文有47篇,后来会上又补了几篇,另外有11篇是存目的,存目的大部分论文也都在会上宣讲并且基本成文,这样共计有近60篇论文,应该说会议的材料是非常丰富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面对日益加重的发展中国家的贫困问题,如何促进发展中国家的有效发展成为当时人们关注的焦点。20世纪50年代的经济增长理论是建立在西方发展的经验基础之上的,其假设是经济增长可以带动社会发展,同时总体经济增长可以消除分配不均等现象。然而事实并非如此,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发展中国家忽视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战略造成了“有增长无发展”的发展危机,使以促进产业增长为手段的经济增长理论面临严峻的挑战。在此背景下形成了以综合发展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发展研究,其特点是综合性、实践性、多学科性和目标导向性。

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观强调:(1)人是发展的主体,一方面人为社会经济等的发展提供劳动者,人力资源是发展所需的各种资源中最主要的资源,另一方面人的发展又构成了发展的核心内容与基础,人们福利的增进也是对任何发展形式的最终检验标准;(2)人的发展不是孤立实现的,需要以社会经济发展为支撑。因此,人的发展和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的发展密切相关、相互促进。以人为中心的发展战略在实施过程中通常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满足人的基本需要,其次是提高人的素质,最后是实现人的价值。

2 发展观的转变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从以经济增长为中心的传统发展观到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综合发展观的转变,不是对传统发展理论的全盘否定,而是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对发展认识的必然趋势。经济增长与发展始终是发展研究极其重要的构成部分,发展需要投入各种资源与要素,并对生产要素进行新的组合以提高效率与效益,这就涉及到创新。市场经济时代是企业和企业家的时代,创新是现代企业和经济活力之源,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福利增进的基本驱动力。因此,反思过去发展研究从一味重视经济发展到轻视经济发展两个极端及其存在的误区,可以看出迄今为止的发展理论在视角、内涵和实现条件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和局限,因而有着发展的余地和创新的空间。例如,在发展导向和发展动力上存在一定的空泛性和模糊性,所倡导的各种措施和方法在实践操作层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有必要在现代发展观中强化发展的福利导向以及创新驱动发展的理念。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于1987年向联合国大会提交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正式提出“可持续发展”概念,指出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威胁和危害的发展。自此,可持续发展理论成为影响全球发展的重要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强调的是以人为中心,实现人类与自然、经济和社会之间的协调发展。从发展的角度看,该理论强调发展要以经济的增长为基础,亦即发展首先要实现人类社会物质财富的增长,同时发展必须考虑分配问题,发展应以人类的整体利益为评价标准,以追求社会全面进步为最终目标;从可持续的角度看,该理论指出应考虑经济社会发展的诸多限制条件,如自然资源的可使用量、生态环境可承载能力等,并且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要注重实现代际利益均衡。[2]

全面落实“三步走”战略,伴随各项业务指标稳步增长,医院进入“用顺境加速发展”的阶段。学科发展如何更进一步,温秀玲表示人才培养、平台搭建至关重要。

当存储货物质量较大、货架重心较高,存在安全隐患时,可采用结构稳定性原则占主导的复合货位优先级,即在符合结构稳定性原则的前提下,同行货位根据其出库时间、按照存储效率优先原则设定优先级,图2d所示为结构稳定性原则占主导的复合货位优先级示例图。

阿马蒂亚·森在融合了经济学与伦理学核心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自由发展”思想。他将人的自由发展作为福利增进、社会发展的核心标准,认为发展不只是追求经济增长,发展的目标在于实现人的实质自由,这也是发展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这种实质自由是个人拥有的按其价值标准去生活的机会和可行能力,既包括健康、教育、平等、自由表达以及自我实现等目标层面的内涵,也包括扩展这种“可行能力”所需要的政治民主、经济自由、社会机会、透明性保证等保障实质自由的手段。

发展理论与实践变化的背后是发展观的转变。人类社会发展目标是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的。最近60多年来,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也经历了从以经济增长为中心的传统发展观到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综合发展观的转变。

目前,人类社会发展已经步入了新的阶段,强调“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注重人类自身的幸福和快乐。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是要满足社会成员的各种需要,从而提升人们的福利水平与幸福感受。世界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与发展的阶段一般经历了从规模增长型向质量进步型的转变,然后再从质量进步型向创新福利型转变。从我国当前的发展状况来看,我国已经基本实现了经济规模的快速增长,正朝着质量进步型和创新福利型转变,一方面要依靠创新驱动发展,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提升企业、产业、区域、国家的创新能力与竞争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另一方面要创造人们幸福生活的各种条件,提供个人主动追求和实现幸福生活的机会与平台,尽可能地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增进人们的福利。可以说,炫耀物质财富的时代正在远去,崇尚自由幸福的时代初露端倪。福利可以被理解为幸福和快乐,是人们生活的幸福满意程度,人类社会发展就是为了追求福利的增加与幸福感的提升。因此,发展可理解为增进人民福利的过程,发展研究应当坚持以福利为导向。[3]

3 发展的基本框架和研究内容

发展要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一系列质的和量的变化,集中表现在其福利的增进。这就决定了发展是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中心或根本,以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社会等发展为支撑,以福利为目标导向,以创新作为驱动力。我们可以画出发展的基本框架图,如图1所示。

图1 发展的基本框架

从图1不难看出发展的各个要素及其之间的大致关系。据此,发展研究的基本内容主要涉及:(1)人的发展。这涉及发展主体基本需求的满足、素质与能力的提升、人际关系和谐以及自由扩展等。例如,农民的自尊、自信、自立、合作与包容品质,农民的政治参与、经济权益、就业与流动、教育、医疗及其他社会保障等。(2)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是其他方面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条件,涉及生产要素与资源的投入与产出、经济效率与效益的提升等。(3)文化发展。先进文化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文化的内在因素主要包括科技、教育、理想、道德、信念、人生观、价值观、心理状况等;外在因素主要有文化设施、文化交流网络、人员及民族传统等。(4)生态发展。发展要为居民创造一个生态宜居的生活环境,因此需要提倡生态文明,提高环保意识,控制环境污染。(5)政治发展。政治发展指为实现既定政治目标而推行的各种政治变革,是一个走向善治的过程。民主政治有利于有效参与、和平地管理冲突,建立秩序,并实现平等、自由、人民主权等价值理念。(6)社会发展。广义的社会发展指整个人类社会的向前运动过程。狭义的社会发展指一定地区(国家、区域或村庄之类的社区)内的人们基于互利原则实施或提供的各种社会服务状况,例如医疗、教育、供水、能源、交通、通讯等服务与设施。社会发展追求的是社会成员的互利合作,消除各种差异与不平等,实现公正与公平,从而改善社会服务体系,建设和谐社会。(7)发展动力。发展是由创新驱动的,需要研究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及其同发展的相互关系。(8)发展目标。以福利为导向的发展研究需要评价不同时空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的合意性,研究福利变化的评价标准以及福利的影响因素等。因此,效率、公平、和谐、幸福等是发展研究的重要主题。

在发展研究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可以衍生出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不同视角的研究主题与问题。比如说,近30年来,国外在发展理论、方法与实践等方面的研究不断转型,发展研究的新主题也随之涌现。例如,全球化与发展、世界秩序与发展、贫困与发展、性别与发展、教育与发展、环境与发展、城市化与发展、工业化与发展、社会资本与发展、治理与发展、参与与发展、传播与发展、创新与发展等都成为发展研究的重要领域。

[1] 彼得·华莱士·普雷斯顿.发展理论导论[M].李小云,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334-340.

[2] 常江,王忠民.科学发展观对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创新与发展[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112-116.

[3] 高启杰.福利经济学:以幸福为导向的经济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12-13.

猜你喜欢
福利理论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旅友视界”征稿啦!福利多多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那时候福利好,别看挣几十块钱,也没觉得紧巴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