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悦 王庆斌
摘 要:现代城市广场是城市外部开放空间的一部分,是现代城市景观的重要体现,城市广场不但要满足城市人群的活动需要,还要生动地突出城市文化内涵,展示城市精神风貌。
关键词:城市广场;城市意象;城市景观
0 引言
近年來,城市外来人口的不断增加导致城市的开发力度也不断加大,城市公共空间面积显得捉襟见肘,城市广场的建设也成了人们广泛关注的对象,而关于城市广场的研究内容也越来越多。例如,生态、人性化、地域文化等,本文所要研究的内容是利用城市广场来构建城市意象,目的在于城市特色丧失越来越严重的今天,将城市广场作为出发点来唤回城市记忆,营造新的城市面貌。
1 城市广场发展概述
城市广场起源于早期人类的庆典和祭祀一类的集体活动,是最古老的城市外部空间形式,伴随着世界城市的发展成了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现代城市广场的形成经历了一个由传统到现代的演变过程。
(1)中国传统城市广场与现代城市广场有着很大的不同。传统城市广场范围主要集中在宫廷、寺庙和集市,功能上由单一的祭祀,逐渐发展到集市交易、民间艺术和节日庆典等活动。历代的封建王朝都建有宫廷广场,周边由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建筑围合,广场的形式规划严整,体现统治者至高无上的权威,明清时期的天安门广场把中国宫廷广场发展到了极致;寺庙广场主要分布在民间的庙宇,受封建礼制思想的制约,寺庙的规模与广场都不得超越帝王的级别,寺庙前的广场一般由寺庙的山门及围墙为边界向前延伸,其他功能的建筑则围绕寺庙构建出一个公共活动空间,满足人们的交易、杂耍和民间艺术活动;集市广场与寺庙广场不同,不需要依赖特定的建筑物,布局特点更加灵活,是人们自由聚集,买卖交易的活动场所,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就生动描绘出了集市活动的热闹场景,画中的部分空间扩大就可形成集市广场。对比中国古代的传统广场形式不难发现,宫廷广场是由统治者通过能工巧匠规划建设,空间相对封闭和独立,寺庙和集市广场则由人自发形成,空间开放且带有一定的随意性,这些广场奠定了中国传统城市广场的基本形制。
西方传统城市广场形成主要从欧洲开始,广场最初的功能也是议会、司法和祭祀活动,但其广场规模和设计理论都远远超出中国当时的城市广场。例如,古希腊的雅典广场,古罗马的共和国广场、帝国广场等。进入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后,城市广场的规模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功能也越来越多样化,设计手法越来越成熟,空间艺术、科学性和理论性都明显增强。例如,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罗马的圣彼得大广场等都已经成了现代城市广场的雏形。
(2)中国的现代城市广场主要受西方城市建设理念影响。晚清时期的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越来越多的西方国家开始在中国建立租界,它们给中国带来伤害的同时也带来了西方的城市规划思想,改造了中国城市,许多西式广场先后在中国出现。如今保留下来的大连中山广场,中心呈环状向四面八方辐射,周围的建筑大多是欧式,风格统一,整个广场开阔宏伟、空间协调,紧密连接城市交通要道,可以清晰地看到当时西方城市规划的手法。这种城市规划的设计方法在新中国成立前的一段时期内,曾在上海、天津等城市形成一股潮流,出现很多欧式建筑,欧式的广场、公园等。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的城市规划建设接受了苏联的指导,造成许多大中城市的规划建设中广泛应用苏联城市广场平面模式,表现在追求气势宏大的轴线空间体系,给我国城市公共空间体系发展奠定了基础。[1]改革开放至今,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城市建设进入了跨越性的发展,尤其是90年代,城市广场的建设更是进入了鼎盛时期,这时期的广场设计手法大部分仍然是借鉴国外的理论和经验,结合中国实际状况找到创新点,上海市的人民广场以及后来的大连星海广场,都是受到了法国“规整式”布局影响,追求规整式的西方园林美,空间上采用环形对称形式,场面极其的开阔宏伟。大量的借鉴西方设计手法,也造成国内广场设计出现很多问题。例如,布局单调,模式化严重,缺少文化内涵,丧失了民族特色等。
2 城市意象下的现代城市广场现状分析
把意象从心理学应用到了城市研究当中,将人类感知引入城市环境的是美国学者凯文·林奇,他认为“任何一个城市似乎都有一个共同的意象,它是由许多个别的意象重叠形成”。因此,可以把城市意象看作是人们对城市环境的感知和可读,是人们在城市生活过程中对城市直接或间接的经验认知,是通过大脑可以回忆出来的城市印象。
凯文·林奇在《城市意象》一书中把城市意象分为通道、边缘、街区、节点和标志五大要素,其中,节点是现代城市广场设计中比较突出的特征,它不但连接城市交通和主体建筑物,更是一个城市中心区域的缩影。例如,北京的天安门广场就是城市节点的代表性体现。现代的城市广场已经包含多种功能,如交通、休闲、集散、表演、商业、政治等等,城市广场给更多的城市人群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户外活动平台,对于提升城市人居环境质量有着很重要的作用。2000年9月建成的洪山广场占地近10万平方米,由原来的董必武纪念广场和原洪山广场合并而成,中心是一个圆形的下沉式小广场,周边的阶梯跌水衬托出象征荆楚文化的火凤凰,南北两侧设有“天人共舞”和“后羿射日”花岗岩巨型浮雕,西侧则用“武汉关”、“黄鹤楼”和“晴川阁”的青石浮雕象征武汉三镇。如今的洪山广场更大、更开敞、更现代,不仅满足附近居民晨练和休闲活动的需要,也为一些大型公共活动提供了场地。另外,还有大连的星海广场、成都的天府广场、重庆的朝天门广场和沈阳中山广场等都是新时期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大型现代城市广场。
现代城市广场如同公园、步行街等开放性外部活动空间一样,在城市化的今天,数量在明显增加,然而暴露出来的问题也非常明显的:广场明显受到西方城市规划思想的影响,盲目追求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类似的喷泉,对称的布局,这些舍本逐末做法造成人性化缺失,文化内涵薄弱,也使不同城市的景观风格趋同。城市意象的表达在于深刻挖掘人们内心对于城市过往的环境认知,而不是通过绚丽的设计手法去营造现代但缺少实质的广场景观,广场的设计在满足基本的功能之外,要更多的体现城市的人文和精神。中国在近几十年的城市化大发展中的速度是非常迅速的,然而城市建筑物的标准化和商业化正在使城市特色逐渐地消褪,建筑文化和城市文化出现趋同和特色危机。[2]因此,我们将城市广场作为城市意象研究的出发点,目的是在无法改变现有城市建筑面貌的情况下,利用城市广场来增强人们对于不同城市的感知能力和可识别性,对未来城市环境的改造有所启发。
3 城市广场在城市意象表达上的设计要素
(1)现代城市广场与商业交通的结合。现代化城市,商业步行街几乎已经成了与人们衣食住行密切相关的一部分,城市广场是城市人群聚集的场所,广场为人服务,商业街围绕广场产生商业活动,商业活动又需要广场来提供集散活动空间。现代的商业街已经不单纯围绕广场而存在,有的甚至成了广场的一部分,如地下商城。上海的城隍庙商业街区围合而成的大大小小的商业广场可以看出,城市广场与商业活动是统一存在的。此外,城市广场已经不能存在于一个孤立的空间,它应该满足城市的交通与城市环境相融合,达到城市空间的通透性和连续性。
(2)现代城市广场与景观设施的结合。景观设施是现代城市广场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广场要满足城市人群的休闲娱乐等活动,就要提供一定的功能性景观设施,包括审美性的雕塑、喷泉、植物等,服务性的休闲座椅或者健身器材等。当前城市广场在大型的景观设施建设上,已经出现盲目的跟风现象,看到其他城市广场有一个非常漂亮的喷泉,就在自己的城市广场复制一个类似的喷泉出来,景观植物也已经跨越地域性界限,不顾气候、植物习性等因素,高价进行移植,在广场景观设施中追求绚丽,宏伟的效果外已经忽视了生态和人文因素。
(3)现代城市广场与城市建筑的结合。欧洲早期的城市广场设计手法影响着现代的中国城市广场设计,广场普遍与城市的典型代表性建筑紧密的结合。例如,成都的天府广场,西面有古老的皇城清真寺;北面是四川美术馆;正北则是省展览馆;东面是锦城艺术宫,同时又紧邻人民商场等著名建筑物。城市广场的开敞性空间与建筑内部的私密性空间是一个对比,同时建筑也是展现城市文化和符号的重要内容。
(4)现代城市广场与城市文化的结合。每一个城市都有各自的历史文化积淀,不同时期遗留在城市的文化都是能唤起人们回忆的意象。我们不能通过看一个城市的整体来判断城市的文化如何,但是城市广场给城市的文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展示舞台,人们在这个开放性的场所里可以找到对整个城市的认知,武汉的洪山广场就很好地利用了花岗石拼贴的“火凤凰”图腾展示了楚文化。
4 小结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城市意象,每个城市也都有能体现城市意象的景观,相对于城市巨大的建筑物,城市广场的建设更加自由灵活,我们借鉴西方广场设计理论,但不能丧失自己的城市特色和文化内涵,在追求新奇和规模的今天,城市規划设计手法越来越多样,但是“千城一面”的悲剧应该引起我们的深刻反思,如同当年我们照搬苏联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是行不通的,只有结合中国实际国情制定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更好地引领中国发展,中国的城市规划设计也应该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让每一个城市找到自己的灵魂。
参考文献:
[1] 张军民.现代城市广场规划与设计[J].天津大学,2005.
[2] 沈益人.城市意象研究——城市设计环境特色塑造的基础[D].同济大学,2004.
[3] 苑军.中国近现代城市广场演变[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
[4] 凯文·林奇(美).城市意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
[5] 顾朝林.城市意象研究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J].城市设计,2001.
作者简介:弓悦(1991—),女,河南濮阳人,河南工业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硕士,主要从事景观规划设计方向的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