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不自美,因人而彰

2016-12-12 03:52杨力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6年10期
关键词:城市广场美学

杨力

摘 要:“美不自美,因人而彰”是唐代思想家柳宗元的重要美学观点之一。这个命题的提出,既承认了美的客观存在,又强调了人的主观感受。要成为审美对象,必须要有人的审美活动,必须要有观赏者去发现它、照亮它、唤醒它,使它成为一个情景交融的意象世界。联想起城市广场的美学特征,也具有“美不自美,因人而彰”之理,就此来谈谈理解与看法。

关键词:城市广场;美不自美因人而彰;美学

一、引言

纵观美学的发展历史,不少专家学者关于“美是什么”的看法各有千秋。而“美不自美,因人而彰”是柳宗元提出的涉及审美活动本质的重要命题。美具有社会性。美是历史的范畴,没有永恒的美。对审美活动产生决定性影响的是社会文化环境,其中经济的因素是最根本的、长远起作用的因素。

提到广场,就不得不联想到意大利各城市许多漂亮的广场,与其单纯说它们只是开敞的公共空间,不如说是给人以高度艺术感染力的作品。它是审美主体进入里面,从内侧作为空间来体会的艺术作品,从中来发现美。意大利人热衷于把外部空间整顿为美好的空间,因为他们一天在外部空间待的时间远远超过自己的居室。人们一般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或需求来建造广场空间。意大利中世纪的广场多朴实无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人们感到空间统一的人为性,于是附加上喷泉及纪念碑等。巴洛克时期,为了艺术性,人们把小细部复杂化。广场空间的美不是可以测量的客观属性,而是人对审美对象的一种整体认可,需要人去用心感受和发掘。

二、现代城市广场现状分析

(一)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对于物质水平和精神文化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城市广场空间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成为现代城市设计中的亮点。城市广场应该具备的基本特征有四点:第一,广场的边界清楚,能形成“图形”;第二,具有良好的封闭空间的“阴角”;第三,铺装面直到边界,空间领域明确;第四,周围的建筑具有某种统一和协调。然而我国的许多城市广场仍存在一些问题:广场规模划分的失衡,不具有亲和力和缺乏围合感。不少广场只注重二维平面的构成和视觉效果,广场空间的尺度感较差,比例失衡。广场除了周边建筑的界面限定围合外,没有其他空间划分;并且,广场没有结合当地的文化内涵来设计等问题。例如,广为人知的上海人民广场(图1),可以说是上海市民非常喜爱的游览地之一,具有“生态性”广场的特点。然而,仔细观察后不难发现,人民广场其实只是用弧线划分为若干块小绿地,缺少围合空间,这从市民的角度来说,无法满足日常广场市民的需求。所以,就有人笑侃人民广场不过是座大花园罢了。

(二)发展趋势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文化,广场有着每个时期不同的美感。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广场也在不断改变着自身的特点,那么在未来,城市广场的发展趋势可能有以下几点。首先,城市广场的功能应该向综合性和多样性发展。因为受地理因素、地形及人文因素的影响,设计出符合各个年龄层和不同背景的人们可以进行社会活动的场所。其次,城市广场的形态应该走向复合式和立体化,其空间围合的简单平面方式向立体复合空间发展,一般有上升式广场和下沉式广场,它们各有自己的利弊。最后,城市广场应更注重对历史文脉的传承以及地方文化特色的发掘。相信未来的城市广场给人们带来的美将会是更加丰富多彩的。

三、美不自美,因人而彰

(一)美离不开观赏者

叶朗先生于《美学原理》一书中对于柳宗元的“美不自美,因人而彰”这一命题给出了三层意思的解释。第一层意思,即美不是天生自在的,美离不开观赏者,而任何观赏都带有创造性。人们觉得物的美是客观的,因为物是客观的,所以他们很容易接受美是客观的这一错误观点。这里错就错在把“象”与“物”的概念混淆了起来。在审美活动中,审美观赏者关注的是“象”而非“物”。就好比城市广场是“物”,它是实实在在的,相对来说它是不变的,但是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人面前,城市广场形成的“象”却又是不同的,“象”是非实在的形式。这种形式离不开观赏者,它包含有人的创造,如果没有观赏者,那我们就无法照亮美、创造美和生成美,更无法发现城市广场的美。“因人而彰”中的“彰”就是发现、唤醒、照亮的意思。

(二)不同人眼中的美

同一事物在不同人的眼中所产生的美并不可能完全一样,同一外物在不同人的面前看到的是不同的景象,具有不同的意蕴,此为“美不自美,因人而彰”的第二层意思。人们很容易认为美对任何人都是一样的,是不会变化的,这种观点是片面的。人自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即使我们在审美活动中遇到了相同的审美对象,表面看是一成不变的。然而因为每个人“性格情趣”的不同,在审美活动中将直接影响观赏者所看到的景象。也可以说,每个人的审美情趣制约着主体的审美行为,决定着主题的审美指向。

拿国内的城市广场来举例,情侣们来到城市广场可能会寻找可以坐下休闲交谈的围合空间,因为它更具私密性,能更好地促进双方感情的交流;大妈们则会寻找宽敞的敞开空间,适合跳广场舞蹈、强身健体;旅客们可能会寻找城市广场中标志性的雕塑或建筑进行合照留念……因为不同文化教养的人,不同格调和趣味的人,不同心境的人,在同样的事物面前会产生不同的美感。另外,人的审美趣味也有高低雅俗之分,具有良好的审美能力,才能发现更多的美。总之,不同人的眼中对于相同的审美对象,能看到不同的景象,感受到不同的审美意蕴。

(三)美具有历史性

不同的历史时代,在不同的民族、不同的阶级中,美感的差异性更大。美一方面具有共同性,另一方面又具有差异性。美感不仅有普遍性、共同性,而且具有特殊性、差异性。

拿西方城市广场来说,古希腊时期的广场基本是由建筑群组成封闭围合的空间,广场的设计虽注重人体尺度适宜,但不求平整对称,不重视几何轴线的关系。实例有阿索斯广场。到了古罗马时期,广场的设计上善于利用尺度和比例的关系,具有严格的轴线关系。罗马人比希腊人更理性,所以广场的空间形态就更为封闭。功能方面也由最初基本的集会和市场,扩大至审判、节庆狂欢、举行角斗等。中世纪时期,随着教权的增强,教堂占据了城市的主导地位,所以教堂广场便成了城市的主要中心。广场空间一般呈现不规则形状,具有良好的围合性。如意大利著名城市锡耶纳的坎波广场(图2),典型的中世纪广场,封闭的围合广场可以更好地聚集人气。广场上九块漂亮的地面铺装整体呈一个扇形的形状,有坡度的向心集中于普布里哥宫。广场还可以用来举行公告、仪式等,可供人们更好地顾客表演。最值得一提的是,锡耶纳每年一度的赛马节也在此举行,吸引了大量旅客。14至15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未来体现人文主义的价值,设计城市广场时广泛运用透视原理、比例法则和美学原理。这里不得不提到拥有欧洲最美“客厅”之称的威尼斯圣马可广场(图3-图5),该广场早了几个世纪,所以保留了不同风格的建筑。教堂属于拜占庭建筑,威尼斯公爵府和塔楼属于哥特式建筑,广场中间的建筑则属于文艺复兴式建筑。广场的平面呈不规则“L”形,由三个梯形广场组合成一个封闭的复合广场。巴洛克时期将广场空间最大限度与城市道路系统地连结成一个整体,强调一种自由流动的连续空间,大量运用雕塑小品,最著名的是位于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广场(图6)。古典主义时期的城市广场整体布局上平面里面造型强调轴线对称和主从关系,广场中大多设置主题标志物。

从西方城市广场的发展史来看,美感有普遍性与共同性,但由于每个时期政治、文化、经济水平等因素的不同,导致人们在城市广场设计时又有不同的侧重点,所以其产生的美感又具有特殊性与差异性。

四、结语

未来对于城市广场的设计,应本着“美不自美,因人而彰”这一理念,着重考虑以下几点:第一,广场作为为人民服务的空间,在设计时要以人为本,充分考虑人的尺度;第二,要根据广场使用者的不同需求,正确划分广场的空间;第三,充分考虑广场空间的层次感以及趣味性;第四,广场的空间设计一定要有地域文化内涵,突出其个性特色;第五,广场与周围的建筑、道路等在设计时要相互衬托、联系,有一种相互的能动作用。

美是不存在一种实体化的、外在于人的“美”,“美”离不开人的审美活动。广场是居民的生活场所,是热闹的、有生气的空间,而不是单纯的封闭空间。广场文化美学是一个复杂、新颖的学科,值得我们去关注和研究。一方面,设计出更好的广场空间,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另一方面,广场空间也将带给人们更好的美与美感。

参考文献:

[1]叶朗.美学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芦原义信.街道的美学[M].尹培桐译.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

[3]段俊原.城市广场空间特性解析——以南京鼓楼广场地区为例[D].南京林业大学,2007.

[4]邹荣.对广场文化美学问题的探讨[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02).

[5]秋原雄一郎.意大利的广场城市——锡耶纳[J].北京规划建设,2006,(04):38-39.

[6]赵红梅.浅谈以人为本的城市广场设计[D].武汉大学,2005.

[7]芦原义信,外部空间设计[M].尹培桐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

[8]王雪梅.意大利的城市广场[J].北京规划建设,2003,(02):60-62.

猜你喜欢
城市广场美学
仝仺美学馆
盘中的意式美学
生活美学馆
纯白美学
南宁市城市广场绿化景观提升的必要性
“妆”饰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