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玫瑰,李建强
云南哈尼族女性传统服饰的生态设计与审美
马玫瑰1,李建强*2
(1.红河学院 人文学院,云南 蒙自 661199;2.武汉纺织大学 纺织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0)
环保健康、简约和谐的生态美是现代服饰绿色设计的审美追求。本文以生态美学主张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之美为指导,对我国云南独有的哈尼族女性传统服饰进行系统的实地考察和研究分析,从服饰设计的色彩、面料、图案、工艺、饰品和款式等方面论证其与地域生态环境之间的健康和谐关系,有利于深入剖析云南哈尼族女性传统服饰所蕴含的服饰设计生态美的理念和审美价值。
生态美学;服饰设计;哈尼族女性传统服饰
生态美学从广义上来说包括人与自然、社会及人自身的生态审美关系,是一种符合生态规律的当代存在论美学。服饰中的生态美即是指科学地利用生物界、自然界所提供的物质、材料、形态、结构、色彩、肌理、功能、声音、知觉和行为等来设计服饰,把“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念融入服饰设计和审美中,注重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服饰设计审美观念。
我国哈尼族女性传统服饰体现了这个民族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灿烂的文化,通过深入云南哈尼族相关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发现其服饰设计和审美文化不仅与他们的生产、生活相和谐,还与哈尼梯田的自然生态和地理环境相和谐,与自己本民族形成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相和谐,与梯田农耕稻作文化相和谐。他们将自己的生态审美标准和审美经验物化于服饰之上,其服饰的色彩、面料、图案、工艺、饰品和款式无不与其哈尼族居住生存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地域文化密切相关,体现了哈尼族人追求环保健康、自然和谐的服饰生态设计和审美理念。
哈尼族崇尚黑色,无论男女老少,传统服饰均以黑色和藏青色为主要基调。哈尼族与彝、拉祜等族同源于古代氐羌族群。在氐羌族群彝语支民族中的彝、纳西、拉祜等民族,认为黑色具有尊贵、高雅、正统的含义。哈尼族作为彝语支民族的一员,同样也崇尚黑色,他们以黑色为美、为庄重、为圣洁,认为黑色是所有颜色中最高贵、最能完美地表达生命本质的颜色,是人类躲避鬼魂纠缠和恶人追击的保护色,于是将黑色视为一种吉祥色、生命色和保护色。而且,对高山农耕生产者来说,黑色不仅是融于大山森林的自然生态颜色,是人与大自然和谐统一的颜色,黑色服饰在保暖(黑色服饰属于黑体,完全吸热)、耐脏(色深因而看不见脏污)、耐磨等实用方面还具有独特的优势。
另外,我国哈尼族女性传统服饰都是用自己织染的土布做的,都是以蓝靛(图1)为主要染料,一般可以制作蓝靛的植物有蓼蓝、槐蓝、茶蓝、马蓝等多种蓝草,俗称板蓝根(图2),蓝靛染出来的黑色和藏青色衣服,具有色泽均匀自然,不易褪色的优点。哈尼族居住地域有着丰富的物产资源,有属于寒带、温带、带热带三个气候带的多种植物和林木,蓝靛易于生长,可以种植在树林、田间的各个角落。这些实用的蓝草都来自于大自然生物界,比任何染料都健康环保,是哈尼人对自然生态的科学利用和审美需要。
图1 蓝靛成品
图2 蓝靛草:染布植物
我国哈尼族服饰用棉最早的记载见于明朝。哈尼族女性传统服饰从棉花,蓝靛等织染原料的种植、采集,到纺纱、纺织土布(图3,图4),靛染、扎染再到设计、裁剪、缝制、刺绣、配物等都来自于哈尼族女性勤劳智慧的双手,形成一套独辟蹊径的服饰制作技术。哈尼族大量采用自然界环保健康的绿色材料来制作服装,其材料一般都用自家种的棉花和麻。哈尼族生产的土布透出质朴、简洁、大方、明快的特点,与现代审美的潮流方向一致。
图3 织好的土布
图4 染好在晒的土布
哈尼族农家多备有一套木制轧花机、纺车和织布机。深秋时节,哈尼族妇女们将成熟的棉、麻采回晒干,再将其弹松去籽,搓成条状,自捻纱线,晒纱排纱,再用自制的原始简单的织布机织好布,然后用梯田上的蓝草对布匹进行靛染,织成紧密牢固的黑土布和藏青色棉布,然后经过扎染、刺绣、配物、式样搭配就可穿出繁杂纷呈、绚丽夺目的的服装,反映了我国哈尼族妇女的心灵手巧和自给自足的梯田农耕文化,浓缩了哈尼族的民族地域特色。这都反映了与其高山环境、热带亚热带气候和梯田农耕相适应的自然生态美。
蓝靛染出来的黑色和藏青色衣服,与化学染料相比,其色泽自然,褪变较慢,不伤布料,经久耐用,穿着比较舒适,不会对人体皮肤产生不良刺激。不仅有着天然耐脏、耐晒、耐磨、保暖、实用和不易褪色的优点,穿在身上还透气吸汗,透着一种特殊的蓝草气味。据说,像板蓝根一类的染料同时还带有一定的消炎清凉作用,对人的健康有益。天然的材料、染料和简单的自制机械,也使得我国哈尼族服饰有了一种古朴自然、环保健康的生态之美。
哈尼族崇拜自然,热爱自然,其服饰中的图案就是原生态的描绘,是对自然规律的理解和表现,与大自然和赖以生存的农耕梯田融为一体,体现了一种人与天地的和谐之美。我国哈尼族女性传统服饰的图案主要装饰在上衣的领部、背部、肩部、袖口、衣襟、衣摆处,下衣的膝盖、裤口处和帽子、头帕、飘带、腰带、挎包、护腿套等配饰上。图案的题材范围很广泛,主要涉及几何形图案、花草鸟兽图案、梯田图案、民俗图案和吉祥图案等。
首先,几何形图案使用最广,它是哈尼族人民日常生活的总结和抽象,能够表现出哈尼族人民的自然审美追求和审美取向。梅花、莲花、玫瑰花和八角花都是哈尼族女性服饰图案中较为常用的花草纹,莲花常和鱼儿组合成,寓意男欢女爱。三角纹代表着哈尼族赖以生存的梯田和迁徙中高山壑谷的自然环境,而折线纹则记载了哈尼族南迁的曲折道路。哈尼族服饰图案中还运用了回纹、云气纹、雷纹等吉祥纹样,代表着哈尼人对“天人合一”的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其次是梯田图案,在梯田农业的生产中,我国哈尼族的整个民族审美情趣都受梯田美的影响,以至于在其服饰创造中创造出了“梯田图案”、“梯田造型”,如叶车人的多层衣为多件同样的衣服钉在一起,內褂正摆下有数道青蓝色相间的假边,层层相间,逐层递减,梯形图案十分醒目,体现了哈尼梯田特有的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四素同构”的农业生态系统,表达了哈尼族人提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审美观念。这些图案都反映了哈尼族“天人合一”的审美情趣、审美经验和审美理想。
从服饰审美的艺术看,哈尼族女性穿的是艺术,戴的是神话。在哈尼族地区,从手工捻线到纺锤、纺车纺线,从简单的腰织机到稍微复杂的斜织机、架子机都有,可以成为一个完整的纯手工系列。我国哈尼族女性传统服饰运用了传统的民间纺织工艺、印染工艺、刺绣工艺,每道工艺都是哈尼族女性手工制作。连织染器具(图五)都是农家自制的,工具极为简陋,工艺简单。织染材料多是就地取材,如木、竹、塑料、石头、铁等都用,体现了哈尼女性服饰设计与制作的原生态特色,表达了哈尼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审美经验和审美追求。
哈尼女孩子从小就开始学习织染技艺,以母传女授的方式进行。哈尼族妇女用手锭来纺线,效率比较低,但是很方便,无论行走休息都可进行,哈尼各支系妇女多采用这种纺线方式。然后在房前屋后的空地上自制木桩、竹竿进行排纱和整经,工具都很简单。最后用织布机(脚踏织机或腰织机)进行织布,一般织的是平布。
图5 简单的弹棉花、绞线、排纱、织布工具
印染工艺有靛染、扎染和蜡染三种。靛染是从廖科植物中提取染料,对织物进行染色的一种方法。哈尼族服饰图案的底色主要就是通过靛染方式得到的。每到深秋时节,哈尼族妇女会割下成熟的蓝靛叶,放在瓦缸内浸泡几日,令其发酵,然后捞出杂质,再加入适量石灰,搅拌后滤去清水,就可以得到染料。染色时把适量靛料放入水中溶解,加入少许白酒,搅拌均匀后即可浸染。根据浸染次数的多少,布料呈现出不同的基调,或蓝或黑。
哈尼族常用的染布工具(图6)是简单自制的染桶或染缸、葫芦瓢、木瓢。染桶是木制的,采用当地产木料制成,外面打上两道箍。染桶不能搬动,不能挪为他用,都放在房前和院子里。瓢则是用来搅动桶内液体加速其与空气的接触。
图6 染布工具:染桶、染缸、葫芦瓢
刺绣是我国一种民间女子的手工劳作,又名“女红”。我国哈尼族女性传统服饰图案中就普遍运用刺绣工艺进行装饰。每一个哈尼族妇女从小就必须学习刺绣技艺,哈尼族刺绣制作工艺精湛,针法细腻,颜色鲜艳,不管当挂饰还是服饰,花样都十分抢眼。哈尼族妇女刺绣工具主要是针、剪刀和绣绷等,材料主要是各色的棉线、麻、丝、毛织物等。哈尼族妇女刺绣的工艺流程具体有两种:一种是先描再绣。将设计好的花样纹饰先描到布料上,再把布料放到绣绷上,运用各种针法绣成想要的图案。这类刺绣图案大多是用在腰带、飘带、挎包、钱袋、手扒等小型服饰上。另一种是直接绣。不需要底稿,也不用绣绷,直接在布料上绣出各类图案,然后再将其按照一定的尺寸缀缝到帽子、头帕、衣服上,一般这类的刺绣图案面积较大。
哈尼族信仰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在我国哈尼族女性传统服饰中就非常明显。我国哈尼族银饰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哈尼人认为银饰是富有的象征,且佩带会让人高贵美丽,因此,佩带银饰有相当重的示美炫富心理。其次,他们还认为佩带银饰,如戴上银项圈、银锁、银牌等,具有某种除灾祛病的功能。哈尼族妇女的银饰分布在头饰、衣服、胸饰、腰带、尾饰、背饰和腿饰,缀满了大大小小的银币、银泡、银牌、银鱼或银莲等饰物,如哈尼新娘的银泡褂子等,银牌、银币、银泡代表着太阳、星星、月亮之意,象征着对大自然的崇拜与热爱。
除了银饰还有贝壳、竹和鱼等佩饰。不同地区哈尼女性都普遍以海贝为饰,最常见的是用于头饰、胸饰和腰饰,少则三两枚,多则数百枚。最为典型的当属跨境居于西双版纳及缅甸、泰国一带的阿卡支系,她们往往数百枚海贝穿成串垂挂于胸前或围于腰部。服饰中的“鱼”不仅是哈尼女子对神鱼创世的歌颂,而且是对民族历史起源的一种深刻记忆。竹子是一些哈尼女子头饰的直接组成部分。如雅尼支系“尖头阿卡”、“平头阿卡”,她们的头饰都是“竹银相配型”,即以大量竹、银为主要材料,经过精心处理的竹筒和竹片是她们繁复精美头饰中最基本的部分。这些银、鱼、竹、贝等饰品的运用,表现出哈尼族人热爱大自然,回归大自然、返璞归真的服饰“绿色设计”理念。
我国哈尼族历史上没有形成全民族统一的服饰,服饰款式极为丰富。各支系因头饰、上衣和下衣的不同而保留了各支系的传统特征,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根据上衣下装的款式,哈尼族女性传统服饰可以简单粗略分为长衣长裤型、长衣长裙型、短衣长裤型、短衣短裤型和短衣短裙型等五种。生活在不同的地域环境和支系造就了哈尼族女性传统服饰款式多样性的特点,每个支系的服饰都适应于自己的地域生态环境和文化。
哈尼族女性传统服饰具有地域自然环境的适应性,这个典型的靠山而居的稻作农耕民族,虽然他们的服饰因内部的支系、居住地域的不同而略有差异。但都与其生产方式、生活习俗、自然环境和梯田农耕稻作文化息息相关。尤其短裙的发明与发展,是与其亚热带半山区的气候环境相适应的,如叶车、白宏等支系的短衣短裤、爱尼支系的短衣短裙简洁方便,上坡下坡和山地活动自如,不仅散热而且便于在没膝的梯田里进行耕作;艾罗、哈尼等支系穿着宽松的长衣长裤,碧约、卡多等支系穿着长衣长裙,因为宽松的长衣、长裤、长裙凉爽舒适、防晒,长裤和长裙在劳作的时候还可以挽起来,适用于哈尼族这种山中生活和劳作活动。
我国哈尼族女性传统服饰每个款式的穿戴方式都是根据各支系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不同而形成,适合于妇女各个年龄段的社会交往及不同环境的农耕活动。服装面料及辅料的绿色化及穿着方式的生态化,都表明哈尼人热爱自然,科学取材,尊重自然形态的存在,注重自然的和谐,将“天人合一”的审美观念和原生态审美文化融入服饰设计中。哈尼族女性服饰的色彩、面料、款式和图案纹样等,既是哈尼族生存区域地理环境的折光,也是族人社会身份和角色的标识。服饰中处处都体现了服饰生态设计和审美的原则和规律,展示出哈尼族人热爱自然,回归大自然、返璞归真的“绿色设计”理念和生生不息、物我合一的生存理念。这种原生态的服饰折射出自然生态的美,为人们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全球化将是未来生态服饰设计的发展趋势,保存好我国哈尼族女性传统服饰的原生态特色与文化,不仅有利于传承和保护中华民族文化资源,还有利于弘扬和创新发展我国云南少数民族生态美学,提高云南少数民族生态美学的价值,促进社会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 叶立诚. 服饰美学[M]. 北京: 中国纺织出版社,2001. 132.
[2] 黄绍文,廖国强,等. 云南哈尼族传统生态文化研究[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68-69. 73-74.
[3] 吴蓉,陆小彪. 服装的生态设计与审美[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2): 137-140.
[4] 李红. 生态美学在当代服饰中的体现[J]. 轻工设计,2011,(1):56.
[5] 袁爱莉. 源于自然审美的哈尼族服饰生态文化[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3):56.
[6] 刘玉红. 哈尼族“土布”织染技艺遗产的传承与保护研究——以墨江那哈新寨织染技艺为例[D]. 昆明:云南民族大学,2009. 20-24.
[7] 谭洋洋. 哈尼族服饰图案艺术研究[D]. 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07. 20. 26.
[8] 白永芳. 哈尼族女性传统服饰及其符号象征[D].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05. 31-38.
[9] 邓丽萍.梯田文化与哈尼族服饰[J]. 服饰研究,2007,(3):36-37.
The Eco-fashion Design and Aesthetics of Hani Women's Traditional Clothing in Yunnan
MA Mei-gui1, LI Jian-qiang2
(1.College of Humanities, Honghe University, Mengzi Yunnan 661199, China; 2. School of Textile Science & Engineering, Wuhan Textile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200, China)
The environmental, healthy, harmonious and simple ecological aesthetics are the pursuits of green design of modern clothing. Under the guidance of beauty ecological aesthetics advocated of people and natural harmony unified,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 and study on Hani women's traditional clothing of Yunnan in China, which demonstrate the clothing design with healthy and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egional eco-environment and geographic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from color, fabric, pattern, process, jewelry ,style and so on. It is conducive to in-depth analyze the clothing design ecological beauty of concept and aesthetic value contained by Hani women traditional clothing.
Ecological Aesthetics; Fashion Design; Hani Women's Traditional Clothing
李建强(1964-),男,教授,研究方向:纺织材料与工程.
K892.23
A
2095-414X(2014)05-002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