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 璐
用户体验理论在武汉里分民居环境改善中的应用
韩 璐
(武汉纺织大学 艺术与设计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3)
住区环境是人类生存最重要的一个空间,里分民居更是武汉历史发展过程中留下的宝贵历史遗产。通过引用用户体验的相关理论,对武汉里分民居的住区环境进行走访调查研究,并从使用者的心理需求出发,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认为要实现里分民居住区环境与使用者需求的真正连接,做到里分民居环境的改善,需做到:整改当前混乱境况,保证居民的生理与安全需求;加强人与环境互动,拓展民居住区的交往与休闲空间;充分利用建筑的独特风格,提升民居的艺术与历史价值。
用户体验;需求;住区;环境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追求高品质、生态宜人的住区环境。而城市中的历史民居在满足人们的居住需求方面的不足日益凸显。近年来,国家正大力推进对历史建筑的保护工作。作为武汉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建筑里分民居,虽然许多建筑被修葺一“新”,但这种翻新仅仅只停留在对建筑外立面的修缮,并没有从住区居民的需求入手,解决其最本质的需求。如何从生活品质、身心健康以及人文情怀等方面营造愉悦的用户体验,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宜人的居住环境[1]。
里分建筑是1861年汉口开埠以后在武汉的租界、商业区大量兴建的一种中西合璧的低层联排式住宅。该住宅群具有以下特点:(1)虽然建造在繁华的商业区附近,但由于其里弄相邻,独门独户的空间布局,有门坊作为外面街道与主弄的界定,从外街道到主弄,从主弄到次弄,从支弄到住宅入口,依次呈现出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半私密空间—私密空间的空间走向,身处其中,并不会感觉到闹区的热闹、喧嚣与嘈杂;(2)利用主、次弄道作为交通通道的里分建筑,具有舒适宜人的空间划分,即使巷道尺度略显狭窄,也并不妨碍邻里间的友好交往,天气晴好的日子,居民大多将休闲娱乐活动从室内搬至室外,密切了邻里交往,加深了邻里情;(3)受到西方文化的渗透、当时先进技术以及武汉特有风貌的影响,建筑采用砖混结构形式,红砖砌墙,墙体厚,红瓦坡顶,室内净高,内层玻璃窗外层木质百叶窗的两层窗户的设计使得建筑内部具有良好的通风、遮阳、保暖的功能,是针对武汉夏有酷暑,冬有寒冬恶劣天气的人性化设计;(4)由于建筑室内净空较高,居民可根据自身需求搭建阁楼,进行灵活的室内空间功能划分,有效提高空间的利用率;(5)身处闹市的里分建筑,医疗、出行、购物、娱乐等服务设施完备。
武汉历史民居里分建筑修建于特定的历史时期,多分布于老城区,交通便捷,服务设施完善,人口密集。但随着时间推移,里分建筑也表现出其历史局限性。(1)建筑老化:由于修建年代久远,建筑外立面的砖墙残败,粉层脱落,木质门窗被腐蚀,导致建筑美感欠缺,呈现破败之感;(2)初始规划不足:由于建筑在初始规划过程中的思路陈旧,没有考虑用户在生活起居方面的需求,导致用户在日后居住过程中肆意牵拉电线、铁丝用以晾晒衣服棉絮等物,生活垃圾等随意堆放,住区环境状况堪忧;(3)居民乱搭乱建现象严重:经走访发现,当前里分建筑所居住的居民对居住空间有更大的需求,导致由于采光不足、领域性欠缺等历史遗留问题,大部分居民采取自行搭建卫生间、厨房等来弥补居住功能空间上的不足,这一现象也加剧了该建筑群的市井之感;(4)居住区人口结构复杂:房地产业的蓬勃发展促使一部分条件许可的里分居民搬至现代住宅里去,空置的房屋用以出租,租户大多为外来务工人员或临街摊位的商贩,一定程度上使得住区人口结构复杂化,导致原本和谐的住区氛围发生改变。建筑群体中时常充斥着各种难闻气味与嘈杂的噪声。
用户体验(User Experience,简称UE)是在交互过程中,用户内在状态、系统特征与特定情境相互作用的产物[2]。这一产物是指用户在使用一个产品(服务)之前、使用期间和使用之后的全部感受,包括情感、喜好、生理和心理反应、行为等各个方面。用户体验的主体是人,客体是产品(服务),体验是中转站。简单的说用户体验就是指对于客户来说这个东西好不好用,用起来方不方便。在本文中,我们所探讨的主要是住区环境改善这一服务项。
现阶段住区设计还仅仅停留在追求形式主义的层面上,“欧陆风情”、“地中海映像”等空洞的标语随处可见。这种设计忽略了最为重要的使用者以及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设计的偏差导致环境与人的心理需求背道而驰。
此外,还存在设计师自我代入的问题。设计师在产品的设计之初都或多或少的将与使用者相关的问题列入考虑范围,但随着设计的深入,设计师往往将自己的角色由单纯的设计师转变为使用者加设计师的双重角色。会将自己的认知、需求与期望主观的扩大到所有使用者的范围里。认为自己对使用者的需求已经很了解,认为自己的好恶也能代表其他使用者的喜好。殊不知作为主体的使用者由于其世界观、信仰、生活方式、认知水平、社会和心理需求的不同,个人喜好也会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差异性。因此我们需要进行用户研究,个体的差异性,体验的主观性,决定了用户研究的必要性[3]。
笔者认为设计者如果期望创造用户的最佳体验效果就必须从使用者的需求入手。设计的力量源泉与不竭动力都来源于使用者的心理感受,判定一个产品的成败决定因素就在于产品的使用者。
进行用户研究首要前提即充分了解用户的需求。需求是可以获取的,而通过用户需求应运而生的体验却是不可预知的。用户的需求促成了产品的产生,而只有通过产品才能获得体验,产品像一座桥梁连接着需求与体验。需求促进产品的产生,产品的使用,促成体验的获得。如果产品满足了用户的需求,那么产品就是合格的产品,用户获得了正常的体验;如果产品没有达到用户的需求,则是失败的产品,用户获得了消极的体验;如果产品超出了用户的需求,就可以称为成功的产品,用户也相应的获得了积极愉悦的体验。这样看来,对需求的研究,其实是一种体验信息的收集。这种收集是对体验的一个预测。因此做任何设计之前,都应认真深入的研究与了解用户的需要,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产品能够满足最终的用户体验。
进化心理学中曾经提到,自然选择已经在我们人类的祖先身上选择出特定的偏好、动机和决策规则来寻找那些资源丰富而且环境安全的地域用于居住[4]。这表明,人们在选择栖息地的过程中跟随自己的心理需求这一原则甚至可以上溯到原始社会。而这一原则也适用于住区环境改善设计中。
如前文分析所得,一个产品若想满足或超出使用者预期的需求获得正常或积极愉悦的用户体验,在产品设计之初,进行深入细致的用户需求研究是必经之路。做到真正从用户的角度出发,从使用者的实际需求出发。为了真实详尽的了解武汉里分居民对住区环境的需求,笔者通过走访观察、实地考察、交流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深入住区最真实的环境得到了用户需求的最真实的资料。通过细致的查看,严格的资料汇总,整理出了7项针对武汉里分民居住区环境用户最主要的需求。
表1 居民对住区环境的用户需求
在这7项需求中,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健康需求这3种需求在住区环境设计中必须满足。倘若不能满足,则阻碍了住区用户生活的正常进行。这一层级我们称之为“必须满足层次”;交往需求和休闲需求这两种需求是住区用户渴望被满足的需求,他们不是必须的,但如果能满足这两种需求,可以提升住区环境的人文情怀增强社区凝聚力。我们称之为“宜于满足层次”。还有两项需求是更高层次的需求:审美需求和舒适感需求,如果得不到满足,基本不会影响住区环境建设,但是一旦能够满足这一层级的需求用户将会获得愉悦的用户体验,称其为“悦于满足层次”。只有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才能形成良好的用户体验,依照用户需求层级划分,这7项需求可以分为必须满足层次、宜于满足层次以及悦于满足层次这三个层级,从下到上呈递增式满足趋势。生理需求,安全需求与健康需求是住区环境基本的生理需求。
为了满足当前居民的需求,根据用户需求层级,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武汉里分民居住区环境进行改善。
(1)整治当前混乱境况,保证居民的生理与安全需求。杜绝住区居民私搭乱建行为,控制住区人口成分,保证住区环境的健康,保证路网的畅通,合理营造绿地,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住区的防火、防震、安全间距、安全疏散通道做详尽规划、在保护建筑使用功能与建筑风貌的基础上,对住区进行修缮与加固。
(2)加强人与环境互动,拓展交往与休闲空间。交往需求和休闲需求要求住区室外环境须有必要的公共服务设施、休闲活动空间。加入半私密、半公共、半围合的交往空间形式,加强人与环境的互动,为特殊人群的生活提供便利,为住区居民创造一个和谐、富有归属感的人居环境。
(3)充分利用建筑的独特风格,凸显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审美需求、舒适感需求是高层次的心理需求,通过对住区环境的巧妙划分与改造,展现其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满足人的审美需求加强对住区的亲切与认同感。
一个城市,如果只有高耸入云的高楼大厦,恢弘宽广的城市广场,四通八达的交通通信,那么我们只能说这个城市具备了较高的物质条件。城市的内涵是在长期的历史中形成的。城市的老房子就是体现城市特色的重要元素,里分民居更是武汉这座古城的宝贵历史遗产。因此,如何保护如里分民居这一类“城市名片”,使得它不会因为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各类问题而失去光彩,就需要我们从使用主体人——民居用户的角度出发,更多的关注并满足用户的需求,创造愉悦的用户体验,这样的城市老房子才能在日新月异的城市建设过程中如美酒一般越陈越香。
[1] 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导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 User Experience - Our Definition [EB/OL]. http://www.nngroup.com /about/userexperience.html, 2009-07-20.
[3] 朱琪琪.产品设计中的用户体验研究[D].无锡:江南大学,2008.
[4] 大卫·巴斯.进化心理学[M].熊哲宏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03-104.
The Application of User Experience Theory in Residential Environment Improvement in Wuhan Li-fen Local-style Dwelling Houses
HAN Lu
(School of Art and Design, Wuhan Textile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73, China)
Residential environment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spaces of human existence. Li-fen local-style dwelling house is the precious heritage in the process of historical development in Wuhan. By referencing the user experience theory, this paper has perform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Li-fen residential environment and put forward a feasible solution. We should reform the current chaotic situation, ensure that residents’ physiological and safety needs; to strengthen the interaction of people and the environment, the government should expand the association and recreational space of the residential area, make full use of the building's unique style and promotes the art and historical value of the local-style dwelling houses. Only in this way can we realize the authentic connection between residential environment and the needs, achieve the improvement of residential environment.
User Experience; Needs; Residential Space; Enviroment
韩璐(1989-),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
TU985
A
2095-414X(2014)05-007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