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耀聪,寇晓荣,黄红星
(1.军事交通学院 军事物流系,天津300161;2.总后勤部 华北军用物资采购局,天津300182)
军民融合式物流是一个系统的概念,它是站在国家战略的高度,兼顾经济发展、国家安全和社会进步,立足军地物流系统的高度融合与协调发展而形成的一种物流形态。萨缪尔森认为:“政府的所有支出方案都应该进行严格的成本—收益分析。”[1]军民融合式物流体系是为了满足战争需求,合理地搭配社会物流资源而构建的物流系统。假设将物流保障力视为产品,物流资源视为投入,军民融合式物流的建设与发展也涉及到政府的公共支出部分。为更深入的说明军民融合式物流体系建设的必要性与合理性,提高对军民融合式物流建设和发展的重视程度,本文从成本收益的角度对其进行经济学分析。
和平时期,部队处于正常训练或工作状态,除了抗险救灾、大型军事演习、重点战备工程建设需要局部范围相对集中的物流保障外,平时条件下军事物流活动相对稳定,遵循一定的活动规律,并且总体物流量较小,流向相对确定,流速相对缓慢。战争时期,部队对物资需求迅速膨胀,呈现出非线性;受到作战规模、强度,天候,作战对象等诸多因素影响,不确定性大大增强,必然造成军事物流供需的不均衡。所以,军事物流的需求存在着Y-W的缺口,这时仅依靠军事物流力量远远不能满足需求,还必须动员国家的物流力量来保障(如图1 所示)。
图1 平时与战时的军事物流需求
假定战时物流保障结构符合战争需求,即战时物流供给不存在总量或结构上的无效供给,有以下3 种物流保障体系可供选择。
(1)全民型战备物流保障体系。和平时期建立大规模的全民型战备物流组织与实力,这包括成立强大的军事物流力量以及在民用物流中加强战备。从保障未来的战争需求来说,和平时期维持大规模的军事物流实力最为有利,在相对较长的和平时期,或者即使发生战争也无需动用更大的军事物流实力。但是,庞大的全民型战备物流实力就将闲置和浪费,这对国家经济来说是一个极为深重的负担。我国经济不够发达,物流资源不够充裕,保持庞大的全民型战备物流实力时经济机会成本巨大,也与我国一贯奉行的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相背离。
(2)应急物流保障体系。建立应急物流保障体系,填补Y-W的供求缺口,这是目前发生突发事件经常用到的保障形式,即在已经出现战争征兆或在战争爆发的初期,动员全社会的物流力量保障战时的需求。应急性质的物流建设保障的突出特点是临时组建机构,实行经济编制,将社会物流转入战时,以满足战时对物流资源的需求;事后,人走机构撤,军地物流联合保障毫无规章与计划。这是一种在特殊情况下采用的保障体系,客观上讲,这种保障在满足战时需求和维护国家安全是有弊端的。
(3)军民融合式物流保障体系。在军地物流联合发展的基础上,建立军民融合式物流,即按战时保障体制组织起来的寓军于民、军民一体的物流系统。这种物流保障体系,将军事物流与地方物流之间,以平战结合、军民兼容的形式紧密地融为一体,战时依靠国家雄厚的物流资源和强大的社会科技力量,发挥人民战争的巨大威力,保障未来作战的巨大物流需求。
军事斗争物流保障成本,是指为满足国防和战争的需要,国家在一个平战转换周期内投入的物流资源总量,它可以用国家在和平时期和战争时期投入的货币来衡量。和平时期的保障成本主要包括:维持全民型战备物流资源所消耗的民用物流成本(C1/a);维持军事物流资源运行所需要的成本(C2/a);由平时转为战时的准备成本,即平转战建设与维持成本(C3/a);战时物流动员成本每次共计C4;战争时期的成本主要是战时物流保障实施成本(C5/a)。在一个平转战周期内,假定和平时期设为n年,战争时期设为m个月(高技术局部战争,一般用月来衡量)。
(1)在第一种情况下,由于和平时期维持规模庞大的全民型战备物流,已经足够应付战争的需要。因此,物流动员成本C4的值较小,可以忽略不计,而维持全民型民用物流的成本C1和保持军队物流能力的成本C2,不仅数量较大,而且贯穿于整个和平时期,由于和平时期C1、C2、C3的值变化很小,可以认为它是一个常数。战时物流保障实施成本C5在不同阶段依据战争需求急剧变化,可以用C5(t)表示战时物流保障的实施成本随时间的函数关系。在一个平战转换周期内,这种保障方式的总成本可以表示为
(2)在第二种情况下,应急物流保障体系由于侧重于战时的应急准备,因此和平时期的保障成本特别是全民型民用物流所耗费的成本C1趋近于零,但为填补战争需求缺口,一次局部战争的战时动员成本C4很大,而且战时物流保障实施所需成本C5急剧增加,并在战争的不同阶段增加的幅度有所变化。这种保障方式的总成本中,C5所占的比例最大。在一个平战转换周期,总的保障成本可表示为
(3)在第三种情况下,军民融合式保障体系的保障成本中,维持全民型民用物流所需成本C1介于第一种和第二种之间,和平时期军地物流由平时转为战时的建设在军事斗争准备中居于重要地位,因此,平转战建设成本C3的值有所增大。战争时期为保障战争需求,经济保障实施成本C5不大,但仍然在战争的不同阶段有急剧的变化。在一个平战转换周期,总的保障成本可表示为
第一种和第二种保障体系的成本T1C、T2C分别与第三种保障方式的成本T3C进行比较(如图2、图3 所示)。
图2 军民融合式物流保障与全民型战备物流保障的成本比较
图中,0T1表示和平时期,T1T2表示由和平时期向战时的过渡即动员时期,T2T3表示战争时期,T3T4表示由战时恢复到和平时期,T4以后表示和平时期。曲线A1C1D1E1F1表示第一种保障体系的成本随时间变化的规律,A1C1D1E1F1与横轴所围成的面积,表示在一个平战转换周期内,第一种保障体系消耗的总成本。曲线A3C3D3E3F3表示第三种保障体系的成本线,曲线A3C3D3E3F3与横轴所围成的面积,表示在一个平战转换周期内,军民融合式物流保障体系消耗的总成本。曲线A1C1D1E1F1F3E3D3C3A3A1所围成的面积就表示军民融合式物流保障体系相对于维持庞大的战备型物流体系所节约的成本。可以看出,和平时期越长,军民融合式物流保障体系所节约的成本就越多。
同理,如图3 所示,曲线A2C2D2E2F2与横轴围成的面积,表示在在平战转换周期内,第二种保障体系所消耗的总成本。A2C2D2E2F2与横轴形成的面积与A3C3D3E3F3与横轴形成的面积之差,表示军民融合式物流保障体系相对于应急物流保障体系所节约的成本。
图3 军民融合式物流保障与应急物流保障的成本比较
军民融合式物流保障体系相对于全民型战备物流保障体系以及应急物流保障体系而言,它把军地双方的物流力量合理配置,有效地弥补了军队后勤保障力量的不足,大大减少了安全维护成本。
一是军民融合式物流保障体系的建立,使“平战结合,军民兼容”的方针得以有效落实,将部分资源支援国家经济建设。由以上分析可知,采用全民型战备物流保障体系是行不通的,虽然它能很好的完成保障任务,但成本太高,实际上是对国家资源的一种极大的浪费,其结果是地方物流与军事物流各成体系,国家物流大发展受到制约。正如保罗·肯尼迪所说:“如果一个国家把很大一部分资源不是用于创造财富,而是用于军事目的,那么从长远来看,很可能导致国力的削弱。”[2]
二是军民融合式物流保障体系的构建节约了动员与战时保障的成本,能够很好的完成保障任务。要提高战时物流保障能力,第一时间的准备最关键。由于高技术局部战争和突发事件时效性增强以及资源专用性突出,如果不在平时建设军民融合式物流并注重军地物流的平战快速转换,一旦有大型应急机动作战任务的物流保障需求,并且战役物流应急保障力量不足时,民用经济部门很难在短时间内发挥支援作用。战时应急物流动员成本高昂,相对应急物流保障体系,军民融合式物流保障体系的建立一方面节约了动员与战时保障的成本,另一方面能较好地完成保障任务。
三是上述3 种保障体系中,军民融合式物流保障体系的投入产出的性价比最高,即军事经济效益最好,从某种程度上讲,在军费一定的条件下,较好的解决了军事物流保障缺口,真正把军费用在了刀刃上。
四是通过将军地双方的物流力量有机的结合,增强了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的流动性,能针对不同的需求实现社会资源的最佳配置,有利于形成整体合力。例如,军队与地方物流在基础设施信息、设备等资源方面具有兼容性和同源性,双方可以携手开发与利用,这样既避免了重复建设,又有利于相互学习,提高物流资源的使用效益。
在解决战时物流保障需求缺口的前提下实现成本与投入最小化,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在平时建设和发展军民融合式物流保障体系,避免出现战时进行大量投入来紧急弥补物流保障力量不足的情况。从总体上看,军民融合式保障体系能够较好地适应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需求的变化规律,合理地处理好地区经济建设与军事斗争经济保障准备之间的关系,在有效地维护国防安全利益的同时,使军事斗争经济保障的成本最小。平时投入一定经费建设军民融合式物流体系并注重平战快速转换,是弥补战时物流保障缺口最经济的手段。
[1] 保罗·A·萨缪尔森,威廉·D·诺德豪斯. 微观经济学[M].于健,译.19 版.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587-588.
[2] 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M]. 陈景彪,译. 北京:求是出版社,19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