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移动互联网给社会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与变革,同时也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了很大的挑战。本文通过分析研究移动互联网时代对高校思政工作带来的挑战,旨在为高校思政工作提供相应对策。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 思想政治教育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171-01
一、移动互联网的概念和内涵
目前,学界对于移动互联网的理论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根据国家互联网网络信息中心2008年12月发布的《中国手机上网行为研究报告》中的界定:移动互联网是指“通过手机终端进行访问,移动通信网络进行数据传输的互联网,其网站内容主要是有WAP网页形式和HTML网页形式构成,也有部分应用采用终端安装的模式,即通过安装在手机终端的软件,实现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的访问与使用。”[1]移动互联网可以被看做是互联网的进化与延伸,其不仅具有传统互联网的交互性、及时性、延伸线以及融合性等新媒体技術的共有特征,还具备随时性的突出优势。移动互联网可以存在于任何一个手机信号或WIFI信号所覆盖的地方,由于摆脱了网线与计算机的硬件限制,信息的传播与获取变得更加的快捷和方便。
二、移动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挑战
(一)网络亚文化与传统思想政治工作教育的冲突
大学生是移动互联网的主要使用人群,网络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状态。青年热情敏感的心理特质、强烈的自我表达意识以及善于接受和创造新事物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在网络化生存的过程中逐渐构建出一种不同于传统的网络文化,这种带有明显亚文化色彩的网络文化在青年大学生群体中得到广泛传播和接受。[2]这种网络亚文化的最主要特征是惯用一种多样化、娱乐化、去规范化的行为方式去描述或讨论传统社会生活中一些较为严肃的话题。而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作为社会主流文化的一种体现,其行为方式在形式上则与网络亚文化有着鲜明的对比,如话题的严肃性、话语的规范性、行为的固定性、叙事的宏大性等。这种冲突使得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难以了解与掌握对大学生的思想文化状况,另一方面大学生则对缺乏鲜活内容,相对陈乏的思想政治教育兴趣不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陷入一种信息不对称、交流不畅通的困境。
(二)移动互联网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重构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和现实生活具有一致性,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开展的环境无论是从宏观层面还是微观层面都是客观实在的现实生活,而网络的出现则彻底颠覆了这种一致性。网络不再仅仅作为一种教育载体或者教育工具而存在,网络自身就是一种现实环境与教育背景。换句话说,网络的出现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一种重构。这样一种崭新的教育环境使得很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时间无法从传统的教育模式中跳离出来,无法及时的融入大学生的网络世界,更无法准确的掌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规律。
(三)移动互联网对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变革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典型的教师权威型模式,即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扮演着权威角色,拥有知识和信息的控制与支配地位,对整个教育进程具有绝对的话语权。网络世界的产生打破了这一权威教育模式,互联网的开放性、虚拟性、交互性与去知识边境性突出了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受教育者可以自主的去选择教育资料与教育渠道,任何权威性的主体都开始面临整个互联网世界的重新审视与评价。这样一种变化必然导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变革。
三、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
(一)融入网络,实现教育共境
大学生往往是新生事物的尝试者与创新者,他们在网络生活方面走在了时代前列的时候,我们教育者却还没有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中走出来去适应新的教育环境。新的教育环境要求教育者必须具备基本的网络知识,掌握网络的使用技术和操作技巧,来适应网络这种全新的教育环境;不仅如此,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对网络的认识仅停留在基本的使用层面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培养起自己参与大学网络文化生活的意识,加强与大学生进行网上交往活动的主动性,真正地融入网络生活,真切地去感受网络文化,体验大学生在网络空间的交往、学习、娱乐方式以及他们思想、心理以及行为发展变化,真正做到与大学生在同一个环境下进行交流,实现与大学生的教育共境。
(二)转变教育思维:与大学生平等对话
移动互联网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矛盾,其实是教育思维转变过程中的必然冲突。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者习惯以权威的身份向教育对象生硬的灌输教育内容,两者之间缺乏平等的交流。在网络时代,教育者必须要认识到大学教育模式的转变,转变教育观念,创新教育方式,充分重视与大学生的平等交流和沟通,用潜移默化代替强制灌输。
(三)注重理论研究,关注时代发展
从传统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互联网世界一直处在一个不断变化,不断发展与进化的过程中,其对中国乃至整个世界的影响也一直处于变化的状态。对于网络建设与应用走在社会前列的高校而言,互联网的发展及其对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影响更是处在一个动态变化的阶段,这便要求我们从实践出发,针对互联网发展的具体状况不断进行理论研究的创新和发展。随着网络对社会的影响不断深入,其必然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更多更新的挑战与课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快步迈进网络社会的新环境,在教育实践中要加强理论研究,争取前瞻性,把握主动权,不断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提高教育的实效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在网络时代的新环境中,伴随和引领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信息网络中心.中国手机上网行为研究报告[R].2008
[2]张瑜,李朗.消除话语差异: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紧迫任务[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2):38-42.
作者简介:
周健(1986年11月17日-),女,山西新绛人,重庆人文科技学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