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从游式”实践教学的文化旅游产业人才培养

2014-12-22 00:48陈一静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产学人才旅游

陈一静

〔中州大学 管理学院,河南 郑州450044〕

一、文化旅游产业人才供需分析

文化旅游产业规模增长迅速,人才需求旺盛。然而文化旅游产业人才的供需现状仍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

首先,文化旅游产业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高水平专门人才奇缺且流失率居高。由于从业“门槛”较低,致使目前从业队伍中“三低”(低学历、低职称、低能力)人员较多。从业人员多为初中、高中(含职高)或是专科(含高职)层次,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者极少。

其次,文化旅游从业人员收入水平普遍较低,人员流动率较高。文化旅游产业从业人员的薪酬远远落后于社会整体的收入水平,低于国内大多数行业的收入水平,他们的收入仅略高于农业和制造业,而远低于科研、教育、金融、公共管理等行业。

第三,文化旅游产业人才的职业培训水平较低,大多数地区还处于初级阶段。现在国内的一线发达城市(北京、上海、广州)的文化旅游人才职业培训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体系。但是,在大多数地区,培训规模有限,缺乏特色品牌,专业化水平偏低;专业培训师资严重不足,具有行业背景的旅游文化经营管理师资匮乏,培训的实践指导性低;培训机构混乱,存在政府、院校、企业和其他社会培训机构等各类培训主体,培训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整合,培训效果参差不齐;目前培训教材、课程设置及培训体系没有考虑市场需求,与市场严重脱节。

二、“从游式”产业实践教学模式的阐释

鉴于以上分析,提出打造高校与产业高度融合、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产学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体验+从游”两阶段创新型文化旅游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育基地的设想。其中,体验是指高校理论教学的体验性创新教育,从游是指职业实训与实战训练的产业实践实训;“产学一体”模式避免了以学校为管理理论教学主体和以社会单位为管理实践学习主体的割裂,可以加速行业内从业人员的培训与高校人才培养的一体化,促进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与相应产业发展的互动融合。

“产学一体”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体现为体验式理论创新(简称体验式培养)和“从游式”产业实践创新。其中,体验式培养致力于探索在职人员素质提升、本科层次缩短入职差距和研究生层次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等三个层次的人才培训,是文化旅游产业创新型、复合型应用人才和高技能型专门人才及技术型研发创意人才的体验式教学培养阶段,能够有效提升学员的理论创新意识和创意创业激情。

“从游式”教学是儒家“游于艺”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创新理念的融汇,[2]是让学生追随教师(行业导师)或学长分享从业经验与学术体验、加强学员的职业意识和提升创新创意能力的教育方式。

文化旅游产业“从游式”教学模式将形成本科、在职进修人员和研究生三层次组成的架构,形成由本科生(小鱼)跟随教师或企业导师(大鱼)并借助于研究生或在职进修学长(中鱼)的传导而形成环环相扣的从游式教学链条。任何一位学员都可能有好的创意,有可能进入由高校教师(行业导师)、在职进修成员、硕士研究生横跨层级的“从游梯队”。“从游式”教学鼓励学员由知识链条末端努力游到前端,由此,“从游梯队”成员间的横向互动与相互影响是“从游式”教学的重要支撑。“从游式”教学方式重在通过团队职业实训,让学员融入产业实践和创意团队,通过产业实践的职业磨练与经营管理砥砺,使学员在职业训练和学术体验中获取知识(见图1)。“从游”和“体验”两阶段密不可分,相互作用,人才基地培养的是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需要的创新创意型中高层经营管理人才。

图1 “从游式”产业实践教学模式示意图

三、构建文化旅游产业基地

基于以上分析,依据文化旅游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目标定位,围绕“产学一体”模式,通过“体验+从游”两阶段人才培养环节,结合实践,构建创新型文化旅游产业人才培养基地应从六个方面着手。

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理论教学体验化、产业实践从游化

创新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重课堂讲授、轻实验和实践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体验式理论教学和从游式产业实践相融合的“产学一体”人才培养新模式。一方面,调整教学内容,压缩理论讲授时间,增加不同培养层次的学员间的横向互动和产业模拟经营实践体验,提升学员的职业素养、经营管理技能和创新创业热情。另一方面,合作单位(重点文化旅游发展区和文化产业改革发展试验区及相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从产业发展实际需要,提供部分从业岗位给“从游”学员,使其在产业实践过程中跟从企业导师、挂职教师和职业学长进行产业实训。合作单位以获取学员的弹性资源来保持创新性和先进性,“从游”学员也能够快速提升职业意识和岗位经营管理经验,学员“从游”是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创新的“双赢”模式。

2.创新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内涵丰富化、培养手段多元化

基于文化旅游产业跨界融合发展的需要,采用横向讲座和跨专业选修等多种手段,整合历史、文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美学、工程学等学科优势资源,强化文化旅游产业人才在科技、人文、经济、金融、管理等多学科的泛化教育,培养掌握国内外文化旅游产业新发展、新趋势和新特点的高文化素养的应用型、复合型和研究型人才。针对在职进修、本科和研究生等不同层次的专业人才,培养手段上应有所区分。其中,在职进修可采用定单培养方式,在扩展学院“院企共建”的经验基础上柔性设计培养方案和培养内容;本科和研究生层次则根据入职初级管理者和入职中级管理者定位,有针对性地设计具体的人才培养方案,以适应文化旅游产业对经营管理人才不同层次的需求。同时,加强上述三个层次的横向互动,提升各层次学员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

3.创新教学内容——课堂教学模拟化、实践教学岗位化

充分利用试验区合作单位培养“双师型”教师,大力引进行业内有学术素养的知名从业经营管理人员走进课堂,改进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学内容组织形式,以产业发展和职业需求为导向,将课堂教学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相结合,将教材内容与行业经营管理岗位(职位)实践相融合。在课程体系方面,以培养学员的能力为中心,对未来职业所需要的管理知识、职业能力、综合素质等进行优化设计,加强相应课程的教学改革和建设,把相关课程整合、渗透,构建“能力主导型”课程新体系。处理好传统内容与现代内容的关系,重视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创新,将现代管理和产业发展的观点与方法融入课程理论和实践教学中,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4.教学方法创新——授课模式多样化、学生参与主导

在“人性化”、“凸显个性”和“倡导创新”的社会大背景下,改变“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勇于打破常规的从上至下的教学序列,允许、鼓励学生从错误中体验探索,从独创中享受发现,提倡采用“学生参与主导”方式,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场景模拟、职位模拟和案例研讨等形式,将科学知识传授与行业实际岗位实践相结合,给学生提供更多实验探索的心理和物理空间,接受、容纳多元文化和多重视角带来的复杂性,便于学生领会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学生参与主导就是要求授课导师在吃透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前提下,设计仿真教学情境,使学生投入精力和情感参与其中,对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进行近距离感官性认知和理解,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自主形成对基本理论、技能的理解与主动掌握。[3]这种教学模式具有团队协作、知情合一、实践创新的特点。

5.师资队伍建设——走出去、请进来、产学互动融合发展

“产学一体”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最大的区别就是把高校人才培养相对封闭的系统彻底打开,使教学资源在开放系统中共享,要求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与产业发展紧密联系,形成常态化的教师兼职管理和挂职派出制度,增强专业教师指导产业发展的能力。同时,聘任试验区合作单位和行业内知名专家学者担任指导教师或客座教授,每学期给学员上一次课、做一次专题研讨、带一批“从游”学员,使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打破唯理论和学历的倾向,开创“走出去、请进来”并行、产学互动融合发展的道路,打造“理论水平高、管理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让学生获得经营管理理论、实践经验和职业角色定位等全方位的知识和技能提升。

6.创新教学管理——教学管理服务化、评估反馈循环化

传统教育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要求学生在接受的同时学习模仿,导致学生在逆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方面表现薄弱,造成了学生对“求同”的极度渴望,而忽视了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因此,改变传统的教育评价模式,建立系统的学生创新能力评价体系是打破人才培养“趋同现象”的有效方法。

“产学一体”模式提升了教学管理的“服务”功能,减弱了“管理”功能,将学生的组织与管理、教学评估与反馈紧密结合,在完整的“计划——执行——评估——反馈”循环系统中,从重结果到重过程,从关注获取知识量的多少到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心理状态和情感沟通,重视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活动的设计,重视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情境体验和“从游”的参与程度而不仅是结果。此外,教学评价标准由单一变为多样,在教学效果评价上,采取课堂表现、作品评价、测试和习题训练、学生体验与反馈、学生“从游”职业表现等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的评价。

[1]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2010-2015年中国文化旅游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DB/OL].(2013/12/8)http: //wenku.baidu.com/view/899a73d9ad51f01dc281f1 f8.html.

[2]王一川,周星,于丹,等.研究型大学艺术专业的“从游式”教学模式[J].中国大学教育,2009(10) :17-21.

[3]张向群.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析[DB/OL].(2013/12/8) http: //www.studa.net/commerce/090203/08334616-2.html

猜你喜欢
产学人才旅游
戎子酒庄 搭起产学平台
人才云
基于产学协同的融媒体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贵州中小企业产学联合问题研究
旅游
高校产学合作技术转移影响要素探析——以广州市属高校为例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