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萍
〔中州大学 管理学院旅游系,河南 郑州450044〕
近三年来,中州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教师指导学生参加省级和国家级导游服务技能大赛,取得了良好的成绩。通过参赛,学生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获得了很大的提升。将“以赛促学”能力培养模式应用到《模拟导游》课程中,进行教学改革,以点带面,对于全面提升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国家技术监督局于1995年12月22日批准、1996年6月1日实施的《导游服务质量标准》,是目前旅游行业最具权威性和指导性的职业标准规范。导游服务技能大赛根据《导游服务质量标准》,参照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培养导游人才的要求以及导游的职业规范,制定了四个模块:导游知识模块、道德养成模块、法规意识模块和导游服务模块。针对这些内容设计的省级比赛项目,分别是自我风采展示、导游讲解、才艺表演和导游知识问答,近几年又增加了情景再现环节。从2010年开始,我校旅游管理专业与河南省中信国际旅行社合作,每年举行“中信旅游杯”导游服务技能大赛,赛事参照国家导游服务技能大赛的规则标准和流程,增加了对选手仪容、仪表和仪态的考核,充分体现了旅游业对于导游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导游技能大赛可以比较全面地考察选手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开设《模拟导游》课程的初衷是为了提高导游资格证的通过率,通过课程的学习和训练,提高学生的讲解水平和应变能力。但对于未报名参加导游资格证考试和未通过资格证考试笔试的学生来说,学习这门课程的目标性就不明确,学生很难意识到学习这门课程的重要性,老师在授课时也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模拟导游》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但是,由于学校教学时间安排、带队教师人数等方面的限制以及企业经营利益和运营时间的冲突等因素,《模拟导游》课程很难在景区中开展。目前该课程基本是在导游实训中心完成,虽然可以通过视频等形式来了解有关景点的情况,但缺乏现场感;学校引进的3D 模拟导游实验室因为缺少合适的景区软件而处于闲置状态。《模拟导游》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在讲解中语言生硬,缺少感情。
目前《模拟导游》教材的创作和编写皆不尽如人意,大多是对相关景点的介绍和导游操作程序的罗列,内容滞后,强调理论,可操作性不强,自然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相对其他比较成熟的课程,模拟导游教学可选择的教材数量少且多存在以上问题,尚未有配套和完善的教学指导用书。
导游技能大赛中对选手的能力和素质要求基本包含了《模拟导游》教学对学生的能力和素质要求,在“以赛促学”能力培养模式中,学生参与导游大赛的全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资料收集、导游词撰写及修改阶段。在《模拟导游》教学中,学生所使用的导游词大多千篇一律,缺少原创性,而导游大赛的举行促使学生主动搜集相关资料,对导游词重新撰写或整理和修改。这一阶段主要考察学生对资料的整合能力和思维能力。当然,这项能力同样适用于其他行业,比如产品资料的收集与整理、PPT 展示稿的制作等。
第二阶段——导游讲解比赛(风采展示+导游讲解)。这部分培养的是学生的核心竞争能力——讲解,主要考察的是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当然,学生在讲解过程中的仪容、仪表、仪态等也相当重要。这一阶段要求旅游专业的全体学生都要参加导游讲解初赛。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同样有助于日常工作生活中与人的沟通,以及服务行业或销售中的产品介绍和展示等。
第三阶段——导游技能大赛(风采展示+导游讲解+才艺表演+知识问答)。导游这项工作不仅要具备较高的讲解能力,同时还要多才多艺,能灵活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因此这一阶段除了核心能力——导游讲解的考察以外,增加了才艺表演和知识问答环节。这部分可以全面考察学生的素质、知识积累和应变能力,也是对学生专业综合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在“以赛促学”能力培养模式中,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学习和训练贯穿始终;对导游技能的培养渗透到每一个阶段和环节;而第三阶段的导游技能大赛是选手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综合展示。通过大赛,旅行社可以发现并锁定未来的旅游人才;同时,也为学生就业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
(1)“以赛促学”明确《模拟导游》课程的学习目标
高等职业教育中专业技能的学习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学生学习掌握导游专业技能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热情。有关调查显示,学生中有一部分将来并不打算从事导游这一职业,因此,不准备参加导游资格证考试的同学学习这门课程的积极性不高。但是,我们必须明确,导游技能比赛中对学生技能和素质的要求同样适用于其他行业。下表中对导游能力的分解,可以让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对《模拟导游》课程的教学目标有清晰的认识,从而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
导游能力要求及适用范围
(2)“以赛促学”强调应用,提升职业能力
《模拟导游》理论教学的转化过程缓慢且成效不佳,而导游大赛能够检验学生对《模拟导游》课程的学习情况,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学生通过参赛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找到自身能力素质与实际工作岗位要求之间的差距,吸取优秀选手的经验,明确自我发展目标,在以后的学习中有意识地加强薄弱环节的学习和技能训练,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也提升了自己的就业竞争力。在高职院校中,不少学生缺少自信,而通过导游大赛,特别是获得奖励之后,学生重新认识了自己,发现了自身的价值,自信心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升,学习的积极性也增强了。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坚持用技能大赛的内容和标准来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让学生欣赏技能大赛的优秀获奖作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以赛促学”,以点带面
我校旅游管理专业每年举办的导游技能大赛,要求本专业全体同学都要参加初赛,学院组织旅游专业教师担任评委,每组评选出2-3 名选手参加复赛。初赛给每一位同学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锻炼自己的机会,学生在备赛、参赛的过程中,自身的综合能力和素质都获得了锻炼和提升。传统的《模拟导游》课程,教师要同时指导几十位同学,教学效果的进步是非常明显的。那些通过复赛进入决赛的同学,尽管是学生中的少数,但整个比赛过程有全体同学的协助和参与,比赛各环节也有同学之间的相互观摩和学习;而进入决赛的选手的表现也为其他同学起到了示范作用,从而激发调动了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模拟导游》课程的实践性和学生水平的参差不齐,要求教师最好能够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指导,虽然目前已做到小班教学,但是一名任课教师还是很难照顾到每一位同学;而在大赛中,专业教师的分组跟进,可以让每一位参赛学生得到一对一的专业指导,学生的专业能力和水平在短时间内就能获得较大提升。
(4)“以赛促学”,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在导游实际工作中,要求导游员能够面对不同的游客做到因人而异地讲解,要求他们思维敏捷并侃侃而谈,要求导游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但在《模拟导游》的教学中,经常会遇到学生面对小范围同学讲解时从容大方,一旦走上讲台或面对老师讲解时,就出现紧张、面无表情、小动作过多、机械背诵等问题,这也反映出学生心理素质方面的欠缺。而导游大赛对选手的要求是不怯场,面对突发事件依然要有条不紊,导游词讲解要引人入胜,掌握即兴讲解的要领,这就要求选手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因此,导游大赛对学生的心理素质也是一种很好的锻炼。
(5)发现人才,以赛促学
“以赛促学”教学模式也是选拔优秀学生的平台,发现、挖掘具有潜力的学生,为参加省级、国家级导游技能大赛储备人才。每年的导游大赛,全体同学积极参与,逐级选拔,由专业的教学团队制定培养方案,对优秀学生重点培养,分别从导游讲解、应变能力、才艺表演、形象气质塑造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辅导和模拟演练。
教师以导游大赛为载体开展教学活动,学生以导游大赛为平台展示个人的风采和能力,不管是校级、省级还是国家级的导游赛事活动,老师和学生都积极参与,参赛选手都是采用面试与教师推荐相结合的形式进行选拔。“以赛促学”模式有效促进了学生的专业学习,也为学生顺利就业作好充分的准备。
[1]杜银娟.技能大赛对职业学校导游专业教学的导向作用[J].职教通讯,2012(6).
[2]陈苹苹.《模拟导游》课程开放性教学模式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1(5).
[3]熊三妹.高职院校《模拟导游》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以南昌市几所高职院校为例[D].南昌: 江西农业大学,2012.
[4]姚宝荣,杨红英.架起课堂教学与旅游实践的桥梁——旅游系模拟导游课的发展与做法[J].旅游学刊: 旅游教育增刊,1997(8).
[5]叶云,徐文潇.浙江:校企联手选拔优秀导游人才[N].中国旅游报,2008-11-2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