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农民收入视角的烟台市牟平区特色农产品发展

2014-12-20 14:36王金萍
南方农业·下旬 2014年10期
关键词:特色农产品农民收入制约因素

王金萍

摘 要 发展特色农产品产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以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的特色农产品为例,结合牟平区的特色农产品目前发展现状分析了其特色农产品具有的优势和劣势,并针对牟平区的特色农产品存在问题,依据牟平区发展特色农业的基本思路,提出了牟平区的特色农产品发展的思路规划与政策建议。

关键词 特色农产品;农民收入;制约因素;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

中图分类号:F83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10--3

特色农产品是指具有一定地域特色的农业产品,具有四个重要特点:明显的地域性;独特的品质;广阔的市场;经济的高效性。特色农产品的最终目标是追求较高的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社会效益。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而农业实现现代化,根本的是要增加农民收入,最基础的是搞好农产品的发展。山东省财政积极筹措资金,2013年共兑付四大农业补贴106.66亿元,使全省1 412万户农民直接受益。同时,国内外广阔的市场空间也为山东省农业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大力发展区域特色农业提供了机遇。

近年来,山东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一直保持全国前列。得益于山东省特色农业发展的影响,烟台市牟平区逐步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优质农产品,这对于推进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充分发挥牟平区农业比较优势,全面提高效益农业的水平,不断满足日益变化的市场需求,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当地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1 特色农产品发展对农民收入的理论分析

1.1 烟台市牟平区农民收入现状

农民收入不仅是农业经济发展到某阶段的直接目标,更是农业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农民收入水平的高低反映了农业经济发展程度的优劣,是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农民收入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政府也把提高农民收入作为整个农村经济的重点,深化改革,推进发展,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从表1可以看出,牟平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呈现出稳定地逐年增加态势,从2001年的3 651元增长到2012年的13 532元,增长幅度达到2倍之多,增长率总体来说保持稳定。特别是2011年较上年年增长率达到20.57%,这些数据从侧面反映出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这与牟平区政府积极推行特色农产品发展战略的政策是分不开的。

1.2 与山东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较分析

山东省总人口9 685万人,2013年GDP达到54 684.3亿元,人均GDP达到56 323元,其中牟平区总人口数44.3万人,2013年GDP达到247.86亿元,人均GDP为53 521.92元,略高于所在省GDP平均水平。从这里可看出,牟平区对于山东省内农民收入的提高起到了明显的带动作用。

从表3中可看出,牟平区农民的人均纯收入每年均高于同期山东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可见,在增加山东省人民收入的过程中,牟平区作出了相当的贡献。牟平区农民收入的增加离不开该区近几年来结合本地优势资源积极发展特色农产品产业的不懈努力。

1.3 牟平区几种独具特色的农产品对当地经济的促进作用

2012年“清谷田园”蔬菜基地蔬菜正式投放牟平区市场。该基地位于玉林店镇,总投资5 000万元,占地26.7 hm?,现已种植了西红柿、黄瓜、茄子、辣椒等有绿色食品认证的8个蔬菜品种。该基地通过订单配送方式,送菜上门,减少了蔬菜中间商的批发零售环节,保证了蔬菜的新鲜程度和低价位供应;牟平大白菜“高调”上市。姜格庄街道一直是牟平区最主要的大白菜生产基地,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66.7 hm?左右,总产量达到500万kg, “南松大白菜”已经成为威海市场的一个知名品牌。平均产量达到12 000 kg/667 m?。2013年牟平区大白菜以质论价,单棵2~2.5元,远远高于去年七八毛钱的价格,可以卖到3 000~5 000 元/667 m?不等;“莒格庄沼菜”牌黄瓜是由烟台市牟平区鸿源果蔬专业合作社采用“四位一体”种植模式生产的绿色蔬菜,种植面积20 m?,产品质量由牟平区环保站进行全程监督,整个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肥、农药,保证黄瓜产品品质优、口感好,是真正的“绿色”产品。并于2009年11月取得了农业部中国绿色食品中心 “绿色食品”认证,扩大了莒格庄的知名度。

2 牟平区特色农产品发展的优势和制约因素

2.1 发展特色农产品的显著优势

2.1.1

牟平区农业生态环境良好,水资源丰富,工业污染少,农业生产条件优越,是众多农特产品的主要产地。农业主要盛产小麦、玉米、甘薯、花生等,是全国的粮油基地县之一。

2.1.2 牟平区农产品基地建设情况良好

目前,通过有机食品认证的产品5个,通过绿色食品认证的产品70个,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产品59个,建立有机食品生产基地1 377.6 hm?,建立绿色食品生产基地1 377.6 hm?,建立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20665亩,建立果品基地2 333.3 hm?,蔬菜基地433.3 hm?。目前,“三品”认证产品总量在全市遥遥领先,为积极做好2015年农产品生产基地标准化建设工作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2.1.3 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快速规范发展

该区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围绕四大主导和特色产业发展。目前,该区共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508家,发展社员8 400多名,合作社成员出资79 698万元。

2.1.4 逐渐建立起特色农产品质量保障制度

2013年8月18日,牟平区绿色农产品协会在区委党校新址举行成立大会。各会员承诺将严格保障农资质量,提供优质服务,守法自律,诚信经营,为日后牟平区打造农业生态绿谷、推进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做出应有表率。此外,还举办了会员培训班,有利于对农资、农产品有关法律法规及行业管理等相关知识进行普及,增强农民自身的素质教育。endprint

当前,牟平区各镇街充分认识到发展特色农业是实现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都从自身优势出发,紧紧围绕城郊型农业的发展定位和特有的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提质增效为主攻方向,强化政策扶持、项目引导和示范带动,积极转方式调结构,加快推进农业特色化进程,努力把花生、苹果、蔬菜等产业培育成促进牟平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

2.2 发展特色农产品的制约因素

2.2.1 苹果品牌正在叫响,其他优质农产品还未打开局面

小苹果做出大文章。苹果作为牟平区特色农业主打品牌,经过多年积极运作,烟台市牟平区莒格庄镇在苹果生产中,以科技为依托,大力发展高科技产品,其研发的“烟宝”牌富硒苹果可带动农户增收180万元/年,苹果示范基地被列为山东省“星火科技服务基地”和“富硒农产品生产基地”。得到消费者广泛认可,但还没有形成绝对的价格优势和品牌影响力。大花生、蔬菜等特色农产品,虽然优势突出,但品牌打造远远滞后,缺乏现代的市场营销观念。

2.2.2 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低,高效农业生产技术还不普及

牟平区内以畜力生产耕种的方式依然存在。农业机械化生产是未来农业发展的趋势,落后的生产方式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农民的增收以及特色农产品的发展。设施栽培是公认的高效农业,能够增强农产品抗灾能力传统农业季节性限制,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1]。

2.2.3 龙头企业规模小,产业化水平低

牟平区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不少,如牟平区山东仙坛集团有限公司、牟平区果品公司等,但是产业化水平相对较低,带动能力不强。据调查全区相关企业家数,系列加工、精深加工、多极增值、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较少;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没有长期稳定的合约关系,更难提高特色农产品质量。

2.2.4 “农业一体化”经营体制尚未构建形成

牟平区的特色农产品品种不少,但营销方式大多数还停留在“农户—批发商—二手小贩—消费者”的传统模式,流通过程多,中间费用过多,导致农户卖不到好价钱,消费者买不到实惠货的尴尬局面。农村社区合作经济组织、市场中介组织和产供销、贸工农、农科教等一体化服务实体少,导致特色农产品产业化难以形成规模,市场竞争能力差。这不仅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影响了消费者的需求。

3 大力推进牟平区特色农产品发展,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3.1 充分利用当地独特的资源优势,把特色农产品产业做大做强

根据当地的资源禀赋,资源组合状况,调整优化本区域特色农产品布局,利用现代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的区域特色农产品,充分挖掘牟平区特色农产品的资源潜力,建设本区域的优势产业区和产业带,建设高标准、高档次的特色农产品养殖区和种植区,因地制宜地推行标准化生产,加大产品认证和扶持,特别是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的产地等,增加优质农产品供给,满足市场需求,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3.2 注重科技服务水平的提升,着力提高特色农产品发展的技术支撑能力

牟平区特色农产品发展需要现代农业科技为其提供强有力技术支持和引导,以加强良种化建设,提高特色农产品的良种率。完善科技创新机制体制,将牟平区农科教与产学研有效结合起来。大力培养牟平区科技创新人才。每年从高校定期招聘一批涉农优秀学生到基层农机机构实习,培养牟平区自己的农业科技创新团队,壮大农业人才队伍,提升农业科研水平。继续加强与山东农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烟台农科院等高等科研院所的合作力度,利用“科技下乡”“送教下乡”等有效手段,加大果农培训力度,尽快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不断深化果品质量监管力度,继续聘请国家级苹果检疫检测机构,加强果品检疫检测,提高苹果疫病、虫害监测预防力度,确保果品质量安全。

3.3 实施龙头带动战略,推进特色农产品的产业化进程,提升产业层次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合理利用国际农产品市场,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粮棉油等大型企业。加工才能实现特色农产品的增值,要增值必须搞加工。目前,牟平区的特色农产品加工业水平还很低。从总体上看,加工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有80%仍处在20世纪70-80年代的世界平均水平,15%左右处在90年代水平,只有5%左右达到当代国际先进水平。在农产品加工上,牟平区产业链也很短。基本上属于原料农业、自然农业。可以由农户分散经营的散点式布局向基地化、专业化经营的区域化布局演变。其演变过程如下。

通过扩散使其他农户逐渐并开始生产,从而使特色农产品的生产规模扩大,并逐步在区域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此时,特色农产品生产布局为散点式布局,区域特色农产品的生产经营开始走向基地化、专业化,形成特色农产品的区域化布局。

3.4 积极推广订单农业,提高特色农产品产业化经营水平

根据牟平区情况,目前直接推行“企业+科研+农户”的订单农业模式还有相当的难度,农民种植面积零散狭小,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操作难度较大,履约率较低,农民和企业都怕承担风险,最终实现企业+科研+农户的订单农业模式需要多方面努力,逐步推进。目前,苹果示范点采取的是“企业+科研+村委会+收购商+农户”的订单农业模式,这其中政府和中间商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他们将市场信息及时传达给企业和农户,使其双方都能按需供货与收购,减少了双方的成本损失。企业实行最低保护价收购,解决了果农的后顾之忧,有效降低了农民直接面对市场的风险[2]。

另外,还可以积极推进牟平区种植、养殖基地标准化建设计划。可以成立区、镇(街道)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等。按主要输入国家要求和我国法规要求,制定出口农产品生产操作规程,下发到种养殖基地。严格按照良好农业操作规范组织生产,并逐步对其进行完善。乡镇、街道、村居明确基地建设责任人和具体生产管理人员。

参考文献

[1]喻红艳.移动电了商务拓展农产品流通好帮手[J].中国经贸导刊,2010(24):87-90.

[2]王喆.中国农产品加工新实践[J].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42):23-25.

(责任编辑:赵中正)endprint

当前,牟平区各镇街充分认识到发展特色农业是实现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都从自身优势出发,紧紧围绕城郊型农业的发展定位和特有的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提质增效为主攻方向,强化政策扶持、项目引导和示范带动,积极转方式调结构,加快推进农业特色化进程,努力把花生、苹果、蔬菜等产业培育成促进牟平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

2.2 发展特色农产品的制约因素

2.2.1 苹果品牌正在叫响,其他优质农产品还未打开局面

小苹果做出大文章。苹果作为牟平区特色农业主打品牌,经过多年积极运作,烟台市牟平区莒格庄镇在苹果生产中,以科技为依托,大力发展高科技产品,其研发的“烟宝”牌富硒苹果可带动农户增收180万元/年,苹果示范基地被列为山东省“星火科技服务基地”和“富硒农产品生产基地”。得到消费者广泛认可,但还没有形成绝对的价格优势和品牌影响力。大花生、蔬菜等特色农产品,虽然优势突出,但品牌打造远远滞后,缺乏现代的市场营销观念。

2.2.2 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低,高效农业生产技术还不普及

牟平区内以畜力生产耕种的方式依然存在。农业机械化生产是未来农业发展的趋势,落后的生产方式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农民的增收以及特色农产品的发展。设施栽培是公认的高效农业,能够增强农产品抗灾能力传统农业季节性限制,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1]。

2.2.3 龙头企业规模小,产业化水平低

牟平区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不少,如牟平区山东仙坛集团有限公司、牟平区果品公司等,但是产业化水平相对较低,带动能力不强。据调查全区相关企业家数,系列加工、精深加工、多极增值、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较少;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没有长期稳定的合约关系,更难提高特色农产品质量。

2.2.4 “农业一体化”经营体制尚未构建形成

牟平区的特色农产品品种不少,但营销方式大多数还停留在“农户—批发商—二手小贩—消费者”的传统模式,流通过程多,中间费用过多,导致农户卖不到好价钱,消费者买不到实惠货的尴尬局面。农村社区合作经济组织、市场中介组织和产供销、贸工农、农科教等一体化服务实体少,导致特色农产品产业化难以形成规模,市场竞争能力差。这不仅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影响了消费者的需求。

3 大力推进牟平区特色农产品发展,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3.1 充分利用当地独特的资源优势,把特色农产品产业做大做强

根据当地的资源禀赋,资源组合状况,调整优化本区域特色农产品布局,利用现代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的区域特色农产品,充分挖掘牟平区特色农产品的资源潜力,建设本区域的优势产业区和产业带,建设高标准、高档次的特色农产品养殖区和种植区,因地制宜地推行标准化生产,加大产品认证和扶持,特别是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的产地等,增加优质农产品供给,满足市场需求,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3.2 注重科技服务水平的提升,着力提高特色农产品发展的技术支撑能力

牟平区特色农产品发展需要现代农业科技为其提供强有力技术支持和引导,以加强良种化建设,提高特色农产品的良种率。完善科技创新机制体制,将牟平区农科教与产学研有效结合起来。大力培养牟平区科技创新人才。每年从高校定期招聘一批涉农优秀学生到基层农机机构实习,培养牟平区自己的农业科技创新团队,壮大农业人才队伍,提升农业科研水平。继续加强与山东农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烟台农科院等高等科研院所的合作力度,利用“科技下乡”“送教下乡”等有效手段,加大果农培训力度,尽快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不断深化果品质量监管力度,继续聘请国家级苹果检疫检测机构,加强果品检疫检测,提高苹果疫病、虫害监测预防力度,确保果品质量安全。

3.3 实施龙头带动战略,推进特色农产品的产业化进程,提升产业层次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合理利用国际农产品市场,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粮棉油等大型企业。加工才能实现特色农产品的增值,要增值必须搞加工。目前,牟平区的特色农产品加工业水平还很低。从总体上看,加工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有80%仍处在20世纪70-80年代的世界平均水平,15%左右处在90年代水平,只有5%左右达到当代国际先进水平。在农产品加工上,牟平区产业链也很短。基本上属于原料农业、自然农业。可以由农户分散经营的散点式布局向基地化、专业化经营的区域化布局演变。其演变过程如下。

通过扩散使其他农户逐渐并开始生产,从而使特色农产品的生产规模扩大,并逐步在区域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此时,特色农产品生产布局为散点式布局,区域特色农产品的生产经营开始走向基地化、专业化,形成特色农产品的区域化布局。

3.4 积极推广订单农业,提高特色农产品产业化经营水平

根据牟平区情况,目前直接推行“企业+科研+农户”的订单农业模式还有相当的难度,农民种植面积零散狭小,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操作难度较大,履约率较低,农民和企业都怕承担风险,最终实现企业+科研+农户的订单农业模式需要多方面努力,逐步推进。目前,苹果示范点采取的是“企业+科研+村委会+收购商+农户”的订单农业模式,这其中政府和中间商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他们将市场信息及时传达给企业和农户,使其双方都能按需供货与收购,减少了双方的成本损失。企业实行最低保护价收购,解决了果农的后顾之忧,有效降低了农民直接面对市场的风险[2]。

另外,还可以积极推进牟平区种植、养殖基地标准化建设计划。可以成立区、镇(街道)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等。按主要输入国家要求和我国法规要求,制定出口农产品生产操作规程,下发到种养殖基地。严格按照良好农业操作规范组织生产,并逐步对其进行完善。乡镇、街道、村居明确基地建设责任人和具体生产管理人员。

参考文献

[1]喻红艳.移动电了商务拓展农产品流通好帮手[J].中国经贸导刊,2010(24):87-90.

[2]王喆.中国农产品加工新实践[J].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42):23-25.

(责任编辑:赵中正)endprint

当前,牟平区各镇街充分认识到发展特色农业是实现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都从自身优势出发,紧紧围绕城郊型农业的发展定位和特有的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提质增效为主攻方向,强化政策扶持、项目引导和示范带动,积极转方式调结构,加快推进农业特色化进程,努力把花生、苹果、蔬菜等产业培育成促进牟平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

2.2 发展特色农产品的制约因素

2.2.1 苹果品牌正在叫响,其他优质农产品还未打开局面

小苹果做出大文章。苹果作为牟平区特色农业主打品牌,经过多年积极运作,烟台市牟平区莒格庄镇在苹果生产中,以科技为依托,大力发展高科技产品,其研发的“烟宝”牌富硒苹果可带动农户增收180万元/年,苹果示范基地被列为山东省“星火科技服务基地”和“富硒农产品生产基地”。得到消费者广泛认可,但还没有形成绝对的价格优势和品牌影响力。大花生、蔬菜等特色农产品,虽然优势突出,但品牌打造远远滞后,缺乏现代的市场营销观念。

2.2.2 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低,高效农业生产技术还不普及

牟平区内以畜力生产耕种的方式依然存在。农业机械化生产是未来农业发展的趋势,落后的生产方式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农民的增收以及特色农产品的发展。设施栽培是公认的高效农业,能够增强农产品抗灾能力传统农业季节性限制,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1]。

2.2.3 龙头企业规模小,产业化水平低

牟平区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不少,如牟平区山东仙坛集团有限公司、牟平区果品公司等,但是产业化水平相对较低,带动能力不强。据调查全区相关企业家数,系列加工、精深加工、多极增值、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较少;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没有长期稳定的合约关系,更难提高特色农产品质量。

2.2.4 “农业一体化”经营体制尚未构建形成

牟平区的特色农产品品种不少,但营销方式大多数还停留在“农户—批发商—二手小贩—消费者”的传统模式,流通过程多,中间费用过多,导致农户卖不到好价钱,消费者买不到实惠货的尴尬局面。农村社区合作经济组织、市场中介组织和产供销、贸工农、农科教等一体化服务实体少,导致特色农产品产业化难以形成规模,市场竞争能力差。这不仅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影响了消费者的需求。

3 大力推进牟平区特色农产品发展,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3.1 充分利用当地独特的资源优势,把特色农产品产业做大做强

根据当地的资源禀赋,资源组合状况,调整优化本区域特色农产品布局,利用现代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的区域特色农产品,充分挖掘牟平区特色农产品的资源潜力,建设本区域的优势产业区和产业带,建设高标准、高档次的特色农产品养殖区和种植区,因地制宜地推行标准化生产,加大产品认证和扶持,特别是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的产地等,增加优质农产品供给,满足市场需求,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3.2 注重科技服务水平的提升,着力提高特色农产品发展的技术支撑能力

牟平区特色农产品发展需要现代农业科技为其提供强有力技术支持和引导,以加强良种化建设,提高特色农产品的良种率。完善科技创新机制体制,将牟平区农科教与产学研有效结合起来。大力培养牟平区科技创新人才。每年从高校定期招聘一批涉农优秀学生到基层农机机构实习,培养牟平区自己的农业科技创新团队,壮大农业人才队伍,提升农业科研水平。继续加强与山东农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烟台农科院等高等科研院所的合作力度,利用“科技下乡”“送教下乡”等有效手段,加大果农培训力度,尽快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不断深化果品质量监管力度,继续聘请国家级苹果检疫检测机构,加强果品检疫检测,提高苹果疫病、虫害监测预防力度,确保果品质量安全。

3.3 实施龙头带动战略,推进特色农产品的产业化进程,提升产业层次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合理利用国际农产品市场,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粮棉油等大型企业。加工才能实现特色农产品的增值,要增值必须搞加工。目前,牟平区的特色农产品加工业水平还很低。从总体上看,加工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有80%仍处在20世纪70-80年代的世界平均水平,15%左右处在90年代水平,只有5%左右达到当代国际先进水平。在农产品加工上,牟平区产业链也很短。基本上属于原料农业、自然农业。可以由农户分散经营的散点式布局向基地化、专业化经营的区域化布局演变。其演变过程如下。

通过扩散使其他农户逐渐并开始生产,从而使特色农产品的生产规模扩大,并逐步在区域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此时,特色农产品生产布局为散点式布局,区域特色农产品的生产经营开始走向基地化、专业化,形成特色农产品的区域化布局。

3.4 积极推广订单农业,提高特色农产品产业化经营水平

根据牟平区情况,目前直接推行“企业+科研+农户”的订单农业模式还有相当的难度,农民种植面积零散狭小,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操作难度较大,履约率较低,农民和企业都怕承担风险,最终实现企业+科研+农户的订单农业模式需要多方面努力,逐步推进。目前,苹果示范点采取的是“企业+科研+村委会+收购商+农户”的订单农业模式,这其中政府和中间商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他们将市场信息及时传达给企业和农户,使其双方都能按需供货与收购,减少了双方的成本损失。企业实行最低保护价收购,解决了果农的后顾之忧,有效降低了农民直接面对市场的风险[2]。

另外,还可以积极推进牟平区种植、养殖基地标准化建设计划。可以成立区、镇(街道)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等。按主要输入国家要求和我国法规要求,制定出口农产品生产操作规程,下发到种养殖基地。严格按照良好农业操作规范组织生产,并逐步对其进行完善。乡镇、街道、村居明确基地建设责任人和具体生产管理人员。

参考文献

[1]喻红艳.移动电了商务拓展农产品流通好帮手[J].中国经贸导刊,2010(24):87-90.

[2]王喆.中国农产品加工新实践[J].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42):23-25.

(责任编辑:赵中正)endprint

猜你喜欢
特色农产品农民收入制约因素
新型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职业教育对湘西州农民收入影响的实证分析
“互联网+”特色农产品电商冷链标准化研究
特色农产品出口贸易如何拓展国际市场
基于电商平台的特色农产品营销策略探究
论城市社区体育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武汉市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足球课的开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
人力资本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理论及实证分析
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发展制约因素的探讨